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飲食居住習慣是什麼,蒙古人的飲食習慣

2022-01-04 18:52:35 字數 4916 閱讀 5447

1樓:蒙古元素

蒙古族,半數以上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佈在東三省、新疆、甘肅、青海等地。各地蒙古族由於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生產發展狀況的差異,在飲食習慣上也不盡相同。在牧區,蒙古族以牛羊肉、乳食為主食,史書以「遊牧民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來形容遊牧生活形成的飲食習慣。

烤肉、燒肉、肉乾、手抓肉均為蒙古族家常食品,其中手抓肉最有名,四季都可以食用。而吃全羊則是宴請遠方賓客的最佳食品。吃全羊兩種做法:

一是煮食,即把全羊分解為數段煮熟,在大木盤中按全羊形擺放好,就可食用。二是燒全羊,把收拾乾淨的整羊入爐微火燻烤,最後刀解上席,蘸板鹽食用。炒米也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食品,可幹嚼可泡奶,是牧民外出放牧的極好食物。

乳食是蒙古族居民一天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奶食、奶茶、奶油、奶糕等均為蒙古族根據季節變化經常食用和飲用的食品。此外,夏季里人們還喜食酸奶,或拌飯或清飲,以清暑解熱。

蒙古族牧區夏天還喜歡飲馬奶酒。

在農區、半農半牧區,蒙古族因與漢族雜居.所以飲食習慣已逐漸與漢族大體相同。農區的蒙古族主食以玉米麵、小米為主,雜以大米、白麵、黃米、蕎麵、高梁米。隨著溫室、塑料大棚的普及,農區蒙古族食用蔬菜的品種不斷增加。

在菜餚烹製上,農區以燉、炒為主.也加以燒烤,吃些牧區食品如手抓肉、奶製品等。蒙古族農民多保留了牧區的好客習俗,來了客人要先敬茶,無茶或不沏新茶皆為不恭,而且以「滿杯酒、滿杯茶」為敬,不同於「滿杯酒、多半杯茶」的漢族習俗。

蒙古族豪放、粗獷、開朗熱情.待人誠懇、實在,處處顯現出塞外草原博大的胸懷

2樓:·薰衣草の夢

蒙古族的傳統飲食大致有四類,即麵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稱奶食為「白食」,蒙語叫「查幹伊德」(純潔、吉祥、崇高之意)。而農區多以穀物蔬菜為主食,以肉食為輔。

馬奶酒: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是釀製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於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後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

馬奶酒性溫,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稱為紫玉漿、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 曾為元朝宮廷和蒙古貴族府第的主要飲料。

忽必烈還常把它盛在珍貴的金碗裡,犒賞有功之臣。隨著科學的發達,蒙古人釀製馬奶酒的工藝日益精湛完善,不僅有簡單的發酵法,還出現了釀製烈性奶酒的蒸餾法。因而六蒸六釀後的奶酒方為上品。

手扒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方法之一,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將肥嫩的綿羊開膛破肚,剝皮去內臟洗淨,去頭去蹄,洗淨,卸成若干塊,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於**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塊大塊地割著吃。

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奶製品:蒙古族的奶製品可為多種多樣。有黃油、奶皮子、乳酪、奶豆腐、奶油、酸奶、奶渣、奶糕等。

奶豆腐,也稱奶幹。做法是把鮮奶放置發酵後,撇取上層白奶油後,倒入鍋裡煮熬。等奶子呈老豆腐狀,裝入刻有各種圖案的木模,放通風處晾乾即成。

白色透明有油性的為上品,發黃較硬的次之。奶皮子的做法是將新鮮牛奶放入鐵鍋中,用文火熬,待牛奶稍微滾起後,用勺子不斷翻揚,至泛起泡沫為止,停火後,冷卻到第二天,一層奶脂凝結於表面,像蜂窩狀麻面圓餅,用筷子挑放在案板上,折成半圓形,在通風處晾乾。放入茶中或跟炒米拌在一起吃均可,香甜可口,營養價值極高。

秋季是製作奶皮子的最佳季節。

炒米:又稱「蒙古米」。 是用糜子米炒制而成的脆炒米和硬炒米。

脆炒米的做法是把糜子浸泡,也有的用溫火煮到一定程度,使米泡脹。之後拿出晾乾,再倒入鍋中翻炒。有的在鐵鍋裡放入細沙,待沙子燒紅後放入適量的泡脹的糜子,用特製的攪拌棒快速攪拌,待米迸出花且水分蒸發完畢,火速出鍋並過篩子。

