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要鼓勵人們行善

2021-03-03 20:27:08 字數 5481 閱讀 6070

1樓:匿名使用者

行,善必然是心善、意善而能行善。行善者心得安穩,心安理得是為德行,受持不退即是成就功德。南無阿彌陀!

佛學的核心就是因果??

2樓:匿名使用者

說佛學的核心就是因果太片面。

佛學核心,眾說紛紜,而因果報應並非佛教獨有。

《呂祖說三世因果經》主要講:一是人的命是自己造就的;二是怎樣為自己造一個好命;三是行善積德與**作惡幹壞事的因 果迴圈報應規律。因果報應指事物的起因和結果,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宗教認為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報。

因果報應有三種: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報,或今生作業來生報;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

1、星雲大師「佛國」談佛:佛學核心是給人安心和智慧。

2、有人說,佛學有兩大核心,第一就是佛法在闡述真實的宇宙觀念,第二就是在說明正確的人生觀念。

3、有人說,佛家教義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勵人們行善,勿惡;忍耐,戒欲;生靈平等。

4、佛經對佛教的定義就是兩個字:「教」和「證」。

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傳講的,或是經過釋迦牟尼佛加持和開許,然後由菩薩們寫下的經論,如藏傳佛教的《丹珠兒》和《甘珠兒》;證,是指個人的修證,其中包括了戒—戒律、定—禪定、慧—智慧三部分。

5、隋唐佛學中關於緣起法則、佛性依據、修行方法與途徑等三大核心理論的爭辯之研究,來體現這一時期佛學界「百家爭鳴」的精神風貌。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佛的主要標誌。就是體證了緣起法的深刻道理。此既有**的依據,也是大小乘各派一致的共識。

而對於緣起法則的不同認知,又促成了以後大乘佛教諸種緣起說的形成。隋唐二朝佛學界在此問題上的爭議,主要表現為印度原版的阿賴耶緣起說與具有本土特色(或經改造過)的如來藏(真如)緣起、法界緣起以及「一念三千」等學說之間的相互角逐。

其中「唯識無境」理論中的「境」,乃指「遍計所執」而成的「假境」和「依他起」的「客觀外境」,依據唯識學的觀點,這兩種「境」都是不實在的,只有去除「遍計所執」的迷誤,直接觀照「依他起」的存在,才能得到萬事萬物的真實狀況,即「圓成實」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有關緣起學說方面的爭論涉及到哲學上宇宙問題的討論,但又與西方哲學「本體論」的內容無關,二者不能混淆。

注:佛學

對釋迦牟尼與佛陀學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佛教經典的整理與註疏上。

它有時被等同於現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較傳統的研究方法上。在不同佛教傳統中,產生許多不同的學派。通常有兩種研究方式,一種是考證,梳理式研究。

一種是實證佛學所蘊含的深刻義理的領悟式研究。

3樓:心法心來悟

佛法都是應機說法,所謂「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講因果,是八萬四千法門其中之一,也有講十二因緣、苦集滅道四聖諦等等,真正的佛法是絕對的,不是像世間這種相對的,以上所舉也不是「實法」,乃是觀眾生的機緣而對其所說法(權巧方便法),若論最上乘實法呢,?比如你問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麼?若以實法回答則是:

「無解」!此無解不是世俗的無有解,乃是不拘泥於任何一種定義,正是因為不拘泥於任何一種定義,此「無解」可以生出無量無邊解,所以佛法可以濃縮成「一字之禪」,亦可,變成三千大藏。法,妙就妙在這個地方,而世間的觀念總是想去定義,你是a那就不是b,法本是圓妙精明的,可圓可方,可長可短,可赤橙紅綠青藍紫,這才是圓融之法。

說白了是我們非要在圓融之法上加上一層執著!這就不是法的本來面目了,總之萬法唯心:別人和你介紹的法,對你有益,那就是中心,反之亦然!

