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漢語語音的幫助,中古古漢語發音是粵語嗎?

2021-10-19 17:03:00 字數 5007 閱讀 5919

1樓:

可參看以下書目:

音韻學(知津)專著簡目

高本漢(karlgren,klas bernhard johannes)《中國音韻學研究》,趙元任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王力《中國音韻學》,北京:中華書局,1980;(又收入《**叢書》,與姜亮夫《中國聲韻學》合訂一冊,上海:上海書店,1990。)

王力《漢語語音》,北京:中華書局,1980

王力《音韻學初步》,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王力文集》第五卷收以上兩種,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

王力《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又收入《王力文集》第十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

王力《漢語音韻學》(收入《王力文集》第四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

曾咔�兌繇崒w講義》,北京:中華書局,1996

羅常培《漢語音韻學導論》,北京:中華書局,1956

張世祿《中國音韻學史》,商務印書館2023年排印本,收入《中國文化史叢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23年影印再版。

殷孟倫《聲韻學概要》,(約20世紀40年代出版)

殷煥先《反切釋要》,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79

林序達《反切概說》,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唐作藩《漢語音韻學常識》,新知識出版社,1958;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新1版

唐作藩《音韻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23年5月第一版,2023年7月第二版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七十二年九月七版;北京:中華書局,2001

董同龢《中國語音史》,臺北:中國文化出版事業出版社;臺北:華崗出版****,**六十七年二月三版

邵榮芬《漢語語音史講話》,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李新魁《漢語音韻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李新魁《漢語等韻學》,北京:中華書局,1983

李新魁《古音概說》,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79

潘悟雲《漢語歷史音韻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史存直《漢語音韻學綱要》,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鄒曉麗《傳統音韻學實用教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趙振鐸《音韻學綱要》,成都:巴蜀書社,1990

黃建群《音韻學概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

許紹早《音韻學概要》,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

謝紀鋒《音韻學概要》,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胡安順《音韻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1

胡安順《漢語音韻學通論》,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楊劍橋《漢語現代音韻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12

李葆嘉《當代中國音韻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

劉靜《漢語音韻學綱要》,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陳壬秋《漢語音韻學概要》,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

汪壽明、潘文國《漢語音韻學引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音韻學辭典》,曹述敬主編,蔚遲治平等編,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

唐作藩《上古音手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

張世祿、楊劍橋《音韻學入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

李思敬《音韻》,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為《漢語知識叢書》之一種。

陳振寰《音韻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趙鍘噸袊�糯�崟�罰�本�褐腥a書局,1980

李新魁、麥耘《韻學古籍述要》,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2月第一版

陳復華《漢語音韻學基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3

陳復華、何九盈《古韻通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3年10月第一版

何九盈《古漢語音韻學述要》,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李維琦《中國音韻學研究述評》,長沙:嶽麓書社,1995

謝雲飛《中國聲韻學大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七十六年(1987)初版

竺家寧《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八十年(1991)

潘重規、陳紹棠《中國聲韻學》,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六十七年(1978)出版、**七十年(1981)再版

2樓:向偉林

竺家寧《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八十年(1991)

剛才在網上看到關於古漢語發音的**,有分什麼上古漢語,中古漢語。。 祖先的發音太神奇了。。

3樓:盛天熙園

上古指秦漢及以前,中古指唐宋,近代音指元明清。

語音這東西其實並不神奇,一些古代的語音保留在方言中,比如粵語的語音接近於中古音。一個明顯的特點是許多在普通話中讀「f」的音,在粵語中讀成了「b」或「p」。如「甫」,粵語讀如「pu」,「番禺」讀成「panyu」。

又如南方許多方言沒有zh、ch、sh,因為漢語原來就沒有這些音,是受北方少數民族語言影響而產生的。

中古古漢語發音是粵語嗎?

4樓:廣州日昇百貨

客語繼承了較多古漢語的特性,如完整的入聲韻尾[-p]、[-t]、[-k]。一般認為,客語和後期中古漢語(唐宋二代為準)之間的承襲關係較為明顯。用客語朗誦中古漢語的作品,如唐詩、宋詞,韻律方面比官話、普通話要吻合得多。

語音上:多送氣音,古全濁聲母,不論平聲仄聲,大多變讀為送氣清音,如,「別,步,抱」多讀作[pʰ-],「地,大,弟」讀作[tʰ-],「在,字,坐」讀作[ tsʰ-],「舊,舅」讀為[ kʰ-]。古非敷、奉聲母部分字今讀作,而客家語讀重脣音,如「斧,分,放,腹」念[p-],「孵,訃」讀[pʰ-],「扶,肥,飯」也念[pʰ-]。

古曉匣母合口字,客家語中多讀[f-]聲母或[v-],如火,花念[f-],「話黃換」念[v-]。古是曉組聲母(如「基,欺,希」的聲母),在細音前不顎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kʰ-][h-]的讀法;大部分地區沒有撮口呼韻母,撮口呼韻母混入齊齒呼韻母;古鼻音韻尾和塞音韻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著。

聲調上,多數地區是6個聲調,少數地區有5個或7個聲調。閩西長汀話,連城,清流都沒有入聲,剩下平聲分陰陽,去聲分陰陽,上聲自成調共5個調。粵東客家語平聲入聲分陰陽,上去不分陰陽。

