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韓信都曾是手下,項羽為何還是丟了河山

2023-01-18 21:35:08 字數 6014 閱讀 6750

1樓:匿名使用者

看來你還是懂一些歷史的。也明白秦末農民大起義中,幾個比較關鍵的人物。

首先,項梁的死,給楚帶來了極大的困境。項羽雖然能打仗,但是缺乏政治能力。我們看史記,可以得知,劉邦無論謀士的話對錯,基本上都悉數接納。

錯的,比如滅秦的路上,好像是打南陽,有個人出了個餿主意,劉邦本來想接受,好像是被酈食其還是那個說客阻止了,他自己去說服了南陽守將,建立了一種招降模式。第二次就是鴻門宴,謇生說我一段,也是劉邦聽取了不靠譜的建議,差點死在新豐鴻門。第三次就是有一次被項羽打敗,聽從了好像是陸賈的建議,要封六國後裔。

陳平張良極力反對,告訴他應該封韓信、彭越和英布才對。正確的就很多了。

而項羽則是對的絕對不同,錯的一概同意。好人必然殺掉,壞人必然任用。

這樣,雖然劉邦打不過項羽,但是最終劉邦能奪得天下,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項羽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在稱王的時候,同時封了諸侯王。這樣,不僅僅是劉邦一家。著名的陳餘張耳,田氏三傑,包括九江王英布等等,都或多或少對分封不滿。

如此一來,項羽就面臨著多線作戰的壓力。項羽軍中,還沒有一個韓信諸葛亮似地人物,能替他獨當一面。這樣,我們看到的就是項羽一方面屢次打敗劉邦,大的勝利似乎就有四五次。

而韓信、彭越、英布在項羽後方打得不亦樂乎。項羽疲於奔命,即使這樣,沒有這三方面軍的幫助,劉邦照樣打不過項羽,只好封三人為王。

再次,和上面差不多。劉邦的後防穩固,雖然一敗再敗,有蕭何、韓信在,劉邦就能足兵足糧,敗了以後再戰。而項羽的根據地有英布搗亂,外圍還有彭越。

彭城就兩次被攻破。這樣,項羽即使再打幾個勝仗,總有一天也會被劉邦消滅掉得。

最後,劉邦雖然輕儒,但是對對自己有用的人,比如三傑、彭越、英布、陳平、絳灌、隨路、婁敬、夏侯嬰等等,都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而項羽連一個范增都容不下,有什麼資格爭奪江山?

2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劉邦 首先,劉邦不是很有主意,有無萬夫不當之勇,而且也不夠自信,他最好的一點是從小有個死黨就是我個人認為是最關鍵人物的蕭何,不管是月下追韓信,還是陳平等的事 都與他有關,不管劉邦怎麼樣,他絕對不會背叛,何況不是很自信的人對別人的意見是比較重視的。所以劉邦能夠任人。項羽是一個極度自信的人,只相信自己。

而且不容許別人犯錯誤。重義氣,坑殺秦兵,只有婦人之仁,對有大功的部下不能夠封地等的獎賞,陳平雖然做了很多感覺不合道德的事,但是非常的機智聰明,這種人很容易籠絡人心,但項羽不會。韓信是千里馬,但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看出來的。

俗話說的好“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看出來的人也只有蕭何。項羽的是力能扛鼎,但他只是一個將才,絕對不是帥才。韓信也是將才。

韓信點兵的故事你聽過吧。劉邦可以帶領將。而韓信只可以帶領兵。

做皇帝要是能識人,這是所有關健的核心。劉邦開國後的那段名言正是他能奪得天下的原因。

3樓:

你去看吧,這個問題不單單那麼簡單,項羽的失敗是多方面的,不單單是項羽不會用人那麼簡單,性格也是他的缺陷,小小細節也是成敗的原因,他到死也沒有明白他敗在了政治上。

我們要懷著一種煮酒論天下的心態來討論問題,然而討論卻永遠沒有結果。這句話你明白嗎?

