育苗前苗圃地怎樣整地,苗圃地育苗前如何整地?

2021-03-03 21:54:23 字數 5483 閱讀 7732

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答:培育優種壯苗,是保證造林成活率的基礎,因此,育苗前苗圃地必須進行細緻整地。首先對苗圃地進行平整,撤高墊低,如需動土方過多的地塊,應採用挑溝的取土方法撤高墊窪。

也可分段平整,區域性整平能澆、能排即可。土地平整後要施足底肥,均勻撒滿整個苗圃地,每667米2要求施入經發酵無害化的有機肥(圈肥、廄肥均可)4000~5000千克,加入尿素10~15千克或硫酸銨20~30千克,然後深翻,將肥料翻入土內,翻耕深度20~30釐米左右隨之耙地,地耙平後做畦,並做好灌水和排水溝渠,澆水後待育苗。

苗圃地育苗前如何整地?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為培育優種壯苗,育苗前苗圃地必須進行細緻整地。首先對苗圃地進行平整,撤高墊低,如需動土方過多的地塊,應採用挑溝撤高的取土方法墊低窪處。也可分段平整,區域性整平能澆、能排即可。

土地平整後要施足底肥,均勻撒滿整個苗圃地,每667米2要求施經發酵無害的有機肥(圈肥、廄肥均可)4000~5000千克,加入硫酸銨20~30千克,然後深翻,將肥料翻入土內,翻耕深度30釐米左右隨之耙地做畦,並做好灌水和排水溝渠,澆水後待育苗。

苗圃的整地步驟有哪些?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整地的基本要求是:及時平整,全面耕到,土壤細碎,清除草根石塊,並達到一定深度。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1.淺耕滅茬:

是以消滅農作物、綠肥、雜草茬口為主要目的的表土耕作措施。如果在農田或撩荒地、生荒地上新建苗圃,或者苗圃進行輪作,前茬是農作物、綠肥等,在春播的前一個秋季,作物收穫後,就要進行淺耕滅茬。淺耕的深度農田一般4~7釐米,荒地10~15釐米。

淺耕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蒸發,消滅雜草和病蟲害,切碎盤根錯節的根系,減少耕作阻力。淺耕一般在農作物收割後立即進行,越早防止土壤蒸發效果越好。

淺耕工具為園盤耙、釘齒耙等。

2.耕地:

具有整地的全部作用,是整地的中心環節。

耕地深度:耕地的深度應根據育苗要求和苗圃地條件而定。播種苗區一般在20~25釐米,扦插苗區為25~35釐米。

耕地過淺限制了根系生長,耕地過深,又會使苗木根系生長過長,起苗時易受損傷而降低苗木質量。耕地深度也和土壤條件有關。南方土壤粘重,北方土壤乾旱,適當深耕,可改良土壤,增加蓄水。

沙土地和土層薄的地方,適當淺耕可以防止風蝕,減少蒸發。土層薄的地方,逐年增加耕地深度2~3釐米,可加厚土層。耕地深度還和季節有關,一般秋耕深一些,春耕淺一些。

耕地最好能達到上層翻地,下層鬆土的目的。

耕地季節:耕地多在春秋兩季進行。北方一般在淺耕後的半個月進行。

秋耕能消滅病蟲害和雜草,改良土壤,還能有效地利用冬季積雪,增加土壤含水量。在秋季,風蝕嚴重的地方,可進行春耕。春耕常在土壤解凍後立即進行,耕後及時耙地,防止水分散失。

冬季土壤不結凍的地區,可在冬季或早春耕作。

耕地的具體時間應視土壤含水量而定。土壤含水量達飽和含水量的50%~60%時耕地,效果好,又省力。在實際觀察時,用手抓一把土捏成團,在1米高處自然落下,土團摔碎,即可耕作。

3.耙地:

耙地是在耕地後進行的表土耕作措施。耙地的目的是耙碎土壤,混拌肥料,平整土地,消除雜草,保蓄土壤水分。

耙地一般在耕地後立即進行,有時也要根據苗圃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靈活掌握。冬季有積雪時,可在第二年早春「頂凌耙地」以積雪保墒。土壤粘重的地方,也可在翌春耙地,通過土壤晒垡來改良土壤。

耙地要求耙平耙透,達到平、鬆、碎。

耙地可用圓盤耙、釘齒耙、柳條耙等機械和工具。

4.鎮壓:

鎮壓的作用是破碎土塊,壓實鬆土層,促進耕作層的毛細管作用。鎮壓可在耙地後,或作床作壟後,或播種前和播種後進行。粘重的土地或土壤含水量較大時,一般不能鎮壓,以防土壤板結,不利於出苗。

鎮壓常用木磙、石磙和機引鎮壓器。

5.中耕:

中耕是在苗木生長季節進行的鬆土作業,主要目的是除草,同時切斷毛細管,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苗圃地整地需要哪些技術環節?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淺耕