閩西客家語的永定話,上杭話保留陰入陽入兩個聲調。

詞彙語法上,最明顯的是保留了不少古漢語詞語。如「禾(稻子),食(吃),索(繩子),面 (臉)」。還有一些具有本方言特色的詞,如"目珠(眼睛)目汁(眼淚)"等。

在語法上,常用一些如「老, 公,子,哩,頭」等字首、字尾;用一些特定的助詞或詞語(如「黎,咧」等)表示動作時態;通過變化指示代詞和聲調變化區分近指和遠指等等。

5樓:冰舸

不是的。語言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中國南方方言(包括粵語)相對北方方言來說,儲存的古音多一些,因此南方方言較北方方言更接近古漢語。

但也只是接近而已,不是一樣的。粵語只是漢語的一個方言分支而已。

6樓:無恥的

不是的,閩南話比粵語更接近

這麼多年了,根本就沒有完全保留下來的古漢語了

7樓:匿名使用者

怎麼可能...各地的地方方言都保留些古代的漢語發音。粵語智慧說是一個分支,而且還不是正統的嫡系分支。

8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能是粵語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六祖壇經》

舌音漸獠變,面汗嘗騂羞——《聞正輔表兄將至以詩迎之》蘇軾當時的文獻,很能說明問題了

怎樣學習古漢語發音?

9樓:生活的樂趣是

上古音在閩語、日語吳音、以及客、粵中有少量殘留,可以先從南方方言音系入手瞭解,結合《廣韻》,以便對古音系有個初步認識。

相關書籍有鄭張尚芳的《上古音系》,另外還有高本漢、王力、潘悟雲等人的著作。

另附:東方語言學-上古音查詢

10樓:鍛鐵嵇康

首先學好國際音標,我也希望得到訓練

你的問題不太明確,我是從語言學的角度說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找個教授教你

自己學很難

「小學」 訓詁

至於國際音標的說法

本人不敢苟同

與古代漢語相比,現代漢語從語音,詞彙上有什麼特點?

12樓:牛皮哄哄大營

與古漢語比較,現代漢語語法有以下7個特點: 1、量詞越來越豐富; 2、介詞、語氣詞基本上已完全更換; 3、代詞系統明顯簡化; 4、詞類活用現象顯著減少; 5、先秦時代沒有的動態助詞成為常用的詞類,動結式動補短語、被字句、把字句等成為基本的句法結構和句式; 6、代詞賓語在否定句、疑問句中的位置有了改變; 7、句子的連帶成分增多,結構趨於複雜,表意更為準確、精密.

古漢語 發音 與現代漢語有何差別

13樓:fly劃過的星空

這是古今漢字的讀音不同造成的.和現代漢語、中古漢語相比,上古(兩漢以前)漢語有以下特點:

1、古無輕脣,指兩漢前沒有脣擦音.中古三十六字母脣音有幫滂並明、非敷奉微8個聲母,前4個稱重脣音,後4上輕脣音(即脣齒擦音).上古沒有輕脣音非敷奉微4母,中古讀非敷奉微4母的那些字,在上古分別讀作重脣音幫滂並明4母.

如:「匍匐」又可以寫作「扶服」,地名「文水」即「門水」,《論語》「子貢方人」的「方人」即是「謗人」,古書中的「毋」即是「莫」,「封」即是「邦」,「妃」讀如「配」,等等,上述扶、文、方、毋、封、妃等字,在中古讀輕脣,這些字在上古應一律讀作相應的重脣音.

2、古無舌上,指兩漢以前沒有舌面前塞音.中古三十六字母舌音有端透定泥、知徹澄娘8個聲母,前4母稱舌頭音,後4母稱舌上音(即舌面前塞音).上古沒有舌上音知徹澄3母,中古讀知徹澄3母的字,在上古分別讀作舌頭音端透定3母.

如:「衝子」猶「童子」,「古音『直』如『特』」,「『但』『直』聲相近」,「追琢」即「雕琢」,又寫作「敦琢」,「古讀『棖』如『棠』」,「古讀『池』如『泥』」,「古讀『沈』如『潭』」,等等,上述衝、直、追、棖、池、沈等字,在中古讀舌上音,這些字在上古應一律讀作相應的舌頭音.

古漢語常見虛詞有哪些,古漢語常用虛詞有哪些

古漢語常用虛詞18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一 副詞 1 時間副詞 a表動作行為發生在過去的時間。向 鄉既 業 嘗 b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或正在實現的時間,有 方 正 適 會 等。c表示動作行為將要進行的時間,有 行 將 且 垂 等。d表示動作行為的...

忍在古漢語中的意思,古漢語受的意思

忍的古來漢語含義 r n 動 容忍 自忍受 忍耐。廉頗藺相如列傳 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動 剋制。指南錄 後序 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形 忍心 狠心 殘忍。鴻門宴 君王為人不忍。又 形使動 使 堅韌 使堅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的古漢語含義bai r n ...

古漢語中的虛詞,古漢語中的十八個虛詞

18個常見文言虛詞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為 焉 以 因 於 與 也 則 者 之。其中部分虛詞的用法如下 而1 連詞 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 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勸學 翻譯 螃蟹有六隻腳和兩隻鉗夾,但是 如果沒有蛇 蟮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何 1 疑問代詞 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