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王室裡的人稱,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的兒女怎麼稱呼他們的母親

2021-05-04 10:03:36 字數 5364 閱讀 2858

1樓:匿名使用者

公室,指春秋戰國時諸侯的家族。

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國語·晉語》

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左傳·襄公十一年》

三分公室、四分公室

魯桓公後代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桓)發展勢力、擴充疆土,使魯國出現「公室卑,三桓強」的局面。公元前562年,三桓作三軍,「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分公室)公元前537年,三桓改三軍為二軍,分成四份,季孫氏獨得兩份,掌一軍;叔孫氏、孟孫氏各得一份,合掌一軍。

(四分公室)

2樓:恩惠

按照周朝制度,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為太子,其他的兒子便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君夫人為春秋、戰國時期對諸侯正妻的稱謂,夫人自稱為小童。

男性成員一律可稱封號,如xx君,(孟嘗君、平原君之類).

國君的弟弟可以稱公子某,(因為是上代公的庶子).少數稱公弟某,如宋成公有個弟弟叫公弟御.

國君叔叔也可稱公子某,(因為他是再上代公的兒子),少數稱公叔某,如公叔痤.

國君的叔叔的兒子,可以稱公孫某.如商君公孫鞅(就是商鞅,又稱衛鞅.衛國的公孫,封地在商)

公女,是對諸侯的女兒們的稱呼,也稱女公子.

其次根據姓來分.比如姬是燕君、魏君之姓,所以魏國、燕國的公女就是某姬.

同理,秦國、趙國就是某嬴,齊國就是某姜,宋國就是某子

未婚姑娘為了加以區別,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

二、老三、老麼這種排行.如古書所記孟姜、仲子、叔姬、季某,意即姜家的大女兒,子家的二女兒,姬家的三姑娘,某家的麼姑。

3樓:

君主 君上

國王自稱寡人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的兒女怎麼稱呼他們的母親

4樓:淺愛如冰

一、家族方面的稱謂

對自己的父母稱「父親」、「母親」。男的自稱「男」或「兒」;女的自稱「女兒」。

稱別人的父親、母親謂「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母親謂「家嚴」「家父」和「家慈」「家母」。

對自己已故的父親、母親稱「考」和「妣」;對別人稱自己已故的父母謂「先嚴」「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對於後母稱「繼母」,其他如前。

對自己的祖父母稱「祖父」、「祖母」。男的自稱「孫」或「孫兒」;女的自稱「孫女」。

稱別人的祖父、祖母謂「令祖父」和「令祖母」;對別人稱自己的祖父、祖母謂「家大父」和「家大母」。

對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稱「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稱「王考」和「王妣」。

對自己的曾祖父母稱「曾祖父」、「曾祖母」。男的自稱「曾孫」;女的自稱「曾孫女」。

稱別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謂「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對別人稱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謂「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對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稱「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稱「元(玄)孫」;女的自稱「元(玄)孫女」。

對父親的兄嫂稱「伯父」「伯母」,對父親的弟弟、弟媳稱「叔父」「叔母」。男的自稱「侄」;女的自稱「侄女」。

稱別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謂「令伯」 「令叔」「令伯母」 「令叔母」;對別人稱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謂「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如果伯叔很多,稱「幾伯」「幾叔」「幾伯母」「幾叔母」。

對父親的伯父母、叔父母稱「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稱「侄孫」;女的自稱「侄孫女」。

稱別人的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前面加一個「家」字。

對同胞兄弟姊妹稱「兄」「弟」「姐」「妹」或依排行加加一個「幾」字。男女自稱同理。對同族的兄弟姊妹稱「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稱叔伯兄弟姊妹,或依排行加加一個「幾」字。

