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魔王
我記得有位大德曾講過,佛法並無大小之分,大小之分只是人隨著六根的不斷攀緣而起的分別心。 如同上學有大學有小學中學,只是進階程度有不同故而比丘與沙彌,以及在家居士受持的戒律有所不同,並不是佛法有了襪芹大小之分。
禪宗直指心地,見猜好睏性成佛,決非一世而就,必須是多生多劫漸修而得,凡夫只知六祖慧能不識字聽人讀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有悟入,其實是片面羨慕善果,而不知大師多生精嚴行持,忍人所不能的修行才能得到這生逢人讀經而得解的一點善因緣。
禪宗更不是另創新意幾句話頭就能成佛頓悟,這只是世人想當然的誤解。一樣要從最基礎的三皈五戒,然穗念後出家修行,從沙彌慢慢到比丘。各層次所持戒律由淺入深, 修行的具體下手處或有各別,但基礎的戒律,並無二致。
所以歷代大德都強調以戒為師,不持戒律無有是處。如果你喜歡禪宗,那更應當知道禪宗大德們精嚴的戒律,比如頭陀行,日中一食,百衲衣,樹下一宿,不摸金錢,不男女共住等等。
以上個人知見,供參考。
2樓:匿名使用者
據末學的理解,禪宗是大乘,但是,怎麼會離真理段飢越來越遠?大乘激胡也有止觀的教學。大小乘很多明燃攔是相通的。
其實無論大、小乘,都是佛陀教法演變而來。也許小乘(或者說南傳)更接近原始佛法,但也已經不是真正的原始佛法了。
無論修禪宗,還是南傳的內觀,都是佛法。都可以修。末學認為關鍵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3樓:網友
禪宗當然是大乘佛法。凳液晌但是修禪棗鋒宗的話必須有小乘佛法的根基才可以。換句話說沒有小乘埋御都沒有修成,禪宗免談。
4樓:啟明星八字預則
小乘佛法以戒律師為主。佛教的小乘戒好中侍律有好幾百條。少則三四百,培陸多則四五百。
大乘佛法以心境為主,不拘戒律。主張即心即佛,心外無佛。佛渡眾生,眾生渡佛,佛即是眾生,眾生即是佛,無眾生可渡,無佛可證,唯有自渡…友吵…
5樓:山河大地風雨雷
善友,記得有位學佛人對「禪」做過這樣乙個比喻很形象。好空伏比竹筒底部有個蟲,如果從竹筒裡面一截截鑽也能上去,但是它先橫著鑽出去從外面爬上去,這就是「禪」。
頓悟不礙次第芹虧肆,解悟不嫌轎礙行修,互助互用,自己善取捨。祝願您六時吉祥!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麼區別!
6樓:哈怎麼肥四
1、哲學理論不同。
小乘:主張「我空法有」否定主觀的真實性,但不徹底否認客觀存在 。
大乘:主張「法我皆空」,不僅否定了主觀的真實性,也否定客觀的真實性,是徹底的唯心主義。
2、修行不同。
小乘:認為必須自己切實修行,甚至要出家過乞討度日的生活。
大乘:主張信徒可以作為居士,照常過家庭生活、經營,佈施即可修功德,甚至只要誠心念佛,就可以超脫輪迴。
3、構成不同。
大乘: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佛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
小乘:(hinayana ,音讀「希那衍那」),是對三乘佛法中之:「聲聞乘」和「緣覺乘」的統稱。
4、修道方法不同。
小乘:主張眾生自救,人人都能經過修道而進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
大乘:主張不僅要自渡,還要兼渡他人,認為只要虔誠地信仰,人人皆可成佛(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為佛)。
7樓:aaa**王
小乘就是自我解脫 最高果位 羅漢。
大乘就是成就眾生 修菩薩道 最高是佛果。
8樓:網友
小乘修身養性。
也是中土中庸之道。
認為修身養性就是個有品德的賢人。
不論那人是富貴還是貧窮 是健康或者病痛。
大乘是每乙個人都能共同享有各自的平等。
如果 做個比喻。
小乘就是自己給自己做個發電機 發電自己用 自己造風扇自己用 自己種菜 自己吃。
大乘 則是規模化。
發電有發電廠。
種菜有農菜場。
電器有電器廠。
然後讓一切大眾獲利。
9樓:網友
大乘佛法裡重要講發心、動機、思想、概念;
小乘佛法裡重要強調錶面和形式的東西;
大乘佛法裡重要強調發心和動機,如果你發心善、動機善那就是善,如果你的發心、動機是惡就是惡,任何時候都一樣。
很多人都希望能往生,其實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裡講的,小乘裡不講這個。修往生法、淨土法都是修大乘佛法。但是現在很多人把淨土法都變成小乘法了,「我要往生!
