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族特色,內蒙古屬於什麼族

2021-03-25 17:22:28 字數 5669 閱讀 5627

1樓:棒棒糖

內蒙古族特色:草原!!!!!!!

2樓:匿名使用者

內蒙古族是什麼族?

內蒙古主要有漢族,蒙古族族等眾多民族,沒有聽說過內蒙古族這個稱呼。

內蒙古屬於什麼族

3樓:匿名使用者

你這個問題,問的不清楚吧!

內蒙古是以蒙古族為主、漢族、回族等多個民族聚居的自治區。

4樓:水月霜寒

不唯一,漢族居多,蒙族其二,然後就是回族、滿族等等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內蒙古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地方,但是最多的還是漢族其次為蒙族

內蒙古的民族風情

6樓:匿名使用者

1、草原盛會一那達幕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多在草原8月份舉行,源於七百年前。

那達幕之日商販雲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主要傳統運動專案有賽馬、摔跤、射箭。

2、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一詞來自於滿族人對蒙古族住所的稱呼,是遊牧生活的產物。

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製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

3、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傳統的習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現形式之一。錫林郭勒盟是祭敖包歷史遺存儲存較為完整的地區。 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腦包」、「鄂博」,意為「堆子」,以石塊堆積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形狀多為圓錐形,高低不等。

一般處於烏拉特中旗等地點。

「敖包」最早是在茫茫無邊草原上建立起來的能識別方向、道路、邊界的標誌,後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舉行。祭祀時敖包上插樹條,上面掛有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

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聖的淨地。

4、獻「哈達」

獻「哈達」是蒙古人民和藏族人民的一種禮節。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託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並表示謝意。

5、蒙古族敬酒

蒙古族斟酒敬客考究,酒是最能表達朋友之忠誠的珍貴食品。主人將酒斟在銀碗或金盃中,託在哈達上,唱起祝酒歌,表達自己的真誠與感情,此時客人應隨即接過酒,能飲則飲,不能飲則品嚐少許,然後將酒歸還主人,不可推讓,謝絕主人的敬酒。

7樓:匿名使用者

【民族風情】

草原盛會一一那達幕:即遊藝、聯歡的意思,源於七百年前。那達幕之日商販雲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熱鬧非凡,最扣人心絃的莫過於賽馬、摔跤、射箭。

多在草原牛羊肥壯、稻穀飄香的8月份舉行。

蒙古包:蒙古包一詞來自於滿族人對蒙古族住所的稱呼,是遊牧生活的產物。一般高七八尺,寬丈餘,先用木杆、牛皮訂成網狀方架數片,然後連成園倉式,再用園木組成傘形園頂,頂中 央有一個圓形天窗,晴啟陰合,用以流通空氣,吸收陽光,是草原牧區最喜歡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遊人最感興趣的下榻場所。

祭敖包:這是蒙古族傳統的宗教活動,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頭、土塊、柳條等壘築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無邊草原上建立起來的能識別方向、道路、邊界的標誌,後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

祭敖包多在7、8月份舉行。祭祀時敖包上插樹條,上面掛有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聖的淨地。

獻哈達:哈達以白布帛或絲綢為主,長短不一,一段約一尺二寸至一尺五寸長,兩端有絲脫出,約半寸許,其長短均視被交者和場合而定。獻哈達是蒙古族迎送客人、饋贈禮品、年節交往中的禮節,有時還伴隨吟唱和祝詞,更染敬重的氣氛。

手扒羊肉:蒙古語稱手扒羊肉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簡便實惠的待客食品。

做法是剛屠宰後的羊,挑選好的部位,(頭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鍋,原汁清煮。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調味齊全,不加任何調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術,就能做得美味可口。在食用時不用餐具,用手扒著吃。

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最考究,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是最能表達朋友之忠誠的珍貴食品。主人將美酒斟在銀碗或金盃中,託在潔白的哈達上,唱起感人的祝酒歌,表達自己的真誠與感情,此時客人理應隨即接過酒,能飲則飲,不能飲則品嚐少許,然後將酒歸還主人,萬不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謝絕主人的敬酒,否則他會認為您對主人瞧不起,不願交朋友、不能以誠相待。

