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的過程,靖難之役的過程

2022-01-19 05:39:51 字數 4121 閱讀 9480

1樓:匿名使用者

靖難之役 的原因,過程,結果 朱棣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對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一直心懷不滿。「靖難之役」的導火索是建文帝自以為能夠穩住統治大局的改革政策「削藩」。削藩確實是一項能有效抑制藩王勢力的改革措施,但他錯在並沒有先削燕王朱棣,而是先從燕王的同母兄弟周王下手,這樣不僅引起了親王們的岌岌自危,還打草驚蛇,使得燕王加緊做出準備,正所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在建文帝決定對朱棣下手的時候為時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難的大旗,在戰爭初期建文帝佔據了戰爭的先機,但是他過於在乎叔侄之情,一道聖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過了多次劫難。

經過四年的拉鋸戰之後,燕軍繞過大城市、一路南下,當時的建文朝廷已經亂作了一團,很多地方將領按兵不動,很快燕軍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內的親王與某些將領又擅自開門投降,南京終於被佔領,朱棣到了皇宮,看見宮中熊熊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而且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幾乎沒有人反對。所謂「靖難之役」宣告成功,朱棣稱帝,改年號為「永樂」,朱棣便是明成祖。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給明初剛剛有所恢復的社會經濟以較大的破壞,而直接遭到戰爭踐踏的地區,破壞之嚴重,l史上稱「淮以北鞠為茂草」,可以想象戰爭後淒涼蕭條的景象。

在明朝歷史上,「靖難之役」毫無疑問佔很重要的位置,因為它改變了整個明王朝的走向。建文帝如果單就治國論,是一位好皇帝。在位期間實施一系列新政策,旨在改變洪武年間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

他之所以會被朱棣取代個人認為敗就敗在他的「婦人之仁」上面,做事情不夠果斷狠毒總是給人留有後路才導致了他悲慘的結局,而他的失敗也導致了大明朝一步步走向衰敗。

靖康之役與靖難之役,有何異同?

2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點: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朝代的國都被敵人攻破的事件 不同點:發起者不同,一個是外族的軍隊入侵,一個是自己國家的藩王的叛亂;結果不同:一個導致了北宋王朝的滅亡,一個是皇帝的更迭;

3樓:不求甚解項式

靖康之役:指北宋末年,金朝滅亡北宋的戰爭;

靖難之役:指明朝初年,燕王朱棣消滅南京建文帝政權並自己稱帝的戰爭.

靖難之役朱棣起兵到底有多少人馬?

4樓:帥比三千

據史書記載,朱棣起兵時率八百將士,偷襲北平後收編了大寧的全部軍隊(包括其騎兵精銳朵顏三衛),兵力增至數萬,在與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對弈之時,已有近二十萬人。金川門之變後,靖難之役結束。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為了提防燕王謀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後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並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燕王朱棣見到幾位親王先後被削藩,明白如此下去必無法逃過此劫,遂一邊爭取時間一邊做戰爭準備。

建文元年,朱棣裝瘋。但由於王府長史葛誠叛變,密奏朝廷「燕王裝病」。朱棣裝瘋被發覺。

於是朱棣和姚廣孝等進行舉兵的謀劃,令張玉、朱能將八百勇士帶入府中潛伏,以待變故。張昺、謝貴得到朱允炆密詔後,七月初四帶兵包圍了燕王府。當日夜裡,朱棣攻下北平九門,遂控制北平城。

燕軍控制北平後,建文元年(2023年)七月初六,通州主動歸附;七月初八,攻破薊州,遵化、密雲歸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關;七月十六,攻破懷來,擒殺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盧龍縣,屬秦皇島市)歸附。七月二十七,為防止大寧軍隊從鬆亭關偷襲北平,用反間計使鬆亭關內訌,守將卜萬下獄。至此,北平周圍全部掃清。

燕軍兵力增至數萬。

建文元年(2023年)七月,朱棣反書至南京,朱允炆祭告太廟,削朱棣宗室屬籍,廢為庶人。決定起兵討燕。朱棣初起兵時,燕軍只據北平一隅之地,勢小力弱,朝廷則在各方面都佔壓倒性優勢。

