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鄂州和武昌的名字據說是後來互換的,為什麼要互換呢 什麼時候換的呢

2022-10-16 08:15:14 字數 6655 閱讀 7169

1樓:慕容尛尛

隋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經過發掘,武漢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武昌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磚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宋代武漢的制瓷業發達。

在市郊江夏區梁子湖旁發現了宋代瓷窯群100多座,燒製的瓷器品種很多,釉色以青白瓷為主。南宋詩人陸游在經過武昌時,寫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裡,雖錢塘、建康不能過,隱然一大都會也」來描寫武昌的繁華。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興師北伐。

三國分立時,孫權於魏黃初二年(221年)自公安遷來鄂縣,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是本地稱「武昌」的開始。武昌縣領域約有今鄂州、黃石、大冶三市。在武昌縣城設武昌郡,管轄武昌、江夏、沙羨、下雉、興國、柴桑(九江市西南)、尋陽(九江)七縣。

郡治、縣治均在今城區。吳黃龍元年(229年)四月,孫權即帝位於武昌。從此,武昌不僅是郡、縣的治所,而且是孫吳的國都,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

都城遺址至今尚明晰可見。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的一句詩:"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其實當時***所提到的武昌魚就是鄂州魚.

3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底不過是利益的問題罷了,你以為我們鄂州人不想把名字要回來?可是哪爭得過武漢省會呢?君不見《新三國》一出,南陽和襄陽對諸葛亮也爭個不停。

文化,也是一種可以被開發的資源呢;而歷史,又有哪個**鳥。

古代武昌是指今天的湖北鄂州吧?

4樓:阿韶

春秋戰國至元 春秋戰國時期,以荊山為據點,武漢就成為楚國興起的軍事和經濟中心之一。 現代武漢的城市起源,是東漢末年的位於今漢陽的卻月城、魯山城,和223年孫權在今武昌蛇山(時稱黃鵠山)築夏口城。東漢末年,地方軍閥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

「卻月城」是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了一座瞭望塔——黃鶴樓。蘇軾在《前赤壁賦》中說的「西望夏口,東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漢。

當時的武昌是今天的鄂州。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你說對了!

以上的是史料!

武昌起義的武昌是鄂州市還是武漢,以前武昌不是鄂州的地名嗎 100

5樓:武漢全能保險櫃

是在武漢,首義門

武昌起義是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2023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10月10日晚發動起義。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臺軍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繳獲步槍數萬支,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為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6樓:匿名使用者

翻開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曾經有三個武昌。一個是古武昌(鄂州),一個是原武漢市武昌縣(後改為江夏區),一個是今武昌(現在的武漢市武昌區)。從孫權時期的「以武而昌」改鄂縣為武昌,武昌這個地名第一次出現,後來由於歷史原因鄂州與現在武漢的武昌經常換來換去,想詳細瞭解可以去檢視鄂州****,網頁連結。

所以武昌起義是近代歷史,當然發生在武漢市的武昌。

7樓:沒腦子的柯南

2023年辛亥革命在武漢首義門發起起義,2023年武漢市江夏縣改名為武昌,當時舊武昌改為壽昌又改為鄂城,而後來人們提起辛亥革命的第一次起義,就有了武昌首義這說法,應該先有了新武昌再有了武昌起義的說法。當時跟隨武昌起義的鄂州人佔多數,可能因為後來國民黨最後的失敗,導致這些先輩們的名字很少在歷史書上被提及吧。

聽以前鄂州的同學說過他們家那邊有很多以前跟孫中山一起鬧革命的後來都跟蔣介石去了臺灣,據說都在臺灣發展的很不錯,前幾年還有很多人的後輩迴歸故土。

8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鄂州不叫鄂州,叫鄂城縣,歸屬黃岡。所

9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以前鄂州比現在大吧

有誰知道湖北的鄂州,古代時叫什麼啊?是哪個國家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帝堯時為樊國,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時為楚之別都,戰國時為鄂邑,秦漢為鄂縣,三國時孫權改鄂縣為武昌縣,武昌為郡治,隋時廢鄂、西陵二縣歸武昌縣,置武昌郡,改郢州為鄂州,武昌縣隸屬鄂州。

11樓:匿名使用者

鄂州歷史悠久,自春秋戰國以來,始為東楚首府,繼為鄂邑、鄂郡、鄂縣,其間曾兩度成為專帝王的都城。在歷史上屬,即是鄂東南的重要商埠,亦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國時期,東吳立國60年,鄂州作為其國都和陪都,先後達45年之久,與南京(古稱「建業」)並稱「東都」、「西都」。

兩晉迄於宋遼,鄂州時為郡治,時為州府,始終是長江沿岸的政治和軍事重鎮。

12樓:匿名使用者

鄂州以前是東吳首都,武昌

從古至今都受人喜歡的武昌魚,為什麼不是來自「武昌」?

