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袁紹戰勝曹操,後來的漢末歷史會如何演變,還會有「三國」嗎?

2025-07-24 09:50:22 字數 1579 閱讀 9027

1樓:風色不及流年

如譽頃果袁紹。

打敗曹操。袁紹多半會稱帝,並且很可能統一全國。

為什麼呢?因為袁紹代表著當時大士族的普遍利益。

曹操拿下鄴城之後,還曾經出現了當地人懷念袁紹恩情的事情,這些因為袁紹在他的四州,對士族來說是相當寬鬆的。他跟士族的關係絕對要超過慶缺陸曹操。

這當然跟袁紹本身是士家大族有關,他們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他出來創業,韓馥直接把地盤讓給了他。士族名士一開始都投扮早奔的袁紹,比如許攸。

郭嘉這些人,一開始投的都是袁紹,而非曹操。

那在官渡之戰。

曹操打敗袁紹之後,起獲了大量跟袁紹私通的信件,說明,曹操陣營的人也做了兩手準備,準備一旦有變,就投靠袁紹的。

袁紹的聲望自然遠在曹操之上,他如果勝了。北方平定,搞不好,人家忙著稱帝,對南方的孫氏會採取招撫,而不是直接進攻。赤壁之敗也可以避免了。

那袁紹為什麼敗了呢?其實不是人心之敗,而是軍事失敗,大家總講得人心者得天下,這沒錯,但其實,人心也需要軍事力量去控制的,曹操能得人心嗎?能,但並不比袁紹強,乙個例子,殺邊讓,陳宮。

反,屠徐州,天下惡。曹操怎麼可能得天下的人心,他其實就是能力太強,靠著強大的軍事能力控制了一切。

靠威權,有其好處,也有其壞處,就是天下諸侯基本沒有投降的,他必須靠自己的軍事能力,靠自己的威權,乙個個把人家打服,沒有乙個人是他不亮拳頭,人家就服他的。馬超。

反了,孫權。

最終關頭,還是決定跟他拼了,荊州是降了,但只降了一半,另一半跟著劉備。

還是反了。所以,曹操喊著要以暴制暴,以戰爭帶來和平,但事實上,他的這個理念並沒有得到天下人的認同。這也是他最終沒成統一天下的重要原因。

現在,曹粉太多,不僅僅恢復了英雄的待遇,差點要封聖了,這可能也是一種矯枉過正吧。

而袁紹,乙個失敗的英雄,成王敗寇,他一失敗,別人就忘了,他曾經也是意氣豐發的俠氣之人。曹操刺董這樣的事有人信,袁紹拱刀辭董的事就沒人記得的。

2樓:只吃魚頭

袁紹如果戰勝了曹操,東漢末年的歷史將會整體改變,後面都不會有汪槐三國時期,可能是袁紹一統天頌虧下,因為袁紹的兵力都可以將曹操打敗,他有這個實力。困櫻友。

曹操滅袁紹的歷史是?

3樓:雲南新華電腦學校

初平元年(190),關東州郡牧守聯合起兵以討董卓,袁紹被推為關東軍盟主,自號車騎將軍。統率十八路諸侯攻打董卓,董卓不久被殺。關東軍內部開始互相兼併。

袁紹奪取冀州牧韓馥地盤,自領冀州牧,此後又奪得青州、幷州。建安四年(199)消滅幽州公孫瓚。至此袁紹已據黃河下游四州,領眾數十萬,成為當時東漢勢力最強的北方諸侯。

不久袁紹被冊封為大將軍、太尉,總督冀州、幽州、幷州、青州,成為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實際統治者。

同年,袁紹準備向曹操發起進攻,直搗許都,劫奪漢帝。監軍沮授、謀士田豐勸其進屯黎陽,據守黃河,以逸待勞,遣精騎以騷擾曹軍,俾不出3年可擊敗曹操。而以郭圖、審配為代表的一部分將領主張迅速決戰。

袁紹採納後者的意見,五年,釋出討曹檄文,率十萬精兵進軍黎陽。

袁紹與曹操決戰於官渡,大敗,主力7萬多被消滅,只與其長子袁譚帶800多親隨敗回河北。兩年後慚憤病死,諸子亦敗滅,所據之地盡並於曹操。 電視劇集《三國演義》中的袁紹。

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對曹操戰勝袁紹有多少益處?

首先,把不可戰勝的神話打破,這一點非常重要,聲勢造出來!曹操這邊好多人投降情緒好足。打擊一下部署的不良動機,為內部審查一下真正的奸細爭取時間,穩定一下兩面倒的不忠分子。其次,此時的曹操兵力和將領沒有來得及調動,如果把黃河這個天險丟了!袁紹就可以長驅直入,曹操的就沒有大後方可言。然後讓大將夏侯敦在黃河...

如果袁紹打贏了官渡之戰,那曹操還有可能一統北方嗎?

全部兵力集中於一處與曹操打起了消耗戰,雖然戰爭起初損失折將,但在官渡中後期,袁紹以強大的實力跟曹操硬碰硬打消耗,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計謀都是沒有用的。袁紹擁兵超過十萬,曹操只有兩萬人。戰前,袁紹佔據各方面優勢,但是最終曹操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官渡之戰中,曹操擊潰了袁紹十萬大軍,袁紹之帶領八百多人...

曹操徹底擊垮袁紹後,袁紹的家眷們最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呢

說到袁紹家眷的結局,我們還得從建安五年說起,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袁紹呢也是因此死。其實歷史上的曹操,生性多疑,那可是個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主兒。而且曹操還有一個奇特的怪癖,那就是非常喜歡人妻。他府上的尹夫人,杜夫人,還有張濟之妻,還有自己老師的女兒蔡文姬,這些人都是他怪癖存在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