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021-03-03 21:32:43 字數 5587 閱讀 6461

1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從事小學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來說,我想從以下幾點**我對中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一、家長的導向作用不容忽視家長是青少年的啟蒙教師,也是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視出青少年在未來成長道路上的成功與否,重視德育教育光喊口號不行,光靠教師在學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長應該積極行動,積極配合學校和教師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從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質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應從平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進行道德教育只讓孩子背那些條條框框是不行的,只讓孩子停留在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表象認識上也不行。孩子從入學開始就應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家長和教師的教育使孩子能夠真正認識到為什麼是對、為什麼是錯,而且付諸以行動中才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此外,對於現在的教師也還存有另外一種困惑,那就是孩子(特指小學生)在學校上課期間在老師的教育下、在學校的監督下養成了較好的習慣,能夠較好的按照行為規範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寒、暑假,尤其是春節)在家長們溺愛的強攻下逐間迷失方向「重操舊業」,開學以後教師還得從頭再來,如此周而復始的教育雖然耗盡了教師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二、學校教育應是教育的主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離不開諸多環境和因素,但學校教育對兒童的影響起主導作用。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小學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時期。

由於年齡小、知識少、閱歷淺和缺乏社會生活經驗,是非觀念模糊,對人對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時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影響,正如俗話說得:嫩枝易彎也易直。

因此思想基礎打得好壞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以至今後一生都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必須從小學生抓起,加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質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極思想對學生的侵蝕,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如果學校只是知識注重學生「智」的發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們培養出來的將會是一批廢品,而當今片面地追求升學率,繁重的課業負擔,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學校只為應試,一天到晚有講不完的課,寫不完的作業。

只重知識,不重德育,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學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屢見不鮮。

此外,學校不能簡單地以學生學習成績的優或差來界定學生的好與壞,在評價學生方面仍然要用辯證的方法來綜合地衡定。把學習成績作為一個參考,把智力、情感、態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樂觀、向上等諸方面因素考慮其中,形成一個綜合界定的標準。素質教育提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學生,學校要用賞識的態度來對待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並且及時地捕捉學生的任何閃光點,多方面、多渠道、多視角的獲取資訊,且不失時機地予以表揚或獎勵,偉大的導師列寧同志曾經說過:

「任何改正都是進步。」我們不怕學生出錯,只要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錯誤並且改正錯誤,我們都應該視為誠實、勇敢、有錯就改的積極表現。同時,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學校可以籌措資金營造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以滿足學生的求勝心和滿足欲。

三、教師是學生德育教育的組織者和倡導者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人格的塑造者,同時還是道德的實踐者和示範者。「執教品先行,育人先育己」。

教師一方面按照教師職業道德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依法治執教;另一方面教師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為突破口,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追求和個人修養,努力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淵博的知識培養人、以科學的方法引導人、以高雅的氣質影響人。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尊嚴,讓每個孩子都能自信的面對明天,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愛,去愛自己、愛周圍的人。同時要在教育學生方面、評價學生方面多想辦法多謀策略,精通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模式的單一性為多樣性,因為「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師會用100 種方法教1 個學生,而不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師會用1種方法教育100個學生」,在「傳道」

和「授業」的同時努力做到以人為本,遵循「做學問首先學會做人的原則」,努力使學生在「得道」的同時領悟「德道」的含義。

在「授業」的同時重在教給學生「獲業」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同志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簡單而又精闢地概括了教育得法的原則。改變簡單粗暴的傳統教育方式,用水的柔性、春雨的滋潤以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不是椎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得卵石日臻完美」印度著名的詩人泰戈爾又一次闡述了「潤物無聲」教育模式所產生的奇蹟。古人云,師者:

傳道、授業、解惑也。傳統思想教育是每位教師的責任,讓學生怎樣做人,怎樣才能培養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人。我們知道,正人必先正己,教師的言行舉止時時影響學生。

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應該做到。俗話說:打鐵還須自身硬。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具備高尚的情操、優秀的品質、樹立自己在學生中的楷模形象,尤其是小學階段,在學生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高大的,所以必須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去組織實施德育工作的巨集偉藍圖,雨露滋潤和苗壯,辛勤育花花更紅。

四、青少年德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隨時都有可能產生難以預料的問題,需要人們有足夠的應變本領和心理承受能力,而這些能力和本領需要從小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而這些絕不是單靠心理教師和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可以完成的,眾所周知,我國的青少年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女,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要改變這種狀態,需要教師、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從小培養學生樂觀、向上、寬容的心理素質,以及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堅定信心和堅強信念。

可由於諸多方面的原因近幾年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令人觸目驚心。究其原因有家庭、社會、學校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此外,目前很多青少年沉迷於網路,而網路是一把雙刃劍,科學合理地使用網路可以極大地方便人們的生活,造福於社會,然而錯誤地使用網路將極大的危害社會、危害家庭、危害千千萬萬的懵懂少年,造成了不少青少年犯罪,過早地斷送自己的前程。

國家雖然在青少年進入網咖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在淨化網路抵制非法**等方面出臺了很多政策法規,從某方面來說也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但當在面對高額的利潤、網路虛擬的**以及幕後的錢權交易時,許多循循善誘、苦口婆心教育工作者,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迷茫甚至崩潰了,面對天真無邪的童心被利益薰心的魑魅魍魎逐步引入谷底深淵時他們彷徨而手足無措了。還有就是「各自打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聖賢」明哲保身的思想,嚴重羈絆在全社會範圍內對青少年道德教育齊抓共管的腳步,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上的悲哀。除此之外,個別地市對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歧視、因貧困導致輟學而流落街頭以及