8樓:志願哥哥哥哥

那達慕,蒙古包,祭敖包,獻「哈達」,敬酒

9樓:這書來

草原上。蒙古包是可以移動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袖長衣闊的服裝,就是蒙古族喜愛穿的「袍服」。夏季的袍子多是棉布或絲綢做成的。上講究的袍子全是巧手女人的精工細作,肥瘦合體,顏色般配,盤腸秀領,緞帶滾邊兒,奼紫嫣紅,斑斕多彩,一衣著體,滿身生輝。

冬季的袍子該用毛皮綴了。蒙古族匠人選擇毛長絨厚的上等羊皮,經過發酵、鏟皮等工序,直把皮子加工得潔白柔軟,毛花一抖,紛披如絮。用這樣的皮面做成的袍子輕便而溫暖。

凜冽的寒冬,冰天雪地,朔**吼,茫茫草原地凍天寒。蒙古族牧人穿上輕暖的皮袍,或地上盤桓,或巖穴藏身,或草叢度夜,全靠它掩身護體,方可暖意融融,無病無虞。

古代蒙古族牧人常以馬背為家,逐水草而遷徙,往來頻繁,居無定所,夜裡便總是和衣而臥。一身袍服,可鋪身,上可當被。就是有蒙古族的牧民,夏夜也多半睡在勒勒車上,身子一蜷,矇頭蓋腳,這袍子可既當睡袋又當蚊帳了。

二、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食品

(一)奶茶和奶食品

蒙古民族是個剽悍勇敢的民族。你到真正的草原上去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筋腱突露、充滿豪氣?

蒙古族史專家說,這固然仰賴蒙古民族追逐奔跑於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但對長期以來養育了這個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壯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喝著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中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進而熱汗淋淋,心中充滿生活的溫馨與甜蜜;喝著這樣的奶茶,遠道而來的朋友談興濃濃,長夜不倦,友誼與信任的情愫注滿胸間;喝著這樣的奶茶,闔家歡聚,笑語喧譁,草原明天更美好的藍圖便在談笑中誕生……

蒙古民族對奶茶的需求超過糧食和蔬菜。

夏季,水草豐美,是草原一年的**季節,也是鮮牛奶豐收的時節。鮮奶喝不了,蒙古族牧民便做成各種各樣的奶食品,諸如白油、黃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乳酪等等。其中最負盛名的要算黃油和奶豆腐

內蒙古的風俗習慣

11樓:匿名使用者

內蒙古的民族風俗 內蒙古風俗習慣較多,禁忌也有,要聽從地陪安排。   1、敬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敬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對賓客表示尊敬和祝福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在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讚詞並將哈達的摺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微向前躬身接哈達,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

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頸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前,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2、做客:乘汽車到牧民家做客要看蒙古包附近勒勒車上是否拴著馬,不要貿然駛入,汽車行駛中路遇畜群早些避開,否則車輛猛然驚畜,免得馬驚掙斷韁繩跑失同時牲畜急跑會掉膘。

如在草原遇見畜群,汽車與行人要繞道走,不要從畜群中穿過,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畜主的不尊重。進包要從火爐左側走,坐在蒙古包的西側和北側,東側是主人起居處,儘量不坐。入坐時不擋住北面哈那上掛著的佛像。

進包後可席地而坐,不必脫鞋。不要坐在門檻上。到牧民家做客,要帶適當的禮品,如酒、糖、小食品等。

對迎面狂吠的牧羊狗僅可喝斥,不可打。主人端來各種奶食品也要吃一點、不然主人會覺得自己招待不週。如要解手須至蒙古包南方較遠處,不可到蒙古包東、西側(有羊圈)、北側(氣味會隨風颳入包內)。