卻根本不考慮眾生,也不想為度化眾生而成佛,沒有發願菩提心,也沒有發行菩提心,或者為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受持居士五戒,這完全是小乘法、是小乘的別解脫戒,這樣不能往生。
在有出離心的基礎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小乘的別解脫戒;在有菩提心的基礎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大乘的別解脫戒。密宗裡講的受持別解脫戒的特殊的方法是密乘的別解脫戒。
什麼是小乘法?什麼是大乘法?什麼是世間法?
什麼是出世間法?這些都要弄明白。自私自利,為自己解脫,不管受持什麼法都是小乘法;為了眾生的解脫,無論修什麼法都是大乘法。
為了今生的公升官發財、健康長壽、為來世的人天福報都屬於是世間法,哪怕你修的是大圓滿法也是世間法,根本談不到出世間法;為了解脫、為了超出六道輪迴的痛苦,你無論修什麼都是出世間法。
小乘是為了解脫的,但他是為了自己的解脫,最終還是有自私心,所以表面上、形式上的要求也高,不完全看心,不僅強調動機,也強調行為。但是大乘裡完全看心,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就像樹根是藥,樹枝樹葉也一樣是藥;樹根是毒,樹枝樹葉也一樣是毒一樣。你的語言行為也許是善的,但是你的發心動機是惡的,那麼你表面上善的語言和行為也是惡;為自己怎麼都不行,為眾生怎麼都行。
別解脫戒主要是小乘裡講,小乘裡沒有任何時候允許殺生、飲酒、偷盜、妄語,但是大乘裡就不一樣。發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前提,在不是自私自利的情況下再看具體的情況。如果你殺害他了,對他的傷害小,但是對眾生的利益大,這樣就允許。
偷盜也是一樣,完全是為了他、為了上師三寶,就可以偷他的東西,雖然偷他的東西對他必然有一定的傷害,但是利大於弊,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偷東西。
大乘佛法能圓融一切、容納一切,所以大乘佛法裡的解脫是究竟的解脫,大乘佛法裡的成就是圓滿的成就。
關於會考的一些問題,關於會考的一些問題
會考結束以後,很多 都會慢慢的出現這些卷子的內容的,你不要著急,慢慢的找吧,上網一搜,很快會收到這些結果的。過一段時間關於這些卷子的一些稀奇,及以後慢慢兒的出現的。關於自考的一些問題?你好,初中文化可以自考大專,自考大專對學歷是沒有要求的,無論是小內學,初中,高中文化水平只要容有意願均可以參加。但如...
關於英語句子的一些問題,關於英語的一些問題
首先 2個句子整體時態都是過去式,然後 第一句 memorizing the words 是動名詞作主語,不能用原型的,所以要加ing 第二句about是介詞,只能接動詞的ing形式。這兩個句子都是一般過去式的句子,said did 分別是這兩個句子的謂語動詞。第一個句子是賓語從句,而memoriz...
關於魯班書的一些問題,關於魯班書的一些問題
魯班書是中國古代一本奇異之書。據傳為聖人魯班所作,上冊是整人的法術,下冊是解法和一些醫 術。但除了醫療用法術外,其他法術都沒有寫明明確的練習方法,而只有咒語和符。據說學了魯班書要 缺一門 鰥 寡 孤 獨 殘任選一樣,由修行時候開始選擇 因此,魯班書 獲得另一名 缺一門 不是哪個宗教的 據傳是魯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