如果非要說核心:那就是「法無定法」。阿彌陀佛

4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 我佛慈悲

佛教中 因果是很重要的信念 不信因果難成正果學佛人都知道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即在「六道」中輪迴。

佛陀是覺悟者。佛是大慈大悲使用各種方法教育、感化我們。佛讓我們斷惡修善、讓眾生離苦得樂、度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成佛。

六道者:

一、天道,二,修羅道,

三、人間道,

四、畜生道,

五、餓鬼道,

六、地獄道。

此中上三道,為三善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優良;下三道為三惡道,因其作業較慘重故一切沉淪於分段生死的眾生,其輪迴的途徑,不出六道。

比如我們人類臨終時因貪念不斷 結果死後就會墮入惡鬼道如我們人類臨終時因嗔恨不斷 結果死後就會墮入地域道如我們人類臨終時因愚痴不改 結果死後就會墮入畜生道(等等很是複雜)所以我們要堅信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希望你能學佛信佛唸佛斷惡修善 阿彌陀佛

5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我很認同淨空法師的說法,佛法說的就是四個字:諸法實相。

淨空法師巴黎開示 (共一集) 2005/6/3 巴黎粵海酒店 檔名:21-276

記得有一年在臺灣,農曆年的時候,輔仁大學鄭石巖教授,夫妻兩個到我們圖書館拜年,他們跟我學佛也多年了,告訴我他要在輔仁大學講《普賢行願品》,我說:好,難得。開這門課。

輔大過去博士班方東美先生曾經開過「華嚴哲學」,我說你講這段也很好。隨著我就問他一句話,我說你學佛這麼多年了,也在大學講的很多了,現在也正式開課了,我說我問你一句話,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到底講些什麼,你用一句話回答我,不要羅嗦。他想了好幾分鐘答不出來,倒過頭來問我。

我說《般若經》上有一句話「諸法實相」,我說用這一句四個字,能不能包括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他想想點點頭。這一句話要用現代的話來說,諸法實相,諸法是一切法,一切的理論,一切的事相,用佛法的術語講,性相、事理、因果全都包括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世尊所說的宇宙人生真相,哪來的迷信,我們今天必須要把話講清楚,不能夠含糊,這他明白了。

6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沒有錯,他純粹是扯淡。

如果佛學就是因果,釋迦牟尼就不用辛辛苦苦的說那麼多了。因果也不是佛學的核心,只不過是一種規律,一種現象。如果因果就是一切,釋迦牟尼什麼都不要去幹了。

真正的佛法它不能夠用言語描述。只能夠用心體會。

7樓:慧運居士

你朋友說的對。明白了因果。就可以從因果入手修行解脫之道。

惡因沒有助緣,是不能結果的。斬斷惡因,多種善因。自己就可以的善報。

我們唸佛修淨土宗也是,執持佛號是因,往生極樂是果。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道理很簡單,修行起來可沒那麼容易。

阿彌陀佛!

8樓:煩惱即菩提

佛法的教義基本是兩個:因果和性空。

9樓:一朵情

佛法博大精深,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發現並傳下來的教育,是人類文明最高的智慧,是對宇宙人生真相最為圓融解釋,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其目的是慈悲濟世,救大眾於煩惱苦難之中。自從佛教產生並傳播以來,世界各國的有識之士無不為其博大精深的哲理所折服,恭敬讚歎並如法奉行,至今仍有無窮的魅力。佛教對宇宙、社會、人生的如理如法的論斷,不僅被中國曆代高僧大德所親證,更為當今西方社會學家所推崇。

資料來自網路

10樓:嫋嫋餘音

恩 我對佛學也不是很瞭解 !但是知道佛家的幾個教義!!

1 概括為 四諦 三法印!! 包括苦 集 滅 道2 概括為 十二因緣說 就是因果關係!!

3 開闊為 涅盤寂靜!!!

11樓:原野流海

生死輪迴因果論,不是佛學的根本理論吧。

佛學不是重在教化人麼?如何看清和擺脫塵世的煩惱的之類的教義,才是其核心內容吧。

因果論只是在幫助人看清事情而已,頓悟還需個人和佛學的其他思想安慰。

12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是因果但是和你理解不同,很複雜,他牽扯到空。

13樓:匿名使用者

看一下淨空法師的《認識佛教》

14樓:

首先佛學是佛學 佛法是佛法 你要把這分開 而因果只是宇宙的一個現象而已 並不是什麼佛法的核心 佛法的核心是解脫

1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不只吧,佛學是博大精深的,包羅萬有的,可以說因果只是一方面吧,好好研究,最後我想說的是,人身難得,佛法更難聞,好好珍惜!阿彌陀佛!

