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語文者得天下」,這樣的說法是否太誇張了?

2025-05-31 18:00:08 字數 4389 閱讀 3700

1樓:幸福小豬豬

這樣的說法一點都不誇搜伏隱世廳張,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不管是數學還是物理或者其他學科,都需要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廳神力。

2樓:蓉淼經驗之窗

有點誇張,畢竟語文英語還有數學是平分秋色,這三門主科要學好了才是得到的天下。

3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說實話有點誇張了,其實我個人更感覺如果得數學的話,就能夠得天下,因為數學拉分比較大。

4樓:珠遇

得使用者得語文學科,得語言者得天下。這句話是較為有道理的,但要分2個方面去正確理解。一方面,得使用者得語文學科。

閱讀理解題在語文卷中常佔比例比較高,且難度係數比較大,用時很長。很多同學們由於閱讀文章得分低而降低了自身的語文學科成績。如果能搞好閱讀理解,不但會提公升閱讀和理解的考試成績,還會繼續輻射源到寫作和別的題目型別。

可以這麼說,學精閱讀是考過語文學科的充要條件。另一方孫爛伏面,得語言者得天下。語文是眾所周知的主課,在總成績中常佔比例較大,語文成績高,總成績毫無疑問節節攀公升。

更加最重要的是,語文成績強的同學們,其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通常也非同一般,而這種,對其它課程有非常大的推動功效。比如:許多同學們在做應用題的情況下不明白題目,這就是由於邏輯思維能力較為弱,造成自己讀原材料的情況下眉毛鬍子一把抓。

立即的閱讀文章考卷分,在畢業考試中佔的比例比較大。現代文閱讀,古文閱讀,詩歌閱讀,三者求和,佔有了滿分的五分之二,多啊!間接性的語文閱讀理解評分。

語文卷裡的綜合型社會實踐活動題,材料分析題,寫作等,閱讀文章能力強的人、邏輯思維能力也越強,在做這種題的情況下,通常有較大的優點,評分也比較高。這種題在一整張語文卷中所佔比例更高一些,僅是寫作就佔五分之二。語文是專用工具課程,學習語文既培養思維,也提高能力,更提公升累積。

最先,所有學科(英語課程以外)專業知識全是根據歷段漢語文字展現出的。假如語文學科沒學精,常用漢字不容易拼音拼讀,那樣必定影像別的專業的培訓。次之,所有學科的專業知識,絕大多數都要通過則攜閱讀去得到,假如語文閱讀理解工作能力並沒有塑造好,那樣也沒有辦法能夠更好地學習培訓別的綜合知識。

因而,教育資訊化環節一定先要學好語文,特別要關注閱讀文章。

得語文者得天下是誰寫的

5樓:小貝貝聊教育

語文知識面非常廣, 書本知識有限,而廣泛的閱讀,正好可以進行彌補。通過閱讀,可以積累大量的詞語、好句,優美的段落以及大量的寫作素材。閱讀,能夠極大地拓寬知識面。

從中考,高考來看,語文的地位逐年在增加,語文的地位明顯提高了。不論是基礎教育還是中考高考,語文都是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北京大學的教授曾經公開講過,語文重要,是因為語文承載著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並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一位上海特級語文老師也曾經說過,要重視語文閱讀,語文學習是厚積薄發的,如果不加強閱讀,不積累的話,學霸也會變學念好渣。

1、加深對字、詞的理解。

老師在課堂上講解過的字詞,只是枯燥的釋義,即使當時記住了,也很容易忘掉,如果在課外閱讀中,經常碰到這些字詞,自然而然地就能仔襪鉛慢慢理解。

2、增強詞語的運用能力。

有些詞語,雖然老師講的時候感覺懂了,但是並不知道具體怎麼運用,進行課外閱讀,可以瞭解到那些詞語的用法,從新的語言環境。

中,加深對詞語的理解與運用。

得語文者得天下是什麼意思?

6樓:鄭芬多老師

得語文者得天下的意思是:掌握語文這個科目就能拿下高分。這只是一種誇張說法。

7樓:來自下渚湖清淨的大黃蜂

得語文者得天下是語文能使人懂得很多治國的道理。

得語文者得天下的含義

8樓:達人方舟教育

得語文者得天下的含義是學好語文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科目,才能更好地提公升自我。語文是一門有廣度、有深度的學科,也是一門基礎的學科,在中國的教育背景下,可以說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因為數學、政治、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等科目的教材、試卷,都是用漢字寫就的,即使是學習外語科目,也需要語文來作為中間的橋樑。閱讀能力是語文科目的核心能力之一,學習語文,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他科目的教材,更好地理解試題的意思,即「得語文者得天下」。

為什麼說「高考得語文者得天下?」

9樓:顧明思義的珠

<>從古至今,語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傳承著我們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明,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乙個重要載體。學好語文的重要盯純性不僅在於語文一科,更在於其他學科。

