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事軍小達
<>《呂布敗給李傕郭汜的原因。
呂布在殺董卓後,自認天下無敵,目中無人,不思進取,放縱生活,棄軍槐肢於不顧。李傕和郭汜佔長安,呂布單槍匹馬拼殺不克而敗。而李傕和郭汜他們聚集的兵多且忠誠,給了呂布致命一擊。
呂布單憑勇武是打不過這樣的對手的,缺乏的正是智謀和組織能力。此外,呂布自己也有許多缺點,例如沒有忠誠的屬下,情感用事,種種因素促使他失敗。
呂布殺掉董卓後成為奮武將軍、溫侯,王允給予崇高待遇。但李傕和郭汜趁機趕他出長安。
三國志 董卓傳》記載:用賈詡策,遂將其眾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長安,眾十餘萬,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圍長安城。十日城陷,與布戰城中,布敗走。
傕等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籍。誅殺卓者,屍王允於市。
三國志 呂布傳》記載:布自殺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長安。卓死後六旬,布亦敗。將數百騎出武關,欲詣袁術。
董卓死後,李傕和郭汜本想逃亡,但賈詡卻勸說他們放手大幹一場,於是兩人率軍殺回長安,合圍城池。短短十天,長安就失守了,呂布被擊敗。在巷戰中,呂布成功一矛刺中郭汜,但郭汜的兵士趕來將其救走。
此戰的勝利,歸功於賈詡的建議。
三國志》注引《英雄記》記載: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談伍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呂布之所以被李傕和郭汜擊敗,有兩個原因,第一,呂布殺掉董卓之後,得意忘形,沒有防備,沒有充分準備戰略戰含明或術。第二,對方兵士很多,十多萬人,敵我力量懸殊太大,呂布兵少,處於劣勢。
在《三國演義》中,李傕和郭汜後來結局怎麼樣了?
2樓:娛樂八卦影視說
李傕和郭汜兩個人最後中了反間計,兩個人開始懷疑對方,並且暗中爭鬥,打得是兩敗俱傷。最後兩個人誰也沒有討到好,被曹操的手下給殺死了。
3樓:yang篤行
這兩個人在董卓死後也風光了一把,他們攻克了長安,挾持了漢獻帝,打算效仿董卓那樣。但是結果是兩人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大打出手,結果被敵人看準時機,最後這兩人雙雙被殺。
4樓:流螢人生
李傕是被梁興、張橫等擊敗斬首而死。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李傕退守黃白城,被梁興、張橫等擊敗斬首,曹操下令夷滅三族。首級獻給曹操後,漢獻帝命令高掛在許都示眾,表達他對李傕的強烈痛恨。
郭汜是被部將伍習殺死的。
建安二年(197年),左將軍劉備誘殺楊奉。漢獻帝在曹陽逃過一劫後,賈詡離開了李傕,投奔段煨,不久後又歸張繡。郭汜被自己的部將伍習殺死。
歷史上呂布單挑李傕的原文是什麼?
5樓:一中理科班
原文是郭汜。
三國志呂布傳》引《英雄記》(非陳壽原文,是南朝宋的裴松之補錄進去的):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
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三國志原文是:
三國志李傕傳》:(李傕)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圍長安城。十日城陷,與布戰城中,布敗走。
三國志呂布傳》: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長安。卓死後六旬,布亦敗。
6樓:匿名使用者
布自殺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長安。卓死後六旬,布亦敗。將數百騎出武關,欲詣袁術。
7樓:網友
呂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馬驍武給幷州。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甚見親待。靈帝崩,原受何進召,將兵詣洛陽。為執金吾。會進敗,董卓誘布殺原而並其兵。
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卓自知兇恣,每懷猜畏,行止常以布自衛。
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
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
見司徒王允。自陳卓幾見殺之狀。時允與尚書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因以告布,使為內應。
布曰:「如父子何?」曰:
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也?
