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撲蟬這篇課文僅只是講螳螂捕蟬這件事嗎

2021-03-04 01:47:09 字數 6505 閱讀 9344

1樓:雨中漫步

答:這篇課文不僅只是講"螳螂捕蟬"這件事,主要是以"螳螂捕蟬"這件事來告訴我們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後,通盤謀劃。

螳螂捕蟬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樓:沐璃雪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王壽夢要攻打楚國,並禁止大臣提反對意見,有一個大臣的兒子聽說後,帶上彈弓到王宮花園去打鳥。吳王問他幹什麼,他說在看螳螂捕樹上的蟬,而黃雀在後面等著吃螳螂。吳王覺得自己的處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計劃。

【出處】螳螂捕蟬,志在有利,不知黃雀在後啄之。  漢·趙曄《吳越春秋》

3樓:正確的打車方式

吳王想攻打楚國,被一個少年巧妙地說服,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螳螂捕蟬的主要內容

4樓:sunny柔石

螳螂捕蟬的主要內容:講的是春秋時期,吳王不聽勸阻,執意要出兵攻打楚國,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是危險的,從而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少年很聰明機智。他的旁敲側擊,表面上是在給吳王講故事,實質卻是在勸說吳王,不要只顧貪圖眼前利益一心只想著攻打楚國,還要顧及身後的隱患,其他諸侯國可能會乘虛而入。吳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這個成語寓言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類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別人,卻沒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5樓:匿名使用者

1、小學課文《螳螂捕蟬》的主要內容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警示吳王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的隱患。全文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2、成語:螳螂捕蟬

螳螂捕蟬一般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類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卻沒想到有人卻在暗算自己。

【原文】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

「善哉!」乃罷其兵。

【翻譯】吳王決定去攻打楚國,(但是大臣們說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國家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他對大臣們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

」吳王的侍從官中有個年輕人想要勸說吳王放棄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說,就拿著彈弓,一連三天早晨,在王宮後面的花園裡走來走去,露水打溼了衣服,也全不在意。吳王問他:「你為什麼早晨跑到花園呢?

衣服都被露水打溼了。」少年說:「園中有棵樹,樹上有一隻蟬,它停在高高的樹上放聲地鳴叫著,喝著露水,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想要吃掉它;螳螂屈著身子靠近蟬,想捕捉它,卻沒想到黃雀就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彈弓就在樹下瞄準了它。

它們三個都力求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忌看到它們身後隱患。」吳王想了想,恍然大悟,說:「原來如此!

」於是便放棄了攻打楚國的打算。

6樓:三張計劃要寫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吳王不聽勸阻,執意要出兵攻打楚國,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是危險的,從而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篇課文的故事性很強,故事中套著故事,是一篇學生愛讀並能從中受到啟發的好文章。

7樓:匿名使用者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僅僅看見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後患會隨之而來。

出處《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韓嬰《韓詩外傳》:

「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在《說苑》也有此:「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故事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要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譯文園子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它唱著歌飲著露水,高興得很,哪知背後來了一隻螳螂;螳螂彎著身體伸出前臂,要抓住這隻蟬來充飢,怎知道它的背後又來了一隻黃雀;黃雀伸長頸子,要向螳螂一口啄去,可是黃雀又怎知道它的背後也有彈丸正等著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藏在背後的禍害呀!

《劉向·說苑·正諫》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

」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官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溼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

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侍衛道:

「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告訴我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果。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2冊)原文 螳螂捕蟬

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聽了大臣們的議論,想去勸說吳王。可是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怎麼辦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著一隻彈弓,在王宮花園裡轉來轉去。露水沾溼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少年終於被吳王發現了,吳王問道:「你早晨跑到花園裡來幹什麼?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溼了!」

少年回答說:「稟報大王,我在打鳥。」

吳王問:「你打著鳥了嗎?」

少年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吳王來了興趣,問:「什麼事啊?」

少年說:「花園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

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

吳王誇獎說:「你看得真仔細!那黃雀要捉螳螂嗎?」

少年接著說:「是的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8樓:

侍奉吳王的少年以「螳螂捕蟬」的故事告誡吳王不能只看見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的危機,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小學六年級課文《螳螂捕蟬》資料

9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i)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春秋時,吳王壽夢執意要攻打楚國。有臣子勸吳王說:「如果我們去攻打楚國,後防就會空虛,其他諸侯國就有可能乘虛而入。

」臣子們都認為不宜貿然出兵。但吳王十分固執,他甚至下了一道命令,誰敢勸阻出兵,就砍下誰的腦袋。

吳王侍從官的兒子,想出了一個勸阻吳王的辦法。每天早上,這個少年都拿著一把彈弓,在王宮的後花園打鳥。就這樣,到了第三天早上,他終於遇到了吳王。

少年恭敬地向吳王施禮,吳王打量著這個打鳥的少年,他的衣襬和鞋子已經被露水沾溼。吳王問道:「你在這裡做什麼?