項羽不會用人,雖然敗了,只要他能明白是敗在政治上了,憑他的氣勢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項羽在笨也有數人敬仰,劉邦無賴也有萬人借鑑。歷史說不清對與錯,論不清是與非。

討論就是一種心情,不必太牽強於結果。理解萬歲

4樓:蘭臺史館

項羽是貴族出身,太浪漫虛幻,不實際,而且剛愎自用,人際關係沒處理好~

劉邦沒那麼多顧慮,而且為達目的可用盡一切辦法,很現實,很實用

所以劉邦成就大業,而項羽烏江自刎~

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一句話,項羽不會用人而劉邦很善於用人,這是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

6樓:匿名使用者

劉邦雖被稱為“無賴皇帝”,但他這人講義氣,人際關係好唄

項羽最後就剩幾人孤軍奮戰

7樓:匿名使用者

項為將才,邦為帥才!

劉邦手下的三個功臣,卻只有韓信被殘害,只因他不懂哪個道理?

8樓:丸子閒談文化

直接導致劉邦動殺機,應該是韓信收留鍾離眛一事。在劉邦打敗項羽、全力搜捕項羽殘餘的過程當中,韓信卻鬼使神差地偷偷收留了項羽手下大將鍾離眛,這給了劉邦打算殺害韓信的最大理由,你韓信是想裡通外國、還是圖謀造反。

9樓:活在瓜裡的籽

致死的根本原因,不在韓信,而在劉邦的疑心,韓信功勞太大,名聲太響,威望如日中天,劉邦自然忌憚。同時,韓信又不拘小節,任性率真,對劉邦形成了壓力。可以說,韓信在世一天,劉邦就多一塊心病,時時感到潛在的威脅。

10樓:

可能是他最不懂的就是帝王心,有能力幫他打天下,也有能力覆滅他的天下。

11樓:嘟嘟的

韓信唯獨的錯誤就是在政治方面太不會做人了,在那種封建帝王時代,他犯了君主大忌,最後只能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12樓:小短腿的快樂

韓信是蕭何與呂后共同謀劃最後將其害死的,所以才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為什麼蕭何能夠看出韓信的才能,劉邦和項羽卻沒有?

13樓:娛樂也優雅

眾所周知,韓信是一個有才能與抱負的人,但千里馬並非都能遇到伯樂,一開始,韓信只是一個漢軍的倉庫管理員,由於他的努力,他最後終於成為了治粟都尉,由於常年與糧食打交道,所以韓信與“軍需官”蕭何成為了熟人,經過相處,蕭何這個伯樂也終於發現了韓信的抱負和能力。當然,這也離不開韓信的自我推銷。

對於項羽來說,韓信只不過是一介草夫,他沒有背景,更不是項羽的嫡系親屬,所以他根本不信任韓信,這也就使得韓信的才能無處施展。項羽雖是一方梟雄,但實際上只要涉及到加官進爵、真金**的賞賜,他就變得非常吝嗇,這一點不止韓信,所有人都能看得出來,所以即便項羽看出來韓信有真才實學,韓信也很難留在楚營。

劉邦之所以沒看出來,不僅是因為交集太少,更重要的是,劉邦對於這個不熟悉的人絲毫不重視。夏侯嬰是劉邦的“司機”,可以說有一定的話語權,按理說他的推薦應該能引起領導的重視,但事實並非如此,在劉邦眼中,韓信並沒有什麼才能,所以也就沒有得到重用。

對於韓信來說,人生中最大的伯樂就是蕭何了。因為蕭何的強烈推薦,韓信最終成了一名大將。眾所周知,蕭何是很受劉邦信重的,正因為這一點,韓信也是竭盡全力的把自己推薦給蕭何,但蕭何也未盡全力來幫助自己達成所願,這就不得不令人產生一些不好的猜想,那就是蕭何嫉賢妒能,明明驚歎於自己的才能,卻沒有盡力舉薦自己,那麼這種可能也許就是真實的,這種環境同樣不適於自己生存發展,所以便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千古美談。