男女自稱同理。

稱別人的「兄」「弟」「姐」「妹」 前面加一個「令」字;對別人稱自己的「兄」 「姐」前面加一個「家」字,「弟」 「妹」 前面加一個「舍」字。男女自稱同理。

對自己的配偶,男稱女謂「妻」「妻子」「賢內助」,自稱「夫」;女稱男謂「夫」「婿」,自稱「妻」「妻子」。

稱別人的配偶,對男方可稱「兄」道「弟」,對女方稱「嫂」「嫂夫人」「弟媳」「弟妹」。如果兄弟姊妹較多,前面加一個排行位數。

對自己的子女稱「兒」「女兒」,自稱「父」或「母」。

稱別人的兒子謂「令郎」,女兒謂「令愛」;對別人稱自己的兒子謂「小兒」「犬子」,女兒謂「小女」,兒子媳婦謂「兒媳」。

對兄弟的子女稱「侄」「侄女」或在前面加一個「賢」字,男的自稱「伯」「叔」,女的自稱「姑」、如已嫁人則稱「姑母」。

稱別人兄弟的子女,在「侄」「侄女」的前面加一個「令」字,在自稱的前面加一個「愚」字。

對同姓而非同一家族的長者,祖輩,長輩、同輩,均按前面所述相稱,寫信問候前面要加一個「宗」字,表示是一個宗族。

對過繼的父母稱「寄父母」「義父母」,男的自稱「寄男」,女的自稱「寄女」「義女」。對於寄兄弟姊妹的稱呼,除「胞」字不能相稱外,其他一律相通。

5樓:匿名使用者

稱母親為"媽咪",稱父親為"爹di"

6樓:匿名使用者

王室中稱母后、普通百姓就叫母親

7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這個春秋戰國,額,有點大啊……

因為春秋時候畢竟還承認周室是王室,下邊諸侯都是封侯,級別不一樣,一般也不敢僭越,既然是公子,那就是諸侯宗室,叫自個母親一般應該是夫人,和別人一樣吧

戰國就亂了套了,周都給秦滅了,大家都成了王了,那叫起來應該都是母后王后之類的了

不過因為身份不一樣,具體叫法也不一樣的

8樓:亂臣賊子

叫夫人居多,也有稱呼母后

周天子是這稱呼是怎麼來的?是春秋戰國時,底下的諸侯都稱了王嗎?

9樓:胡樹煜

周天子是周朝時期,由於周文王,武王的德行天下,使各諸侯國都來稱臣,所以說是周的天下,共同稱周王為周天子,到後期由於失政,所以諸侯稱王

10樓:

天子bai

:顧名思義,昊天上帝之嫡長子du。其命源天對zhi

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dao稱呼。他們為了鞏固內自己的地位和政容權,自稱其權力出於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稱天子。

商朝被滅,西周建立後,周王便被稱為「天子」,其後周天子分封親屬和功臣,將天下賞賜與他們,這些受封的人就前往自己的封地建立諸侯國。

雖然同為諸侯,但依照爵位有高低之分,從高至低為:公爵、伯爵、侯爵、男爵、子爵。爵位越高的諸侯,封(國)地面積越大。但諸侯雖有高低之別,大多數時候人們還是都尊為諸公。

「王」號為周天子專有。楚國因為地處荊蠻,且與周王室沒什麼親屬血脈關係,被封了個子爵,方五十里的土地。中原諸侯皆視楚國不為正統。

楚國君主奮發圖強,為表示不服周王室,周夷王之時(公元前913年前後)楚國就乘曾經稱王。公元前704年,楚國第二次稱王。楚君熊通打敗隨國,讓隨國在周桓王面前說情,讓楚國稱王。

周桓王不同意。熊通就自立為「楚武王」。 自此楚國便一直以王號傳承。

隨著禮壞樂崩進入戰國時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吳起,魏國實力強盛,稱霸天下。為了彰顯實力,公元前369年,魏惠王稱王。自此齊、秦、韓、趙、燕陸續稱王。

11樓:水中魚

天子這個稱bai號一般來說確du

實是周朝之後才出現,在周以前zhi用dao的不多。春秋戰國時回期稱王的其實不算答多。楚國最先稱王,是在西周末年,然後吳國越國也開始稱王。

不過這些國家中原人是不屑的,鄙為蠻夷。直到戰國時期,魏國、齊國在徐州相王,中原的諸侯才正式開始稱王。不過稱王跟稱帝、稱天子還是兩碼事。

當時雖然很多國家都稱王了,但是依然尊奉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在戰國中後期,齊秦兩國曾經相約稱帝,不過後來又先後去除帝號。

