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種植小麥幾千年,為什麼沒有做麵包這種食物

2022-06-29 05:15:15 字數 5543 閱讀 6965

1樓:今天紮了小揪揪

1.受制於烹飪方式的不同,小麥製品的使用價值不高小麥成為西亞地區的糧食作物的時候,中國已經有了稻米等糧食作物,而且具備了比較粗糙的烹飪方式。西亞地區牛羊多,而這種牲畜如果不用高溫烤制的方式製作的話很難去除大部分腥味,因此西亞的主要烹飪方式為烤。

在中國,老祖宗們大概是受到了氣候和資源的影響,慣用的烹飪方式主要是蒸、煮。

小麥在被外來者進入中國以後,也曾經被大量種植過,但因為品種的原因終究不被人們所接受。人們用對待大米的態度將將小麥種植去殼,再小火慢熬煮成粥和飯,這樣做是能將小麥煮熟的,味道並不好。技術的不到位使得大部分人們都放棄了使用價值不高的小麥,只有少部分人還在堅持。

2.飲食習慣不同隨著時代的變遷,小麥終於發展出了適合在我國土壤上的種植品種,人們也不再將小麥粒化,而是磨製成粉狀,開始製作包子、麵條和餅。之所以沒有出現麵包,是因為技術不成熟,做出來的麵包又硬又難吃,如同一塊磚頭,要知道,中國人的舌頭素來有饕餮之稱,這樣的麵包自然是難以下嚥的。

而且,隨著鐵鍋等烹飪工具和炒制等烹飪技術的出現和乘數,中國人在吃飯的時候一般都要具備飯和菜兩樣東西,飯且不說,這菜不僅要有顏值,還要好吃的能讓人吞下舌頭去,品種多樣,各有特色。反觀麵包,不管顏值高不高,製作工藝有多繁瑣,口味有多新奇,它終究是口味單一的,是絕不能讓擁有挑剔的舌頭的中國人滿意的。總的來說,麵包不符合中國本土的烹飪方式和飲食習慣,因此才沒有出現。

2樓:眼裡有星星的獅子

地理原因。中國種植小麥主要是北方地區,西方做麵包主要是易於儲存,而中國地大物博,不需要麵包這種食物。

3樓:鎖玥

西方也有種植小麥的歷史,但是也沒有做出像饅頭這種食物呀,只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種食物的製作方法出來以後,人們就很難再去改變,或者是去創新

4樓:汽車小張家的老大

因為中國人的口味是不喜歡吃甜的主食的,因此在長期以往的發展過程當中,並沒有形成麵包這種食物。

中國人擅長烹飪麵食,為什麼中國食物裡沒有面包?

5樓:阿維子

麵條在中國,一如火藥、印刷術發明出來後在西方的傳播一樣,都遇到了最適合其蓬勃發展的社會條件。飲食習慣一旦養成,常常極為保守,因為人們都覺得自己從小吃慣了的菜式最美味。中國人為何和麵包錯過了兩千年

廣州有家餐館的牆上寫著這樣一行字:「粥粉面飯:四大發明。」頗有幾分嶺南式市井幽默。不過想想也是,食物為何不能算是偉大發明

近來看韓國紀錄片《麵條之路》,便將麵條這一「偉大發明」放在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巨集大背景中論述,讓人不無感慨地意識到這個看似普通的食物,對人類生活竟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麵條自問世之後,在中國得到了最大發展,而在西方,除了義大利之外,傳統上的主食都是麵粉製成的另一種食物——麵包。

然而為何如此?這恐怕未必是口味偏好,而是因為:食物的發展也總是受限於特定的社會條件,其演變遵循極強的路徑依賴。

眾所周知,麵條和麵包的原料都是麵粉(無論是小麥、大麥、蕎麥還是黑麥磨成),而要製成麵粉,自然首先得有麥子和石磨——這兩樣一般認為都源於中東。甲骨文中表示麥子的「來」字,本是外來語,這也是農史上的常識;而石磨在中國的推廣一般認為遲至秦漢之際(這裡不妨插一句:一般認為豆腐是西漢時淮南王劉安所發明,這個時間點恐非偶然,豆子原很難吃,但既然麥粒可磨成麵粉,豆子自然也可以,於是豆腐遂隨石磨的推廣而誕生)。

不難想見,在不能將麥子磨成粉的時代,「粒食」是相當難吃的,因為只能放在陶器中蒸熟——米飯也是蒸熟,比麥粒可口太多了,但稻穀在先秦更罕見,屬稀有的美食。

或許可以作這樣的推測:中東種植小麥、發明石磨都較早,人們選擇的是在土灶中將麵食烤熟(其成品為麵包、燒餅或饢);但中國在種植小麥時,陶器、青銅器都已相當成熟,而石磨卻未推廣,以至於先秦的華夏民族可能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只能將麥粒蒸熟或煮熟了吃。

開始的差異決定了此後的一系列差異。陶器對中國人飲食習慣和烹飪方式的影響極為深遠,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中國人大量地使用蒸、煮這兩種方式,而這推想起來應該都源於在陶器中加水使食物變熟的做法,這與中東、歐洲那種食物直接在火上烘烤的方式大為不同。