佛教入門,若干問題求解惑。 20

16樓:觀其音聲

佛說的放下是指放下煩惱與執著,當然如果修行到一定的境界沒有煩惱與執著了,就不存在所謂的放下了。行孝行善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慈悲心的體現,一個人如果沒有慈悲心,他所行的孝與善是不真的。如果一個人具備了慈悲心,充分踐行在行孝行善上,這種慈悲心慢慢就會擴充套件到菩提心,所謂菩提心就是把眾生當做自己的親人來看待,沒有分別心。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了宇宙的真理後,苦心婆說了49年,就是為了讓執迷的眾生一步一步找回人的本性,所以就有很多想學佛的而又被佛教裡面一些高深的哲理所困惑(本人曾經也有過,其實深入佛教一點也不矛盾),就像你所困惑的一樣,放下與沒有放下。一點小看法,希望能幫上你。

隨喜你的福報,能夠學佛,以後在佛法上可以切磋交流。感恩!阿彌陀佛!

17樓:匿名使用者

身在苦海,就不能捨棄度舟。到達披岸,不能在背船走。

眾生必須執著佛法,來打破內心對無明業力的執著。

佛**都是隨眾生因緣,都是針對性的。放下是放下我們內心貪嗔痴。佛法就要拿起,來對治五毒。

要是放下行善,那就造惡去了,放下修行,就完了。凡夫眾生不執著佛法,就去執著魔障。不執著度舟,就在苦海,沒有中道可尋。

所以眾生非常可憐。

好好修行啊,不修行,不執著佛法就完了。

18樓:韓國一小鼬

因為樓主說剛接觸佛法,我就不去引經據典啦。簡單的說吧,讓你放下的不是對善惡的概念,而是你我的差別。比如我們知道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卻不一定好好照顧不認識的老人,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放下分別心。

把所有的眾生平等對待。不因他和我們是否熟悉而分別對待。

放下一般是放下慾望,放下分別心。

我也不是專業的,這算是自己的感悟吧。如果有幫助最好,如果不對也不要生氣哦~

19樓:無逸行人

既不能執著諸法實有,也不能執著一切皆空。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鑑於此,如來在了義經典中常說:諸位比丘,你們應當知道,我所宣說的法猶如船筏,最終必須要捨棄,非法就更不用說了。」

渡河時離不開船筏,但到了對岸後,船筏就沒有用處了。同樣的道理,佛陀宣講的八萬四千法門,暫時可幫我們積資淨障,獲得解脫的果位,但究竟而言,對這些法的執著也要遠離,更何況是外道的非法了。或者還可解釋為:

世俗中取捨因果的法都要捨棄,執著單空的非法就更不用說了。月稱菩薩在《顯句論》中也有一個很好的比喻:為了舀水,必須要準備水器,但水得到之後,水器就沒有用了。

當然,沒有真正獲得解脫前,世俗諦的法千萬不能捨棄,否則就無法證悟勝義諦。《入中論》雲:「由名言諦為方便,勝義諦是方便生。

」龍樹菩薩也說:「若不依世俗,不得第一義。」假如還沒有到岸就輕易拋棄船筏,半途掉到大海里是很可怕的!

-----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開示錄》

人們為什麼要紋身,人們為什麼要裝逼?

其實沒有那麼bai多為什麼,du 僅僅是紋身在中國的大眾百 zhi姓裡dao被認為是不好的象徵回,流氓的象徵。答 紋身的都是來年輕人,所以自不外乎 1.跟著潮bai流走 2.外行又酷又美觀 3.懷戀某人 du事 物。紋身心理zhi學告訴我們 dao紋身是人們希望相互溝通 懷舊,想走出平庸的一種方式。...

佛教拜佛為什麼,佛教徒為什麼要燒香拜佛

有人去世 bai,家人三鞠躬為什麼?到du偉人紀念館看zhi到偉人像三dao鞠躬,為什麼?在原始佛教,專是沒有拜佛像這屬個舉動的。佛教傳入中國後,受道教的影響,對祖先對偉人思念緬懷,於是有個拜佛和給佛叩頭的各種儀式。同時,由於拜佛的動作,很容易利於中醫說的任督二脈通行,對身體健康有極大好處,所以就被...

為什麼要多多表揚和鼓勵嬰兒說話,為什麼要多多表揚和鼓勵寶寶?

寶寶到9個月時就能聽懂父母的話了。寶寶是喜歡受表揚的,因為一方面他已能聽懂父母常說的讚揚話,另一方面他的言語動作和情緒也發展了。他會為家人表演遊戲,如果聽到喝彩稱讚,他就會重複原來的語言和動作。這是他初次體驗成功歡樂的表現。而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形成了寶寶從事智慧活動的最佳心理背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