但最終,蕭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打消了這種疑慮,他為了留住韓信,堅持不懈的向劉邦推薦,最終,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半信半疑的劉邦還是將韓信拜為了大將。

14樓:餘量不足

項羽是自己就有那個能力,他是比較自負的,他不相信別人的能力能夠超過他,所以他沒有發現韓信的才能,也許是發現了,但是不在意。劉邦他本身就沒有什麼實力,不多說他。

15樓:he**en珍珠糖

首先是因為蕭何和韓信是上下級的關係,倆人經常以工作接觸,這就非常重要,其次韓信和劉邦差的太遠,根本就不認識,而且項羽也不重視他,不把他當回事。

16樓:情感導師墨無憂

主要原因當時劉邦和項羽的底下不缺優秀的能幹的人才。再一個就是領導和屬下的性格和態度搭不搭的問題了很明顯,韓信的才華沒有得到顯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沒有獲得他們足夠的信任度。

17樓:貧困

項羽軍事能力比韓信強(不接受反駁),所以看不到。劉邦看不起韓信的自大,所以看不到

18樓:咿呀喲

項羽不識才,倒是有可能。說劉邦不識才,覺得說不過去。張良初次與劉邦交識,卻能留住張良,足以說明有識才之能。只不過韓信沒有與劉邦坐在一塊聊過,才成就了蕭何。

19樓:因為杜杜

項羽比較自大自滿,身邊那些信任的將領是從小玩到大的,或者是小舅子。後面中了離間計的時候其他人都不信任。這樣的人怎麼會用韓信這樣的陌生人呢。

開始他連亞父都不鳥,要不是項梁推薦都錯失一智囊。

20樓:魚麗麗魚魚魚

劉邦和項羽他們兩個的眼光不如蕭何,劉邦出身地位沒有什麼文化知識,項羽有勇無謀,他們兩個看人的眼光不如蕭何。

21樓:酸

因為韓信驕傲自大,雖然他才華橫溢,但是這種人很不得寵,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劉邦項羽文化低下,都有勇無謀,所以沒能看到韓信的才能,錯失良將。

22樓:我不是筱南

如果劉邦和項羽看得出韓信的實力,那麼就沒有成也蕭何敗蕭何的典故了。正是因為他們是錯失機會,才使韓信得到蕭何的引薦。

23樓:匿名使用者

項羽用的都是猛將,靠兵法起家的韓信不受重視,劉邦這個老流氓看不起韓信這個書生

24樓:都勸剪金色的銅線

這問題問的,劉邦是什麼人你不知道嗎?劉邦幹過正事嗎?劉邦看出過誰的才能了?

劉邦是主動用的簫何和劉邦還有張良的嗎?劉邦打過很多敗戰,你知道嗎?劉邦只是認清了自己而已,不想丟人現眼,這都是小事,劉邦怕死後來都不站前面了,你沒發現嗎?

25樓:蘭惠心

只有英雄才會惺惺相惜,蕭何在某種方面與韓信類似,所以他懂韓信。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就是這個道理。

26樓:楓葉

韓信應該自立為王,自己帶一批人稱霸一方

27樓:黃老道統

蕭何自己有才,是黃老學派的傳人,他自然能看明白天才和庸才……

28樓:拓跋健

項羽沒有識人之明,他所能理解的都是英布、龍且這種勇猛、氣概豪烈的猛將,韓信這種人他根本看不明白,韓信經常向他進言他也聽不懂。劉邦手下幾萬人,韓信投奔過來做治粟都尉和劉邦隔著幾層,根本沒什麼接觸機會。雖然夏侯嬰、蕭何幾次推薦他也只當成一般人才適當提拔使用。