布遂許之,乃於門刺殺卓,事已見《卓傳》。允以布為奮威將軍,假節,儀同三司,封溫侯。
允既不赦涼州人,由是卓將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布與傕戰,敗,乃將數百騎,以卓頭繫馬鞍,走出武關,奔南陽。袁術待之甚厚。
布自恃殺卓,有德袁氏,遂恣兵抄掠。術患之。布不安,復去從張楊於河內。
時李傕等購募求布急,楊下諸將皆欲圖之。布懼,謂楊日:「與卿州里,今見殺,其功未必多。
不如生賣布,可大得傕等爵寵。」楊以為然。有頃,布得走投袁紹,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
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匹。布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與其健將成廉、魏越等數十騎馳突燕陣,一日或至三四,皆斬首而出。連戰十餘日,遂破燕軍。
布既恃其功,更請兵於紹,紹不許,而將士多暴橫,紹患之。布不自安,因求還洛陽。紹聽之,承製使領司隸校尉,遣壯士送布而陰使殺之。
布疑其圖己,乃使人鼓箏於帳中,潛自遁出。夜中兵起,而布已亡。紹聞,懼為患,募遣追之,皆莫敢逼,遂歸張楊。
道經陳留,太守張邈遣使迎之,相待甚厚、臨別把臂言誓。
呂布為何要殺李肅
8樓:匿名使用者
李肅,董卓帳下武將,任虎賁中郎將,呂布的同鄉,主動請命為董卓說服呂布來降。諸侯聯軍伐董卓之際,李肅協同華雄鎮守汜水關,為華雄出謀劃策,擊敗缺糧的孫堅軍。后王允、呂布策劃謀害董卓,拉攏李肅同謀,李肅因久不公升遷,心懷不滿,與呂布一拍即合,共同**了董卓,又為呂布先鋒,與牛輔軍交戰,兵敗被呂布斬首示眾。
李肅是董卓的謀士,但他怎麼是罪人呢?那就繼續看吧。
罪之一:借刀殺人罪,本來董卓不知道李肅和呂布是同鄉,但他卻自告奮勇的前去當說客,害的呂丁父子不和,殺父投董。
罪之二:害人罪,他害了三個人,第乙個是呂布,呂布本可以在丁原那裡好好待著,但李肅跑來胡鬧,讓呂布殺了丁原;第二個是董卓,他被兒子殺了不說,李肅還是**,如果董卓知道這樣的結果,肯定不會讓李肅把呂布拉過來;第三個是貂禪,本來可以嫁個好人,但由於李肅把呂布拉了過來,只能用美人計殺呂布。
但是他也幹了件好事,就是讓呂布叛亂後,給他手下張遼找了個好主公。
9樓:網友
李肅是招降呂布的人,但殺了董卓之後就不一樣了。這就好像媒人介紹乙個物件,結果兩個人經常吵架鬧離婚,為了爭財產大打出手,離婚以後把媒人也恨上了!正好李肅打了敗仗,找個藉口說他亂了軍心,把他給殺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人人都說呂布是:三姓家奴大亂時期跳槽是常事,但跳出乙個臭名聲的就只有呂布了。呂布找到了這個名聲得到的第一責任人:
李肅於是為了名聲殺了李肅。在三國時期,你可以不在意勝負,但你必須在意名聲。
呂布不是號稱三國第一猛將嗎?怎麼會敗給郭汜和李傕這兩個二流武將?
11樓:流血一週的動物
因為呂布有勇無謀。
呂布雖然是三國第一猛將,但是戰爭不僅僅只是比武將的戰鬥力。還要看計謀和兵力。在「毒士」賈詡的幫助李傕、郭祀也可以擊潰呂布的幷州叛軍。另外就是呂布有勇無謀,單看戰鬥力是不行的。
呂布(?-199年2月7日[1] )字奉先,漢族,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紹效力,後佔據徐州,自成一方勢力。
於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
由於《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演繹,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
12樓:鬼鬼
有三國第一的西涼軍團和「毒士」賈詡的幫助李傕郭祀在無能也可以用這些優勢擊潰呂布的幷州叛軍……
麻煩採納,謝謝!
13樓:網友
這是因為李傕郭汜打敗呂布靠謀略,準確點說是李傕郭汜率軍隊打敗了呂布及其軍隊,是鬥兵,不鬥將,憑個人武力,李傕郭汜兩人是不敢雙挑呂布血戰到底的。虎牢關是憑個人武力,劉關張三挑一打敗了呂布本人。
李傕郭汜這一仗打得精彩,董卓被殺後,涼州眾將歸無所依,於是採用賈詡之謀,聯兵將攻向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等人,佔領長安,從奴隸變將軍,入主朝庭,挾天子以令諸侯,風光一段時期。
歷史上呂布多高,古代的呂布有多高
先看 三國演義 羅貫中是明朝人,但他寫的 三國演義 則是講述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書中絕大多數為歷史人物,其身高有些還是根據史書記載來的。因此,以 東漢尺 23.3釐米來作為計算標準是較為合理的。呂布身高一丈,摺合2米33,與姚明恰是一對。古代各個時期的尺度 商代,1尺 0.169米 周代,...
歷史上的呂布也很強嗎,歷史的三國中呂布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我查了一下 魏晉南北朝時的人們談論勇猛必提關張,根本沒呂布什麼事在 三國評話 裡 呂布曾被張飛打得落荒而逃.再說下3英戰呂布吧,真正歷史上 諸侯討伐董的時候公孫攢根本就不在劉備當時是在他那 所以劉備當時不跟關張在一起 所以更不存在3英戰呂布這麼一說,如果講正史就不要談武力,因為正史中對武將武力的描寫...
王者榮耀中的呂布和歷史上的呂布有什麼不同
我們通常看到的三國曆史都是經過政治宣傳,或是文學加工過的內容,所以呂布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通常就是一個能以一敵百的打手。總而言之,他有勇無謀,毫無政治頭腦。但其實,翻開三國曆史,能與呂布相提並論的人,恐怕也就是曹操,劉備等少數幾個人了。用英雄傳奇的眼光看歷史,自然會覺得呂布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反覆無常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