衣服怎麼溼成這個樣子?」少年回答:「大王,我剛剛看到這園子裡的一棵樹上有一隻蟬。

它一會兒喝喝露水,一會兒高聲歌唱,它**知道身後來了一隻螳螂。這隻螳螂彎曲著身子,伸出前臂,準備抓住這隻蟬來充飢。可是,螳螂又**知道它的後面飛來了一隻黃雀。

黃雀伸長脖子,它尖尖的嘴就要啄向螳螂。可是,黃雀又**知道,我正拿著彈弓準備射向它。蟬、螳螂和黃雀,都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卻完全想不到自己後面藏著的禍害呀!

」吳王聽了,沉思起來。少年所說的話讓他悟到: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就有可能造成無窮的禍患。

於是吳王下令停止出兵,不再去攻打楚國。

螳螂捕蟬,卻不料黃雀在後面正要啄它。後人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比喻只顧眼前利益,卻不知背後的禍害即將來臨。這個成語也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有長遠的打算和細緻的規劃,眼光短淺是無法成就大事的。

——本文選自《中國老故事:成語故事》(廣西師大出版社,2023年4月,親近母語編寫)

從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歷史朝代為脈絡,精心遴選300餘個成語;

100餘幅生動精美的手繪插圖;

5—8歲親子共讀,極佳的親子共讀讀本;

8歲以上獨立閱讀,生字難字全部注音;

「親近母語」團隊精心編創,以優美、流暢的現代母語重述,以現代價值解讀。

10樓:青銅虎源太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目錄

原文 啟示

出處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12)冊原文 螳螂捕蟬

【原文】

【註釋】

文言知識

說苑 原文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啟示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僅僅看見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後患能隨之而來。

出處《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韓嬰《韓詩外傳》:

「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在《說苑》也有此:「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故事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要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譯文園子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它唱著歌飲著露水,高興得很,哪知背後來了一隻螳螂;螳螂彎著身體伸出前臂,要抓住這隻蟬來充飢,怎知道它的背後又來了一隻黃雀;黃雀伸長頸子,要向螳螂一口啄去,可是黃雀又怎知道它的背後也有彈丸正等著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藏在背後的禍害呀!

《劉向·說苑·正諫》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

」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官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溼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

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侍衛道:

「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告訴我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果。

[編輯本段]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12)冊原文 螳螂捕蟬

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聽了大臣們的議論,想去勸說吳王。可是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怎麼辦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著一隻彈弓,在王宮花園裡轉來轉去。露水沾溼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少年終於被吳王發現了,吳王問道:「你早晨跑到花園裡來幹什麼?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溼了」

少年回答說:「稟報大王,我在打鳥。」

吳王問:「你打著鳥了嗎?」

少年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吳王來了興趣,問:「什麼事啊?」

少年說:「花園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

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

吳王誇獎說:「你看得真仔細!那黃雀要捉螳螂嗎?」

少年接著說:「是的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原文】

吳王欲伐荊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諫②者死!」舍人有少孺子③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④,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⑤。

吳王曰:「子⑥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⑦,欲取蟬,而不知 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⑧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⑨,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

「善哉!」乃罷⑩其兵。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課文續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原文是?

吳王上朝後,曰 本王已經想好了,不攻打楚國,你們,說得對!大臣們無不欣喜。眾臣曰 大王英明 大王是如何相通的呢?吳王曰 本王昨天見一少年,是他讓本王恍然大悟的。本王,也要重謝他。諫臣曰 大王不是下了死命令嗎?為何會聽一區區少年的話?吳王曰 他是用一巧妙的辦法讓我聽的。你們要聽嗎?眾臣曰 洗耳恭聽!吳...

怎麼用螳螂捕蟬造句,螳螂捕蟬的意思是什麼?

警察叔叔一個螳螂捕蟬就把壞蛋捉住了。從鴉片戰爭開始,我國在幾次戰爭中都敗北了,被迫與英 法 日等國簽定了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沒想到的是何蘭才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割走中國最多的土地。請問老師用 螳螂捕蟬 怎麼造句?螳螂捕蟬 的意思是什麼?釋義 螳螂想捕捉蟬。出自 莊子 山木 原句如下 螳螂捕蟬,黃...

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強調什麼的重要,螳螂捕蟬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1 啟示 說明有的時候人往往只抓住了事物的一面,造成對事物本質的錯誤認識。如果想正確地認識事物本質,就應該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醒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果。2 解釋 螳螂捕蟬 螳螂想捕捉蟬,卻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沒有遠見。黃雀在後 比喻等待時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螳螂捕蟬給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