通常而言,狩獵遊牧民族較多用燒烤,而農耕生活者多用蒸煮。

此外,中國人的食物中植物蛋白較多,而葉、莖、漿果為主的蔬菜,顯然不宜用燒烤方式烹製。進一步說,中國菜很注重湯(在保留傳統文化較多的嶺南尤然),恐怕也可追溯至此。

在全世界,只有中國兼用四種烹調方式的國家:水烹(煮)、汽烹(蒸)火烹(烤)、油烹(炒),當然此外另有燴、煎、炸、煲、熬、煨等做法,但毫無疑問,中國最古老的烹飪法是蒸煮,因此先秦主導性的飲食是煮成糊狀的羹,烤從未成為主流,而炒菜一般認為是宋代以後才出現的特殊烹飪法(炒必須快速加熱食物,這與鐵鍋的普及與煤炭的使用也有關係),因此炒麵原也是中國所獨有。

這樣,麵粉這種食料,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中便順理成章地發展成種類繁多的麵條了:中國人既然慣用蒸煮而非燒烤,那麼很自然地就把和好的面放水裡煮熟了。最初的面被稱作「湯餅」,常是片狀的,唐代出現刀切面,宋代則發展出細長的掛麵——無疑也是因為人們發現這樣更易熟,而中國人慣用的筷子又特別適宜於撈麵條吃。

在歐洲,唯一經常吃麵的是義大利人,或許並非巧合的是:在16世紀以前,歐洲各國中只有義大利人使用叉子,而沒有筷子或叉子,要吃麵條顯然是不大舒服的。

概言之,麵條在中國,一如火藥、印刷術發明出來後在西方的傳播一樣,都遇到了最適合其蓬勃發展的社會條件。

6樓:

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的口味是不喜歡吃麵包的啊。

7樓:亂逢亓丶示決

中國自古代以來就是農耕社會,種出來的麥子,大米一般都會磨成麵粉做麵條或者麵餅,麵包是西方文化的獨特產物。

8樓:

在西方,除了義大利之外,傳統上的主食都是麵粉製成的另一種食物——麵包。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在我們的飲食習慣裡我們都是比較喜歡吃餅一些的食物的

10樓:油潑面不要蔥

嗯,可能吧,中國不太喜歡這個東西吧。所以也就沒有做麵包。

11樓:幽逗豆

因為麵包就是個華而不實的東西,不夠吃的實在吧不是嗎

12樓:風蜂蜜柚子茶

麵包和麵條又不是同一種東西,只是名字裡都有一個面字啊

13樓:嘰嘰咕顧

可能是因為大家比較可以接受麵食吧,你覺得呢?

14樓:夔恰子

麵包是西方來的啊,算是作為甜品一類的出現在西方的

為什麼古時候中國人不做麵包,外國人不做饅頭?

15樓:仙昂然

第一點、中國古代是典型的農耕文明,5000以前就已在黃河流域產出大量水稻,水稻是中國古代漢人的主食,也就是大米。而中國開始普遍種植小麥是從西漢開始的,小麥最早在中國被發現是從新疆,也就是西域,對於中原人來說這是一種外來食物。第二點、不移居的農耕文明並不需要製作麵包這種易於存放的食物,西方人以麵包為主食的原因就是因為西方古代生產力極其低下,或是遊牧文明,需要製作能長期儲存的食物,即麵包 。

第三點、文化原因,中國古代最普遍的烹飪方式就是蒸煮,而且小麥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烹飪喜歡,所以產生的不是麵包而是饅頭,而且中國的酵母品種和西方的肯定有所不同,所發酵產生的食物肯定也有所不同。求採納

小麥的製作方法在西方製成麵包,在中國製成饅頭是為何?

16樓:歷史趣談筆錄

首先,這是小麥品質筋度問題,我國種植的小麥大多屬於中筋小麥,而西方種植的小麥多是高筋小麥,筋度不同,製作成同樣的食物天差地別;其次,東西方飲食文化差異也是形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

一、小麥品種不同。我國古代多種植粟,當小麥傳入我國後,因為受到自然環境和氣候的影響,逐漸形成了筋度不同小麥。我國種植的小麥筋度不高,非常容易發酵,進而製作成形狀各異的麵食,例如饅頭、麵餅、麵條之類的,無論是蒸還是煮都易熟。

而西方的小麥則不然,其筋度較高,比較適合製作成麵包,而且這種麵包非常的乾硬,就像一塊石頭,切成薄片食用時還容易割傷嘴巴,不過卻非常耐餓。

一般認為小麥從西亞傳入我國,當地人的吃法也隨即傳入進來,因此,我國小麥的食用習慣很有可能受到西亞地區飲食習慣的影響。而在西方地區,影響較小,在人們不斷的開發嘗試下,製作方法逐漸穩定,將小麥製作成麵包成為主流食用方法。

