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為何那麼節儉,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節儉不出大清盛世?

2021-03-04 06:13:06 字數 5572 閱讀 2293

1樓:手機使用者

中國的農民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勞的人種了。他們在計算勞動成本時從不把勞動計算進去,就像體力和勞力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一樣可以任意消耗。

愛新覺羅.?f寧

嘉慶二十五年(2023年)五月,原本身體很好的嘉慶皇帝猝死在在承德避暑山莊。同年八月,綿寧在紫禁城太和殿舉行正式登基儀式,並改名為愛新覺羅.?f寧。以明年為道光元年。

道光元年(2023年)十一月初八,他頒佈了第一份施政綱領《御製聲色貨利諭》,表示「百姓足,君孰於不足?百姓不足,君孰於足?」表達了節儉治國的思想理念,並作出如下規定;

一、停止各省進貢水果、蔬菜、藥材等土特產。因為,這一切都是民脂民膏。能節省一點,就能減輕老百姓的一點負擔。況且不遠千里送到期北京,運費太貴,浪費更大。

二、不再增建宮殿樓閣。經過康雍乾幾代經營,皇室居所已經盡善盡美,除了日常維護外,不必再修。如有花言巧語,蠱惑聖聽,再打增建擴建這個主意,從中飽中私囊的人就是大清萬世的罪人,將追究他的刑事責任。

道光帝身體力行。除了龍袍外,「衣非三浣不易」也就是說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每餐不過四菜一湯還常常派大監出宮去買燒餅,晚飯時就和皇后以此為食。每逢「千秋節」皇后生日,道光招待文武百官和王公貴戚的御宴,一般是每人一碗打滷麵。

有一年,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兩頭豬,皇后心裡非常高興。因為道光帝曾明確規定:萬壽節(皇帝生日)、皇后千秋節(皇后生日)及除夕、元旦、元宵節、冬至的慶賀禮儀筵宴一律停止舉行,這回算是破例了。

道光皇帝以身作則除龍袍外,穿的衣服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他一看到**衣服光鮮,就露不悅之情,甚至規定旗員六品之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道光檢閱京城的禁衛軍,看到官兵都穿著樸素的衣服,高興地說:

「一洗過去的惡習,崇實務本,不失滿州舊風」,隨即將幾位主管**提升一級。

四菜一湯

道光帝身居宮禁,不瞭解民間物價。他經常向大臣打聽宮外的物價情況,如一斤肉要多少錢,一斤菜要多少錢等等。還經常向人打聽**可買到便宜蔬菜和肉,然後派人立即買來,吩咐內膳房去做。

說來可憐,儘管道光帝百般節省,然而每餐的御膳,照例總要花到八百兩銀子。後來只吃素菜,不吃葷菜,也花到六七十兩銀子,就是吃一個雞蛋,也要花五兩銀子。

道光皇帝的「節儉」也不是沒有道理,當時清朝已經衰落,大量財富被帝國列強掠奪,清朝廷的確面臨財政危機。他的父親嘉慶皇帝也從小就教育他要節儉律己,這樣才能讓清朝延續下去。不過,估計他老爹也沒想到他能做到如此極端的節儉,簡直就是吝嗇。

明明是皇帝,卻非要過「乞丐」的生活,道光帝也是夠奇葩。

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節儉不出大清盛世?

2樓:笑是6dy咿

中天飛鴻在中國歷史上,皇帝坐擁天下,富有四海,無不是過著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偏偏有一位皇帝反其道而行之,一生崇尚節儉。他不僅把節儉看成是人生的樂趣和目標,並以此作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標準。

那麼,這位道光皇帝為什麼一生崇尚節儉?他的節儉究竟到了什麼程度?這種的節儉是天性使然還是別有用意?