13樓:泡泡小果奶

因為武昌魚**於鄂州市,而如今的武漢武昌是當年的鄂州地界,當年的武昌縣則是今天的鄂州市,相當於古今兩地互換了位置。

14樓:

武昌魚之「武昌」指的是孫權所設定的那個武昌縣,而不是今天的武漢三鎮之武昌。今天的鄂州已經不叫原來的武昌名了,所以說武昌魚不來自「武昌」也沒什麼毛病,也不影響它成為武漢的重要特產之一。

15樓:

因為出產武昌魚的鄂州市在古代就叫做武昌縣,所以武昌魚跟現在的武昌沒有關係。

16樓:好好過看看

武昌魚為什麼不是來自「武昌「,這是源自於漢末三國時期的一段往事:孫權築城。武昌魚之「武昌」指的是孫權所設定的那個武昌縣。

17樓:橘瓜談文化

因為當時這個魚的產地就是來自古時候的武昌,並不是現在的武昌,所以才被冠以這樣的名字,其實也算是有理有據。

18樓:雪亮門牙的大笑

現今的武昌是沒有武昌魚的,武昌魚產自今天的鄂州市。鄂州古時叫武昌,魚產自於此,起名武昌魚。

19樓:太陽向暖暖

因為武昌魚是來自於孫權的所管理的縣,也就是鄂州市,跟武昌沒有什麼關係。

20樓:老陳聊文化

因為武昌魚的出產地不是在湖北武漢的武昌,而是在鄂州市,鄂州古時就叫武昌。

湖北為什麼簡稱鄂而不是漢或楚

21樓:暴走少女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 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定湖北行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湖北省的簡稱「鄂」,固然源於隋朝開皇九年改郢州為鄂州的治所而得名,但更最主要是因為春秋時楚王熊渠將中子紅封在今鄂城所熟知,至於說「鄂」是因為與一個以鱷為名的古國有淵源關係則鮮為人知。

據七秩齡童考證:大約2023年前,揚子鱷廣泛分佈於黃河和長江流域,其時在山西汾河流域就盛產一種「汾河鱷」,而鄰近汾河的今山西鄉寧縣在商代就建有一「鄂侯國」,以捕鱷為業,商紂王時封為三公,以「鄂」為國號。其縣至今尚有鱷山(又名鄂山),鄂水,鄂谷等地名。

擴充套件資料:《 元和郡縣圖志》摘錄:鄂州,江夏,緊。

開元戶一萬九千一百九十。鄉三十三。元和戶三萬八千六百一十八。

鄉三十七。今為鄂嶽 觀察使理所。管(縣)〔州〕六:

鄂州,沔州,安州, 黃州,蘄州, 嶽州。縣二十五。都管戶七七萬二千二百四十七。

禹貢荊州之域。 春秋時謂之夏?。漢為少羨之東境。

自後漢末謂之 夏口,亦名魯口。吳置督將於此,名為魯口屯,以其對 魯山岸為名也。三國爭衡,為吳之要害,吳常以重兵鎮之。

魏明帝問 司馬懿曰:「二虜宜討,何者為先?」

對曰:「吳以中國不習水戰,故敢散居東關。凡攻敵,必扼其喉而舂其心。

夏口東關,敵之心喉,若以陸軍向皖,引權東下,為水軍向夏口,乘其虛而擊之,此神兵從天而墜矣。」晉庾翼為荊州, 曾理於此。

義熙初,劉毅表以為「夏口,二州之中,地居形要,控接湘川,邊帶嘆沔」,請荊州刺史 劉道規鎮夏口。至六年,自臨嶂徒理夏口,即今州理是也。 宋孝武帝以方鎮太重,分荊、湘、江三州之八郡為郢州,以分上流之勢。

隋平陳,改郢州為鄂州。

州城本夏口城,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口,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三國時, 黃祖為太守,吳遣 淩統攻而擒之。

禰衡遇害,亦此地也。 東南角樓名焦度樓,宋沈攸之自荊州稱兵至此,時焦度領兵在此,城守東南角,攸之攻之不克,遂退走,因名焦度樓。

鄂起源於湖北省大冶市 金牛鎮鄂王城。鄂王城是探尋鄂文化、追溯鄂商的源泉。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鄂王城曾是江南地區最古老的一座諸侯國 都城,為鄂氏族所建。

楚滅鄂之後,至少有六世十多位楚王在鄂建都,下轄享譽世界的「青銅文明」發源地——銅綠山。

早在隋朝,便有人開始在此經商,金牛鎮也因此有「小漢口」的美譽。鎮上的老人介紹,往日的虯川河可不像現在這麼安靜,從清朝至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運載貨物的商船擠滿了碼頭。 隨著楚遷都郢(現荊州)和銅綠山管轄權的變遷,曾經燦爛輝煌的鄂王城遭棄,獨享千年孤獨,並逐漸被人所遺忘。

二、湖北簡介: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之間。全省總面積18.

