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道德的本位是什麼,德育原理中實踐本位論德育目的觀有什麼意義?

2022-08-22 12:00:21 字數 3901 閱讀 3154

1樓:小懂的賬號

古代道德的本位就是那些三從四德、忠孝禮義信那一類的東西。

2樓:時光匆匆

古代道德的本位應該是忠孝節義吧,尤其是忠更受重視。

3樓:氣子孩

是最基本的儒家的社會觀:忠、孝、禮。這三樣東西。

4樓:星期一中年

古代的道德底線應該很高,現在已經低了太多了。

5樓:珍簡單

應該是忠孝吧,古人很看重這兩點的,電視劇中很會很強調忠孝。

6樓:匿名使用者

忠孝應該是道德的本位吧,還有許多其他的。

7樓:米朵天蠍

古代的道德標準會比較高,要尊崇忠,孝,禮。

8樓:個非凡哥

中國古代道德的本位跟現在道德的範圍應該是一樣的。

9樓:至今

應該是夫唱婦隨吧,所有的事情都是遵從丈夫的。

德育原理中實踐本位論德育目的觀有什麼意義?

社會本位論的德育目的觀

10樓:瘋狂的王老闆

論德育過程及其規律

德育過程的規律是德育原理的理論問題.教育者認識並掌握這一規律,便能科學地組織德育過程,卓有成效地培養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為此,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努力去探索德育過程的基本理論和實踐問題,這對於充分發揮德育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特殊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德育學是研究德育過程中一般規律的科學.德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德育思想理論的產生和發展與整個教育思想理論是同步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但是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它則晚於教育學產生在近代.

現代的德育學理論是傳統德育思想理論合乎邏輯的發展成果.無論是傳統的德育思想理論,還是近現代的德育學,從來都是重視研究德育客體的心理現象,注意吸收心理學的有關研究成果的.

正確認識某一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實現某門學科科學化的必由之路.我們要使德育科學化,探求德育過程的規律,必須首先認識德育過程.

德育過程簡單地說,就是教育者進行德育工作,完成德育任務的過程.因此,構成德育過程必須有三個基本因素:第一,德育過程的活動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第二,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是構成德育過程的又一基本因素.第三,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是構成德育過程的第三個基本因素.德育過程就是這三個基本因素相互聯絡和相互制約的統一過程.

確切地說,德育過程就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遵循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對受教育者有意識地施以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影響,促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德育過程同人們道德品質的形成和完善是相一致的.某個人具有某種道德品質,從確切意義上講,應該是這個人同時具有某種道德認識、情感、意志、信念和習慣.如果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這五種因素,就不能認為他已經具備或完全具備某種道德品質.

由此可見,道德品質這個範疇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習慣這五種因素的集合體.對大學生施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社會主義道德、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必須是一個使學生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對共產主義道德確立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形成道德習慣的複雜過程.

就我國而言,由於古代德育一直居於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德育思想異常豐富,構成了一幅以儒家為主幹的各種德育思想互動作用的漫長畫面.我國古代思想家在對德育問題進行研究時,很早就已不自覺地涉足心理學問題.比如我國古代儒家的經典之作《大學》在論及如何進行個人修養這樣一個德育問題時,提出: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這段文字說明:古人已經認識到修養不是外在的修身而是內在的修心;提出「正心」、「誠意」的修養方法,而這些用現代的科學術語來說,就是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

又比如,貫穿我國古代德育思想始終的人性論問題實際又是個心理學問題.德育要培養人,要教人怎麼做人,必然要解決什麼是人這樣一個理論問題,因此早在先秦的思想家們就對人性的起源,人性的善惡進行思考,進而又對人性的構成加以分析,這為深化德育思想的理論工作併為現代就我國而言,由於古代德育一直居於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德育思想異常豐富,構成了一幅以儒家為主幹的各種德育思想互動作用的漫長畫面.我國古代思想家在對德育問題進行研究時,很早就已不自覺地涉足心理學問題.