作為一國之君,他的節儉為什麼沒有節儉出一個大清盛世呢?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旻寧初名綿寧。他自幼好學、聰敏過人。嘉慶十八年,,即公元2023年被封為智親王。七年後,嘉慶皇帝駕崩。綿寧繼位,改名旻寧,是為宣宗。

在道光皇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強烈的節儉意識。那是嘉慶二十三年的九月,他隨父親嘉慶皇帝前往盛京,也就是今天的瀋陽祭奠先祖。晚上就住在瀋陽故宮裡,雖說是宮廷,但實際上相當侷促簡陋,不要說無法與北京的紫禁城相比,就是山西晉商的王家大院,也不知比瀋陽故宮闊氣多少倍。

嘉慶皇帝特意把綿寧領到了清寧宮東暖閣,又叫人從倉庫裡拿來了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用過的遺物:已經沒人會用的糠燈、牛皮製成的蠢笨的烏拉、不施油彩、不加雕琢的柺杖。看著這些簡陋的物品,聽著父皇的講解,回想著祖先創業的艱難,綿寧便立下了節儉律己的志向。

回到北京後,道光與妻子一說,二人一拍即合,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間裡除了床鋪桌椅以外的傢俱陳設。此後,每日下午四點前後打發太監出宮買燒餅。來回路遠,太監懷裡揣著燒餅,一路小跑,燒餅仍不免冰涼堅硬。

夫妻二人毫無怨言,沏上一壺熱茶,啃完燒餅,立即**睡覺,這樣,連燈都不用點了。而在他登上皇帝大位之後,便立即倡導節儉之風,並推而廣之。

道光元年,他發表了一篇題為《御製聲色貨利諭》的節儉宣言書,表達了崇尚節儉的理想和倡導節儉的目標,並頒發全國,號召各級**認真學習,熱烈討論,深入領會,一片頌揚之聲。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了。

正如現在人們所說得那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道光皇帝說停止進貢,但各省**誰也拿不準能不能當真,何況進貢本身對地方官來說也是有利可圖。於是,心照不宣,寧左勿右,照常進貢。當然,進貢不叫進貢,叫孝敬,在皇上面前言辭再懇切些,不怕他不收。

於是,福建的荔枝、江西的春筍、雲南的藥材、浙江的茶葉、揚州的玉器、景德鎮的瓷器等仍源源不斷地送往北京。道光皇帝為難了,處分送孝敬品的各省**?古語說得好,伸手不打送禮的,而且法不責眾;如果將這些孝敬退回各省,運費就會翻番,想想都心疼;但如果接受了孝敬,豈不是出爾反爾。

這些進京送孝敬品的**不厭其煩地勸說皇上,這些東西本是生活必需品,平時內務府地都要到市場上去買。道光皇帝覺得這話有理,就馬上下令「賞收」。各省的差官無不歡天喜地、叩頭謝恩、彈冠相慶。

但是道光皇帝感覺這樣讓內務府「賞收」終究不是個辦法,於是,折中辦理,刪改則例,減少貢品數量、種類,如屬於奢侈性享受的貢品就徹底禁止孝敬,其他貢獻的品種和數量也有所減少,並強調按此落實,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減。

道光皇帝還帶頭過緊日子,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餚,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滿清外史》記載: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什麼叫「三浣」?

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別也叫上浣、中浣、下浣,三浣就是一個月,可見,他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說明衣服不多。又規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多虧皇后是個賢內助,苦苦支應,仍感入不敷出,想了很多辦法,平衡多方利益,協調各面關係,才把皇家的日子對付著過下去。

道光皇帝的皇后十分賢惠,因此他對皇后非常敬重。有一次,又逢皇后生日,他決定為皇后祝壽。於是,滿朝親貴重臣獻上壽禮,拜完壽,自然留下赴宴。

眾多文武百官心想皇家御宴將是何等排場,不料開宴才見一人一碗打滷麵,後來聽說,為此次壽筵,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兩頭豬。而皇后更是高興,因為道光帝曾明確規定:皇帝生日的萬壽節、皇后生日的千秋節及除夕、元旦、上元、冬至等慶賀禮儀筵宴都停止舉行,這一詞算是破了例了。

道光皇帝以身作則,以此轉變官場奢侈腐化的風氣。他一看到**衣服光鮮,就露不悅之情,甚至規定旗員六品以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於不能節儉的**,他能加以處分。

道光十年,即公元2023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常在家裡演戲宴樂,道光帝立即撤去了他的職務。

