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科技水平真的能造出百公尺長的鄭和寶船嗎?

2025-07-28 19:13:35 字數 1614 閱讀 3536

1樓:楓殺

可以啊。明代造船技術非常高超,可以說是領先全世界的水平。而且鄭和當初就是通過這種船隻下西洋的。

2樓:白羊夢天下

明代在造臘凳船技術上面還是非常強大的,完全是有餘局雹能力造出百公尺長的鄭和寶船,而且不管是野史還是正史都證明了豎帆這一點。

3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當然能,明朝時期的科技水平還是挺發達的,特別是造船水平,而且這些都是有真實的歷史記載的。

4樓:網友

造不出來。技術不合理,根據考古書裡的記載尺寸,覺得支撐強度無法保證,再加上史書的誇大。

明朝鄭和下西洋寶船怎樣建造

5樓:網友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長148公尺,寬60公尺, 鄭和寶船。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層,船上九桅可掛十二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三百人才能啟航。鄭和寶船是一種大型海船,尺度大。

有關鄭和寶船尺度,在《明史·鄭和傳》中記載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編寫的《國榷》中稱「寶船六十二艘,大者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

在明末羅懋登所著《西洋記》中詳細地記載了鄭和船隊中各種船型的尺度,其中,寶船「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根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乘坐的是44丈長、18丈寬(即公尺長、公尺寬)的大號寶船。這麼大的寶船如果是尖底的,吃水深度肯定遠遠超過6公尺,而同樣大小的平底寶船吃水只在4-5公尺。

所以,如果寶船是從這些作塘裡走向西洋的話,其船型只能是平底的沙船型。

鄭和寶船的桅帆總體設計上採用縱帆型佈局、硬帆式結構,帆篷面上帶著撐條相當於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遠洋船型上採取「底尖上闊」的結構,船頭昂船尾高。鄭和寶船船體結構上設了多道橫艙壁,把一整個艙按功能分割成多個小艙,多的二十八艙,少的也有二十三艙,這不僅有加強結構和分艙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發展,而且還有利於分割艙段分類載貨,滿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二千料海船採用全木結構。明代船舶工藝發展到有鍬釘、鐵鋦、鏟釘、螞蟥釘等,使複雜的木結構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各種船釘拼合、掛鋦、加固在一起,不至於「散架」。上二千料鄭和寶船基本船型為福船,外形為小方首,寬平艉。

建築形式屬於樓船,主甲板中部有一層甲板室形成舯(意:中)樓,設了舷牆,艉(意:尾,記者注)部有三層艉樓,艏(意:

首)部有二層通透性的艏樓。自底艙到甲板上,共分為五層。船艏正面有威武的虎頭浮雕,兩舷側前部有莊嚴的飛龍浮雕或彩繪,後部有鳳凰彩繪,艉部板上方繪有展翅欲飛的大鵬鳥。

明朝鄭和下西洋用的寶船在當時究竟有多強?

6樓:小自信

這些船在海上的行駛速度非常快,在當時來說已經非常的先進了,這也說明了古代人的點子非常多。

7樓:真實一面

當時鄭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可以說功能是非常強大的,因為在古代條件本身就非常的落後,而且他們也並沒有固步自封,不與其他國家交流,而是選擇了去國外進行探索,所以他們的寶船上是配備了非常多的裝置的,可以說沒有人可以跟他們的船相比較。

8樓:勝利村寧

是非常厲害的,因為在當時有了那樣的成就已經是非常不錯了,而各個方面也都非常的有特點和突出點。

博士當老師就真的能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嗎?你怎麼看?

在中賀喚尺國對教育越來越重視的情況下,許多地方都開出了優越的條件來吸引優秀人才去當地做老師,其中也不乏許多的博士在畢業之後也加入了龐大的教師隊伍。而對這種現象,許多人都有了極大的爭論,有人認為已經讀到了博士,不去做研究,為國家發展做貢獻,卻來做老師,而有的人卻認為博士做老師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和質...

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的木工活水平怎麼樣

明代著名的 木匠皇帝 朱由校的木工活水平是非常高的。我國的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的皇帝,但是有些皇帝總有些與眾不同的地方,而我們接下來要說的這一位,他就是明代著名的 木匠皇帝 明熹帝朱由校,他可是歷史上很特別的存在啊,不好好當皇帝,偏偏痴迷於當木匠。據記載,朱由校的木工活水平極高,另外他還懂得設計器物。據...

人類的科技真的能達到在宇宙中生活嗎

樓主阿,你提的這個問題比較深奧,我來試試看回答這個問題 不知道這個說,樓主能否明白 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現實中卻要解決許多問題 首先,人類的活動離不開氧氣 水和食物,這些基本的需要 在宇宙中生活的話,氧氣如何獲得?水又如何取得?而食物的話,雖然宇宙是真空狀態,但是如何保證食物的營養呢?其次,要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