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老子《道德經》中的道

2022-03-22 07:15:41 字數 1572 閱讀 3457

1樓:國學新觀察

老子《道德經》中有許多關於「道」的論述。筆者選擇其中關於「道」的主要論述,按內容的邏輯關係排列在一起,然後逐條給與解釋,從而幫助讀者比較全面地理解老子的「道」。

一,《道德經》關於「道」的論述: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譬道之於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天之道,利而不害。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道德經二,上文含義的逐條解釋:

宇宙最初的時候分佈著一種無形的物質,它很有獨立的精神不依賴於任何外物,永不停息地執行。是它演化出了天地萬物,所以它是天地萬物之母。老子把這種原始最初的物質稱為「道」。

它演化出萬物以後,仍然廣泛地存在於宇宙的每一個角落,仍然在養育滋養著萬物。

「道」在演化之初先演化出太極,後來太極演化出陰陽兩部分。陰陽兩部分繼續演化,後來產生出紛繁複雜的萬物。

在自然界裡,水的做法最接近於「道」的精神。大地、動物、植物、人等萬物都需要水的滋潤。但水滋潤萬物有功,卻不居於高的地位,而是願意居於很不顯眼的低窪之地。

這種毫不彰顯自己、默默無聞地工作的精神是上等的善。

水的這種做法和道是相似的。理解了水的精神,就理解了「道」的精神。

「道」從來不推辭生養萬物的責任,但養育了萬物有功,卻不主宰萬物,而是讓萬物自由地發展。

天之道就像張弓射箭一樣。弓抬得高了就要向下壓,如果過低就要往上抬一抬,才能射得準。天道會把有餘的撥出一部分,分給不足的。

物極必反是道執行的基本規律。道是無形的飄飄渺渺的,所以作用也是柔弱的。

「道」是無形的飄飄渺渺的,它的執行無法被人看到,所以老子稱它是「無為」,也就是沒有作為。但「道」以這種別人看不到的執行方式,卻一步步演化出了天地萬物,產生了巨大的作為。所以,「無為」可以達到「無不為」。

就是說,毫不張揚默默無聲地工作,有著很大的能量。

人如果能繼承「道」的這種「無為」的行為方式,也可以達到「無不為」。

老子之道

道是無形的,作用是柔弱的。所以,它對萬物都有利,沒有害。

「道」是平淡無味的,看也看不到,聽也聽不到。但它的作用卻不會窮盡。

「道」隱藏著很少有人知道它。但它是最善於成事的。

2樓:老陳聊文化

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其實是一種提高個人道德和修養的方法,非常有利於當代的精神文明建設,如果現代人能夠理解並弘揚的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道德層次。

3樓:匿名使用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思想屬於逍遙一類的,對道當然是存而不論的。用西方哲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一種形而上學。道就是事物的規律。

老子的道德經距今有多少年了,老子寫的道德經距今多少年了?

老子 道德經 是道教的一部經典 道教按道歷來講已有六千餘年了 道德經 是後來的稱謂,最初這本書稱為 老子 而無 道德經 之名。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 老子 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老子 約公元前571年 公元前471年 字伯陽,諡號聃,又...

我想看老子的《道德經》請問誰的譯文最好理解的最深刻或者哪本書最好

誠摯推薦臺灣bai大學哲學系教授du 傅佩榮的 傅佩榮細說zhi 老子 dao這本書說的不深但是很清晰明 我給幾個建bai議你可以去參考一du下,現在老zhi子 道德經 有不少 dao的版本,我只讀過回 老子譯答解 這本書,個人感覺這本書還是不錯的,建議你上網去看空海道德經,他講解的也不錯,如果配合...

道德經》中,如何理解「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就是古代真正的高手大多的數時間都是很糊塗,看不清未來的事。水平越高的人就越像新手,判斷力看起來越低。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質真若渝。大方無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