所以戰爭初期,朝廷擬以優勢兵力,分進合擊,將燕軍圍殲於北平。

朱棣採取內線作戰,以部將郭資戍守北平(今北京),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關、懷來、密雲和以東的薊州、遵化、永平(今河北盧龍)等州縣,掃平了北平的外圍,排除了後顧之憂,便於從容對付朝廷的問罪之師。

朱允炆起用年近古稀的倖存老將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為左副將軍,都督寧忠為右副將軍,率軍13萬伐燕,數路並進,號稱百萬大軍,同時傳檄山東、河南、山西三省供給軍餉。

耿炳文率軍在八月十三日到達真定,並分兵於河間、鄚州(河北任丘北約30裡)、雄縣,為犄角之勢。在經過觀察後,八月十五日,燕軍趁中秋夜敵軍不備,偷襲雄縣;成功後又利用伏擊擊敗了鄚州的援兵,遂攻克鄚州,收編剩餘的部隊。

耿炳文部將張保來降,告知朱棣耿炳文的部隊分駐滹沱河兩岸,於是朱棣讓他回去告訴耿炳文「雄縣、鄚州大敗,燕兵將至」,以打擊其士氣,並使耿炳文合兵一處,便於一舉擊潰。八月二十四日,燕軍到達無極縣。從樵夫和南軍被俘士兵處得知敵情,於是燕軍發動決戰。

建文二年(公元2023年)四月,雙方戰於白溝河。在鏖戰之際,突然颳起一陣旋風,吹折李景隆的大將旗。燕軍乘風縱火,官軍大亂,奔聲如雷,李景隆狼狽逃竄。

九月,朝廷再次換將,命盛庸代替李景隆。次年三月,燕軍與盛庸戰於夾河,燕將譚淵戰死,燕軍不利。

次日,朱棣整眾再戰,雙方從早上打到中午仍不分勝負。正在雙方難分難解之際,又颳起一陣東北風,兩軍咫尺不相見,燕軍乘風大呼進擊,盛庸軍大敗,退保真定。

過了幾天,兩軍又在藁城(今河北石家莊東部)相遇,官軍列方陣於西南,燕軍從四面攻擊,朱棣率精銳攻其東北隅,「會大風起,髮屋拔樹,燕軍乘之」,官軍大潰,朱棣乘勝追擊,斬首六萬餘級。

燕軍在白溝河、夾河和藁城三場大戰中皆得風助,後來,朱棣改變以往只顧攻城略地的戰略,揮師南下,疾趨京師,於建文四年(公元2023年)六月攻南京,守衛金川門(位於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見朱棣麾蓋,開門迎降,是為金川門之變。  燕軍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難之役結束。

5樓:匿名使用者

剛起兵的時候朱棣只有800侍衛,因為當時建文帝要削藩,收回了他的兵權,還找藉口調走了他的三衛人馬,北平城的城防兵馬也都重派了人掌控,不過朱棣在軍中威望很高,大部分將領都在他指揮下打過仗,立過功,多少都有些香火情,而且建文帝揚文抑武,軍中將領不滿的很多,所以朱棣起兵後,率軍投降,消極避戰的不在少數,所以朱棣的人馬越打越多,打到南京時號稱二十萬,不過十幾萬人應該是有的,建文帝靠一幫刷筆桿子跟扛槍的打,結果可想而知……

6樓:曾討豔i愛

據史書記載是二十萬人馬。

7樓:席八爺

當時正是朱允炆削藩的時候,其他很多藩王都被搞定,準備動朱棣的時候,朱棣起兵了,這個時候,他手上是有自己的部隊的,但只有四萬多接近五萬人,因為朱棣當時駐守北京,他的任務就是抵禦被趕出中華大地的北元,任務很重,所以,他的部隊數量比其他藩王多,質量也很好。