59萬平方千米。

22樓:丶不羈放縱丶丶

湖北省的簡稱「鄂」,源於隋朝開皇九年改郢州為鄂州的治所而得名,但更最主要是因為春秋時楚王熊渠將中子紅封在今鄂城所得名。

漢讓人想到武漢太狹隘,省內其他地區不認同;湖北是楚國的發祥地,但是後來楚國不但發展壯大而且遠遠超出湖北的範圍,稱楚其他省有爭議。

楚國為大國,地域廣闊,最盛時西至大巴山、東至大海、南至南嶺、北過秦嶺-淮河一線,儘管核心區域為湖北地區,但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湖南北部也是其重要地區,可能,這就是不選擇楚的原因。

湖北,簡稱「鄂」,位於我國中部,地處長江中游,因處於洞庭湖以北而得名。湖北省地處華中腹地,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23樓:匿名使用者

對哦,湖北應該要改成漢或楚,湖北可是正統的楚文化,湖南乃忙蠻荒之地

24樓:匿名使用者

漢讓人想到武漢太狹隘,省內其他地區不認同;湖北是出國的發祥地,但是後來出國不但發展壯大遠遠超出湖北的範圍,稱楚其他省有爭議;在楚國早期楚王將鄂分封其子封為鄂王,鄂這一地名就在湖北的歷史長河傳承下來。

25樓:憑心而論

湖北是楚文化的核心地帶,但是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區也曾經是楚地

26樓:天綺蘭羊壁

雖然春秋早期的楚國最早發源於今天的重慶奉節一帶,但隨後近五百年波瀾壯闊的楚國曆史是以勤勞勇敢智慧的湖北人民為主體並且主要在今天湖北境內上演的:楚國的核心疆域、都城、祖陵等都在湖北,乃至楚國的精華文物差不多都在湖北出土(儘管湖南、河南、江西等地亦有發掘)——戰國晚期楚國都城曾因戰亂一度漂移在安徽、江蘇、山東等地。

可以肯定的說,湖北完全有理由作為楚國/楚文化的長子,完全有理由繼承「楚」這一無形資產,完全有理由簡稱為「楚」。

可是,為什麼沒有簡稱「楚」呢?

俺暗自揣測,可能是我們的偉大的領袖***搞的鬼。毛頭博學多藝,深知「楚」字的分量有多重,但作為湖南人(也可以說是楚人)出於地方觀念,斷然不會讓湖北九頭鳥獨佔「楚」家財產的,於是「私」字一閃念……

哈哈,外行妄自揣測,還望偉大的領袖***毛爺爺不是見怪。

另外,按照各省市區簡稱的一個慣例,湖北也可以簡稱「漢」。因為湖北境內有漢江(比如,湖南簡稱湘、江西簡稱贛、福建簡稱閩、浙江簡稱浙等等)。

但,不言而喻,「漢」字的分量更重了,湖北是消受不起的。

我刨根刨到湖北省人民**的**,他們是這樣介紹的,原文如下:

湖北歷史源遠流長。

夏商(公元前21世紀-前11世紀)以前,南方民族長期在這裡勞動和生活。

春秋時(前770-前476年),國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區的楚國在南方諸國中最為強盛。

戰國時(前475-前221年),南方諸國統一於楚。

公元前221年,統一的秦朝分天下為四十郡,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和黔中等郡。

西漢劃天下為十三部(州),湖北以漢水為界,西為南郡,東為江夏,均隸屬於荊州。

三國時,吳魏分治湖北,都稱荊州。

經兩晉至南北朝,劉宋置荊州、郢州,又僑置雍州,蕭齊繼承了劉宋建制。

樑以後建制紊亂,至隋統一,仍稱荊州,一度稱鄂州,故湖北簡稱鄂。

其二:湖北簡稱「鄂」

來歷有幾個說法:

一、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

二、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逐漸形成了一個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這就是湖北省簡稱的來歷。據清縣誌記載,公元前887年,西周中期,楚國君主熊渠封他的第二個兒子熊洪為鄂王,修建鄂王城,開始了鄂州的第一個鼎盛時期!

三、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簡稱鄂。

求大神據說是小學的題

首先宣告,答案不唯一.我列舉幾種 第一種 答案是2.考慮到這是小學一年級的題,從前4個圖看出正方比圓大,三角比圓大,圓最小。第五張圖,三角里畫個圓,說明比4小,前面有3有1,只剩下2了,所以填2 第二種 答案是7.圓2 正方形1 三角形5不相交的按加法算,相交的按減法算。2 1 3 2 1 1 1 ...

今天我和男朋友的生辰被拿到據說是算命很準的大師那裡算是否適合結婚

暈了 都21世紀了 怎麼還來這一套 有可能沒這回事如果說適合 是讓你相信你們適合 如果說不適合 那就是想找理由和你分手 mm 把分給我吧 那人算完拜託告訴大家結果哈,我們也挺關注的,想知道那人會怎麼說.個人覺得他會說兩人會很恩愛.不過男人婚後要學會適時傾吐壓力和不滿.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秒鐘都迎來那麼...

這謎語的謎底是什麼?據說是字謎,有說是字的,有說是5句話

都還不錯,真希望儘快知道答案,拜託樓主。一樓回答的真是太棒了 更支援一樓的 答案2 謎底是五的謎語 衙內出口似吳音 打少筆字一 衙內,衙字的裡面部分 吾。出口,吾字出去了口字,剩下謎底五字。似吳音,謎底五的讀音和吳的讀音相同。一橫一豎一橫折,地下再來一個一。這謎語的謎底是什麼?據說是字謎,有說是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