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傳的全文翻譯,《後漢書 鄭玄傳》文言文翻譯

2021-05-26 11:18:42 字數 7287 閱讀 7813

1樓:116貝貝愛

鄭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縣人。鄭玄年輕時任鄉嗇夫,辭官回家後,便常常到當地的學校去學習,不願意做官吏,他的父親多次為此惱怒,也不能阻止他。後來就到太學跟隨老師學習,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為師,又隨從東郡張恭祖學習《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

由於在崤山以東地區沒有值得求問的人了,鄭玄便西行進入關中,通過涿郡盧植的介紹,尊奉扶風郡馬融為師。鄭玄獨自遊學,十多年後才回到鄉里。家庭貧困,便在東萊郡租種別人的田地,跟隨他的學徒已有數百甚至上千人。

等到發生黨錮之事,鄭玄竟和同郡孫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動,於是就暗暗地修習儒家經籍,關閉門戶不再外出。當時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經學,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鄭玄卻針對這三本書都提出了辯駁。

何休見到這些後感嘆地說:「鄭康成走進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長矛,來討伐我啊!」起初,光武帝中興漢朝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這些人為古文、今文經學爭辯不休,後來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劉緓,加上鄭玄與何休的對答,文言翻譯與考據都通達精深,從此古文經學便徹底興盛起來了。

州郡長官因為何進是極有權勢的外戚,不敢違抗他的意旨,於是便迫脅鄭玄,鄭玄迫於無奈而去拜訪他。何進為他準備了坐幾和手杖,對他的禮遇很是優厚。鄭玄不接受何進所賜予的朝服,而是頭戴幅巾去見何進。

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

鄭玄依照儒家經籍進行申辯對答,每一對答都超出了問題本身,並且都是以前沒有聽說過的,座中沒有誰不嗟嘆心服。袁紹於是便舉薦鄭玄為「茂才」,上表推薦他任左中郎將。但他都沒有接受。

公車署徵召他任大司農,賜給他一輛四馬安車,所經過地方的郡縣都派長吏接送。

這時袁紹正和曹操兩軍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紹讓他的兒子袁譚派遣使者逼迫鄭玄隨從軍隊。鄭玄迫於無奈,帶病來到元城縣,病情危重而無法繼續行進,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歲。留下遺囑要求薄葬。

從郡守以下曾經跟隨他學習的人中,披麻戴孝參加喪會的有一千多人。

《後漢書·鄭玄傳》原文: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為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為吏,父數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

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玄自遊學,十餘年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及黨事起,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隱修經業,杜門不出。

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興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之徒爭論古今學,後馬融答北地太守劉緓及玄答何休,義據通深,由是古學遂明。

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而闢之。

一宿逃去。時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遣使要玄,大會賓客,玄最後至,乃延升上坐。紹客多豪俊,並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

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

公車徵為大司農,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還家。時袁紹與曹操相拒於官渡,令其子譚遣使逼玄隨軍。

不得已,載病到元城縣,疾篤不進,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遺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嘗受業者,縗絰赴會千餘人。

寫作背景:

范曄的祖父範寧曾任晉豫章太守,著《穀梁集解》一書。《十三經注疏》中的《穀梁傳註疏》就是以《穀梁集解》為基礎寫成的。他的父親範泰官拜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是宋武帝劉裕的得力助手。

他博覽群書、潛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范曄有很深的家學淵源,一直以名門之後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節,仕宦不甘居人後,著述也不甘居人後。以此成名,也以此喪身。

元嘉二十二年,當他完成了本紀、列傳的寫作,同時又和謝儼共同完成《禮樂志》、《輿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時候,有人告發他參與了劉義康的篡位陰謀,因此下獄而死。謝儼怕受牽連,毀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後漢書》只有紀傳部分流傳了下來。

《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後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章懷太子李賢注,此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後漢史料,並參考袁巨集所著的《後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後漢史。

首先,他在帝紀之後添置了皇后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有六個太后臨朝。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準確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

其次,《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

尤為可貴的是,《列女傳》所收集的十七位傑出女性,並不都是貞女節婦,還包括並不符合禮教道德標準的才女蔡琰。《後漢書》自有其特點。從體例上看,與《史記》和《漢書》相比,有一些改進。

這既節省了篇幅,又不遺漏史實,一舉而兩得。在皇后方面,改變了《史記》與《漢書》將皇后列入《外戚傳》(呂后除外)的寫法,為皇后寫了本紀。這樣改動,符合東漢六個皇后臨朝稱制的史實。

劉平韓文翻譯怎麼寫

2樓:咿呀1啊

中文名字:劉平

韓語名字:유평

漢語諧音:you piang

有疑問可以繼續追問,滿意請採納~

翻譯文言文《漢書.高帝傳》

文言文服字怎麼翻譯?

