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專題論述非言語資訊在師生溝通中有怎樣的意義

2021-03-03 21:18:12 字數 5076 閱讀 8786

1樓:染指無流年

在幼兒教育中,非言語資訊作為師生資訊交流的一種輔助手段,對增強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獨特的作用。恰當運用非言語資訊,可以產生吸引幼兒注意力;補充、加強甚至取代言語;教育活動生動形象,促進思維,加深理解、鞏固記憶等特殊效果。本文主要從教師的言語節奏、表情、舉止儀容三個方面論述了非言語資訊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問題,並提出了對幼師生應重視非言語資訊基本功訓練的建議。

綜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心理學的看法

2樓:灰姑娘

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完全是個人愛好的問題,只要你對心理學感興趣自然就能發現他在現實生活專中的用處,如屬果只看心理學在現實中的用處來學習,那麼對現實有用的東西很多,完全沒有必要學習這個。

心理學往往能夠洞察人的內心,分析人的性格以及做事的動機。學習心理學你可以透過人的某個言行繼續分析他背後的動機,結合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和你對他的瞭解,很容易就能看清楚這個人,不過當你養成這個習慣後會不經意的分析其他人做事背後的動機,人都是自私的,當你看清人的自私時,這個世界就變的那麼現實。所以古人有句話叫難得糊塗,我想它有它的道理吧

其實心理學最大的用處就是調節自身,生活中不如意事很多,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波動,試著用心理學的方法釋放自己或者去幫助別人,這才是心理學的最好的用處。

杜威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

4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本質論

從實用主義經驗論和機能心理學出發,杜威批判了傳統的學校教育,並就教育本質提出了他的基本觀點,「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認為,教育就是兒童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他說:生活就是發展,而不斷髮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教育就是要給兒童提供保證生長或充分生活的條件。

由於生活就是生長,兒童的發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長的過程,因此,杜威又強調說:「生長是生活的特徵,所以教育就是生長。」在他看來,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兒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

由此,杜威認為,教育過程在它的自身以外無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過程之中。其實,他反對的是把從外面強加的目的作為兒童生長的證式目標。

2、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既然教育是一種社會生活過程,那麼學校就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他強調說,學校應該「成為一個小型的社會,一個雛形的社會。」在學校裡,應該把現實的社會生活簡化到一個雛形的狀態,應該呈現兒重的社會生活。

就「學校即社會」的具體要求來說,杜威提出,一是學校本身必須是一種社會生活,具有社會生活的全部含義;二是校內學習應該與校外學習連線起來,兩者之間應有自由的相互影響。

但是,「學校即社會」並不意味著社會生活在學校裡的簡單重現。杜威又認為,學校作為一種特殊的環境,應該具有3個比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簡單和整理所要發展的傾向的各種因素;把現存的社會風俗純化和理想化;創造一個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時可能接觸的更廣闊、更美好的平衡的環境。

」教學論在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中,教學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1、從做中學

在批判傳統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杜威提出了「從做中學」這個基本原則。由於人們最初的知識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識,是關於怎樣做(how to do)的知識。因此,教學過程應該就是「做」的過程。

在他看來,如果兒童沒有「做」的機會,那必然會阻礙兒童的自然發展。兒童生來就有一種要做事和要工作的願望,對活動具有強烈的興趣,對此要給予特別的重視。

杜威認為,「從做中學」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入它使得學校裡知識的獲得與生活過程中的活動聯絡了起來。由於兒童能從那些真正有教育意義和有興趣的活動中進行學習,那就有助於兒童的生長和發展。在杜威看來,這也許標誌著對於兒童一生有益的一個轉折點。