12樓:星空之沐

都稱王了,甚至有人稱帝

春秋戰國時期為何稱之為君

13樓:大朗

戰國時期,爵位的一種。

戰國時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時期分封卿大夫的繼續。「君」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儀禮·喪服》篇講:

「君,至尊也。」鄭玄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唐賈公彥又疏道:「以其有地則有臣故也。」這裡指出了稱君的兩個條件,一是據有土地;二是屬有臣子。

戰國時,天子逐漸失去權威,各諸侯紛紛自封為「王」,在「王」之下,分封的最高等級的爵位就是「君」。其格式類似於皇帝封「王」。「君」的爵位在秦之後多隻用於女性王族後裔封號了,在朝鮮延續供王室男性封號使用下來。

大家比較熟知的「君」中國的有戰國四公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嘗君」等,朝鮮的如「大院君」。

戰國時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時期分封卿大夫的繼續。「君」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儀禮·喪服》篇講:

「君,至尊也。」鄭玄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唐賈公彥又疏道:「以其有地則有臣故也。」這裡指出了稱君的兩個條件,一是據有土地;二是屬有臣子。

戰國時,天子逐漸失去權威,各諸侯紛紛自封為「王」,在「王」之下,分封的最高等級的爵位就是「君」。其格式類似於皇帝封「王」。「君」的爵位在秦之後被其他爵位替代了,但仍有少數保留:

一是女性爵位,如縣君,類比縣侯,漢武帝時有修成君金俗,歷代王室女性均有縣君、鄉君、郡君的封號;二是朝鮮封爵,由於朝鮮國王之外不能封王,也不能擅自封公侯,這些都要請示**朝廷,因此採取了封君的做法,君的封號不比封侯低,也不在、**朝廷限制之內。

大家比較熟知的「君」中國的有「平原君」,「信陵君」等,朝鮮的如「大院君」。請採納

14樓:太麻煩

古代大夫以上據有土地的各級統治者的通稱。

封建制度的一種尊號,尤指君主國家所封的稱號或封號。

如:平原君;春申君;武安君

15樓:

君這個字有一個意思是對對方的尊稱,比如張君、王君,諸君等等,所以從這個意思來講,每個男子可以稱君。

但是平原君、信陵君、龍陽君的君可不是剛剛我們說的這個意思,而是一種封號,和候一樣,只有諸侯分封給封號的人才能稱君,才能稱候。

眾所周知,周朝實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分封的公、侯、伯、子、男各路諸侯到戰國時候就各自稱王了,比如秦昭襄王,趙孝成王等等,各路諸侯王劃出一塊地封給某個人,賜個封號就是什麼君、什麼候。

想要被封為君候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麼你天生貴胄,是諸侯王的親人、親家、倖臣等,有可能被封為君候,比如王族的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親家如穰侯魏冉,倖臣如龍陽君(不知道叫什麼名字)、長信侯嫪毐等等;當然如果你不是生的好的話,也可以憑自己的本事、對國家做出巨大貢獻也有可能被封為君候,比如文官有商君商鞅、文信侯呂不韋,武將有武安君白起,馬服君趙奢等等。

當然被封為君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旦被封為了君候,在自己的封地裡你的權力還是比較大的,擁有經濟特權,可以豢養門客,比如四君子個個食客三千,他們屬於你的家臣,吃你的飯,拿你的錢,當然要為你賣命,齊國的孟嘗君和齊王鬧翻了以後,他的封地直接演變成了他的私人領地,所以一旦被封為君候,你就發達了。

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故事有哪些?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

春秋戰國時期名人有哪些,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抄,出襲現了老子 孔子等許多著名思想家老子 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他的學說和思想對後世有深遠影響,代表作 道德經 老子學說的核心是 道 孔子 政治思想 核心是 仁 他解釋 仁者,愛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階級社會裡,這種普遍的愛當然是不存在的,但在奴隸主不把奴隸當人看待的奴...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30個

臥薪嚐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自己動腦子!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要簡潔一些 春秋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