起苗或收割後應立即進行淺耕,耕深4~7釐米。在生荒地、撩荒地或採伐跡地上新開墾苗圃時,耕深10~15釐米。

(2)耕地

耕地深度要根據土壤肥沃程度、土層深度、土壤結構、氣候特點和苗木根系發育特性等條件而定。一般圃地的耕地深度最好在30~35釐米。培育大苗耕深30~40釐米;培育扦插苗耕深25~35釐米;培育播種苗耕深20~25釐米。

培育直根性樹種深耕,培育淺根性樹種淺耕;乾旱地區和鹽鹼地,為了蓄水保墒和抑制返鹽宜深耕;沙土地,為了防風蝕和防止水分蒸發宜淺耕;過於乾旱或過於潮溼的地區都應深耕;春耕應比秋耕淺些。

耕地的季節和時間在春季和秋季均可,一般秋耕優於春耕,可使土壤風化,蓄水保墒。在北方乾旱地區和鹽鹼地區,秋季起苗後進行深耕效果最好;春季苗木出圃後應以早耕為好;易於風蝕的沙地適於早春耕地;雨季苗木出圃後要適時耕地。

(3)耙地

北方乾旱或無積雪的地區可在秋耕後及時耙地;冬季有積雪的地區耕後不耙,等第二年春再頂凌耙地;在土壤黏重地區耕後宜晒垡,待土壤乾燥到一定程度耙地或第二年春耙地;休閒地,為了保水可在雨後適當溼度時耙地。

(4)鎮壓

春旱多風的地區,在耙地、作床、作壟或育苗後輕重適宜地進行鎮壓。溼而不黏的土壤等稍幹後再進行鎮壓,溼而黏的土壤不必進行鎮壓。

(5)中耕

在苗木生長期間進行的鬆土作業。結合灌水、降雨、除草完成。深度以不傷根為準。小苗耕深2~4釐米;大苗耕深7~8釐米。

苗圃的整地作用是什麼?

5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整地可以疏鬆土壤,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改善土壤水分狀況,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溫,增強土壤微生物活動。翻耕的土地經過冬凍或曝晒,促進了土壤風化,有利於釋放潛在養分;結合整地施入有機肥料,能促進土壤形成團粒結構,消滅雜草和病蟲害,使土壤中越冬蟲蛹和病菌翻至地表凍死或被鳥啄食,土表的雜草種子翻至深層也難於發芽。

總之,整地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中水、肥、氣、熱狀況,為種子的萌發和根系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蘆筍如何種植

6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育苗。

①播種量。

②整地施肥。選土質疏鬆,肥水條件好,透氣性強的壤土或沙壤土。深翻30釐米左右,每667米2施基肥2000~3000千克,將肥料翻入土中,整平地面後,做東西畦,畦長10~15米,畦寬1.

2米,壟高20釐米,耙平畦面。

③播種時間。5釐米土層溫度達到10℃以上即可播種,可在保護地中育苗,苗齡70天左右即可定植,根據茬口的不同,從春到秋均可播種。

④種子處理。蘆筍種子皮厚堅硬,外有蠟質吸水困難,故播前必須浸種催芽。方法是:

先用涼水漂種,除去癟種和蟲蛀種等。然後用30℃左右溫水浸泡2~3天,每天換水2~3次,種子充分吸水後,將水濾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進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1~2次,以防爛種,當種子有10%左右出芽時即可播種。

⑤播種。播種前需灌足底墒水,待水滲下後,按株行距10釐米打好直線,將催好芽的種子單粒點播在植位上,覆過篩細乾土2釐米厚。

⑥覆膜。播後立即覆蓋地膜,可提高地溫保持溼度,對出苗有利,但齊苗後應及時撤去。

⑦幼苗生長期間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蟲等。

(2)定植。

①栽培地的選擇。對栽培地的要求同育苗地。

②整地、挖定植溝、施肥。經清園、深翻平整後,按白蘆筍1.8米,綠蘆筍1.

5米的行距打直線,沿線挖定植溝,溝深30~40釐米,寬40~50釐米。溝底施基肥,每667米2施農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銨20千克,上面蓋土至距地面7~10釐米處即可定植。

③定植時間。定植宜在休眠期進行,春栽在3~4月間。

④起苗。蘆筍苗的地上莖達3根以上即可定植,起苗時要帶土坨,防止傷根。按30釐米株距,植於溝中,使苗的根盤低於溝面12~15釐米,把著生鱗芽群的一端,順溝朝同一方向,以利日後培土。

後覆土5釐米左右,蓋住根盤稍鎮壓,使根盤與土密接。然後澆水,緩苗後結合中耕,再覆土2次,每次3~5釐米,使根盤埋在土下10~15釐米。

(3)田間管理。

①澆水。蘆筍定植緩苗後,要根據墒情適時澆水。

②追肥。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每667米2追施複合肥30千克,追肥後要及時澆水。

