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思想是消極還是積極的,陶淵明的思想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2021-03-27 10:20:32 字數 4225 閱讀 4051

1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於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誇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

從這種認識論出發,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莊子思想是從老子思想發展而來,他把老子的道發展成主觀唯心主義,把樸素的辯證法發展成為相對主義。

他對「道」的解釋更加神祕,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東西,他把老子關於對立面轉化的看法引向極端,認為無論大小、長短、貴賤、美醜、成毀等一切差別都不存在,基於這個觀點,他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於殤子(夭折的幼兒),而彭祖(傳說中最長壽的人)為夭。」這就混同了大小、壽夭的區別,否定事物的質的規定性,走向「不別同異」、「萬物一齊」的相對主義。於是他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這就是說可以不必過問是非,生死如一,表現出悲觀厭世的情緒。他不僅認為「齊是非」、「齊萬物」,甚至「齊物我」,正如他所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進入神祕主義境界,一切皆不可知。

作為沒落階級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現實,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達到「真人」境界。要成為「真人」,就要能夠「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覺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與萬物同體,完全解脫塵世間的利害、得失、譭譽、是非,精神上得到絕對自由,進入逍遙遊的境界。

老莊思想中的消極、頹廢的一面,後來成為一切沒落失意的階級或集團寄託精神世界的**。

既有消極,也有積極,相對的,對他自己來說是積極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要看對誰,對從莊子中得到安慰和智慧的人來說是積極的。對認為莊子思想影響他統治的人來說就是消極的

3樓:會寫字的菸圈

無極。如果一旦出現積極或消極這個命題,那就不是莊子思想了。

陶淵明的思想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4樓:3月21日晴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時,儘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

據說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

」從此,不為五斗米折腰傳為佳談。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為跡」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汙的心願,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

」如農家口語,但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卻生動鮮明。蘇軾雲:「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讀有奇趣。

如噯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又曰: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則疲精力,至死不悟。」體現了一種「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語)的巧妙構思。

莊子的思想是積極還是消極

5樓:國學正解

對於社會治理或說世俗主義來說是消極的

對於個人精神的解放是積極的

6樓:灰青澀空氣

逍遙遊,樂觀主義,中性

7樓:賀清安鐸雀

莊子主張天人合一,他是大思想家,他的境界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莊子的思想是在春秋戰國那個大混亂時代才形成的,那是他的無奈,因此他主張無為而治,但這樣的思想放在今天顯然是不現實的,社會要發展,民族要進步,就一定要現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但我們一定要尊重莊子這位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對我們後世的影響是很少能有人企及的

莊子的思想是積極還是消極???

8樓:猛牛

他的思想具有雙面性,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

9樓:登爽陸永豐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於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誇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

從這種認識論出發,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莊子思想是從老子思想發展而來,他把老子的道發展成主觀唯心主義,把樸素的辯證法發展成為相對主義。

他對「道」的解釋更加神祕,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東西,他把老子關於對立面轉化的看法引向極端,認為無論大小、長短、貴賤、美醜、成毀等一切差別都不存在,基於這個觀點,他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於殤子(夭折的幼兒),而彭祖(傳說中最長壽的人)為夭。」這就混同了大小、壽夭的區別,否定事物的質的規定性,走向「不別同異」、「萬物一齊」的相對主義。於是他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這就是說可以不必過問是非,生死如一,表現出悲觀厭世的情緒。他不僅認為「齊是非」、「齊萬物」,甚至「齊物我」,正如他所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進入神祕主義境界,一切皆不可知。

作為沒落階級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現實,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達到「真人」境界。要成為「真人」,就要能夠「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覺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與萬物同體,完全解脫塵世間的利害、得失、譭譽、是非,精神上得到絕對自由,進入逍遙遊的境界。

