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時,英法軍隊的船隻是走以下那條路線來的中國的 抵達中國需要多少時間

2021-09-06 12:03:23 字數 6335 閱讀 3299

1樓:匿名使用者

2,由大西洋繞好望角。此時英法**已經是蒸汽裝甲艦了,走這條路線最慢4個月也到了。

蘇伊士運河是2023年才通航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還沒通航呢。

2樓:小平安小貓貓

2、由大西洋繞過好望角。

從好望角到中國60天,從英國和法國出發不超過120天。

除從本國派出部分兵力外,很多兵力是英國是從印度派出的,法國是從西貢派出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侵略是早就計劃好的並不是倉促的,當時也就那麼幾個國家的科技還行,埃及不同意不行的,要不捱揍怎麼辦?通過大西洋總比從別的國家領土過去容易,過河可以,但是但這**在別的國家肯定不行,再說了當時的中國落後多嚴重啊,又是地大物博的哪個國家不眼饞?那個時候的帆船也不小啊,只是靠著帆在行走,那時的航海技術肯定不像過去那般的落後了,那時候的西方國家經過了工業革命,有些東西已經不是當時的中國能理解的了,所以完全有能力從他們那來中國雖然時間上是有點長,但是利益呢也大啊!

4樓:匿名使用者

1、當時埃及是殖民地,半年時間

5樓:飛龍入海

1.距離最短埃及同不同。意由不得它,它只是英國的一塊殖民地。

2.好望角風很大,繞走好望角的風險非常大。

3.斜穿大西洋,再橫穿太平洋,距離太遠

歷史上有名的戰爭

6樓:你好嘛

1、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

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2、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文: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023年9月1日—2023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3、秦始皇滅六國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

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集權國家,即秦朝。

4、英法戰爭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2023年 - 202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

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

5、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

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2023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7樓:皋晨希折榮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2023年8月—2023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central

powers)和協約國(allied

powers)之間的戰鬥。

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是同盟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2023年至2023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

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蔘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2023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比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幹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

2023年9月1日—2023年8月15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

及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北非,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法西斯國家的敗北,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希望可以解決您的疑惑

8樓:某gé秂

長勺之戰:

亦稱齊魯長勺之戰。公元前684年,齊軍攻魯,兩軍遇於長勺(今山東曲阜縣北)。當時齊強魯弱,魯莊公用曹劌的計謀,採取「敵疲我打」的方針——魯軍先不與齊軍交戰,等到齊軍三次擊鼓進軍、士氣低落後,才發動**,打敗齊軍,取得勝利。

泓水之戰:

也稱楚宋泓水之戰。春秋無義戰之一。公元前638年冬,宋襄公為接替齊桓公的霸業,率兵伐鄭。

鄭向楚求救。楚不救鄭,而派兵直接攻宋都睢陽。宋軍回救,與楚軍遇於泓水(今河南柘城北)。

楚軍渡河來攻。襄公大談仁義,不肯襲擊半渡的楚軍,結果大敗,他本人受傷,不久喪命。

城濮之戰:

亦稱晉楚城濮之戰。春秋時晉文公戰勝楚軍,建立霸權的戰役。公元前632年,晉文公與齊、秦、宋等國聯合,進攻依附於楚的曹、衛二國。

楚軍北上援救,聯合陳、蔡在衛國的城濮(今河南濮城)與晉交戰。戰爭開始,楚佔優勢。晉軍尊重諾言,先「退避三舍」(三十里為一舍,即後退九十里),然後選擇楚軍力量薄弱的左右兩翼予以猛擊。

楚軍大敗,晉國從此成為霸主。

鉅鹿之戰:

秦末農民起義軍殲滅秦軍主力的戰役。公元前207年,秦將章邯領兵數十萬攻趙,圍鉅鹿(今河北平鄉)。項羽率領幾萬農民起義軍救趙。

大軍西渡漳河後,破釜沉舟,誓與敵決一死戰。經過九次激戰,大破秦軍,斬蘇角,俘王離,秦將涉間兵敗**。章邯被迫率所部二十萬人投降。

成皋之戰:

也稱楚漢成皋之戰。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與項羽雙方在滎陽、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間相持頗久。劉邦屢戰屢敗,後製定正面堅持、敵後襲擾、南北兩翼牽制的戰略方針,使楚軍多面受敵,首尾不能相顧。

前203年,漢軍再度從正面**,乘楚軍半渡汜水時大破楚軍,收復成皋。

韓信破趙之戰:

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與楚王項羽各自率軍在今河南滎陽、成皋一帶對峙。劉邦派遣大將韓信領兵幾萬人,東進攻趙,與趙王歇大戰於井陘。趙軍號稱二十萬,數倍於遠道而來的漢軍。

韓信背水為陣,遣兵襲佔越軍防禦薄弱的後方,使趙軍腹受敵,終於大破趙軍。

昆陽之戰:

也稱新漢昆陽之戰。公元23年,綠林農民起義軍攻下昆陽(今河南葉縣)等地。新帝王莽派王尋、王邑率軍四十二萬反撲,以十萬人圍攻昆陽。

趙義軍主將王鳳率**年人苦戰死守,並派劉秀等突圍求援。劉秀調集起義軍一萬多人來援,選精兵三千突破莽軍中堅,城內守軍乘勢出擊,內外夾攻。莽軍大敗,王尋被殺,昆陽之圍始解。

赤壁之戰。

三國時期決定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的重要戰役。公元208年冬,曹操率兵二十餘萬進攻孫權,準備統一南方。孫權聯合劉備,出兵五萬,共同抗曹。

在赤壁(今湖北嘉魚東北長江南岸)與曹軍隔江對峙。孫劉聯軍利用曹軍遠來疲憊、驕傲輕敵、疾疫流行、不習水戰等弱點,火攻曹軍戰船,大火延及岸上營寨;並乘曹軍潰亂之機,水陸並進,大敗曹軍。

彝陵之戰:

也稱吳蜀彝陵之戰或(犭虎)亭之戰。公元221年,蜀漢劉備率軍十餘萬攻吳。吳主孫權派陸遜率兵五萬迎戰。

蜀軍連戰皆捷,深入吳境五六百里,自巫峽至彝陵(今湖北宜昌東)設定幾十處軍營,急於速戰。陸遜以逸待勞,堅守七八個月而不出戰。直到次年見劉備處處設防,兵力分散,蜀軍疲憊、士氣低落,乃由(犭虎)亭(今湖北宜都北)發起**,進行決戰。

利用順風,火燒連營。蜀軍大敗,劉備狼狽逃回蜀中。

淝水之戰:

也稱**淝水之戰。東晉擊敗前秦的著名戰役。公元383年,秦主苻堅強徵各族人民,組成九十萬大軍,南下攻晉。

晉將謝玄率水陸軍八萬,拒秦軍於淝水。晉軍利用苻堅的驕傲自恃,要求淝水以北的秦軍略退,讓出一片戰場,以便晉軍渡水決戰。苻堅企圖乘晉軍半渡時予以襲擊,同意稍退。

但因秦軍內各族士兵不願作戰,將帥之間又不團結,一退即不可止。晉軍乘機渡水攻擊,大敗秦軍。

崖山之戰:

公元2023年,元軍攻陷南宋都城臨安,虜宋恭帝顯北去。宋抗元將領張世傑、陸秀夫等先後擁立兩名趙氏後裔為帝,繼續抗元。2023年退至崖山(今廣東新會以南的海中小島)。

在元軍圍攻下,張世傑兵敗突圍。陸秀夫見糧盡無援,身背幼帝投海死。張世傑聚合潰軍,意圖再起,因遭颱風,船覆溺死,南宋亡。

薩爾滸之戰:

公元2023年,明朝為消滅後金政權,命楊鎬調集十萬大軍,分四路進攻赫圖阿拉。西路總兵杜鬆貪功冒進,率三萬人提前出撫順關,抵達薩爾滸,又留下兩萬人駐守,自領一萬軍隊攻打金軍,進一步分散了兵力。後金大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採用「任爾幾路來,吾只一路去」的戰略方針,親率八旗兵中的六旗人馬攻打薩爾滸的明軍,並派兒子皇太極率領其餘兩旗兵力截擊杜鬆。

杜鬆全部被殲。金軍又殲滅另外兩路明軍,最後一路明軍倉皇撤退。

井陘之戰

公元前206年,盛極一時的秦帝國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了新的階段。當時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分別形成了兩個新的集團,雙方為爭奪天下,了歷史上有名的楚漢戰爭。在這場歷時近五年的戰爭中,漢大將韓信表現出了「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卓越智謀和用兵韜略,其戰績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觀,井陘之戰則是他輝煌戰例中的精粹。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一萬餘新召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帥成安君陳餘集中二十萬兵力於太行山區的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佔據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行動。

