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義

2021-03-04 09:32:42 字數 5192 閱讀 9889

1樓:勝寒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期的措施:

1、政治上:

(1)整頓吏治:地方長官的任期按政績好壞覺定,不固定年限;官吏俸祿由國家統一籌集,不許自籌,並加大反**力度,樹立御史臺的權威。

(2)下令廢除宗主督護制,實行三長制,規定五家為以鄰長,武鄰為一里長,五里為**長。長官均由辦事能力強和謹守法令的人擔當,負責管理農民、檢查戶口、徵收租調,徵發徭役。北魏的基層機構更加完善。

2、經濟上:

釋出均田令。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保證了賦稅收入和徭役的徵發。

北魏孝文帝第二次改革措施:

1、遷都洛陽。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494年將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

2、學習漢族文化。遷都洛陽以後,孝文帝仿照漢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漢人說漢話,以消除民族間交往的語言障礙;改鮮卑複姓為漢字單姓;禁止穿領小袖的胡服,仿南朝的服裝制訂官吏,婦女的冠服;提倡與漢族通婚。

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北方經濟的恢**展做出了貢獻,也使少數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評價孝文帝及其改革:

孝文帝改制是西、北各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鬥爭、融合的一次總結。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族融合的成果,反過來又促進了以鮮卑族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大融合的發展。孝文帝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放棄自己民族的舊風俗,衝破重重阻礙,毅然進行改革,對我國曆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不愧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但是,孝文帝在漢化改革中將已腐朽的門閥制度引入北朝,並加以強化,則帶來了以後北魏統治者腐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化。

2樓:匿名使用者

改革措施 第一階段:建立新制度(主要由馮太后主持)   政治方面採取俸祿制和三長制(設鄰長、里長和黨長),經濟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調製   第二階段:漢化   1.

遷都洛陽(494年)   2.改變風俗習慣:易漢服、講漢話、改漢姓、通漢婚、定門第、改籍貫   3.

學習漢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經,興辦學校。   恢復漢族禮樂制度。

  採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改革的歷史意義  有利於我國的民族大融合,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促進了鮮卑族的發展,是鮮卑族最終匯入我國中華民族的大家庭,有利於我國民族的團結。

3樓:匿名使用者

魏孝文帝作為一個落後民族的統治者,為了政權的鞏固,拋棄狹隘的民族偏見,比他的前輩提供了新東西。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推行均田制,並頒佈與之相聯絡的三長制和租調製。

均田制使農民分得一定數量的土地,抑制了土地兼併,有利於國家徵收賦稅和徵發搖役。三長制使許多農戶成為國家直接掌握的編戶,有利於**集權的鞏固。租調製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租調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整頓吏治。吏治的敗壞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矛盾。通過整頓吏治,整肅了官僚機構,鞏固了封建統治。

第三,促進民族融合。主要內容有改官制、禁胡服、穿漢服、斷北語、改漢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義?

4樓:小蟲草小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期的措施:

1、政治上:(1)整頓吏治:地方長官的任期按政績好壞覺定,不固定年限;官吏俸祿由國家統一籌集,不許自籌,並加大反**力度,樹立御史臺的權威。

(2)下令廢除宗主督護制,實行三長制,規定五家為以鄰長,武鄰為一里長,五里為**長。長官均由辦事能力強和謹守法令的人擔當,負責管理農民、檢查戶口、徵收租調,徵發徭役。北魏的基層機構更加完善。

2、經濟上:釋出均田令。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保證了賦稅收入和徭役的徵發。

北魏孝文帝第二次改革措施:

1、遷都洛陽。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494年將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2、學習漢族文化。

遷都洛陽以後,孝文帝仿照漢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漢人說漢話,以消除民族間交往的語言障礙;改鮮卑複姓為漢字單姓;禁止穿領小袖的胡服,仿南朝的服裝制訂官吏,婦女的冠服;提倡與漢族通婚。

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北方經濟的恢**展做出了貢獻,也使少數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評價孝文帝及其改革:孝文帝改革是西、北各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鬥爭、融合的一次總結。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族融合的成果,反過來又促進了以鮮卑族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大融合的發展。

孝文帝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放棄自己民族的舊風俗,衝破重重阻礙,毅然進行改革,對我國曆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不愧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但是,孝文帝在漢化改革中將已腐朽的門閥制度引入北朝,並加以強化,則帶來了以後北魏統治者腐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化。

5樓:萊嘉致養微

改革措施

第一階段:建立新制度(主要由馮太后主持)

政治方面採取俸祿制和三長制(設鄰長、里長和黨長),經濟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調製

第二階段:漢化

1.遷都洛陽(494年)

2.改變風俗習慣:易漢服、講漢話、改漢姓、通漢婚、定門第、改籍貫3.學習漢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經,興辦學校。

恢復漢族禮樂制度。

採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改革的歷史意義

有利於我國的民族大融合,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促進了鮮卑族的發展,是鮮卑族最終匯入我國中華民族的大家庭,有利於我國民族的團結。

6樓:殳凝絲經典

改革的主要可分為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

第一階段:建立新制度(主要由馮太后主持)

政治方面採取俸祿制和三長制(設鄰長、里長和黨長),經濟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調製

第二階段:漢化

1.遷都洛陽(494年)2.改變風俗習慣:易漢服、講漢話、改漢姓、通漢婚、定門第、改籍貫

3.學習漢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經,興辦學校。

恢復漢族禮樂制度。採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 意義與作用:

有利於我國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促進了鮮卑族的發展,鮮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漢族文化之中。畜牧業生產經驗、服飾、風俗、食物等方面鮮卑族文化精華融入了漢族文化之中,促進了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併為隋唐時期國家重新實現統一奠定了基礎。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歷史意義?????