③10月中下旬澆水後培土10~15釐米,保墒、保溫,以利幼苗安全越冬。

④培土。白蘆筍須在定植後的第二年春天,幼莖抽生前培土,使嫩莖軟化。培土應在採收開始前10~15天,10釐米土溫達10℃以上時進行。

過早,因土溫升得慢而出筍遲;過晚,則部分嫩莖已出土,會見光變色。培土應選擇在晴天土壤乾溼適中時進行,培成的土壟寬度要大,厚度以使地下莖埋在土下25~30釐米處為準。

綠蘆筍採收前不需要培土,地下莖上面有15釐米土層即可。

(4)採收。

①前一年春天定植的蘆筍,可採收40天左右的春筍,然後每株留3支母莖生長,再發的筍芽繼續採收30天左右的夏筍。

②前一年夏天定植的蘆筍,第二年春天每株先留足3~4支母莖,然後開始採筍50~60天。

③成齡筍田,一般春天先採收60天春筍,於6月中旬每株留2~3支母莖進行生長,其餘的筍芽繼續採收,直到8月上旬,停止採收。

④一般採收結束後,應有約3個月的生長期,以便製造充足的養分,供第二年採筍。在營養生長期間,要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

⑤採收方法。白蘆筍每天早晚採割1次,發現土面有裂縫或溼潤圈,即可定位採筍,往下直挖,在17~18釐米處割斷,不可傷及地下莖和鱗莖,收後用土把孔洞填平。產品立即裝箱,蓋上潮溼黑布防止嫩筍見光變綠。

綠蘆筍一般早上採收,將高達21~24釐米的嫩莖齊土面或於地下1~2釐米處割下。氣溫高時每天採收2次,以防筍頭鬆散,組織老化。

(5)及時防治病蟲害。蘆筍的常見病害有:莖枯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褐斑病等。害蟲有:蚜蟲、薊馬、地下害蟲等。

7樓:曉龍修理

1、進行播種後等到長出了苗,幼苗長到有30釐米高後就可以將它們種植到苗床上面了,然後挖上一個7.5cm的洞,更利於它們發育。

2、移植到苗床上的時候就要準備苗床了,首先就是給苗床除草,確保沒有殘根後即可進行施肥,然後挖壕溝,深度大概為三十釐米左右,如果種植的行數很多的話間距就要延長一倍及以上。

3、將花冠種到壕溝裡面,用土將花冠和根蓋起來,種完後要給土壤澆水,然後再講土填回去,當蘆筍開始生長的時候,就要在花冠上加土,持續兩三個星期,直到加土加到和壕溝一樣高時即可。

4、最後就是防止病蟲害了,蘆筍很容易受到一些甲殼蟲的影響,蘆筍甲殼蟲主要以蕨類植物的嫩莖啃咬,而且在上面產卵,一旦發現就要採取措施將其趕走或消滅。

1.蘆筍對溫度的適應性很強,既耐寒,又耐熱,從亞寒帶至**帶均能栽培。但最適於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的溫帶栽培。

2.蘆筍光合作用的適宜溫度是15~20℃。溫度過高,光合強度大大減弱,呼吸作用加強,光合生產率降低。

3.蘆筍適於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在土壤疏鬆、土層深厚、保肥保水、透氣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長良好。蘆筍對土壤酸鹼度的適應性較強,凡ph為5.

5~7.8之間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6~6.7最為適宜。

4.蘆筍蒸騰量小,根系發達,比較耐旱。但在採筍期過於乾旱,必然導致嫩莖細弱,生長芽回縮,嚴重減產。蘆筍極不耐澇,積水會導致根腐而死亡。故栽植地塊應高燥,雨季注意排水。

苗圃地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苗木是果樹一生中最幼嫩的階段,此時最易受到外 界環境的影響,為培育健壯的優良苗木,要儘可能選擇環境條件優越的地塊做苗圃地。選擇苗圃地時要仔細調查土壤 氣候 交通等諸方面的情況。1 苗圃的位置 首先,苗圃地最好靠近苗木需求地區,這樣能夠提高苗木對種植地生態環境條件的適應性,苗木栽植成活率高,生長髮育良...

紅地夫種子怎麼種植需要育苗嗎,紅楓種子怎麼種植

栽培技術 1.播種育苗 可直播或育苗移栽。露地直播可於4月上旬進行,播種前要施足底肥,穴播 版 條播 撤播均可。保護地育苗可權於3月上旬到中旬播種,覆土為種子直徑的3 4倍,經6 7天出苗。2.田間管理 定苗或移栽 若直播,苗高15 20cm以後,結合採收幼苗,按株行距70 100cm定苗。苗床培育...

果樹苗木如何分級,果樹苗圃地的非生產用地要怎樣劃分?

為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定植後苗木生長整齊度以及便於苗木的包裝和運輸,苗木起出後,應按照相應的苗木標準分成等級。一般分成2 3級,但最低階也必須符合當地苗木出圃質量標準。不合格的苗木應留圃繼續培養,病蟲為害和機械損傷等無繼續培養價值的苗木要剔除。在分級時可對苗木進行適當修剪,然後將苗木每10 50株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