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讓關羽守荊州,為什麼讓關羽守荊州?又為什麼關羽會大意失荊州?

2022-01-12 00:31:45 字數 5028 閱讀 7480

1樓:小魚鹹鹹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在討論,但是大家都停留在主觀印象上,而忽略了客觀因素。

劉備都督荊州之後,手下只有三個師的兵力,劉關張各領一師。

劉備自領一師,「輕兵入蜀」,可是進攻受挫,一年半停留在雒城,被迫無奈,向荊州求援,這時候,不是張飛入蜀,就是關羽入蜀,沒有其他的選擇,有人說讓趙雲留守,可是趙雲是個警備團長,讓趙雲帶著2000人守荊州?或者把關羽撤職,讓趙雲當師長?那人心一下子就散了

劉備集團的主要問題是底子薄,兵力不足,關羽丟荊州,也不是什麼性格的問題,而是兵力不足,被迫掉守軍攻樊城,這是個軍事冒險,客觀因素就是兵力不足。

大家討論荊州問題的時候,喜歡yy,就連易中天先生,很多問題說得都很幼稚,當年關羽,張飛,甘寧,呂蒙,趙雲,周瑜都在,就打一個曹仁的江陵城,沒有外援,沒有軍師,孫劉聯軍打了一年半,還讓曹仁跑了,可見軍事活動不是單單是人才,更重要的是實力。

諸葛亮也好,曹操也好,很多決定有問題,但是這個問題不是水平不足而造成的,而是客觀因素不允許,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能權衡利弊,擇其一。

關羽不死,自然對劉備有幫助,關羽軍團不滅,自然劉備實力不弱,但是荊州要有人守,孫權要有人防,曹操要有人打,這是客觀上的無奈,人才不足,兵力不足,沒有辦法……

2樓:匿名使用者

五虎將中只有關羽會帶水兵。再加上關羽的威望,忠義,軍事能力。只能由關羽督荊州。

馬超不行,馬超是來自西北的旱鴨子【和龐德類似】,更何況劉備需要他連結西羌【馬超再羌人中很有威望】,對抗北魏。

魏延不成,漢中要地他來守,魏延能出奇謀,但缺乏大局觀,掌管荊州統籌全域性的擔子他恐怕擔不起。

黃忠,老當益壯,可惜太喜歡衝鋒陷陣了,又太老了,萬一在再荊州突然病重?後果不堪設想。

張飛,算了吧。一個有勇無謀的匹夫,性剛好酒,酒後有愛打人。飲酒誤事,張飛也不是沒有幹過。

趙雲,為人精細,可惜威嚴不足,不會帶水軍。

馬謖,劉備早就看透了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

姜維,哈哈,那時姜維還不過是七八歲的小孩。

用排除法,只剩下關羽了...

ps:本人也十分嘆惋關將軍之死,孫權為居然會殺關羽。。。唉 ...

3樓: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如果是我就讓魏延留守荊州,再派一名軍師協助魏延,魏延才能選勝關羽,武藝也不差

4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神機妙算……謹教關羽,東辱孫權北擊曹操之計,確保荊州不失。

5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孔明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沒料到關雲長心高氣傲,完全無視江東英才所以才敗走麥城落得如此下場。

6樓:淡好

我覺得還是因為劉備對諸葛亮有所忌憚,而且諸葛亮也知道劉備對他的忌憚。關羽和張飛都是攻擊型戰將,而趙雲是攻守兼備型的,以諸葛亮的智慧他不可能不知道,留趙雲是生路,而留關張二將則是死路。但是呢,因為趙雲是他的鐵桿粉絲而且荊州又是個重中之重的重地,而且他知道以劉備對他的猜忌,絕對不可能讓他留下趙雲的,所以他只能留下比張飛更合適的關羽了。

7樓:熊貓很久沒燒香

糾結。。本人亦覺得關羽之死實乃可惜。但此問題莫過蛋生雞之題。糾纏不清也。。

為什麼讓關羽守荊州?又為什麼關羽會大意失荊州?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裡劉備的大將關羽,重義氣,忠心耿耿,勇猛過人,戰功赫赫,被人們尊稱為關公。但是他也有致命的弱點,主觀驕傲,剛愎自用。劉備在成都自封蜀漢皇帝,把荊襄九郡的軍政大權交給關公,可是他不聽下屬的正確建議,又把荊州這片戰略要地給丟了。

劉備借到荊州後,關羽一直駐守在荊州。公元211年,劉備西進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守衛荊州。公元214年,劉備攻取益州到了關鍵時候,加之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隨同劉備入川的龐統在進攻雒縣時陣亡,劉備命諸葛亮迅即入川。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率兵溯江而上,向巴東、江州等地進發。從此,鎮守荊州的重任完全落在關羽肩上。