比如我國古代儒家的經典之作《大學》在論及如何進行個人修養這樣一個德育問題時,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這段文字說明:

古人已經認識到修養不是外在的修身而是內在的修心;提出「正心」、「誠意」的修養方法,而這些用現代的科學術語來說,就是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又比如,貫穿我國古代德育思想始終的人性論問題實際又是個心理學問題.德育要培養人,要教人怎麼做人,必然要解決什麼是人這樣一個理論問題,因此早在先秦的思想家們就對人性的起源,人性的善惡進行思考,進而又對人性的構成加以分析,這為深化德育思想所作的理論工作,同時它又開闢了現代德育思想的實踐的道路.

德育的意義: (1)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11樓:默默她狠傷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12樓:樑剛正

簡單來說就是:國家本位、宗法意識、等級觀念、禮治主義

一、重倫理、倡導道德至上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倫理型文化,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說法,可以把中國傳統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

二、重和諧與統一

中國的文化形態中以人倫關係為中心的人和主義價值觀和行為追求,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是中華民族突出的持徵。強烈的和諧意識使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三、重實際、追求穩定

中國文化是一種大陸型的農業文化,幾千年來,以農為主,重農抑商一直是歷代統治者積極推行的政策。農業文明簡單重複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中國文化具有注重實際,追求穩定的特點。

四、重理性與人文教養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理性和人文教養的特點,首先表現在中國文化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神為本,具有超宗教的情感和功能。

13樓:另耒

重倫理、倡導道德至上;重和諧與統一;重實際、追求穩定;重理性與人文教養。

1、從崇尚倫理道德的原則出發,中國傳統文化特別重視「內聖外王」之道,孔子認為要把道德原則貫徹到政治生活中去,用道德手段治國安民,才能真正管好國家。認為單純用行政的法律的辦法管理人民,只能使他們畏禍而守法,不能使他們具有道德觀念。用道德的辦法來教育、感化人民,用禮來約束他們,不僅能使之守法,還能使之具有道德自覺,心悅誠服地守法遵禮、知恥從善。

2、中國傳統文化重和諧與統一的特點,首先體現為人與自然的和諧。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天人協調」的觀點。《周易大傳》的作者就認為,太極是天地的根源,天地是萬物的根源。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這就肯定了人類是自然界的產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看作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3、中國文化是一種大陸型的農業文化,幾千年來,以農為主,重農抑商一直是歷代統治者積極推行的政策。農業文明簡單重複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中國文化具有注重實際,追求穩定的特點。

4、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理性和人文教養的特點,首先表現在中國文化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神為本,具有超宗教的情感和功能。以道德理性來支撐人們的精神信念和維繫社會關係。強調通過內在的道德自覺來約束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並通過自我的完善來維繫社會關係。

中國古代建築主要結構是什麼,中國古代建築的主要結構是什麼

1 中國古建築以木材 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此結構方式,由立柱 橫樑 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樑 穿鬥 井榦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樑式是在立柱上架樑,樑上又抬樑,所以稱為抬樑式。宮殿 壇廟 寺院等大型建...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礎是什麼,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礎是什麼

堯舜禹時期,主要是有大眾選出賢能的人才來治理國家,可以看做民主時代,有才能有德望的人來管理大家 接下來是夏商周奴隸主社會,奴隸主掌握土地的使用權到了春秋戰國是奴隸主 時代的瓦解,過渡到封建社會然後封建社會一直沿襲到清代,這個時期有皇帝來掌握國家基礎其實就是你擁有的財力和權利 1 早期 國家 的出現 ...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造型特點是什麼,中國古代青銅器有什麼特點

中國古代青銅器源遠流長,絢麗璀燦,有著永恆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傳世和近年發現的大量青銅器表明,青銅器自身有著一個完整的發展演變系統。自夏 商 周至秦 漢整個青銅器發展史,大約可以分為十三期 即夏為二里頭文化期,商 西周 春秋各為早 中 晚三期,戰國分作早期和中 晚二期。秦 漢為青銅器發展 史的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