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傷痕文學和蘇聯的解凍文學的區別是什麼

2021-03-03 20:27:07 字數 4848 閱讀 8410

1樓:我的名字沒個性

區別就在於解凍文學是對整個蘇聯歷史的反思,而傷痕文學則集中在幾次政治運動中,前者是對整個政治體制的再考量,而傷痕文學多從人的感受來描寫。

2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是中國政治上認識錯誤比較徹底,所以留給文學家的思考任務不多,但是人民的感性情緒因為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就不斷反映在文學中,社會環境也相對寬容,容許受害的當事人發發火。

而蘇聯是病去如抽絲,文學是先鋒,處於既小心謹慎,又逐步引導反思的地位,結果感情上小心翼翼,人物無論受害程度,情感總是正面的,只是要寫的比較現實一些,不要總是高大全那樣在雲端。---------這是因為赫魯曉夫的祕密報告,對人出氣卻不對制度和思想有反思,搞得既不對頭也不徹底。

但是隨著反思的深入,標誌性的事件是解凍作品開始討西方喜歡,能獲得諾貝爾獎,蘇聯**警惕起來,解凍中斷,結束了。所以文學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先鋒,而最終政治並沒有跟上,文學也就半道先犧牲掉了。

3樓:看那個本小孩

區別是中國的文學比不上**的文學

中國的「傷痕文學」和蘇聯的「解凍文學」的區別是什麼

4樓:so蛀蟲

前蘇聯的「解凍文學」與中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興起的「傷痕文學」有著相似的興起背景、文學內涵;但「傷痕文學」更感性化,更偏向於抒發人的傷痛和憤怒之情;「解凍文學」由於蘇聯國內外環境的壓力最終消散了,「傷痕文學則隨著中國思想解放的進一步和改革開放的進行,進一步發展並且深入下去。

前蘇聯的解凍文學出現於上世紀的50年代,中國的解凍文學出現於上世紀70年代末。儘管時間上相隔20年,二者之間在出現背景、文學內涵等方面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但他們的走向與命運卻完全不同,這些是值得我們思索的。

前蘇聯的解凍文學與中國的傷痕文學出現的背景是相似的,這源於中俄二國國情尤其是體制方面在一段時期內的相似,或者說,源於中國對蘇聯體制的模仿。由於斯大林時期國家政治生活的僵化、**化,斯大林時代的文壇大都是歌頌文學,宣揚「無衝突論」,造成了文學的公式化、概念化,文學作品迴避矛盾、粉飾生活、****,對於一些稍微觸及現實的作品,動輒加以粗暴的攻擊、批判。斯大林逝世後,蘇聯第二次作代會召開,徹底糾正「左」的偏向,作家們開始大膽表現生活矛盾的衝突和社會的黑暗面,「解凍文學」由此出現。

中國的「傷痕文學」出現背景與此有著異曲同工的背景。粉碎「四人幫」後,作為新時期文學的第一股巨大浪潮,「傷痕文學」一反「文革」時期「高、大、全」式的呆板、僵化、空洞的創作模式,主張立足於現實生活,以批判的眼光回顧歷史,暴露了十年「文革」造成的嚴重災難及其在人民靈魂深處留下的難以消彌的創傷。可以說,二者出現的背景是極其相似的,僵化的國家政治生活的變動直接促使了文學的變化,激起了文學的生命力。

「解凍文學」和「傷痕文學」在內涵方面基本也是相同的。「解凍文學」以愛倫堡的《解凍》為發端,開創了一個文**流。首先,二者都要求重視人,呼喚人性的復歸,要求重新確認「人」的地位,要求文學站在「人性本位」的高度,直面和批判歷史和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弊端。

解凍文學之前的蘇聯文學作品往往寫事重於寫人,「生產**」、「商業**」、「農業題材」、「工業題材」等都是指寫事,而不是寫人,解凍文學力圖走出這種文學誤區。傷痕文學之前的中國文學也是忽視人,踐踏人權,尤其是文革對人的肆意踐踏,達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盧新華2023年8月發表於《文匯報》的短篇**《傷痕》及其有關引發的「暴露」問題的全國性大討論,人們開始思索歷史,思索人在歷史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其次,要求重新發掘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打碎即往的虛偽的、矯飾的既「瞞」又「騙」的政治口號式的創作毒流。2023年底至2023年上半年,蘇聯的《新世界》導雜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它們觸及到了當時十分敏銳的社會問題。

