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文帝哪一年改革的,「孝文帝改革」發生在哪年?

2022-07-24 01:05:55 字數 5024 閱讀 2483

1樓:匿名使用者

魏孝文帝拓跋巨集(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初姓拓跋,後改姓元。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時僅5歲,公元490年親政。

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從平城遷都洛陽;後又改鮮卑姓氏為漢姓,藉以改變鮮卑風俗、語言、服飾。此外,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評定士族門第,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合統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

孝文帝的改革,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2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471年,拓跋巨集襲皇帝位。

公元476年,拓跋弘被馮太后毒死。

公元484年,拓跋巨集下令實施「俸祿制」。

公元485年,頒佈「均田令」。

公元490年,太皇太后馮氏死。諡號文明。帝始親政。

公元491年,魏更定律令,命李衝議定輕重,孝文帝執筆書之。

公元493年,下令遷都洛陽。

公元494年,下令鮮卑族改穿漢服,一年後下令改說漢話。同年,龍門石窟開始建造。

公元495年,拓跋巨集將鮮卑族的複姓改為單姓。自己改名元巨集。

公元497-499年,元巨集多次南征南齊,雖取得勝利,但最後還是沒有滅掉南齊。

公元499年,病逝於南征路上。葬於北邙長陵。太子恪即位,是為世宗宣武帝

因此,孝文帝改革最早是從484年開始的。

「孝文帝改革」發生在哪年?

北魏時期有什麼大改革?

3樓:匿名使用者

孝文帝改革指的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時所推行的改革。其主要內容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製,變革官制和律令,遷都洛陽,改易漢俗等。

孝文帝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緩和了當時的階級矛盾,有利於促進民族的融合,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4樓:咦...呀

政治1.整頓吏治

公元472年(延興二年),政以久任,滿一年升遷一級;治績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處罰,甚至降級。

2.變革稅制

公元475年(延興五年),為改變過去州、郡、縣爭收租調的混亂局面,**確定只能由縣一級徵收,徵收時禁止使用大斗、長尺、重秤。

3.頒俸祿制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頒佈俸祿制,申明俸祿以外貪贓滿一匹絹布的處死。次年頒行的均田令中,又規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職高低給一定數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準買,離職時移交下任。

4.改革官制

太和年間,議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從。從品為北魏之首創。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標準,將代北以來的鮮卑貴族定為姓、族,姓為高,族次之,其中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勳著當世,位盡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

」所謂四姓,一說為中原漢族高門崔、盧、李、鄭,一說為漢族甲、乙、丙、丁四種郡姓,後者似為確。班定姓族,使鮮卑貴族與漢士族得以進一步結合。

5.遷都洛陽

經濟1.行均田制

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頒佈了均田令,對不同性別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詳盡的受田規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別。露田種植穀物,不得買賣,七十歲時交還國家。

桑田種植桑、榆、棗樹,不須交還國家,可以出賣多餘的部分,買進不足的部分。還授土地時對老少殘疾鰥寡都給予適當的照顧。

2.創三長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以三長制取代宗主督護制,採用鄰、裡、黨 的鄉官組織,抑制地方豪強蔭庇大量戶口。

3.改革租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孝文帝對租調製度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新租調規定以一夫一婦為徵收單位,每年交納帛一匹,粟二石。十五歲以上的未婚男女,從事耕織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頭的租調,分別相當於一夫一婦的數量。

文化1.禁胡語

孝文帝實施漢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將語言改變,規定不再說鮮卑複合語,而須改說單音節的漢語,《魏書‧咸陽王禧傳》記載孝文帝言:「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2.改漢姓

孝文帝下令把鮮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複姓),改為單姓。以下是一些例子:

拓拔(皇族)→元姓

獨孤→劉姓

丘穆稜→穆姓

步六孤→陸姓

賀賴→賀姓

賀樓→樓姓[5]

3.尊孔子

孝文帝遷都洛邑後,立即下令加緊修建孔廟祭孔。又給予孔子後裔土地與銀錢,讓他們可以繼續祭祀這位祖先。

5樓:寶格格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有:遷都洛陽;學漢語;穿漢服;改漢姓;與漢人通婚;採用漢族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影響:

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加快了封建化程序,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6樓:匿名使用者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第一推行均田制

.第二,整頓吏治

第三,遷都洛陽

第四,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麼意義?北魏自開國到滅亡經歷了多少年?有哪幾位著名的皇帝?