另外,當他起兵後,北方很多他的舊將紛紛加入,此時他一有八萬餘人。

在靖難的過程之中,騙得寧王的朵顏三衛,和部分被收買的部將,實力大增!朵顏三衛堪稱當時最牛b的隊伍,性質是僱傭軍。此時,朱棣部隊已超過十萬人。

同時,他不斷徵招北方各地百姓入伍,在與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對弈之時,朱棣已有近二十萬人。李景隆戰敗後,朱棣收拾俘虜,繼續徵招,在與盛庸,鐵鉉的聊城大戰中,朱棣大敗,張玉戰死,損失近八萬人,後朱棣短暫修養,內線報京師(南京)空虛,遂改道直取南京,出發時帶二十餘萬人,到京師時,餘十五餘萬。此時李景隆開門獻城,朱允炆放火燒宮,不知是死是活,靖難結束。

總體來說,朱棣兵力最盛之時,總人數也就三十萬人。

朱允炆人雖多,但經真定之戰,鄭灞之戰,白河溝之戰後,葬送了五十餘萬,另守疆部隊不可能全部抽走,等最後京師被圍,需要勤王的時候,以來不及了。

朱棣靖難之役開始為什麼失敗?

8樓:匿名使用者

朱棣初起兵時,燕軍只據北平一隅之地,勢小力弱,朝廷則在各方面都佔壓倒性優勢。所以戰爭初期,朝廷擬以優勢兵力,分進合擊,將燕軍圍殲於北平。

9樓:匿名使用者

開始的時候畢竟實力不怎麼滴,而且朱棣那時候畢竟是反朝廷吧,不得人心。

10樓:匿名使用者

朱棣起兵還是比較倉促的.或許是真的沒有準備好..兵力少,地盤小,武將少...沒辦法,藩王起兵哪有這麼容易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他的兵力有限。只能集中起來猛攻一點,一旦士氣受挫,失敗,軍心就不穩,一很容易被集中殲滅。

第二,路線單一。從北京到南京,進軍的路線一直是從河北、山東、南直隸這樣過來。結果只要路上被阻止,糧草**不上就必須得退回老家。一座座的堅城不是那麼容易就破掉的。

第三,不得人心。縱然以「清君側」為名,還是不得人心的。連他的將士都知道朱棣亂臣賊子而已。

12樓:匿名使用者

實力不夠 出師無名 無人支援 朝廷猛將多

朱棣靖難之役開始為什麼失敗,靖難之役佔據優勢的建文帝,為什麼會敗給處於劣勢的朱棣?

朱棣初起兵時,燕軍只據北平一隅之地,勢小力弱,朝廷則在各方面都佔壓倒性優勢。所以戰爭初期,朝廷擬以優勢兵力,分進合擊,將燕軍圍殲於北平。開始的時候畢竟實力不怎麼滴,而且朱棣那時候畢竟是反朝廷吧,不得人心。朱棣起兵還是比較倉促的.或許是真的沒有準備好.兵力少,地盤小,武將少.沒辦法,藩王起兵哪有這麼容...

朱棣靖難之變,明代靖難之役的「靖難」是什麼意思?

靖難之役 1 起於建文元年 1399年 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登皇位而結束,歷時4年。2 建文下令削藩 3 經過 戰事之初,因北方諸將多燕王舊部,降燕從戰者甚多。燕軍先後下通州 薊州 懷柔等城,宋忠等戰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舊將耿炳文為大將軍,率師三十萬伐燕。先鋒抵雄縣,為燕師所襲,九千人全部戰死。復...

他是敵軍將領,靖難之役中毫無戰功的草包,為何會被封功臣

李景隆能夠被視為功臣,主要是因為李景隆雖然在戰役中一無是處,但是對於朱棣而言,他卻是功績滿滿,他使得朱棣毫不費力的就贏得了勝利。甚至有人猜測,李景隆是朱棣派出去的間諜。李景隆在靖難戰役中作為南軍統帥做了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操作,貪功冒進,整個軍隊紀律渙散,一波又一波的迷之操作讓整整六十萬大軍毫無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