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上一定要有實事求事的精神,才能求得真知的詩句

2021-04-23 04:44:10 字數 6871 閱讀 9756

1樓:洛水魚翁

年少荒廢學業淺,

老大傷悲懊悔晚。

塵世難買青春回,

遺恨終生漫無邊。

2樓:樂天派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要勇於實踐的詩句

3樓:xhj北極星以北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欲知山中事,須問打柴人.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樓:匿名使用者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5樓:匿名使用者

冬夜讀書示子聿 《冬夜讀書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陸游】 體裁:【七絕】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註釋】

示:教導;

子聿(yù ):陸游的小兒子;

遺:保留

淺:膚淺,淺薄;

紙:書本

絕知:徹底弄清楚;

躬行:親自實踐。

【解說】 在宋寧宗家慶五年,即2023年年底,陸游寫了《冬夜讀書示子聿》一首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終身為之奮鬥,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

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在這首詩裡,詩人一方面強調了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將來一事無成,後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別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於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加深理解。

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

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係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這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觀點。作者的這種見解,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求知識是很寶貴的經驗之談,就是對今天的人們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是非常有價值的見解。

【作家背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一生勤學不息,寫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麗詩篇。這些詩篇不僅飽含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也體現了詩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當屬被世人津津樂道的《冬夜讀書示子聿》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是一首哲理詩,寫於寧宗慶元五年(1199)。整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讀起來朗朗上口,且意境深遠,餘味無窮。

子聿是陸游的兒子。陸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卻渾然忘我置之腦後,靜寂的夜裡,他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毅然揮就了8首《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滿懷深情地送給兒子,這是流傳千古的第3首。

詩的前兩句,作者講古人做學問總是竭盡全力。只有少年時加倍努力,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他從古人做學問入手,侃侃而談娓娓道來,使人倍感親切清新,如沐春風。

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第二句闡述了做學問應當持之以恆的道理,同時也強調「少壯工夫」的重要性。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

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詩的後兩句,作者談從書本得來的知識比較淺薄,只有經過親身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他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係著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不凡的真知灼見。「要躬行」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這是學者的一種「躬行」,二是獲取知識後還要「躬行」,通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為己用。作者的意圖非常明顯,旨在激勵兒子不要片面滿足於書本知識,而應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獲得昇華。他的獨到見解,不僅在古代,對做學問、求知識之人是寶貴的經驗之談,即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仍然具有較強的啟迪和借鑑意義。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終身為之奮鬥,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

賞析:這是一首教子詩,子聿(yù),詩人的小兒子,是要告訴兒子做學問的道理。首句是對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的讚揚。

「遺」,即保留。「無遺力」,即無保留,竭盡全力之意。次句是說做學問的艱難。

只有從少年開始,養成良好習慣,打好紮實基礎,並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最後才能有所成就。否則只能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以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及做學問的艱難來告誡自己的兒子:

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後兩句,詩人更進一步指出實踐經驗的重要性。「紙上得來」,指的是書本知識。

「絕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蘊。「躬行」,就是指親自去實踐。孜孜不倦、持之以恆地做學問,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

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這首詩以思想和哲理取勝,使我們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

關於真知的名人名言

6樓:

它像美玉,深藏在巖芯,

它像**,奔湧在地底。

只有用「探索」這部鑽機,

才能探知它的祕密……

7樓:澤哥

任何真知不是隨便得來的,它經過了不知多少人不懈的探索才總結出來的。

知是經過很多人的探索才得到的.

學會明辯是非是一個十分艱苦的歷程,但只有這樣才能得出真知灼見.

8樓:冰凌炫麗

5 1 2汶

1 1 2海

2 2 7智汶海智

形容堅持的詩句有哪些?

9樓:匿名使用者

1、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清代:顧炎武《精衛·萬事有不平》

譯文:我也願意填平這東海,即便身體沉入海中心也拒不悔改。但是隻要大海沒有被填平,我填海之心將永不泯滅。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魏代: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譯文: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壯志凌雲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

3、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兩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譯文:刑天失敗仍揮舞盾斧,剛毅的精神始終存在。

4、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代李世民《賜蕭瑀》

譯文: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堅韌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

5、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出自唐代韋莊的《思帝鄉·春日遊》

譯文:我想以身相許嫁給他,一生一世就此休。縱使他薄情無義拋棄我,也不後悔也不害羞。

10樓:冒佑平其鳥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11樓:匿名使用者

1,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 劉禹錫2,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宋 陸游3,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明  馮夢龍4,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楚 屈原5,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現代 董必武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 杜甫

7,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8,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唐 李白

