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齡是多少,古代女子幾歲及笄?

2021-03-27 18:36:43 字數 5729 閱讀 4839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齡是十五週歲。

及笄之年出自《禮記·內則》。 指女子滿了15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

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女子到了十五歲,便是婚嫁的最適宜的時間,也就是及笄之年,在及笄之年的時候,就是適宜婚嫁時。

擴充套件資料:古代其他年歲別稱:

1、襁褓:不滿週歲。

2、孩提:兩至三歲。

3、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4、總角:幼年泛稱。

5、 垂髻之年:指兒童。

6、黃口:十歲以下。

7、幼學:十歲。

8、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9、志學:十五歲。

10、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11、弱冠:二十歲。

12、而立之年:三十歲。

2樓:匿名使用者

及笄的年齡是15週歲。

及笄[jī]:笄,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男子十五歲稱為束髮,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髮束起來盤在頭頂。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擴充套件資料:

1、1歲: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

2、2歲: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3、8歲:總角,古代幼童把垂髮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

4、9歲:九齡,為九歲,指數之年:兒童九歲。

5、10歲:幼學,十歲。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也稱外傅之年。

6、12歲: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7、13歲: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8、15歲:及笄,笄,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所以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束髮,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髮束起來盤在頭頂。故束髮是男子十五歲。

9、16歲:二八,為十六歲。古文人把瓜拆分為兩個八字以紀年。

10、20歲: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弱冠是男子二十歲。桃李年華是女子二十歲。

3樓:齊東人也

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齡是十五週歲,也就是說女子滿週歲十五時才行及笄禮,說白了就是過了十五歲生日後就用簪子把頭髮盤起來,表示這個女孩已到出嫁的年齡了。

4樓:魯氏尚佳

15歲,不同的地方規定不同,虛歲表示方法也不一樣。

5樓:匿名使用者

14歲的蘿莉。。。古人都是蘿莉控

6樓:wind悠心

週歲 採納哦

古代女子幾歲及笄?

7樓:河傳楊穎

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 。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所以主以「弱冠」代稱20歲,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還要舉行大禮。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齡段(十三四歲),文學作品中的豆蔻: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及笄的服飾要求:

1、采衣:采衣即未行禮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據冠禮的資料:樣式是短褂褲,緇(黑)布為衣,硃紅色的錦邊,穿普通的布鞋。梳雙鬟髻。

2、初加:發笄和羅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緣沒有文飾,腰帶用普通的細布帶。

3、再加:髮簪、曲裾深衣。

4、三加:釵冠。正式的大袖長裙禮服,上衣下裳制。佩綬等飾物。

8樓:柳蜈

15歲及笄,漢語詞語。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 。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

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笄,髮簪。後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9樓:匿名使用者

找的、供參考。成語名稱:及笄年華

成語發音:jí jī nián huá

成語釋義:笄:古代盤頭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訂婚者十五而笄;未訂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

成語出處:《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笄。」

15歲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為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

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歲

11樓:夙秋英鹿君

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歲

12樓:闢逸麗釋熙

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

。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所以主以「弱冠」代稱20歲,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還要舉行大禮。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齡段(十三四歲),文學作品中的豆蔻: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擴充套件資料

及笄的服飾要求:

1、采衣:采衣即未行禮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據冠禮的資料:樣式是短褂褲,緇(黑)布為衣,硃紅色的錦邊,穿普通的布鞋。梳雙鬟髻。

2、初加:發笄和羅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緣沒有文飾,腰帶用普通的細布帶。

3、再加:髮簪、曲裾深衣。

4、三加:釵冠。正式的大袖長裙禮服,上衣下裳制。佩綬等飾物。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漢族**禮

13樓:務曜燦阮莘

找的、供參考。成語名稱:及笄年華

成語發音:jí

jīnián

huá成語釋義:笄:古代盤頭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訂婚者十五而笄;未訂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

成語出處:《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笄。」

15歲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

「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為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髮: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髮束起來盤在頭頂。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16歲二八:為16歲。

20歲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14樓:何晨過春

及笄的年齡是15週歲。

15樓:濮英光焦馥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16樓:章天和英奕

15歲及笄,漢語詞語。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

。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

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笄,髮簪。後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17樓:魚骨扶桑

古代女子的**禮,舉行於15歲時,標示已到婚嫁年齡。

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笄: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

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笄,髮簪。後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18樓:飄雪化夢

十五歲有時如果女子未訂婚也可以等到二十歲

古代女孩及笄究竟是多少歲

19樓:晚夏落飛霜

15歲,古代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

古文引用:

1、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魯老先生有個令愛,年方及笄。「釋義:魯老先生有一個寶貝女兒,才剛剛15歲。

2、先秦·孔子《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釋義:女子到了十五歲就可以用笄結髮。

對於男孩子,到了十五歲則稱為志學之年。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立志讀書,三十歲能有所成就,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古代女子年齡的別稱

1、金釵之年:年齡代稱,古人指女子十二歲的年齡。

2、豆蔻年華:指少女十三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3、碧玉年華:女子16歲,稱碧玉年華。

4、桃李年華:指20歲女子的代稱。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5、標梅之年:指女子已到結婚年齡。

6、半老徐娘:指女子30歲,即已到中年尚有風韻的婦女。

7、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求描寫古代女子動作,神態的句子,求描寫古代女子動作,神態的句子

這個是王熙鳳的 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 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 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著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褃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大步流星 步履蹣跚 疾步如飛 昂首闊步 三寸金蓮 凝...

芳華的年紀是多少歲,古代女子芳華代表多少歲

二八芳華指女子16歲,為舊時說書人的套語。取自乘法小九九的 二八一十六 有人以為是指28歲,是不對的,因為 芳華 意為盛開的香花,女子16歲正是發育 青春年少,故可當此喻。而舊日女子早婚早衰,女子28歲己是徐娘半老 明日黃花,不復芳華。計算年齡 1 虛歲年齡 中國在習慣上常用的年齡計算方法,按出生後...

古代年齡稱謂,古代關於年齡的稱呼

強 還是fei019 的好點 1 襁褓 襁褓 本意是嬰兒的被子。如 論語 子路 則四方之民襁褓負其子而至矣。後來以此來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2 孩提 指2 3歲的兒童。孟子 盡心上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注 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孩提抱者也。3 齒齔 又稱為齠齔 t ao ch n 指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