當時,趙軍謀士李左車向陳餘建議:正面堅壁不戰,用一部分兵力繞到敵後切斷漢軍糧道,使韓信「前不得鬥,退不得還,......野無所掠」,最後前後夾擊,一戰而擒韓信。

但陳餘卻是一名崇尚正面攻擊的古典派軍人,認為韓信兵少而疲,不應避而不戰。他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刻板地遵從兵書上「十則圍之,倍則戰」的公式行事。

韓信深謀遠慮,自知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如採用強攻,必會受挫,於是決定在離井陘口很遠地方駐紮下來,反覆研究地形地勢和趙軍部署。當韓信探知李左車的計策沒有被採納,趙軍主帥陳餘有輕敵情緒和希圖速決的情況後,立即指揮部隊進到離井陘口三十里遠地方紮下營來。他選拔了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的紅旗,乘天黑悄悄從山間小道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側後方埋伏,等翌日見趙軍出動,營壘空虛之時,攻入趙軍大營,把趙軍旗幟拔下,插上漢軍旗幟。

當夜,韓信傳令部隊就餐,他對將校們說:「少餐即可,待今日破趙之後再飽餐。」將校們將信將疑,只能從命。

韓信遂即傳令擊鼓,出大將旗仗,向井陘口進發,他說:「趙軍已先我佔據了有利地形,築壘以待,看不到大將旗仗,怕他們疑我尚在後軍,不肯發起攻擊。」

當漢軍接近井陘口時,韓信連騎哨都不派,立即傳令中軍主力全部前出到河邊背水列陣,營壘上的趙軍遠遠見漢軍背水列陣,無路可退,紛紛譏笑韓信不懂兵法。少頃,天色已然大亮,漢軍陣營揚起一陣輕塵,隨著激越的鼓聲,一隊旗仗轉出,韓信在眾將校的簇擁下縱馬來到陣前。陳餘眼見韓信兵少,自己又佔據有利地勢。

於是率輕騎銳卒蜂擁而出,欲生擒韓信。韓信令棄旗鼓儀仗,迅速轉入陣中。陳餘見此情景,當即下令全營出擊,直逼漢陣。

漢軍因臨河而戰已無路可退,所以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雙方廝殺半日有餘,趙軍仍未能獲勝。這時趙軍營壘已空,韓信預先伏下的兩千輕騎直馳而入,在趙軍營壘遍插漢軍紅旗。

鏖戰中的趙軍突然發現背後營壘插滿漢旗,隊形立時大亂。韓信揮軍趁勢反擊,將二十萬趙軍殺得大敗,斬殺趙軍統帥陳餘,生擒趙王歇。

戰後,漢軍將士們飲宴相賀,他們紛紛問韓信:「將軍叫我們背水列陣,這是有悖兵法的啊,為什麼竟然能取勝呢?」韓信哈哈大笑:

「兵法上不是都說了嗎?置之死地而後生,置只亡地而後存。如果我給你們一條生路,士卒們能拼死作戰嗎?

」諸將這才領悟了背水列陣致勝之奧妙,對韓信大為欽服。

韓信以萬餘的劣勢兵力,一舉擊破二十萬趙國大軍,滅亡了項羽分封的趙國,為劉邦最終戰勝項羽,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態勢。唐代詩人王涯在《從軍行》裡,生動描述了井陘大戰。盛讚韓信的高超謀略和指揮藝術:

戈甲從軍久,風雲識陣難。

今朝拜韓信,計日斬成安。

鴉片戰爭的詳細,鴉片戰爭的詳細資料

鴉片戰爭包括兩次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 1842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 1860 影響 1 使中國從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是中國近代史開始。2 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市場,獨立發展的道路被迫中斷。3 戰後的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巨大破壞。中國的司法 關稅 海關等主權遭到巨大破...

英法為什麼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為什麼要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上

中國近代史自1840年開始,到1860年二十年間,共發生了兩次鴉片戰爭。這兩次戰爭的標題是我們自己命名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人稱之為 亞羅號戰爭 又稱 英法聯軍戰役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說英國人以 亞羅號事件 為藉口,法國人以 西林教案 為由頭,組成聯軍進攻大清朝。祕史,我們的史學家有所隱瞞,誇大其詞...

鴉片戰爭的故事簡介,鴉片戰爭的故事簡介50字

回答您好,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6月28日 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是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強行向中國推銷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結束。因此而簽署的 南京條約 是近代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香港島也在這次戰爭中被割讓給英國,除此之外,英國還得到最惠國待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