荊州、襄陽九郡,大體上是現在湖北湖南這片富饒之鄉,歷來是個大糧倉,電兵養兵的好地方。周瑜就是為了爭奪這塊地方被諸葛亮「氣死的」。孫權一直念念不忘要奪回荊州。

但是關羽在沿江設了許多烽火臺,遇有敵情,舉火為號,關公就回兵救援荊州。

呂蒙主管吳州後,主張謀算關羽,奪取荊州。呂蒙認為,關羽素來驍雄,有兼併吳屬荊州之心,而且關羽據守在東吳上游,不能讓他的勢力長久存在。他一上任,就祕密上書孫權,建議儘快消除關羽這一後息。

因此必須造成關公的麻痺大意。

呂蒙推薦當時還沒有什麼名氣,但很有心計的年輕書生陸遜接替他職務。陸遜上任到陸口,馬上寫信給關羽,稱頌關羽的功德表明自己才疏學淺,擔當此任實在是勉為其難,進一步麻痺關羽。

關公果然上當,輕視陸遜,譏笑孫權沒見識,用個毛孩子當都督。他把荊州大部分兵馬調到樊城前線與曹軍大戰,給了東吳可趁之機!

9樓:相忘於江湖之中

沒有比關羽更合適的人選

諸葛亮為什麼讓關羽去守華容道?

10樓:安徽省高考諮詢趙老師

這是諸葛亮經過深思而決定的一件事情,因為諸葛亮作為天下最頂級的謀士,他知道這個時候雖然把曹操給打敗了,但是不能把他給殺死,因為北方那塊地方只有曹操才能夠搞定。

如果貿然把曹操給殺死了,北方就必定會再次陷入一個戰亂的境地。會與他三分天下的想法背道而馳。也會給他去匡復漢室的時候增加難度,因為誰也不知道,一旦戰亂北方想要再一次統一,又得經過多長時間?

反觀一下劉備這邊陣營中的將領,只有關羽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關羽之前可以說在曹操的陣營裡面,大受曹操的恩賜,並且關羽這個人是一個非常重情義的人,而且不讓關羽把這個恩報了,他以後做什麼事情都會束手束腳,會給劉備這邊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諸葛亮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給關羽這個機會。

並且那個時候諸葛亮剛到劉備的陣營,還沒有做成什麼大事,需要做一些事情來給自己樹立一些威望,關羽去守華容道的時候,也是給諸葛亮寫了一個軍令狀,這就是樹立威望最好的時機,因為他知道關羽肯定會空手回來,他這個時候只需要再說兩句好話把關羽給釋放掉,那麼關羽從心底裡面肯定會感激他。

對於以後再派關羽出去作戰的時候,就會更加的順利,最起碼從表面上關羽不會再去反駁他,然後自然而然就可以坐實軍師這個身份。

11樓:在秋浦河擊沙袋的龍柏

關羽守華容,義釋曹孟德,成為千古佳話。

可是,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華容道呢?

《三國演義》對此的解釋很簡單:天不滅曹;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也沿用了此說;新版《三國》對此倒是做了一些闡釋,但也不是太明確,有些含糊其辭,語焉不詳。

其實,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隻要活曹操,不要死孟德。

這是由當時的天下大勢決定的。

當時之勢,曹操坐擁北方四州,十分天下已有七八;孫權繼承父兄基業,佔據江東,已成氣候;劉備則空有英雄之名,尚無立錐之地,只得東投西靠,依附他人。赤壁一戰,曹操打敗,雖說根基未動,但也元氣受損,數年之內不能南下。孫權則勢力大增,劉備亦大有斬獲,二家都有了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空間。

從孫權方面來說,當然希望曹操死。如曹操一死,北方就會陷入群龍無首、群雄割據、自相殘殺的爭鬥之中,類似三國剛開始局面。如此,則孫權無北面之憂,可以集中全部力量經營南中國,吞荊州、取西川,統一南方,之後再北伐中原,成就千秋帝業。

這就是魯肅版「隆中對」的內容。

從劉備方面來說,此時的外部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換,敵我關係已經開始變化。最大的敵人,已從曹操轉變為孫權;最緊迫的危險,就是面臨孫權的吞併。同理,對劉備、諸葛亮來說,當前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抵抗、防止江東孫權集團。

那麼,抵抗、防止江東孫權集團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當然是給孫權制造(保留)一個強大的敵手。

這個敵手,就是曹操。

赤壁之戰後,曹操雖遭大敗,但根基仍在,用曹操的話說,就是「城池、土地、兵馬、錢糧、人口、稅賦,仍數倍於孫、劉」,所以只要曹操這個領袖存在,則曹氏集團仍是天下最強大的力量。曹操存在一天,孫權就得提防一天,就不能全力對付劉備,相反,還得要和劉備結盟,共同對付曹操。保住曹操,其實就是保住劉備。