其中,波麥蘭採夫的《**學的真誠》最有代表性。該文揭露了文學中「粉飾現實」的種種積習和手法,呼籲作家拿出「真誠」和「良心」,寫「生活的真實」。這一問題的提出,立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引起了**的強烈反響。

蘇聯在這個時期發表了一連串反官僚主義題材的**,如亞·雅申的《槓桿》、丹·格拉寧的《個人意見》等。這一時期還發表了一些在30年代遭鎮壓而死的作家的作品。

當然,「解凍文學為」與「傷痕文學」的不同之處還是存在的,「解凍文學」傾向於對過去的僵化的文學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種理性的、清醒的態度來對待歷史,對待現實生活。而「傷痕文學」則環繞著一種沉重的悲劇氣氛,重洩義憤,輕理智認識。在許多傷痕文學作品中,我們不無震撼地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沉重,傷痛而憤怒的情感流淌其中,處處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情感衝擊力。

可以說, 解凍文學更重理性,而傷痕文學偏重感性。

中俄的這二種文**流最大的區別還在於走向與命運的不同。蘇共20大後,思想解放界的「解凍」思潮一瀉千里,波匈事件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一邊串事件接二連三發生,加上國內出現「莫斯科大學事件」,使蘇共領導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從2023年開始,便開始收緊「解凍」的閘門,特別是對文藝界的「不健康傾向」的批判,隨後採取一系列緊急措施,「解凍」思潮便基本停止發展。

在1959—2023年期間,「解凍」的閘門雖沒有關死,正常的平反雖還照常進行,但思想解放的步伐卻大大放慢了下來。 中國的「傷痕文學」則由於思想解放的開展和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而且,繼「傷痕文學」之後,「反思文學」、「尋根文學」等進一步興起,對於歷史的追問,對於現實的思索,對於未來的探求,也更進了一步。

綜上所述,「解凍文學」與傷痕文學雖然在發生背景與文學內涵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但所取的對歷史和現實生活和態度上還是有一定的差別,其走向更是差別巨大,發人深省。

怎麼看待中國的傷痕文學?

5樓:匿名使用者

作家楊大俠認為,翻開書籍,面對著屈原之類的詩、《竇娥冤》之類的戲曲、傷痕文學之類的傷痕,處處都感受到了強烈的控訴意識。一部中國文化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控訴史。《懺悔錄》、《俄狄浦斯王》、《存在與虛無》這樣的作品是空缺的。

6樓:

都有公式:堅定追求真理的知識分子被**,在改造的時候遇到紅顏知己,改革開放就暴富。個人主義被壓迫,要自由,自由是啥?票子和女人

7樓:匿名使用者

傷痕文學的總體悲劇在於,他們的作者認為「上山下鄉」是噩夢,認為做農活工活不符合他們知識分子的身份。他們認為自己比工人農民高一等,認為自己應當享受特權。

如果說像錢學森這類理工科知識分子受到特殊禮遇是理所應當的,因為他們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了突出工學,這種情況我服。可是那些文科出身的知識分子,好好教你們的書不行嗎,你們的覺悟又不夠搞什麼政治?

某些知識分子的自我特權意識,是他們理所應當受到批鬥的重要原因。

傷痕文學與反思文學的相同和不同 要詳細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說,"反思文學"是"傷痕文學"的深化,兩者間的區別主要在於:哲學思考的介入。所謂反思,從哲學角度理解,就是人類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

反思既是對事物和現象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事件和經歷的理解與描述,更進一步則是對自己思考的再思考。作為文學思潮,反思文學是傷痕文學的必然結果,符合「反思」思維的特點。

