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既具未布文言文翻譯
1樓:zjc**座
立木取信。
原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
衛鞅曰:「此皆亂法之民也!」盡遷之於邊。
其後民莫敢議令。
譯文】法令已詳細制訂但尚未公佈,公孫鞅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的集市南門立下一根長三丈的木杆,下令說有百姓能把木頭搬移到北門去就賞給十兩金子。百姓們感到此事很古怪,沒人敢動手去搬移(木頭)。公孫鞅又說:
能搬過去的賞五十兩金子。」於是有乙個人半信半疑地搬著木杆到了北門,立刻獲得了五十兩金子的重賞。這時,公孫鞅才下令頒佈變法法令。
變法令頒佈了一年,秦國百姓前往國都控訴新法使民不便的數以千計。這時太子也觸犯了法律,公孫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於上層人士帶頭違犯。
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便將他的老師公子虔處刑,將另乙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以示懲戒。」第二天,秦國人聽說此事,都遵從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國出現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太平景象,百姓勇於為國作戰,不敢再行私鬥,鄉野城鎮都治理得很好。
這時,那些當初說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來說新法好,公孫鞅說:「這些人都是亂法的刁民!」把他們全部驅逐到邊疆去住。
此後老百姓不敢再議論法令的是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全文翻譯是什麼?
2樓:沐如斯
「其身正,不令而行」出自《論語·子路》的第六篇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翻譯
孔子認為,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為端正,無須下命令,百姓也會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服從。
賞析
孔子認為作為乙個當權者,更多的時候應該以身作則,依靠個人的言行和魅力來影響和感召他人,而不僅是靠釋出施令。自己做得好,不用命令別人也會跟著學,如果自己做不好,即便你依靠行政強制去推行,也是沒有用的。這一點,在現代管理學仍有積極意義。
影響:
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在評價西漢「飛將軍」李廣時,引用了孔子這句話:「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
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對「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最佳詮釋。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論語知識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乙個新的本子,並加以註釋。
鄭玄的注本流傳後,《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後各代註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昺《論語註疏》、朱熹《論語集註》,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絡,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
《強項令》翻譯,強項令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題解 董宣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的京都洛陽令。資治通鑑 卷四十三,漢紀三十五,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即公元43年,記載了董宣的一則故事。故事梗概。光武帝姐湖陽公主家府中的一個男僕,仗勢殺人後藏進主人家府。洛陽令董宣設計,把這個殺人犯抓住,並當著湖陽公主的面,把殺人犯斬決。湖陽公主到光武帝前告狀,光武帝...
望歲文言文而翻譯,歲在文言文翻譯
歲在文言文翻譯 歲 形聲。小篆字形。從步,戌聲。步 有經歷的意思。古音 歲 戌 迭韻。本義 歲星。即木星 同本義 歲,木星也。說文 歲在星紀。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 又如 歲君 太歲。古人稱木星為太歲,認為鏈哪衝犯它不吉利 歲次 每年歲星所值的星次與其干支稱為歲次 年的別稱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詩 豳風...
強項令全文翻譯,強項令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原文 陳留董宣為洛陽令。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驂乘。宣於夏門亭侯之,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捶殺之。宣叩頭曰 願乞一言而死。帝曰 欲何言?宣曰 陛下聖德中興,而縱奴殺人,將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須捶,請得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