但是,兒童所「做」的或參加的工作活動並不同於職業教育。杜威指出,貫徹「從做中學」的原則,會使學校所施加於它的成員的影響更加生動、更加持久並含有更多的文化意義。

2、思維與教學

杜威認為,好的教學必須能喚起兒童的思維。所謂思維,就是明智的學習方法,或者說,教學過程中明智的經驗方法。在他看來,如果沒有思維,那就不可能產生有意義的經驗。

因此,學校必須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維的經驗的情境。

作為一個思維過程,具體分成五個步驟,通稱「思維五步」,一是疑難的情境;二是確定疑難的所在;三是提出解決疑難的各種假設;四是對這些假設進行推斷;五是驗證或修改假設。杜威指出,這五個步驟的順序並不是固定的。

由「思維五步"出發,杜威認為,教學過程也相應地分成五個步驟:一是教師給兒童提供一個與的社會生活經驗相聯絡的情境;二是使兒童有準備去應付在情境中產生的問題;三是使兒童產生對解決問題的思考和假設;四是兒童自己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兒童通過應用來檢驗這些假設防。這種教學過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稱之為「教學五步」。

在杜威看來,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兒童可以學到創造知識以應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認,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兒童與教師論

約翰·杜威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儘管杜威並不是「兒童中心」思想的首創者,但是,他是贊同「兒童中心」思想的。其最典型的一段話是:「,我們教育中將引起的政變是重心的轉移。

這是一種變革,這是一種革命,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學的中心從地球轉到太陽一樣的那種革命。這裡,兒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圍繞他們而組織起來。」

從批判傳統學校教育的做法出發,杜威認為,學校生活組織應該以兒童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為兒童的而不是為教師的。因為以兒童為中心是與兒童的本能和需要協調一致的,所以,在學校生活中,兒童是起點,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強調說我們必須站在兒童的立場上,並且以兒童為自己的出發點。

在強調「兒童中心」思想的同時,杜威並不同意教師採取「放手」的政策。他認為,教師如果採取對兒童予以放任的態度,實際上就是放棄他們的指導責任。在杜威看來,要麼從外面強加於兒童,要麼讓兒童完全放任自流,兩者都是根本錯誤的。

由於教育過程是兒童與教師共同參與的過程,是他們雙方真正合作的過程,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兒童與教師之間的接觸更親密,從而使得兒童更多地受到教師的指導。杜威說:「教師作為集體的成員,具有更成熟的、更豐富的經驗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設計中繼續發展的種種可能,不僅是有權而且有責任提出活動的方針。

」在他看來,教師不僅應該給兒童提供生長的適當機會和條件,而且應該觀察兒童的生長並給以真正的引導。

杜威還特別強調了教師的社會職能。那就是:「教師不是簡單地從事於訓練一個人,而且從事於適當的社會生活的形成。」因此,每個教師都應該認識到他所從事的職業的尊嚴。

倫理學理論

杜威的倫理學理論認為,思想並不是一種消極的活動,不是從一些沒有問題的絕對真理去作推論,而是一個有效的工具與方法,用以解決疑難,用以克服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杜威說,思想總是起於一種疑惑與困難的情境;接著就是研究事實的真相,並提出種種可能的假定以解決起初的疑難;最後,用種種方法,證明或證實哪一種假定能夠圓滿地解決或應付原先激起我們思想的那個疑難問題或疑難的情境。這就是杜威的思想論。

從這個思想的概念,很自然地會產生兩個明顯的系論來。第一,人和社會的進步,靠的是積極地運用智慧以解決一些真實而具體的問題,而不是什麼主義或口號。杜威說:

「進步總是零零碎碎的。它只能零賣,不能批發。」這種觀念來自他的實驗主義哲學。

實驗主義的思想背景(當年)是三百年來的實驗科學(迄今已四百年),是一百年來的生物科學(迄今已二百年),也就是「生物進化論」。生物的進化是天然的演化過程。實驗主義認為所謂進步,所謂演進,並不是整個籠統地突然而來的;是由一點、一滴、一尺、一寸、一分的很微細變遷而來的。