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只有學好語文,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科目。學好語文,能幫助你讀懂題意,很多同學考試時失分不是因為不會做題,而是因為讀不懂題意,不知道題目問的什麼?儘管社會上流傳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傳說,但是如果學不好語文,相信對概念和題目的理解都不會那麼透徹。

所以說「得語文者得天下」一點也不過分。

我們從小到大就接觸語文,平時說話、看書、寫文章都在運用語文、學習語文。學生基礎好,考試的難度就下降了,應對高考的能力也變強,心理負擔也比較小,就可以考乙個不錯的分數。高考的壓力是比較大的,第一門放乙個簡單的科塵梁目,學生比較輕鬆,心理壓力不大。

如果第一門考數學科目,估計很多學生都無法接受。數學題目相對比較難,很容易遇到不會做的題目,第一凱兄咐場考完就覺得沒考好,很容易給下面的考試帶來心理壓力。

你怎麼看「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句話?

10樓:腐腐木

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語文想要拿高分是很難的,如果你的語文非常好,那就可以甩開大部分人好幾十分,是很大的差距。

11樓:八卦星人小林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語文學得好,說話邏輯思路清楚,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是學習其它科目的基礎。

12樓:巴山夜雨

數學可以得到滿分,但語文卻很難,因為其中有乙個寫作部分,這一部很容易拉開距離。

13樓:鑫趣談娛樂

說話是一門藝術,生活中處處存在著需要人們交流溝通的人,所以這麼說。

14樓:小海愛追劇

「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句話,在今年廣為流傳。這句話的直觀意義是顯然的。因為語文被國家高度重視,而且從近幾年語文分值變化中尤為能體現。

從2018年開始,山東高考中語文從原來的150分提公升為180分,中考中語文將由原來的120分提公升為150分!

15樓:大女主的生活

我覺得是說口才還的人,到**都會有口飯吃;筆桿子硬的人到**都會受到尊敬。

16樓:努力一天是兩天

得語文者得天下」的口號,可見未來的時代,在確確實實步入乙個屬於語文的新時代。

17樓:與人不與

語文是百科之母,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的特點決定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語文鍛鍊的是聽說讀寫各項能力,鍛鍊的是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而這些,恰好也都是別的學科學好的基礎!另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是唯一沒中斷文化的文明古國,復興中國夢,也需要我們一代代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強國強民都需要這種歸屬感,以後國家會越來越越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得語文者得天下!

18樓:起風了

語文好的話,證明口才就好,現在出去找工作、應聘之類的,只要口才好,就能留下乙個很好的印象分。

19樓:逗青春攝影

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文采好的人在工作中就特別輕鬆。

20樓:罐裝小可愛

這覺得這句話沒什麼道理,我語文挺好的,但是我數學很差,拉了我很多分。我覺得數學才是得天下。

21樓:一簡單小姐

這個可能適合在理科班,理科生相對語文弱勢一些。

22樓:接景浩

這句話一定道理的,在社會上任何時候都會用到語文,比如表達,交流這就需要平時的積累,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23樓:陌上橙哎

所謂語文,便是與文字有關。與表達有關。現在,文字已浸入生活的方方面,做銷售的要有口才,就算不做銷售也得與人交往,離不開溝通能力。

而有影響力的人,都懂得運用文字,將自己的思想植入別人的腦袋。

24樓:老沙門徒

說話是一門藝術,生活中處處存在著需要人們交流溝通的人,歷史上也不乏說客遊說四方達成大志的人。比較經典的就是諸葛亮舌戰群儒,最終達成抗曹操的統一戰線,給劉皇叔留下了充足的發展時間。

25樓:萌新小主

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你語文學好了,自然就有文采,說話總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臥龍鳳雛得一者而得天下,劉備兩者兼而有之,為什麼沒有得到天

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 伏龍 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安天下呢?一 謀士才志存在時間 空間和陰陽差 有四位關係非同一般的謀士 程昱 徐庶 諸葛亮 龐統。他們不但與水鏡先生司馬徽都有過交往,還依次以才識相差 十倍 自謙。他們所謂的 十倍 差異主...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得民心這兩句話之間哪句更有道理些

前後都有一定的關係,前者講的是一個歷程,印證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後者呢是前者的一個客觀反映,總結在一起呢就是想得天下的人,必須得到人民的支援。得民心者得天下,歷朝歷代有哪些君王是深得民心的?在中抄國的歷史上產生了許多位皇帝襲,但是要說深得民心的皇帝的話可能也就那麼幾位,在我眼中深得民心的有以下幾位。...

得關中者得天下 這句話為什麼到三國卻失效了呢

古人云 得關中者,得天下 這句話到三國失效主要是三國情況特殊,歷史雖長,但還沒有哪一個時代跟三國一樣鼎立,並且沒有一方將關中作為主要根據地。關中是哪?分別是東潼關 西散關 南武關 北蕭關這四關內的區域,目前大家對於關中的理解就是陝西中部。關中的地位不用過多解釋,歷史上有無數次佔據關中從而得到天下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