9樓:嘻小兮

反思文學

還是在「傷痕文學」興盛之時,一批敢於思考、富有人生閱歷的作家,尤其是一批因著我們黨和國家在革命程序中的失誤而歷盡坎坷的作家,如王蒙、李國文、從維熙、張賢亮、方之、高曉聲等,就率先突破了一般地提倡「恢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口號的侷限,提出了現實主義深化的主張,並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寫出了一批具有相當思想深度和歷史深度的作品。茹誌鵑於2023年2月在《人民文學》上發表的短篇**《剪輯錯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學」的起步標誌。

傷痕文學

2023年11月,劉心武的短篇**《斑主任》在《人民文學》發表,立即引起轟動。《班主任》是新時期文學的開山之作,在當代文學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價值。不久,《文匯報》(2023年8月11日)發表了盧新華的短篇**《傷痕》,「傷痕文學」和「傷痕**」的得名便源於此。

表現「傷痕」作品的主要內容,可以大致區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寫知識分子、國家**受到的**,他們的受辱和抗爭。一是寫「知青」的命運:

以高昂的熱情和獻身的決心投人這場革命,卻成為獻身目標的「犧牲品」。如何看待這些作品,曾在1978—2023年發生過爭論,不久,「傷痕文學」概念的貶斥含義逐漸消退,成為對一個時期文學思潮的概括。「傷痕文學」的主要作品:

《班主任》(劉心武)、《傷痕》(盧新華)、《神聖的使命》(王亞平)、《高潔的青松》(王宗漢)、《靈魂的搏鬥》(吳強)、《獻身》(陸文夫)、《姻緣》(孔捷生)、《我應該怎麼辦》(陳國凱)、《從森林來的孩子》(張潔)。

什麼是「傷痕文學」﹖

10樓:醉意撩人殤

「傷痕文學」的出現直接起因於上山下鄉,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識分子,受****及城鄉普通民眾在那個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劇性的遭遇。十年文革期間,無數知識青年被捲入了上山下鄉運動中。

傷痕文學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它得名於盧新華以「文革」中知青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傷痕》。

11樓:只有烏龍沒有茶

文革結束之後,出現了**《傷痕》,是揭露文革的反人道內容的,後來,人們就用這個名稱概括這一類作品,就叫「傷痕文學」。

傷痕文學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它得名於盧新華以「文革」中知青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傷痕》。

十年文革期間,無數知識青年被捲入了上山下鄉運動中。「傷痕文學」的出現直接起因於上山下鄉,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識分子,受****及城鄉普通民眾在那個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劇性的遭遇。

"傷痕"一詞在學術界被用來概括文學思潮,最早可見於旅美華裔學者許芥昱的《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州立大學中共文學討論會的講話》一文。

許芥昱認為,中國大陸自2023年10月後,短篇**最為活躍,並說:"最引大眾注目的內容,我稱之為'hurts generations',即'傷痕文學',因為盧新華有篇**叫做《傷痕》,很出風頭。"有人曾對這個概括性的詞彙提出過異議,認為不如使用"暴露文學"切合這個階段的文學實質,但由於此詞已於是被學術界大多數研究者所接受,因此在這裡我們延用之。

蘇聯生態文學的構成是什麼,俄羅斯的生態文學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蘇聯生態文學包括自然意識和生態觀念兩部分,描寫蘇聯生態文學的作家們能夠從生態系統觀和生態平衡觀的觀點出發,體現作家強烈的自然責任感和生態使命感,人與大自然的辯證關係被全面深入地 和體現,如人類與自然萬物互相依存的關係 自然對人類產生的影響 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在自然界中的人類的地位 人類恢復生態平...

網文和傳統文學的區別,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有什麼區別?

目的不同,網文側重故事,有點故事會的味道。傳統文學追求文學結構變化和思想性,故事是次要的,尤其是現代西方文學,故事很簡單了。文學性,思想性,目的性,字數,網文字數學多越牛逼,節操沒有下限,只要能娛樂讀者群就行。可以沒有思想,傳統文學與之相反 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有什麼區別?30 就語言而論,網路文學更...

中國現代文學大師有哪些,中國的文學大師有哪些?

1 冰心。現 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 兩個家庭 此後,相繼發表了 斯人獨惟悴 去國 等探索人生問題的 問題 同時,受到泰戈爾 飛鳥集 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 輕柔雋逸的小詩,後結集為 繁星 和 春水 出版,被人稱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