這樣炒制的米呈黃色,米粒看似堅硬,實則吃時乾脆,色黃而不焦,帶有特殊的香味。硬炒米的做法更為簡單,不放沙子,也不用泡水,幹炒到半生不熟即可。炒米主要的吃法是脆炒米用於泡奶茶喝,硬炒米可以煮肉粥或乾飯。

此外,還可以直接食用。用奶茶泡著吃時,加黃油、奶豆腐,味道則更佳。還可用酸奶或鮮牛奶,加上奶油、白糖等泡食。

由於炒米具有味美,食用方便且耐飢的特點,因而成為蒙古族生活、生產、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蒙古族有「暖穿皮子,飽吃糜子」的俗語。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

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蘇餅;烘乾大米飯。

3樓:no哈

古族的飲食大致分三大類,即肉食、奶食、糧食。一日三餐,兩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條、吃包子。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

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以奶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幹伊得」,意為聖潔、純淨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作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製品。

4樓:匿名使用者

住蒙古包,喝奶茶,吃烤全羊

蒙古人的飲食習慣

5樓:大圓餅子臉

蒙古族的飲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以乳、肉、米(稷子米)為主,兼用其他糧豆、蔬菜和野果。巴爾虎、厄魯特、布里亞特蒙古原本都是貝加爾湖周圍的部落,飲食習俗大同小異,主要是肉食、乳製品,以糧為輔,其早餐必以奶茶為主。而農區遷來的蒙古族則以五穀雜糧、蔬菜為主,乳肉為輔。

1.乳制食品

奶茶:蒙古族普遍飲用。磚茶煮成褐色,倒入器皿澄清,鍋內放入幾片羊尾,加稷子米炒熟,倒茶,加適當鮮奶煮開加鹽。

布里亞特人的奶茶則不同,用壺將磚茶沏成濃漿,開水另裝在暖瓶中,喝茶時將茶漿、開水、牛奶以個人習慣兌成不同成色的茶,一般不加鹽。巴爾虎人的早茶是:米單獨煮成乾飯,家庭主婦給每個人的碗裡放上一勺米,放2~3片奶乾兒,加一小勺奶皮子或烏如莫,加奶茶,奶茶隨喝隨倒,但食品一般就不再加了。

烏如莫:布里亞特人稱朱黑(稀米丹)。過去將鮮奶放酸,把浮在表層的油脂收起。近代利用牛奶分離器分離,以備食用。

黃油:把烏如莫倒入鍋內熬煎,分解出的油即為黃油。

朱乞黑:熬油的渣滓,加糖、野果做成的糕點。

酸奶:牛奶發酸後,蛋白質沉澱,凝結的部分,可拌炒米或飯吃,或做奶豆腐。

奶豆腐:酸奶煮熟,擠出汁水,搗粘,用模子製成各種大小不等、形狀不同的塊狀晾乾。蒙古族牧民則將酸奶用手擠成碎塊晾乾,稱奶乾兒(巴爾虎人則切成片)。

酸奶汁:做奶豆腐擠出的汁,放置缸內發酵致酸,夏季兌涼水做消暑飲料,也可釀酒。

皮子:秋冬時乳脂增高,是做奶皮子的季節。首先將鮮奶煮沸,然後用微火長時間揚沸,使油脂上浮,晾涼,將其凝結層取出,折成雙層晾乾即可。

奶酒:鮮奶加酸奶儲缸內,攪動,使其味酸,便可釀製。蒸餾法與釀酒無異。酒性柔軟,不易醉,如醉則不易醒。

80年代,隨著牛奶加工業的發展,蒙古族牧民自制的奶食品相對減少,奶酒則更少,而啤酒、白酒則日漸多起來。

2.肉食

是蒙古族不可缺少的食物,有手把肉、肉粥、肉湯(徐勒)面等。

寶日斯:春季冬儲肉開化時割成條狀,在陰涼處晾乾儲存,夏季砸開切段下鍋做粥或肉湯,也可燒食、蒸食。

馬肉:熱量大,冬季三九時食用最佳。

駝肉:一般上凍後、開化之前食用。

牛羊肉:是牧民的主要肉食,一般在冬季宰殺肉牛,夏秋季宰食羊肉。

巴爾虎人一般晚上煮肉,由家庭主婦把煮熟的肉按人分放,每人一份,吃不完時第二天喝早茶還可以吃自己剩餘的那一份。

肉湯裡放些大米或稷子米熬粥,加酸奶食用是布里亞特蒙古族的習俗;巴爾虎人則湯上撒乾麵粉,攪成麵湯,稱為拌湯。

3.糧油

過去蒙古族多以稷子為主糧。食用的方法是,先將稷子蒸熟,晾乾去皮加工成米――稷子米,以備熬茶或燜乾飯、熬肉湯粥等食用。另一種是,將蒸出來的稷子米晾乾,在鍋內放細白砂燒熱加米。