看到皇帝崇尚節儉,**們無不爭先恐後地仿效,上朝都穿上打補丁的朝服。早朝結束,紅日東昇,乾清門內外光明一片,只見滿朝文武個個灰頭土臉,雖不至於衣衫襤褸,但當時的一般的平頭百姓也不致於這副打扮。散朝之後,**們彼此之間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窮,或者交流節儉經驗,比如哪兒可以買到便宜蔬菜,如何將一斤米煮出五斤飯等等。

但是,道光皇帝**知道,此時北京城裡的舊貨鋪子把庫存的破衣爛衫都賣了個好價錢,舊衣服比新的賣的還貴。有些窮京官兒買不起,就只好自己做舊,把新袍子弄髒弄破加上補丁。道光帝眼見滿朝文武都穿舊衣破袍,認為自己勤儉節約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於是節儉得更加起勁。

這看起來在道光皇帝的影響下,官場風氣有所轉變,其實,這只不過**作秀罷了。臺灣出版的《春冰室野乘》一書中就曾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道光突然想吃「片兒湯」,這是民間一種最普通的麵食,派太監跑去跟御膳房一說,不料廚師回答說不會做。

道光皇帝沒吃上片兒湯,也沒當回事兒。不料第二天早上,內務府大臣請見皇帝,說有重要事情請示,道光帝趕緊召見,一問,原來是內務府奏請增設**「片兒湯膳房」一所,提出了近萬兩**的開辦費。

道光皇帝曾說前門外飯館一碗片兒湯不過四十文錢,就讓太監去買。誰知去買片兒湯的太監拎著空食盒回來了,報告皇帝說,前門外那家賣片兒湯的飯館倒閉了。不知這話是真是假,但**「片兒湯膳房」最終沒開成。

清代文人何剛德在《春明夢錄》中還有一個更加驚人的故事。說的是道光皇帝、平常穿的湖綢褲子的膝蓋處破了個洞,仍不捨得扔掉,便讓內務府去縫補一下。誰知後來花了三千兩銀子,比買一條新褲子貴多了。

道光皇帝知道後,不禁龍顏大怒,責問補一條褲子為何這般貴。內務府回答說,皇上的褲子是有花的湖綢,剪了幾百匹綢才找到對應相配的圖案。再加上褲子上的補丁是在蘇州打理的,手藝好,工費高自然。

此外,還有保鏢押運的費用也不低……道光皇帝不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竟也無言以對。

道光皇帝一生崇尚生活節儉,竟然也倡導節儉治國,節儉治軍。道光初年,新疆發生張格爾叛亂,數萬清軍萬里遠行,征戰數年,終於平定了叛亂。道光八年,即公元2023年。

這年夏天,大清王朝在午門舉行獻俘禮,現場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令道光帝心潮澎湃、陶醉不已,他立即做出一件「壯舉」,就是宴請平叛有功的將士。幾天之後,宴會在清漪園,即後來頤和園萬壽山下的玉瀾堂舉行。將軍們筷子一揮,幾碟小菜立即見底,吃又沒得吃,退席又不敢,只好面面相覷,呆若木雞。

後來,在**新疆設防方案時,將軍們提出的佈防方案就是通不過。本來,將軍們已經考慮到了道光皇帝的吝嗇,準備上奏僅要一萬八千名士兵鎮守新疆,但道光皇帝一下子就給砍去了三分之二,只批准清軍留守六千人。將軍們憤然回擊,提出專守新疆東部,西部自治,不予設防的方案。

道光皇帝又大罵他們放棄新疆防守,指責其居心叵測。

經過幾年的爭執,根據《清史稿》記載,最後決定於「各省綠營兵額內裁百分之二,歲省三十餘萬,以為回疆兵餉」,方案才得以通過。此後,在鴉片戰爭中,道光帝急於妥協,也不能不說與節儉的意識有關。總之,在討論諸如海防、邊務、黃河治理等問題時,只要有大臣一提到撥款,道光皇帝立即面露不悅之色。

縱觀道光皇帝一生崇尚節儉,結果節儉的主要是借鑑自己,其影響的範圍更是有限。放眼北京以外的地方,官場生活依然故我,梨園聲色,飲食精靡,變本加厲,**、鹽商生活豪奢,是道光想都想不到的。