9,精神經百鍊,鋒銳堅不挫。——宋·劉過

10,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 王勃

關於誠信的古詩

12樓:大叔

1、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詩經·鄭風·揚之水》

無誠信品德的人說的話,人是不應當相信的。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須做誠實之人。

2、君子之言,信而有規,故怨遠於其身。小人之言,僭而無徵,故怨咎及之。左丘明《左傳·昭公八年》

君子之言,誠實而有證據,所以怨恨遠於其身。小人之言,越分妄言,又無根據,所以遭致怨禍。要求人說話要誠實、要有根據,切忌無實事根據的胡言亂語。

3、人先信而後求能。《淮南子·說林訓》

應先看他是否講信用,然後再論及他的能力如何,說明信重於能。

13樓:一米八的脖子

1、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宋·王安石《商鞅》

譯文: 自古以來統治百姓必須注重說到做到,取信於民,一句話的分量重於**百斤。

2、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譯文: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3、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唐·盧照鄰 《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

譯文:有遠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誠和信用作為衣裳。

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春秋孔子譯文: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

5、海嶽尚可傾,吐諾終不移。——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譯文:大海可以乾枯,山嶽可以倒塌,許下的諾言始終不可改變。

14樓:第一職責

1、陳太丘與友期

南北朝: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

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

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

」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2、文侯與虞人期獵

兩漢:劉向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

「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

」乃往,身自罷之。魏於是乎始強。

譯文:魏文侯同掌管山澤的官約定去打獵。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的高興,天下起雨來。文侯要出去赴約,隨從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這麼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呢?」

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去打獵,雖然在這裡很快樂,但是怎麼能不去赴約呢?」於是自己前往約定地點,親自取消了打酒宴。魏國從此變得強大。

3、吳起守信

明代:宋濂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

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譯文: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飯。老朋友說:

「好啊,等我回來就(到你家)吃飯。」吳起說:「我(在家裡)等待您一起進餐。

」(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

要想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4、賈人食言

清代:鄒弢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呼救命。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登陸,則予十金。

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賈人勃然作色曰:

"若漁者也,一日捕魚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

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或曰:"何以不就?

"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未久,賈人沒。

譯文: 濟陰有位商人,渡河的時候沉了船,趴在浮在水面的水草上呼救。一位漁夫駕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劃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

「我是濟北的大戶,你能救了我,我送給你一百兩銀子。」 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上去以後,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

漁夫問他:「我救你的時候你親口許諾給我一百兩銀子,可是現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馬上變了臉說:

「你是個打漁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現在一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很不高興地走開了。

過了些日子,這位商人坐船沿著呂梁河東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漁夫剛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見漁夫沒動,便問他:「你怎麼不去救救他?」

漁夫輕蔑地回答說:「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不算的人。」於是,漁夫把船停在岸邊,看著那位商人在水裡掙扎了一陣就沉沒於河水之中了。

5、昔齊攻魯,求其岑鼎

先秦:左丘明

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齊侯不信,曰:

「若柳季雲是,則請受之。」魯欲使柳季。柳季曰:

「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魯侯乃獻岑鼎。

譯文: 從前,齊國攻打魯國,要索取魯國的鎮國之寶-岑鼎。魯國國君悄悄地換了另外一個鼎獻給齊君,並向齊君請求訂立合約。

齊君不相信魯君會把真的岑鼎送來,便提出:「如果柳季說這是真品,那麼我就接受它。」魯君只得去請求柳季。

柳季說:「您把岑鼎當作是國家的重器,而我則把信用看成立身處事的根本。眼下你想破壞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國家,這是臣下難以辦到的事。」魯君無奈只得將岑鼎獻給齊君。

給你的老師寫封信,猜到你在學習上的一些體會和感受

不行,禍是我闖的,怎能讓慕雲替自己收拾殘局?雙眼猛的一凝,旋即,手中的銀弓再次伸出。你平時喜歡什麼樣的教學方法,請給你的老師寫封信,談談你在學習上的一些體會和感受 200字左右 我喜歡幽默輕鬆的教學方法。老師有時候很嚴厲,有很溫柔。在上課時,我們要是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有時會花時間讓我們去理解。就算...

人要成功一定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當你學會放棄的時候,你才開始

人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但同時也要懂得取捨,只有懂得了這個,才會進步吧!個人是這麼認為的 要想採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棄城市的舒適 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兒,就得放棄嬌嫩白淨的膚色。你不可能什麼都得到,所以你應該學會放棄。這是一句不通的話,是哪個廢才胡扯的,文學可以有朦朧,但不應該有矛盾 怎樣理解馬雲說的 ...

以誠信為題寫六百字的作文一定要有兩個或事例

我國流傳著許多有關誠信的名言,如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人若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等等。的確,誠信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天都要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別人對自己最基本的信任,我們豈不是會成為人人避之的獨行者?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數不勝數的誠信的人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