3樓:精銳濱江馮老師

要看語境,

1. 衣裳:~裝。制~。

2. 穿衣裳:~喪。~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3. 作,擔任:~務。~刑。~兵役。

4. 順從:信~。佩~。降(xiáng )~。~辯(舊指認罪書)。~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5. 習慣,適應:不~水土。

6. 吃(藥):內~。

7. 乘,用:~牛乘(chéng )馬。

8. 姓。

主要有這些意思

世說新語 翻譯

4樓:匿名使用者

世說新語捲上之上

德行第一

1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一〕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汝南先賢傳曰:「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

有室,荒蕪不埽除,曰:『大丈夫當為國家埽天下。』值漢桓之末,閹豎用事,外戚豪橫。

及拜太傅,與大將軍竇武謀誅宦官,反為所害。」為豫章太守,〔二〕海內先賢傳曰:「蕃為尚書,以忠正忤貴戚,不得在臺,遷豫章太守。

」至,便問徐孺子所在,〔三〕欲先看之。謝承後漢書曰:「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

清妙高跱,超世絕俗。前後為諸公所闢,雖不就,及其死,萬里赴吊。常豫炙雞一隻,以綿漬酒中,●幹,以裹雞,徑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漬綿,鬥米飯,白茅為藉,以雞置前。

酹酒畢,留謁即去,不見喪主。」主簿白:「群情慾府君先入廨。

」〔四〕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許叔重曰:

「商容,殷之賢人,老子師也。」車上跽曰式。〔五〕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袁巨集漢紀曰:「蕃在豫章,為稚獨設一榻,去則懸之,見禮如此。」〔六〕

【箋疏】

〔一〕 李詳雲:「案蔡邕陳太丘碑文『文為德表,範為士則』。魏志鄧艾傳作『文為世範,行為士則』。」

〔二〕 程炎震雲:「陳為豫章,範書不記其年,以稚傳『延熹二年,蕃與胡廣上疏薦稚等』推之,知在永壽間。」

〔三〕 御覽四百三引海內先賢行狀曰:「徐孺子徵聘未嘗出門,赴喪不遠萬里。常事江夏黃公,薨,往會其葬。

家貧無以自供,?磨鏡具自隨。每至所在,賃磨取資,然後得前。

既至設祭,哭畢而返。陳仲舉為豫章太守,召之則到,饋之則食,但不服事,以成其節。」袁巨集後漢紀二十二曰:

「蕃以禮請為功曹,稚為之起,既謁而退。蕃饋之粟,受而分諸鄰里。」

袁巨集後漢紀二十二雲:「稚少時,遊學國中,江夏黃瓊教授於家,故稚從之諮訪大義。瓊後仕進,位至三司,稚絕不復交。

及瓊薨當葬,稚乃赴吊進酹,哀哭而去。」據此則瓊嘗為孺子所師事,宜其萬里赴吊,不徒感其辟舉之恩而已。然平生篤於風義,其所赴吊不獨黃瓊,凡故舊死喪,莫不奔赴。

故本傳稱郭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又宋談鑰嘉泰吳興志卷四曰:「烏程縣孺山在縣東三十八里。

三吳土地記雲:『後漢徐孺子哭友人冀州刺史姚元起於此。時九江何子翼嘲之曰:

南州孺子,吊生哭死。前慰林宗,後傷元起。』」皆其證。

風俗通三曰:「公車徵士,豫章徐孺子比為太尉黃瓊所闢,禮文有加。孺子隱者,初不答命。

瓊薨,既葬,負●●齎一盤醊,哭於墳前。孫子琰故五官郎將,以長孫制杖,聞有哭者,不知其誰,亦於倚廬哀泣而已。孺子無有謁刺,事訖便去。

子琰大怪其故,遣瓊門生茅季瑋追請,辭謝,終不肯還。」

御覽四百七十四引謝承後漢書曰:「徐稚字孺子,豫章人。家貧常自耕稼,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

屢闢公府不起。時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謁而退。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

後舉有道,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朱子語類百三十五曰:「徐孺子以綿漬酒藏之雞中去弔喪,便以水浸綿為酒以奠之便歸。所以如此者,是要用他自家酒,不用別處底。所以綿漬者,蓋路遠難以器皿盛故也。」

〔四〕 左暄三餘偶筆五曰:「漢人稱太守為明府。章懷注後漢書張湛傳雲:

『郡守所居曰府,府者尊高之稱。』又府君亦太守之稱,如後漢書劉平傳:『龐萌反於彭城,攻敗太守孫萌。

平時為郡吏,號泣請曰:願以身代府君。』三國志:

『孫策進軍豫章,華歆為太守,葛巾迎策。策謂歆曰:府君年德名望,遠近所歸。

』」〔五〕 李慈銘雲:「所引許叔重云云,當出許君淮南子注。今淮南子繆稱訓『老子學商容』。

高誘注云:『商容,神人也。』與許君異。

」太平寰宇記一百六洪州南昌縣:「徐孺子臺在州東南二里。輿地志雲:

『臺在縣東湖小洲上。郡守陳蕃所立。』」

〔六〕 後漢書陳蕃傳曰:「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云雲。」

2  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一〕子居別見。

典略曰:「黃憲字叔度,汝南慎陽人。時論者鹹雲『顏子復生』。

而族出孤鄙,父為牛醫。潁川荀季和執憲手曰:『足下吾師範也。

』後見袁奉高曰:『卿國有顏子,寧知之乎?』奉高曰:

『卿見吾叔度邪?』戴良少所服下,見憲則自降簿,悵然若有所失。母問:

『汝何不樂乎?復從牛醫兒所來邪?』良曰: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所謂良之師也。』」

【箋疏】

〔一〕 李慈銘雲:「案子居名乘,見下賞譽門注引汝南先賢傳云云。後漢書黃憲傳以此二語為陳蕃、周舉之言。

」 嘉錫案:黃叔度嘗與周子居同舉孝廉,見風俗通及聖賢群輔錄。本書賞譽篇注言「子居非陳仲舉、黃叔度之儔則不交」。

此宜是子居之言,範書蓋誤也。

程炎震雲:「範書黃憲傳載此語,作陳蕃、周舉相謂之詞。袁巨集後漢紀則作子居語。」

3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一〕續漢書曰:「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泰少孤,年二十,行學至成皋,屈伯彥精廬。

乏食,衣不蓋形,而處約味道,不改其樂。李元禮一見稱之曰:『吾見士多矣,無如林宗者也。

』及卒,蔡伯喈為作碑,曰:『吾為人作銘,未嘗不有慚容,唯為郭有道碑頌無愧耳。』初,以有道君子徵。

泰曰:『吾觀乾象人事,天之所廢不可支也。』遂辭以疾。

」汝南先賢傳曰:「袁巨集字奉高,慎陽人。友黃叔度於童齒,薦陳仲舉於家巷。

闢太尉掾,卒。」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

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

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泰別傳曰:「薛恭祖問之,泰曰:

『奉高之器,譬諸氾濫,〔二〕雖清易挹也。』」

【校文】

注「成皋」 景宋本及袁本俱作「城阜」。

注「雖清易挹也」 「也」字景宋本及沉本俱作「耳」。

【箋疏】

〔一〕 嘉錫案:廣記卷一百六十九引世說曰:「郭泰秀立高峙,澹然淵停。

九州之士,悉凜凜宗仰,以為覆蓋。蔡伯喈告盧子幹、馬日磾曰:『吾為天下碑銘多矣,未嘗不有慚,唯為郭先生碑頌,無愧色耳。

』」疑所引即是此注,其詳略不同者,今本已為宋人所刊削故也。寰宇記四十一曰:「周武帝時除天下碑,唯林宗碑,詔特留。

」程炎震雲:「劉攽曰:『袁閬字奉高,袁閎字夏甫。

此言奉高,則閎當作閬。』按閎是袁安玄孫。安傳雲:

汝陽人。閬嘗為汝南功曹,見範書王龔傳,明著其字奉高。劉說是也。

奉高、叔度,同為慎陽人,故林宗得並造之耳。文選褚淵碑注引範書,誤作袁巨集。胡氏考異訂巨集為閎。

足知唐初範書已誤袁閬作袁閎矣。」李慈銘雲:「案後漢書:

袁閎字夏甫,汝南汝陽人。司徒安之玄孫。終身未嘗應辟召,而黃憲傳亦載奉高之器云云。

章懷注:奉高為閎字。然王龔傳雲:

龔遷汝南太守。功曹袁閬字奉高。數辭公府之命。

則奉高乃袁閬。此注引汝南先賢傳,似亦閬而非閎。但範書未著閬為何縣人,亦不言其卒於何官,而此下言語篇有邊文禮見袁奉高雲雲。

又有荀慈明與汝南袁閬相見云云。宋劉原父謂黃憲傳袁閎乃袁閬之訛。近時洪筠軒說亦同。

而孫頤谷謂當時蓋有兩袁閎:一字夏甫,一字奉高。又有一袁閬。

然黃憲傳中先出袁閎注云:閎一作閬。疑此閎字本是誤文。

劉氏、洪氏之說差為得之。若據孫說,不容汝南一郡之中,同時名士有兩袁閎;又不容慎陽一縣,並時有兩袁奉高也。」 嘉錫案:

文選集註百十六李善引范曄後漢書,正作袁閬。足見唐初人所見範書並不誤。其文選注及此注作袁閎者,乃宋時淺人據誤本範書改之耳。

諸家紛紛考辨,雖復與古暗合,然今既見唐寫本,則此事不待繁言而自解矣。

〔二〕 程炎震雲:「泛當依範書黃憲傳作氿。」 嘉錫案:此出郭泰別傳,見後漢書黃憲傳注及御覽四百四十六。

4  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一〕薛瑩後漢書曰:「李膺字元禮,潁川襄城人。

抗志清妙,有文武俊才。遷司隸校尉,為黨事自殺。」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三秦記曰:「龍門,一名河津,去長安九百里。水懸絕,龜魚之屬莫能上,上則化為龍矣。

」【箋疏】

〔一〕 御覽四百四十七引袁子正書曰:「李膺言出於口,人莫得違也。有難李君之言者,則鄉黨非之。

李君與人同輿載,則名聞天下。」 嘉錫案:此出袁山鬆後漢書,見御覽四百六十五。

又出袁巨集後漢紀二十二。

5  李元禮嘗嘆荀淑、鍾皓先賢行狀曰:「荀淑,字季和,潁川潁陰人也。所拔韋褐芻牧之中,執案刀筆之吏,皆為英彥。

舉方正,補朗陵侯相,所在流化。鍾皓字季明,潁川長社人。父、祖至德著名。

皓高風承世,除林慮長,不之官。人位不足,天爵有餘。」曰:

「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一〕海內先賢傳曰:「潁川先輩,為海內所師者:

定陵陳稚叔、潁陰荀淑、長社鍾皓。少府李膺宗此三君,常言:『荀君清識難尚,陳鍾至德可師。

』」【箋疏】

〔一〕 嘉錫案:魏志鍾繇傳注引先賢行狀亦言「時郡中先輩為海內所歸者,蒼梧太守定陵陳稚叔、故黎陽令潁陰荀淑及皓」。宋本作為「陳鍾叔」,誤也。

程炎震雲:「四長年輩以範書考之,鍾無卒年。荀最早,生於建初八年,長元禮二十七歲。

陳最少,生於永元十六年,長元禮六歲。鍾年六十九,範史不著卒於何年。魏書鍾繇傳注引先賢行狀,陳寔少皓十七歲,則皓生於元和三年丙戌,長元禮二十四歲也。」

明史《劉顯傳》全文怎麼翻譯

劉顯,南昌人,天生身材魁梧 膂力絕倫,青年時家貧,為人傭工為生,趕上了荒年,因吃量過大,經受不了飢餓煎熬,便有了輕生的念頭。他來到一座荒祠裡上吊,不想一連吊了兩次,都因為繩子和房椽斷了而未遂,劉顯以為是有神人護佑,便拜別神像 慟哭而去,混跡於一幫牽夫裡,為人拉牽幫傭。輾轉經年,到達了天府之國四川,寄...

蘇軾傳全文翻譯,《宋史 蘇軾傳》的全文翻譯

蘇軾傳全文翻譯 等到弱冠,博通經史,寫文章每天可以寫數千字,喜歡賈誼 陸贄的著作。後來讀 莊子 感嘆說道 我以前也有一些觀念,但總是表達不出來,現在看到這本書,覺得真是深入我心!嘉佑二年,參加禮部的考試。當時文風崇尚詭譎不合正道,主考官歐陽修想拯救這種現象,看到了蘇軾的 刑賞忠厚論 大為驚喜,想要選...

後漢書吳佑傳翻譯

吳佑二十歲時,父親去世,生活十分貧困,卻不接受別人的饋贈。他常在家鄉水邊牧豬,同時漫步吟誦經書。遇到父親生前的老朋友,對他說 你是兩千石 的兒子卻從事這樣下賤的事,就算你不覺得羞恥,又怎麼對得起你去世的父親呢?吳佑只是表示謝意,堅守志節並不改變。後來被舉為孝廉,將前去應召,郡裡給他餞行,吳佑跟小吏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