根據道光年間在西北任職的張集馨回憶:來往於**、新疆以及甘肅、四川的**皆經過西安,西安地方官均竭力招待。「每次皆戲兩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

上席必燕窩燒烤,中席亦魚翅海蔘。西安活魚難得,每大魚一尾,值制錢四五千文,上席五桌斷不能少。其他如白鱔、鹿尾,皆貴重難得之物,亦必設法購求……大宴會則無月無之,小應酬則無日無之……終日送往迎來,聽戲宴會」。

這就是道光帝節儉主義之下、官場腐敗的真實寫照。

光緒年間,做過中國駐英法等國外交官的薛福成在《庸庵筆記》中轉敘了道光年間一位治河**的回憶:當時,南河總督設在清江浦,每年耗費治河經費數百萬兩,但實際上用在治河上資金的不到十分之一,其餘都被他們**或揮霍了。

**們的飲食、衣服、車馬之類,爭奇競巧,極端奢侈。就拿宴席來說,一種豆腐就有二十餘種做法;一種豬肉也能做出五十餘種花樣。豆腐需在數月前購集物料,挑選工人,細心製作。

客人嚐了他們宴席上的豬肉脯,讚歎不已。據說,這種宴會食物種類繁多,一場宴席歷時三晝三夜,其間名菜佳餚連續不斷。伴隨宴席,聲色犬馬,歌舞昇平,奢華之極。

可見,道光皇帝的節儉對官場奢靡的風氣沒有多大影響,那麼,其「節儉」影響了他的兒孫嗎?試看咸豐縱情於聲色,兒媳慈禧大興土木、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就可想而知,其影響力無疑是不值得一提。這對於道光皇帝的節儉也是相當辛辣的諷刺。

儘管道光皇帝為大清王朝節省了一些經費,卻無始終助於經濟危機的解決,財政狀況也未見徹底好轉,反而每況愈下。以至有的大臣發出了這樣的質問:為什麼乾隆朝揮金如土而國庫充盈,如今日日節儉卻民生罕裕,「豈愈奢則愈豐,愈儉則愈吝耶」?

這個疑問何嘗不同樣困擾著道光皇帝呢?總之,作為一國之君,不去大刀闊斧地開源興利,而在一餐一衣上錙銖必較,甚至節儉治國,裁撤軍費,減少兵員,這樣的節儉怎麼可能節儉出一個大清盛世呢?

清朝道光帝下一位皇帝是誰,道光皇帝后是誰

道光皇帝后面是咸豐皇帝。咸豐皇帝是中國正式進入到近代史的第一個皇帝,由他開始中國進入到了一個主權領土都不完整的狀態之中,成為了半殖民地國家。道光皇帝其實算是一個比較樸素的皇帝,他的一應生活習慣也都比較簡單,沒有特別奢靡的表現,但是他的後宮嬪妃之多卻是清朝少有的,這和他早先的幾個兒子都早逝,後代不興旺...

慈禧為何會立溥儀為帝呢

慈禧會立溥儀為帝的原因如下 第一 溥儀年幼,慈禧是為了可以繼續垂簾聽政。其實慈禧是一個非常眷戀權勢之人,野心極大。雖然慈禧曾經輔佐了兩代的君王,但是隻要慈禧還沒有死,就不願意把權力交出去。所以溥儀雖然沒有任何的才能,但是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年紀很小,年幼的君王登基,那麼慈禧自然又會成為垂簾聽政的人,也就...

嘉靖帝20年不上朝,為何大明還能正常運轉,甚至還出現了中興局面

嘉靖帝20年不上朝,為何大明還能正常運轉?說到這兒,我們就不得不佩服嘉靖帝的聰明瞭。嘉靖帝的智商在整個明朝歷史上都是可以排在前列的,在嘉靖即位之初因為自己的父親的問題,他和楊延和鬥來鬥去,結果當然是嘉靖勝利了。嘉靖帝不上朝還能讓當時出現中興局面,這都與嘉靖上位後的舉動有關。完善內閣制度,改革選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