杜威不相信突變與進步能夠兼得,所以他的社會哲學就是主張以「零售的生意」的方式,改善人類的生活的進步。而中國的激進思想偏相信天翻地覆的變革可以在一夜之間帶來全面的進步。前蘇聯經過七十多年激進的實踐,沒有造成進步而解體,就是最具有檢驗說服力的證明。

第二個系論是說,在合理的思想過程中,所有的理論,所有的學說,統統不能看作是絕對的真理,只能看作是有待考驗的假設,有待於在實用中加以考驗的假定;只能看作是幫助人類知識的工具和材料,不能看作是不成問題、不容考據的教條,因而窒息了人類的思想。杜威在北京講演「道德教育」的時候說:「要經常培養開闊的胸襟,要經常培養知識上誠實的習慣,而且要經常學習向自己的思想負責任。

考教師證需要什麼條件?

5樓:新科教育

世界正在改變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一些人總在晝夜不停地運轉,而另外一些人,起床時才發現,世界已經變了。

今年6月25日,英國牛津事務研究所釋出研究報告:2023年,也就是12年以後,全球將有8億人因為人工智慧失業!

機器人將取代2000萬的工作崗位。

前段時間,一條機器人撰寫**新聞的訊息橫空出世,**發生後,新聞機器人可以獨立完成一篇資料豐富,報道全面,有圖有資料的稿件!

關鍵是反應迅速,僅用時25秒!很多記者的第一感受是「服了」!自己要被退休了!

到那時,人們不僅要跟同齡人競爭,跟年輕人競爭,還要跟24小時不睡覺的機器人競爭工作崗位。

結果是,很多人將無班可上,無薪水可拿。

在未來,你可能連做底層的資格都沒有。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不用等到那麼久,所謂的未來在當下已經悄然發生。

無人時代已經來臨。

去年,阿里的無人酒店在杭州開業,引起轟動。這家酒店裡,除了顧客,人是多餘的。

除了顧客,這家酒店裡,人是多餘的。

首先,酒店完全不需要前臺及服務員,甚至連保潔阿姨都免了,所有你能想到的服務,人工智慧都能滿足。

而且,酒店的智慧系統分分鐘都能超越人工。

購買消費,系統也通過人臉識別功能自動將購買記錄劃入個人的結算清單,省時省力。

等到退房時就更便利了,所有的消費一目瞭然,只要在手機裡一鍵操作就可以。

不知不覺,身邊的一些基礎工作已逐漸被人工智慧取代。

比如:智慧化的無人超市:

無人餐廳:

自動的無人加油站:

甚至無人駕駛:

這個時代,沒有穩定不變的行業,但是卻有穩定的工作。比如警察、醫生、律師... ...再比如:教師。

自我們步入學堂以來,一聲「老師」便伴隨我們從幼兒園到大學,時代的發展,教育的改革,不斷革新的政策,唯一不變的就是對教師的需求。

做老師已經日益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不僅僅是為人師者的責任與擔當,更是因為,作為一名老師,必然肩負起了國家教育與文化的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師者」從來是為國家、社會所需要的,任時代的變革,老師的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成為一名老師,從一張教師證開始。

論述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對教師和教學有何意義

可以讓教師更加充分地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困擾學生的各種心理因素,從而可以讓教師針對這些問題去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對教師和教學有何意義 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其研究內容是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揭示在教育 教學影響下,受教育者...

論述心理實質是什麼,心理的實質是什麼 怎樣理解?

心理是指生物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應,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心理是腦的機能,任何心理活動都產生於腦,即心理活動是腦的高階機能的表現 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即所有心理活動的內容都 於外界環境 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腦中的主觀能動的反映心理活動會進一步影響到身體機能。折射著一系列心理現象的整個過程就是...

論述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醫療水平的影響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實現了對生物醫學模式的超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提出是以人類的疾病譜以及健康觀念的變化為依據的。這一模式認為導致人類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還有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 方法除了傳統的生物學方法以外,還應當包括社會科學法和心理學方法。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研究物件不僅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