蕭何演了一出月下追韓信後劉邦才和韓信深談,一談之後就'推食食之,解衣衣之',把全軍指揮權交給他。平定關中後又讓他獨當一面開闢第二戰場。

29樓:神話忍愛

項羽表面上對自己人非常仁慈,但是涉及到加官進爵、真金**的賞賜方面是非常吝嗇的,這一點不止韓信,所有人都能看得出來,所以即便項羽看出來韓信國士無雙,韓信也很難留在楚營。劉邦之所以沒看出來,是因為交集太少,夏侯嬰作為領導的司機,有一定話語權,並且他的推薦應該能引起領導重視的,但“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沒看出韓信有什麼本事。

30樓:昔飛槐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31樓:神棍

因為他們沒見過韓信。

韓信這麼聰明,而且手上的兵權大於當時的項羽和劉邦!怎麼不殺死劉邦呢

32樓:

這個得從韓信本人的性格談起:

韓信打仗是超一流,戰術水準相當高,是將才,但可惜的是非帥才,韓信並無併吞天下之心,他的一生奮鬥其實就只是想出人頭地,可以說韓信身上的野心不足,是最後限制他發展的重要原因。

韓信在關鍵問題上顯得有些猶豫,楚漢相爭之時,韓信作為舉足輕重的第三方勢力,在站隊問題上始終顯得踟躕狐疑,謀士蒯通曾經勸他早做決斷,甚至有意勸他自立。但韓信依然猶豫不決,最後還是蒯通點破,要是在猶豫不決,不管那方勝利,韓信都沒有好下場,韓信才勉強答應。也正是這種猶豫,使得劉邦對韓信猜忌之心加重最終導致悲慘結局。

韓信過於相通道德的約束力,自認為對漢朝有功,劉邦就會對他手下留情,這說明韓信並沒有看透劉邦的為人,也沒有意識到劉邦對自己的猜忌之心,最關鍵的還是在站隊問題的猶豫和跟劉邦關於封王的討價還價,使得劉邦認為韓信是在要挾他,最終惹惱了劉邦,讓他起了殺星。

韓信不懂得低調,掩藏內心的想法,韓信認為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手下的大軍,無論劉項都是回來爭取他的,所以他就有些待價而沽的意思,看誰給的條件好就跟誰,這是一種典型的投機心理,非志在天下的所應有的素質。而且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兩面都不討好,說明韓信在政治方面水平有些幼稚。

總之,韓信由於自身的缺點,使得他只能作為統兵打仗的將領,而不可能成為開國皇帝,這是他性格決定的,套用一句古話,性格決定命運。

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 蕭何 張良,劉邦在打敗項羽後為什麼要把蕭何和韓信 張良都殺了,卻不殺樊噲,劉邦殺他們的藉口都是什麼

功高震主。知道的太多。劉邦是個小人 因為劉邦怕他們影響自己得統治 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 其實只殺了韓信 因為劉邦當上皇帝之後,就像完全變了一個人開始懷疑身邊所有的重臣,害怕有朝一日,他們會奪走自己的皇位。這其中就包括韓信,張良和蕭何,這三個昔日為他立下赫赫戰功的好兄弟。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三個人,劉邦很...

劉邦一向都聽張良建議,為什麼劉邦要殺韓信時張良卻沒阻止

為了國家的利益和穩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張良已經無力阻止劉邦殺死韓信,他不必為這個交情不太深的韓信冒這自己生命危險。韓信給自己建立了一個很高的聲譽,但他自己並沒不知道收斂自己。已經讓劉邦有殺韓信的心,張良試著阻止了這一切。韓信已經獲得了很高的稱號但他並覺得滿足。在打敗齊國後,竟然他公開向劉邦索要...

韓信到底有沒有反叛劉邦之心

韓信性格上有致命的缺陷,就是自恃才華蓋世,勞苦功高,無人能及,於是和周遭的人關係很差 有一件事情正好說明這一點,據說他有一次路過樊噲的府邸,樊噲請他進去,對他禮敬有加,甚至行跪拜禮迎接他,稱他為大王,自己為臣子。可是他出了人家的府邸後,居然說什麼,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到他被人告發謀反的時候,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