這種大國間的戰略結盟和對抗,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新中國成立之初,採取「一邊倒」的外交戰略,中蘇結盟,共同對抗美國。後來,形勢發生變化,中蘇交惡,蘇聯成了中國最危險的敵人,美國也受到蘇聯的巨大壓力,所以才有了中美「兵乓球外交」,中美結盟,共同對付蘇聯。

孫權集團希望曹操死,劉備方面希望曹操活,如何一方面保住曹操,另一方面又不能被孫權方面抓住把柄,這對劉備集團是個考驗。

現在,關羽派上用場了。

關羽其人,書中說他「極重義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性情中人。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就是希望關羽大講特講義氣。結果果真如此,關羽經不住曹操再三哀告,把五綹長髯一捋,丹鳳眼一眯,曹操得救了。

這樣一來,面對東吳方面的責難,劉備集團就可以把全部責任推到關羽頭上:不是我們不想殺曹操,是關羽太重個人義氣,無組織無紀律,擅自把曹操給放了,我們一定對關羽嚴加批評教育。

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除了要確保曹操活命而不給東吳藉口之外,還藏個小心眼,就是要抓關羽一個小辮子。眾所周知,諸葛亮此時初到劉備身邊,資歷尚淺,功勞未著,難以服眾,關羽、張飛更沒把他放在眼裡。張飛一介武夫,無甚心機,收之不難。

而關羽則不同,劉備就說關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就是說關羽對士兵客氣,對讀書人牛氣,當然也包括諸葛亮了。所以諸葛亮就利用關羽私放曹操這件事,抓住了關羽的小辮子,使關羽既內心愧疚,又心存感激,以後就再也不能在面前牛逼了。

當然,雖然關羽義釋曹操,給自己弄的難堪,但也成就了「義絕」大名。後來,關羽名聲日隆,入道進佛,三教皆敬,成了和孔聖人並駕齊驅的「武聖」,香火遍及華夏大地,凡有華人處,必有關帝廟。這,又非諸葛亮所能比擬。

這也許就是歷史的弔詭之處吧

12樓:拖鞋王

因為曹操就算死了,還有操丕,把曹操殺了,曹丕復仇大舉進攻能不能頂得住是個問題,就算頂住了,鷸蚌相爭孫權得利。

把曹操放走,曹操縮回去了一時半會兒也不敢輕舉妄動,才能三足鼎立。

13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劉備根基不穩,殺了曹操,曹操的繼承者必然要出兵,孫權就會漁翁得利,蜀弱吳強,兩家結盟必會瓦解,劉備兩面受敵,不死脫層皮,放走曹操,兩家聯盟才會穩固;

諸葛亮知關羽重義氣,會放走曹操是讓關羽還了曹操人情。讓關羽立下軍令狀,主要是關於比較傲,加上請諸葛亮出山時受了點氣,當時關於並不是很服氣諸葛亮,諸葛亮示之以威,典型的蘿蔔加大棒。

為什麼諸葛亮當時不派趙雲留守荊州而派關羽

要看當時情形,眾所周知 趙雲只是個單純的武將,而且很年輕,並無獨當一面的能力 當時西川還未取,以當時的情況,要給也只會給3個人 關羽,張飛,馬良!關羽和張飛是劉備的鐵桿兄弟,有這資格,具體說荊州其實事他們兄弟三人的心血!讓張飛留下守荊州,可能守一時還行 加上一些謀士 再說龐統死了,已經打亂當時劉備的...

諸葛亮為什麼要在關羽兵敗被殺後讓劉備賜死劉封

關鍵是劉封當時已經不受到劉備信任了,而且他還犯了大錯,所以劉備才同意了賜死劉封。在這裡面其實關係很複雜,有幾個人物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首先自然是要說其中最關鍵的人物關羽,其實關羽在兵敗麥城的時候,曾經向劉封求過援兵,希望劉封能派兵過來幫助自己,可是劉封因為以前關羽曾經建議劉備封劉禪作為自己真正的繼...

諸葛亮為什麼總是想要殺了魏延,諸葛亮為什麼要殺魏延?

相傳,因為諸葛亮發現魏延腦後有反骨,必定反蜀。最終諸葛亮用七星燈續命的時候,是魏延推開門帳,刮進了一陣風,造成諸葛亮七星燈滅,無法續命。那是在演義裡因為諸葛亮怕他背叛,不好收拾,具體事件從三國演義裡戰長沙那一段找.在歷史中,諸葛亮根本就沒有殺他的意思.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說明蜀國的人才何其缺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