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系列故事之馮姓起源

2025-05-28 22:45:16 字數 1754 閱讀 4949

馮姓的由來故事

1樓:12345a幫助

溫馨提示。出現年代:馮姓早在東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據《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馮姓是周文王之後,他們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畢公高,他的後代封在魏地,其子孫採食於馮城,於是,這一支子孫就以邑為氏,就是馮氏。

而記載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說馮姓是「鄭大夫馮簡子之後」。馮簡子是春秋後期鄭簡公時人,據說他博學多才,能斷大事,當時鄭國凡事要跟諸侯打交道,許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議,再做決定。因鄭國建都於今河南新鄭,故此支馮氏出自新鄭。

**有三: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讓敏早,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

是為拿沒河南馮氏。

2、坦雀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3、還有出自其他方面的馮姓,如:出穎川者,為漢徵西大將軍馮異之後;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出長樂者,為宜都侯馮參之後;出京兆者,為燕王馮巨集之後;出巨集農者,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河間者,為唐監察御史馮師之後。

「馮」姓的起源及「馮」姓祖宗是誰?

2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之後,系承畢公高,始祖馮文孫。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春秋戰國時期,馮姓雖然有好幾位深具才華的人見諸史書,但是跟其他同樣出自周文王的大姓比較起來,在事功上還是多少有點遜色。至少,在當時熙熙攘攘的群雄並立局面中,姓馮的人就似乎未曾扮演過「獨當一面」的重要角色。根據《姓纂》的記載,馮姓也是周文王之後,他們的老祖先,可以遠遠地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畢公高。

畢公高的後代畢萬封在魏地,畢萬有個孫子食採馮城,於是,這一支子孫就以采邑的名稱為姓,以後統統都姓馮了。

馮氏在百家姓排第幾 馮氏的祖先是誰?

4樓:匿名使用者

排第九位。馮氏的祖先是姬姓。

馮氏在百家姓排第幾 馮氏的祖先是誰?

5樓:網友

老百家姓是9位,現代人口排列中27位。馮氏多源難以知道祖先是誰。可自己分析。

一。姓氏淵源:

第乙個淵拍凳源: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期佐政官吏馮相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馮相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馮相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馮氏、相氏,馮氏讀音作péng,亦可讀作féng。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鄭國大夫馮簡子的姿賀纖封地馮邑,屬於以先祖封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鄭國有大夫馮簡子(鄭國子產),因封邑在馮邑而得氏,其後子孫以先祖封邑名稱為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畢萬的封地馮城,屬於以封邑名為氏。

史稱跡仿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姬姓後裔的主姓。

第四個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號為氏。

第五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爾虎部嘎拉珠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蒙古族、滿族、、鄂溫克族蓋珠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馮氏。

第六個淵源: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以為氏。

百家姓原文,百家姓的全文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雲蘇潘葛,奚範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樂於時傅,皮卞齊康。伍餘元卜,顧孟平黃。和穆蕭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

相聲百家姓,相聲 百家姓 臺詞

看野逗態頌源指迅。相聲 百家姓 臺詞 百家姓 演員 大兵 奇志。甲 過來過來過來,叫什麼名字啊?乙 嘿嘿嘿 嘿嘿嘿嘿 我叫記不住。甲 考考你啊,這是幾呀?伸出乙個指頭 乙 油條。甲 這是幾呀?伸出二個指頭 乙 兩根油條。甲 這是幾呀?伸出五個指頭 乙 一把油條。甲 你就認識個油條,認真讀書。會不會念...

中華百家姓對聯,中華百家姓對聯

上聯 曹家繼承先祖孟德英尚在 下聯 可懷當年壯志氣宇蓋北方 百家姓對聯姓氏對聯 在清朝時,為了讓學子們有讀書興趣,有一個 十字百家姓 可見那時候也講究啟發性趣味性 前幾句如下 傳聖旨 聽皇宣 趙錢孫李 邊庭上 把勞守 周吳鄭王。教場中 軍馬亂 馮陳褚衛,那許仙 還了原 蔣沈韓楊。紅娘子 要嫁人 朱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