二、飲食習慣的差異。我國古代飲食文化豐富多彩,早在幾千年就出現了各種烹飪方法,傳承下來,我國的美食可謂是一大特色。其中蒸就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烹飪方法,古人用來蒸的工具就是甑,其底部有小孔,將其放置於加水的容器之上,利用蒸汽將食物蒸熟。

我國多變的烹飪方法和追求色香味俱全的理念成就了今天絢爛多彩的飲食文化,成為吸引國外遊客的一張王牌。而在古西方,人們不太講究吃,烹飪方法也非常簡單,且多用烤這種方法,粗狂原始。西方人喜歡喝下午茶,其中點心就是各種烘焙而成的小餅乾,可見西方人對於烤和烘焙情有獨鍾。

17樓:小木屋

因為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中國人吃的一直都是饅頭,所以也延續了以前的做法,而外國人吃的就是麵包,那麼也延續到了現在。

18樓:路途遇見自己

這是低筋麵粉和高筋麵粉的區別,做麵包用的是低筋麵粉,做出來比較鬆軟。

19樓:秋風體育

因為饅頭在中國的歷史比較漫長,而且也符合中國人的口味。

麵包都是由小麥做成的,為什麼還說要全麥麵包,是怎麼回事呢?

20樓:感冒了阿嚏阿嚏

小麥粉做出的麵包使用的小麥磨製的麵粉製作,不含有任何粗糧。全麥麵包包含了小麥、大麥、蕎麥、等各種粗糧進行製作,下面介紹一下:

全麥麵包擁有豐富的纖維。高纖維食物比較容易填飽肚子,讓人比較快產生飽足感,間接減少攝取量,減低熱量的吸收。也就是說,同樣是麵包,吃全麥麵包比吃白麵包更有助健美,因為全麥麵包纖維高,容易飽,不會一個接一個吃,停不了口,比較容易達到**效果

全麥麵包是用全麥粉代替了部分麵粉烤製出的麵包 由於含有麥麩,比較粗糙,顏色也不白,其優點是容易消化,不易引起便祕等問題與普通麵包相比,全麥麵包消化吸收的時間較長,因此能量釋放就比一般麵包來得持久。

全麥食品的營養也比精製麵粉製成的食品高。

21樓:匿名使用者

據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健康飲食報告》中稱,一次性過多的攝入澱粉,會導致胰導素的激增,如果長期以往,就會可能導致胰腺受損.

全麥麵包中澱粉被其它物質所包圍,可以緩慢釋放再被腸胃吸收,而精製的麵包則相反.所以全麥麵包是有利健康的食物.

詳細的成分說明如下:

全麥麵包是以仍含有麩皮的麥子磨成之麥粉製成,白吐司則是以沒有麩皮的精麥磨粉做成,麩皮富含纖維與礦物質,這是白吐司所沒有的,不考慮太多的情況下(用的是什麼奶油、酵母粉等等),兩者的熱量差別在於澱粉佔的比例不同吧!全麥土司澱粉可能只佔70%,其餘都是熱量極低的麩皮,白吐司可能澱粉就佔90%以上,膳食纖維只佔不到10%,所以白吐司熱量比全麥土司高,麩皮富含纖維,纖維能使你產生飽足感,由於比較不精緻所需咀嚼的時間也比較長,可能吃3片就讓你覺得很飽,相反地,白吐司口感細緻,又沒有能使你充滿飽足感的麩皮...可能吃了4片腸胃還是感到空虛~富含纖維的食物通常熱量都較低,因為纖維佔的比例高,相對地其餘那些有的沒的成分佔的比例就低,蒟蒻就是個極低熱量的食品。

為何佛教能傳承幾千年,為什麼中國幾千年來都信奉佛教

一個掩蓋了幾千年的驚天祕密!為什麼我們燒香拜佛傳承了幾千年?舉頭三尺有神明!如果你不相信這句話,請不要往下看。1為什麼我們燒香拜佛傳承了幾千年?是因為拜佛不靈驗!因為拜佛不靈驗,一代一代執迷不悟的繼續拜下去,這一拜就拜了幾千年 唐 宋 元 明 清,多少年來,到寺廟裡燒香拜佛,相沿成習,逢年過節更是蜂...

中國到底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有幾千年歷史

考證 的方法有兩種 1,靠出土文物進行碳十四測定。但非常遺憾,這種方式非常不準,而且有各種因素限制,例如,出土文物中必須包含植物製品。2,靠文字記錄。但也很遺憾,因為除了中國以及受中國影響的東方國家外,世界其他地方根本沒有可靠的文字記錄。所以,西方國家大多靠考古來挖掘他們的歷史。因此,他們挖著什麼,...

為什麼有人說儒家思想害了中國幾千年

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先生的名著 中國人的素質 中有一章專談中國人缺乏同情心,他說 中國人對別人所受痛苦所表現出來的冷漠,任何別的文明國家都無法望其項背。這本書寫於100多年前,過了100年,中國還是沒有改變,中國人還是沒有改變。魯迅先生寫 藥 寫 阿q正傳 分析這種無血性的民族性早已成為經典,但是經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