7樓:軒琢訓

漢化程度很高 和漢族的融合是最大的成就 北魏 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共計148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有哪些

8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1.整頓吏治

公元472年(延興二年),政以久任,滿一年升遷一級;治績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處罰,甚至降級。

2.變革稅制

公元475年(延興五年),為改變過去州、郡、縣爭收租調的混亂局面,**確定只能由縣一級徵收,徵收時禁止使用大斗、長尺、重秤。

3.頒俸祿制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頒佈俸祿制,申明俸祿以外貪贓滿一匹絹布的處死。次年頒行的均田令中,又規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職高低給一定數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準買,離職時移交下任。

4.改革官制

太和年間,議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從。從品為北魏之首創。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標準,將代北以來的鮮卑貴族定為姓、族,姓為高,族次之,其中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勳著當世,位盡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

」所謂四姓,一說為中原漢族高門崔、盧、李、鄭,一說為漢族甲、乙、丙、丁四種郡姓,後者似為確。班定姓族,使鮮卑貴族與漢士族得以進一步結合。

5.遷都洛陽

經濟1.行均田制

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頒佈了均田令,對不同性別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詳盡的受田規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別。露田種植穀物,不得買賣,七十歲時交還國家。

桑田種植桑、榆、棗樹,不須交還國家,可以出賣多餘的部分,買進不足的部分。還授土地時對老少殘疾鰥寡都給予適當的照顧。

2.創三長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以三長制取代宗主督護制,採用鄰、裡、黨 的鄉官組織,抑制地方豪強蔭庇大量戶口。

3.改革租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孝文帝對租調製度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新租調規定以一夫一婦為徵收單位,每年交納帛一匹,粟二石。十五歲以上的未婚男女,從事耕織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頭的租調,分別相當於一夫一婦的數量。

文化1.禁胡語

孝文帝實施漢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將語言改變,規定不再說鮮卑複合語,而須改說單音節的漢語,《魏書‧咸陽王禧傳》記載孝文帝言:「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2.改漢姓

孝文帝下令把鮮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複姓),改為單姓。以下是一些例子:

拓拔(皇族)→元姓

獨孤→劉姓

丘穆稜→穆姓

步六孤→陸姓

賀賴→賀姓

賀樓→樓姓[5]

3.尊孔子

孝文帝遷都洛邑後,立即下令加緊修建孔廟祭孔。又給予孔子後裔土地與銀錢,讓他們可以繼續祭祀這位祖先。

9樓:無名靈山隱士

建議你這樣試試看:北魏孝文帝於太和八年(484年)頒行俸祿制,禁止官吏自行向農民徵稅,統一財政收入;次年頒佈均田制;太和十年建鄰、里黨三大制,責成三尤徵收租調,徵發徭役和兵役;太和十七年下令改鮮卑舊俗,採用漢鞋、漢語、漢服、倡導農業生產。

這樣做的好處:

注意事項:

北魏孝文帝改名是發生在哪一重大歷史事件之後

10樓:紫月幽絮

發生在遷都洛陽,全面實施漢化改革之後。

具體措施:

公元493年,下令遷都洛陽。

公元494年,實行全面漢化。推行漢服、漢語。同年,龍門石窟開始建造。

公元495年,拓跋巨集將鮮卑族的複姓改為單姓。自己改姓「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稱孝文漢化,是指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時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內容是漢化運動,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製,變革官制和律令,遷都洛陽,改易漢俗等。

孝文帝所推行的漢化改革措施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於曹魏時創立的九品中正制在西晉時已經變成了從世家大族中選拔官吏的局面,並演化出了士族與庶族兩大社會階層,「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之名言,便出於此。

由於鮮卑族自身並未得高深的文化素養,沒有獨立的政治改革思想,導致一味照搬此前的漢族政權政策,也就繼承了這一已經嚴重影響社會發展的門閥制度。《魏書‧官氏志》記載:「有三世官在給事已上,及州刺史、鎮大將,及品登王公者為姓……而有三世為中散、監已上,外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為族。

」使門閥制度由魏晉進一步延伸到了南北朝時期,直到隋朝建立科舉制度時方才廢止。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當時胡人大都已能講漢語,且穿漢服,只是還能說胡語、還穿胡服,這一改革只是加速了習俗改易的過程。

11樓:不曾明瞭

發生在遷都洛陽,全面實施漢化改革之後。

公元493年,下令遷都洛陽。

公元494年,實行全面漢化。推行漢服、漢語。同年,龍門石窟開始建造。

公元495年,拓跋巨集將鮮卑族的複姓改為單姓。自己改姓「元」。

關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程度,對麼

封建化 所謂封建化是指封建生產方式的形成 確立過程,指在封建生產關係主導下,各種非封建因素向封建關係的轉化。其基本內容是土地佔有制的封建主義和封建社會兩個對立階級 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形成。北魏孝文帝的封建化又叫 漢化 即少數民族學習漢族的政治制度 管理體制 經濟耕作等類似的行為。我個人覺得 整頓吏...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麼特徵,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義?

實行官吏俸祿制,嚴懲 頒佈均田令 遷都洛陽 革除鮮卑舊俗 接受漢族先進文化 特點 時間長 民族多 範圍廣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義?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期的措施 1 政治上 1 整頓吏治 地方長官的任期按政績好壞覺定,不固定年限 官吏俸祿由國家統一籌集,不許自籌,並加大反 力度,樹立御...

請列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措施和作用

說漢語,穿漢服,與漢族人通婚,改漢姓,改籍貫,鮮卑族人死後只能葬在洛陽,不能夠葬在平城。作用 促進民族融合。促進經濟發展,為隋朝的統一和唐朝的繁榮打下基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措施和意義 原因 民族匯聚逐漸成為時代的主流,社會矛盾加劇,生產力低下內容 於494年遷都洛陽。實施漢化政策 1 該穿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