冬天不要到包北、西側亂踩,因那裡的雪是化水食用的。離開主人家須道再見並致謝意。  3、敬茶:

客來敬茶是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禮節。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遊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這碗茶客人一般是要喝的,如果不喝,主人會覺得你沒有禮貌。

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4、敬酒:蒙古族認為美酒是食品的精華,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

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盃或牛角杯中,託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不起,不願以誠相待。賓客應隨即接住酒,然後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

左手捧杯、用右手的無名指蘸酒祭天, 再蘸酒祭地, 最後蘸酒祭祖先(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隨後把酒一飲而盡。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脣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蒙古族自古以來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貴賓抵達定會以酒相迎,但不會強迫一飲而盡,但不適飲酒者一定要接過銀碗,以表示禮貌。

蒙古族待客的標準就是一定要把客人喝倒才算禮貌。  5、尊老慈幼:蒙古人長幼有序。

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見到老人要問安、不在老人面前通過、不坐其上位、未經允許不要與老人並排而坐、稱呼老人要稱「您」、不許以「你」相稱或直呼其名。見到牧民孩子不要大聲斥責、更不能打罵、不要當面說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對孩子和善、親切、被認為是對家長的尊重。  6、飲食:

內蒙古飲食北方菜系為主,口味相對較重,餐廳會格外注意,此外貴賓們會嚐到當地風味——手扒羊肉,若吃不慣羊肉、也有其他餐、不必擔心,會滿足眾多團友口味。

12樓:今羲是何年

飲食習俗:大量吸收了蒙古族的飲食文化,牛羊肉、奶食品是主流食品,也是他們特別喜食和不可或缺的食品。「羊烏叉」(蒙語全羊席譯名)手扒肉、炒米、奶茶、乳酪以及羊血腸,「古勒岱」等,都是風味食品。

衣著風格:由於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他們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

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襬均不開衩。

紅、綠綢緞做腰帶。

風俗習慣: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遊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

敬神:蒙古民族的禮宴上有敬神的習俗。據《蒙古風俗鑑》描述,廚師把羊割成九個相等的肉塊,「第一塊祭天,第二塊祭地、第三塊供佛、第四塊祭鬼,第五塊給人,第六塊祭山,第七塊祭墳墓,第八塊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塊獻給皇帝」。

選獵狗:蒙古族有獵狗打獵的習俗。因此,他們非常重視選留一隻好獵狗——「臺格」,也就是經閹割的短毛細狗

內蒙古的節日:

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於我們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幹、乳酪、奶豆腐等奶製品擺上盤子裡,用以招待客人。

馬奶酒被認為是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

燃燈節,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

中國蒙古族有多少人,中國內蒙古有多少蒙古族人口?

需要綜合全世界來看,約有900萬。中國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中國蒙古族人口約為650萬,中國的蒙古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國內蒙古 東北,在新疆 河北 青海都有分佈,其餘散佈於河南 四川 貴州 北京和雲南等地。其中 中國 內蒙古自治區 1949年前,內蒙古人口處於高出生 高死亡 低自然增長階...

內蒙古的特色服飾,內蒙古服飾特點

1 蒙古袍 蒙古袍是蒙古族的傳統服裝。但其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最早原始的蒙古人服裝,是用植物葉子編排而成,僅是遮體。從事狩獵業以後,以獸皮加工製作衣服。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衣著漸以家畜皮製作,但很簡樸。據 蒙古祕史 記載,羊皮短衣是古代蒙古人主要的服裝。隨著蒙古族與其他民族的交往,尤其是唐宋...

蒙古族有多少人,國內蒙古族大約有多少人?

現有的,我好象聽說有800萬左右吧。其中中國有480萬,外蒙古有200萬,另外俄羅斯的圖瓦和布里亞特好象總共有不到100萬,卡爾梅克大概30萬。應該主要就是這樣了,其他的民族有蒙古族血統的就難以統計了。蒙古族人口在中國 截止到1990年為480.6849萬人。需要綜合全世界來看,約有900萬。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