老莊思想中的消極、頹廢的一面,後來成為一切沒落失意的階級或集團寄託精神世界的**。

既有消極,也有積極,相對的,對他自己來說是積極的

莊子的思想是消極的嗎

10樓:v薇號

莊子的思想是避世的bai思想,他的主張類du似於獨善其身,有點zhi自dao

我,有點自私

人處於社版會,擁有社會屬權性,要求為社會做出貢獻,而莊子是不理世事,獨處他自己的天地,這就脫離了現實,而人是不可以脫離現實存在的

如果人人避世,試問這個社會如何進步,我們需要"出世"之人,推動我們國家與社會的發展

有了**,才會有出世之人推翻他,如果人人如莊周,只想夢蝶,這個社會就會永處於黑暗之中了,這個社會就不會進步,因為一個個出世之人,勇於創新,勇於抗爭,勇於質疑,我們的社會才會不斷進步

總言之,莊子的思想可獨善其身,但不可治國,平天下,所以我們的先祖以儒家知道為綱!

11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的思copy想是出世的,就是順氣自然bai,天人合一,du無為,自身自滅。如果從入世的角度來zhi看,確實是消極dao的,對照的是孔子的思想,積極投身治國平天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碰到磨難或者別人非議的時候,再或者親人之間小矛盾,我們要用莊子的思想,不計較,裝糊塗。

但是對於家庭責任,社會責任方面,我們也要積極擔負起來。

莊子的思想到底是消積的還是積極的

12樓:year三大大

莊子追求的是自由和幸福 他的追求和當時的政治環境相悖,所以他出世,如果入世能帶給版他他所追求的,那麼他就是積權極的了. 積極和消極不能分開來看.如果孔子出生在現在,那他不隱居都不行,追求的東西太不符合時代了.

那你說孔子是積極還是消極? 時代的條件是不能和人物分開來看的

莊子學說究竟有何意義,是消極還是積極

13樓:匿名使用者

老莊哲學,主張「無為」,師法自然,崇尚道德。其思想體系極為廣博。比如在國家統治政策上,主張君主要無為而治,即不要用聖人仁義之說來治理人民,而要拋棄仁義之說,讓人們任性保真,不要約束人民。

又如,強調百姓之無為,即是率性任情,不要捨己效物,失卻本性。

莊子學說的出發點,是基於他對理想國的認識。在莊子看來,人類的理想王國,應該是上古時代。「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若此之時,**至治而已。」

莊子的無為思想,固然有其侷限性,正如沒有任何一種哲學理論能覆蓋整個人類,讓所有的人接受一樣,莊子的學說,也遭到許多人的反對。然而,他對人類理想社會的探索,其返璞歸真的理想,仍然閃爍著不可磨滅的人性的光輝。只是在如何建立人類理想社會的手段和途徑上,莊子尚停留在遠古時代的大同混一。

分析老子,莊子思想的異同,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區別又哪些不同

本質上都是唯心主義思想。不同在於 老子無為,莊子逍遙。老子哲學,近少欲無情多謀略,莊子哲學,近自我,求自然。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區別又哪些不同 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區別有哪些不同,老子莊子思想的不同點 一 道和人的關係 老子 第25章 宣稱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

周公思想對後世的消極影響,孟子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周公所創的思想體系就是周禮,是儒家思想的主要 孔子的思想之 一就是克己復禮,這個禮就是指的周禮。所以來說,儒家思想,對我們禁錮何其嚴厲。三綱五常,皇權至上等等。無疑不阻礙這我們的發展。世上最可怕的就是思想禁錮,你不覺得嗎?還有,玩笑的來說就是 周公解夢 了哈。那個可是不是迷信的迷信呢!孟子思想對後世...

什麼是莊子的齊物論思想莊子的思想核心齊物指的是什麼

一 對概念的存在以表現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 凡事凡物都有相對的兩面,都以 偶 的形式存在。莊子齊物思想涉及是非,壽夭,成毀,美醜,彼此,物我,身心,大小,利害,安危,生死,有無等對待概念,莊子認為這些對待性的概念都具有相對性,表面性和不真實性,而相對性是相對於比較的方面,角度,標準,時間和地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