7樓:森海和你

北魏孝文帝

改革的歷史意義:促進了民族融合。

孝文帝所推行的漢化改革措施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於曹魏時創立的九品中正制在西晉時已經變成了從世家大族中選拔官吏的局面,並演化出了士族與庶族兩大社會階層,「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之名言,便出於此。

北魏孝文帝改革歷史背景:

鮮卑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鮮卑族活動在大興安嶺北端東麓一帶的一個分支。拓跋部不斷南遷,在西晉時,部落首領拓跋猗盧因為幫助當時朝廷抗擊劉淵、石勒有功,被皇帝封為代王,建立了代國。

但不久,代國被興起的前秦所滅,拓跋部的歷史也暫時的中斷了。淝水之戰後,前秦統治瓦解,拓跋部的拓跋珪趁機復國,召開部落大會,即代王位,並改國號為魏,稱皇帝,史稱北魏。

此後幾代北魏統治者都致力於統一,發動兼併戰爭,先後滅掉了北方的大夏、北燕和北涼,於439年統一了北方。

五胡亂華以後,終由鮮卑族的拓跋氏統一華北,建立北魏,其時北魏歷代君主都已重視漢文化之學習。到北魏孝文帝一代,已有馮太后與朝臣李衝的改革,建立均田制,重新建立以農業為主體的大帝國。由於孝文帝由屬漢族的馮太后撫養,受漢文化影響較深,即位後才有日後的漢化政策。

在民族征服的過程中,北魏統治者對各族人民實行了民族歧視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在征服戰爭中也常常出現瘋狂的民族殺戮,****不斷激化(改革的必要性)。

到了北魏中期,****雖已日趨緩和,但由於統治階級過度的剝削和壓迫,階級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農民起義年年爆發,特別是公元445年(太平真君六年)在陝西杏城的盧水胡人蓋吳領導的起義。

發動了十餘萬群眾參加起義,北魏**派出6萬騎兵前來鎮壓,統治者拓跋燾親臨指揮,最終蓋吳被叛徒殺害,蓋吳起義失敗了,卻使北魏統治者受到了極大的震動。

公元471年(皇興五年),拓跋巨集即位,是為孝文帝。此後,農民起義依舊有增無減,而朝廷殘酷的鎮壓非但沒有平息人民的起義,反而激發了更多矛盾和鬥爭。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和****,馮太后孝文帝先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統稱為孝文帝改革。

8樓:啊哦額

簡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歷史作用,並用一句話對孝文帝作出正確評價。

背景: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北魏統治者順應這一趨勢進行改革。

措施:①實行官吏俸祿制,嚴禁**;②**把掌握的土地分給農民,農民向**交租並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③遷都洛陽;④推行漢化政策。

作用: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程序,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評價:孝文帝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改革家

9樓:匿名使用者

老師講過的:孝文帝改革,促進民族大融合,同時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p.s.我沒瞎說,考過很多次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使北魏政治、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的環境,各族人民交往頻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

為北方經濟的恢**展作出了貢獻,也使少數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11樓:匿名使用者

繼承和發展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使鮮卑人後來也和漢人一起共享了隋唐盛世。從這個意義上說,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整個世界文明發展的程序!

12樓:匿名使用者

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鮮卑和北方的封建化(即漢化)過程,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使北魏政權得以鞏固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有什麼意義?

13樓:一品菜心

措施第一階段:建立新制度(主要由馮太后主持)政治方面採取俸祿制和三長制(設鄰長、里長和黨長),經濟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調製

第二階段:漢化   1.遷都洛陽(494年)2.改變風俗習慣:易漢服、講漢話、改漢姓、通漢婚、定門第、改籍貫3.學習漢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經,興辦學校。

恢復漢族禮樂制度。

採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

意義:有利於我國的民族大融合,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促進了鮮卑族的發展,是鮮卑族最終匯入我國中華民族的大家庭,有利於我國民族的團結。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麼特徵,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義?

實行官吏俸祿制,嚴懲 頒佈均田令 遷都洛陽 革除鮮卑舊俗 接受漢族先進文化 特點 時間長 民族多 範圍廣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義?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期的措施 1 政治上 1 整頓吏治 地方長官的任期按政績好壞覺定,不固定年限 官吏俸祿由國家統一籌集,不許自籌,並加大反 力度,樹立御...

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對當今社會有何現實意義

商鞅就是bai一個開法制社du 會先河得人。他的一些理論思zhi想對dao當今建設法治社會也回起到了深遠影響答。北魏孝文帝改革從整個中華民族的角度來看,他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促進了中原地區與西北遊牧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為現在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奠定了基礎。管仲改革 商鞅變法 北魏孝文帝這三次改革對當今社...

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對當今社會有何現實意義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 重農桑 獎軍功 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 廢井田 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 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