炒成爆米花,而後晾乾加工去皮成炒米,在早茶時放半碗炒米加奶皮子或熟肉片倒熱茶是比較普遍的吃法。半農半牧區的蒙古族喜歡吃炒米拌酸奶加「烏如莫」和白糖。

80年代以後,牧民定居,住進磚瓦或土木結構的房屋,在食物上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多以食用麵粉、大米為主,但炒米仍是不可缺少的食糧。而布里亞特人常吃自己做的「列巴」(麵包),用專用爐烤制。

6樓:匿名使用者

藏族 藏族以青梨、小麥為主糧,(河谷地區還有稻穀、玉米等)。以酥油、糌粑為主要日常飲食。酥油茶是藏家待客必不可少的上等飲料。

此外,青梨酒、酸奶、奶茶也是藏家待客的飲品。同時以犛牛肉、羊肉、琵琶豬肉等為主要肉食。蔬菜有洋芋、白菜、青菜、蔓菁、松茸、一窩菌、露山菌、掃把菌、猴頭菌等。

*納西族

納西族以小麥、玉米、大麥、蕎麥等為主食。肉食有牛肉、羊肉、雞肉、豬肉等,以水煮為主,佐料較少。濃茶、蘇里瑪酒、包穀酒等是納西人家待客的上等飲料。

蔬菜種類較多,多晒成乾菜,以備冬季食用。

*僳僳族

僳僳族以玉米、小麥、蕎麥為主食。有玉米粥、玉米花、玉米粑粑、面果飯等為日常食品。主要肉食有豬、牛羊和雞等。

食肉不重炒,講究塊大,煮沸時間短,保持鮮嫩可口。有茶、酒等飲料,酒以自釀為主。

*彝族彝族以苦蕎、燕麥、洋芋等為主食。蔬菜有青菜、蔥、蒜、蔓菁等。茶和酒為彝家的最佳飲料,以自釀蕎麥酒為名酒。肉食以坨坨肉為主,色香味美,風味獨特。

面對著主人真誠的笑臉,喝著純淨香甜的青梨酒,或者淳香可口的酥油茶,品著具有獨特風味的香脆可口、酥而不膩的各式糕點……這一切定能讓您回味無窮

7樓:才明珠卻捷

蒙古族人一般喜歡油多、肉多,吃稀飯也放肉。一般一日三餐,早餐為奶茶、饃饃和酥油,中餐不定時,晚餐多為吃肉。

烤肉、燒肉、手抓肉均為蒙古族家常食品;蒙古族的傳統食品分為白食和紅食,以白食待客是最高禮遇,而吃全羊則是宴請賓客的最佳食品。

蒙古人喜歡磚茶。飲料有馬奶、牛奶及奶茶,此外還有奶子酒。

牧區的蒙古族人以牛肉、羊肉、乳品為主食,以糧食為輔;

農區蒙古族人的主食則一般以糧食為主,肉食為輔。

藏族人的主要飲食習慣

藏族人在飲食上忌食奇蹄五爪類禽獸類動物。

藏族牧區飲食多為一日四餐,午餐以食肉為主,晚餐以稀飯為主;農區農閒時一日三餐,農忙時為四至五餐,飲食以糧為主,蔬菜為輔。

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酥油茶是藏族時刻不可缺少的飲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族過節必備飲品。

蒙古族的生活習慣,蒙古族的生活習俗和飲食文化。

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抄是陌生襲人也要問好。bai平輩 熟人相見,一般問du 賽拜努 你好 zhi 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dao的人,則要問 他賽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 不論認識與否 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講究禮節和規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時,一般在將羊的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送給客人。如果是...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1 禮儀風俗 蒙古民族對來客,不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一見面總是熱情問候 他賽音百努。安好 隨後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請客人進蒙古包,全家老少圍著客人坐下,問長問短,好似自家。2 獻哈達 哈達是藏語音譯。常在迎送 饋贈 敬神 拜年以及喜慶時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賀。這種禮節由來已久。據 馬柯 波羅...

蒙古族的服飾飲食民居,蒙古族的服飾 民俗 節日風俗 飲食 民居 藝術品

一 蒙古族的服飾 蒙古族的服飾是受蒙古草原生活環境決定的。服飾中,長袍是蒙古族人民的傳統服飾,袍子肥大,不開叉。過去牧區的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以綢緞 棉布做衣面的 夏季通常穿布類 顏色通常愛用紅 黃 深藍色。冬季牧人放牧時可以暖身禦寒,夏季可以防止蚊蟲叮咬。他們還喜歡用紅綠色綢緞作腰帶,並佩掛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