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文言文
1樓:漢匠文化
關於時間名詞,文言文和現代文一樣,都是按照年-月-日順序表述,語法上完全相同。不同之處,是文言文有時用別稱,如「己亥年癸酉月辛未日」,這與語法沒有關係。
例如,杜甫「有瘴非全歇,為冬亦不難」這首詩的標題就是《十月一日》;再如, 文天祥的詩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
如果你問的是「公曆10月1日」的話,因為文言文沒有公衫襪歷的概念,需要依據公曆哪一年10月1日,通過查日曆,知道所對應的農曆日期即可。比如,今年(2019)10月1日,農曆是九月初三,文言文表述就是「九月初三」,或「九月三日」。
古文按天干地支紀年法是:戊戌年 戊午月 甲午日。
干支紀年法大約始於東漢,也稱農曆紀或猛激年法,即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紀年,共得60個單位。例如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採用的干支紀年法。
古代漢族人民將干支相配的六十個單位,每個單位代表一天,假如某日為甲子日知巧,則甲子以後的日子依次順推為乙丑、丙寅、丁卯等; 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為癸亥、壬戌、辛酉等。
文言文十月二十一日
2樓:新科技
諸位賢弟足下:
諸弟在家讀書,不審①每日如何用功。餘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二則,此三事者,未嘗一日間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②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
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餘偶談,讀史十頁,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諸弟每日自立課程,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雖行船走路,俱須帶在身邊。予除此三事外,他課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將終身行之。
蓋士人讀書,第一槐灶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敢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豎虧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諸弟此時惟有識不可以驟幾③,至鉛纖扮於有志有恆,則諸弟勉之而已。予身體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則頭暈,不耐久坐,久坐則倦乏。時時屬望,惟諸弟而已。
兄國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2017年10月12日用古文怎麼說
3樓:我是老夫子
2017年10月12日用古文怎麼說:丁酉年八月廿三公曆西元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農曆二零一七年 八月(大)廿三。
干支丁酉年 庚戍月 壬申日。
夸父追日文言文,夸父追日的原文 古文
1025834340 你是指翻譯還是原文?夸父追日的原文 古文 夸父逐日 先秦 佚名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飲,飲於河 渭 河 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註釋 逐走 競跑,賽跑。入日 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欲得飲 想要喝水解渴。河 渭 即黃河,渭水。北飲大澤 大湖。傳...
請問《兩小兒辯日》這篇文言文的擴充套件小組應該幹什麼? 20
請問 兩小兒辯日 這篇文言文的擴充套件小組應該幹什麼?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乙個小孩說 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乙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前乙個小孩說 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這不正...
求一段文言文的翻譯,求翻譯文言文
未時頭出生的人,父母雙全身康體健 這個時間出生的人,一生安逸快樂而且六親榮華富貴這個時間出生的人,如果是男子,會有官職,如果是女子,有幫夫運這個時間出生的人,懂得分別事情輕重緩急,而且善於操持家務。求翻譯文言文 這是一張8百年前的關於田產訴訟的判決書。原件一定是毛筆手寫檔案。你這抄件恐怕有錯別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