八、九十年代後出生孩子孤僻、任性、缺乏團隊意識等現象,都是嚴重影響青少年德育滯後的原因所在。眾所周知,經歷了「二戰」失敗以後的日本和德國在短短幾十年裡仍然一躍成為當今世界的經濟強國,這與國民教育的成果息息相關。在日本各級**、學校和家長把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置於首要,從小就在孩子的內心世界裡建立起了團結、團隊、共榮的意識;而在德國「每個孩子都是我們自己的孩子,關心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的強烈意識更是植根於每個德國民眾的心裡,他們從關心每個孩子的身體健康、行為操守甚至於節約每一滴水入手,對孩子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這也是別人成功的經驗所在。

而在我國,特別是我們廣大的西部地區,由於經濟的落後、意識的淡薄、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消極思想不僅嚴重影響了地區教育的滯後也耽誤了一大批正待成長、含苞待放的花朵。孩子們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染蒼則蒼,染黃則黃」,正確引導他們的思想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家長和社會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相互瞭解幫助學生明辨是非,避免社會上的不良影響,長大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所以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片岩石,無論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壯無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無論其清濁,所以大海浩瀚無邊;我們用真情收容每一個學生,無論其優劣,所以我們才桃李滿園。」在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的建設過程中雖然道路崎嶇坎坷,充滿了艱難險阻,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諸方的努力我們一定能夠衝破障礙,耕耘出一片更為廣袤、肥沃的田園春色。

如何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2樓:demon陌

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重視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保護學生的求知慾,順勢引導。樹立學生主體意識,改變教學方法。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過去的發展觀認為,發展就是經濟的快速執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高速增長,它忽視甚至損害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利益。

這種發展觀「見物不見人」,其實質是一種「以物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為本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發展觀。

拓展資料:

以人為本,把人類的生存作為根本;或者,把人當做社會活動的成功資本。「以人為本」中的「人」,是描述「人」這一物種;或是描述群體中的「人」的個體。

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

首先是「人」這個概念。「人」在哲學上,常常和兩個東西相對,一個是神,一個是物,人是相對於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神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物為本。

大致說來,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對於神本思想,主張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強調把人的價值放到首位。

中國歷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強調人貴於物,「天地萬物,唯人為貴」。《論語》記載,馬棚失火,孔子問傷人了嗎?不問馬。

說明在孔子看來,人比馬重要。在現代社會,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作為一種發展觀,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對於物本思想而提出來的。

其次是「本」這個概念。「本」在哲學上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世界的「本源」,一種是事物的「根本」。以人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與「末」相對。

以人為本,是哲學價值論概念,不是哲學本體論概念。提出以人為本,不是要回答什麼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間,誰產生誰,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而是要回答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什麼最重要、什麼最根本、什麼最值得我們關注。

以人為本,就是說,與神、與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捨本求末。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以及「學校教育,學生為本」等,都是從「根本」這個意義上理解和使用「本」這個概念的。

科學發展觀表達的以人為本作為萬事萬物的開端,強調人的重要性,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教育理念,即關於教育方法的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內容。

教育理念如下的基本特點:

(1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對教育及其現象進行思維的概念或觀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認識的成果;

(2 )教育理念包含了教育主體關於「教育應然」的價值取向或傾向,屬「好教育」的觀念;

(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現實,但源於對教育現實的思考, 是教育主體對教育現實的自覺反映。因此,理論上它們是理念載體即理念持有者對教育的清醒認識,是他們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

(4 )教育理念是個其外延比較寬泛並能反映教育思維一類活動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主張、教育看法、教育認識、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條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諸概念的共性。此外,教育理念還以上述諸概念的外在形式表現出來以示其既有抽象性又有直觀性。如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等;

(5 )教育理念之於教育實踐,具有引導定向的意義。

現代教育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宗旨,因此它更關注人的發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現在巨集觀上,它是面向全體公民的國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體的全面發展,以大力提高和發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民族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為根本目標。

表現在微觀上,它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完善,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己任。這就要求人們在教育觀念上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由專業性教育向通識性教育的轉變,在教育方法上採取德、智、體、美、勞等幾育並舉、整體育人的教育方略。

如何理解黨的教育方針「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

新時期素質教育來之所以自要以德育為先,是因為德育太重要了,一旦思想道德出了問題,學會的本領越多,破壞性越大,所以必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之所以 能力為重 主要是反對與現實脫節的空頭理論式的教育 因為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 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 所以全面發展就顯得很有必要了。學習時事政治的意義 第一,開...

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和核

以人為本,是以廣大的人民群眾為本,這裡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個人 某些人。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這裡講的人和人民,是同一個意思。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就是把人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本原 本體,把人的發展視為發展的本質 目的 動力和標誌的經濟社會一體化的發...

如何理解學校德育工作,如何理解德育過程的本質

中共 頒佈的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指出 學校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各級各類學校必須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主動推進素質教育,把教書育人緊密結合起來,要科學規劃不同年齡學生及學習階段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堅持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加強校紀 校風建設,要發揮教師為人師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