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飾的服飾型別,服飾與服裝的區別是什麼?

2021-03-24 17:13:40 字數 6039 閱讀 8851

1樓:若離〃焣滀

常服又稱翼善冠服,即頭戴烏紗折上巾(又稱烏紗翼善冠),身著盤領、窄袖(明中後期袖型逐漸肥大)、前後及兩肩繡有金盤龍紋樣,玉帶皮靴。此服用途較多。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裝以黃色的綾羅,上繡龍、翟紋及十二章紋。

龍的圖案從上古發展到明代,經歷了無數次的變化。總的看來,先秦的龍紋,形象比較質樸粗獷,大部分沒有肢爪,近似爬蟲類動物。秦漢時期的龍紋,多呈獸形,肢爪齊全,但無鱗甲,常繪成行走狀,給人以虛無縹緲的感覺。

明代的龍,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種動物的區域性特徵,頭如牛頭、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蝦眼、鼻如獅鼻、嘴如驢嘴、耳如貓耳、爪如鷹爪、尾如魚尾等等。在圖案的構造和組織上也很有特色,除傳統的行龍、雲龍之外,還有團龍、正龍、坐龍、升龍、降龍等名目。本圖服裝上所繡的團龍中,就有升龍、降龍兩種。

圖一:洪武皇帝所穿乃明前期皇帝常服,風格較明後期簡潔,烏紗翼善冠+黃色團龍窄袖圓領袍+紅色交領衣; 圖二:萬曆皇帝所穿常服乃典型明中後期風格,紋樣較明前期增多,此半身像可見:

烏紗翼善冠增加了紋飾,黃色圓領袍增加了色彩和紋樣(加入了十二章紋),兩肩圓形紋樣紅色者為日紋,白色者為月紋,袖子變寬,其上可見華蟲(紅腹錦雞),其餘章紋見於袍服其他部位。 **平日裡在本署衙門辦理公務,則穿常服。常服的規制是:

頭戴烏紗帽,身穿團領衫,腰間束帶。洪武二十三年,指定文武**常服的長度:文官,白領至裔,去地一寸,袖長過手,復回至肘,公、侯、駙馬與文官同。

武官去地五寸,袖長過手七寸。洪武二十四年,再製定品冠補子紋樣,又規定品官常服的衣料,只能用雜色貯絲、綾羅、採繡。官吏衣服及帳幔,不許用玄、黃、紫三色,也不許織繡龍鳳紋樣,如有違犯禁令者,罪及染織工人。

戴烏紗帽、身穿盤補服是明代官吏的主要服飾,以補子來區分官職。這種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不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著,只是顏色有所區別。平民百姓所穿的盤領衣必須避開玄色、紫色、綠色、柳黃、薑黃及明黃等顏色,其他如藍色、赭色等無限制,俗稱「雜色盤領衣」。

明朝建國二十五年以後,朝廷對官吏常服作了新的規定,凡文武**,不論級別,都必須在袍服的胸前和後背綴一方補子,文官用飛禽,武官用走獸,以示區別。

現據《明史·輿服志》及《明會要》卷二十四《輿服下》的記載,將明代百官衣冠服飾制整理成簡表如下: 品級 朝冠 帶 綬 笏 公服顏色 補子繡紋 文官 武官 一品 七樑 玉 雲鳳,四色 象牙 緋袍 仙鶴 麒麟 二品 六樑 犀 同一品 象牙 緋袍 錦雞 獅子 三品 五樑 金花 雲 鈒鶴 象牙 緋袍 孔雀 虎豹 四品 四樑 素花 同三品 象牙 緋袍 雲雁 虎豹 五品 三樑 銀 鈒花 盤雕 象牙 青袍 白鷳 熊羆 六品 二樑 素銀 練鵲,三色 槐木 青袍 鷺鷥 彪 七品 二樑 素銀 同六品 槐木 青袍 鸂鶒 彪 八品 一樑 烏角 鸂、鶒,二色 槐木 綠袍 黃鸝 犀牛 九品 一樑 烏角 同八品 槐木 綠袍 鵪鶉 海馬 未入流     與八品以下同 練鵲  注:表中所謂未入流,是指那些不能列入九品以內的**,諸如典史、驛丞之類。

明代**常服方補與清代官服方補相比有如下區別:

面積:明的一般邊長四十釐米,清的三十釐米,且清方補多從中間分為左右兩塊(因底衣為對襟);

位置:明的更靠上,清的更往下;

色調:明單色補子底色與衣同,補子底色因衣色鮮豔而鮮豔,彩色補子豔而不妖;

清的補子底色隨衣色深暗而深暗;

構圖:明補子構圖飽滿線條和諧;清補子圖案多繁複堆砌,缺乏設計美感(終清一世,越往後越缺乏圖案駕馭力,清初因有明代遺風,構圖尚和諧)

邊框:明補子邊框簡潔,清補子邊框粗寬或飾有紋樣

內容:明代禽鳥補子多為雙只,清代禽鳥補子多為單隻;清方補一般有一顆紅日在上。 琉球國在14世紀開始嚮明朝朝貢,琉球和福建地區的關係密切,琉球常派留學生往福建學習中國文化。

一些留學生在福州長期生活後,也把福建的民間習俗帶回琉球。所以,不少琉球服飾式樣仿製福建當時的服飾。

服飾與服裝的區別是什麼?

2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區別一:含義不同

服飾:裝飾人體的物品總稱。包括服裝、鞋、帽、襪子、手套、圍巾、領帶、提包、陽傘、髮飾等。古人,則是用來遮羞,而今人對於新事物的認識不斷進步,服飾的材質,樣式也多種多樣。

服裝:指的是衣服鞋包玩具飾品等的總稱,多指衣服。服裝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就已出現,古代人把身邊能找到的各種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護身。

人類最初的衣服是用獸皮製成的,包裹身體的最早「織物」用麻類纖維和草制等成。

區別二:類別不同

服飾:主要分類 :上衣、褲子。

上衣包括;毛衣、襯衣、半袖、外套、羽絨服、西服、**等

褲子包括;短褲、**、長褲、西褲等

服裝:按用途分類

分為內衣和外衣兩大類。內衣緊貼人體,起護體、保暖、整形的作用;外衣則由於穿著場所不同,用途各異,品種類別很多。又可分為:社交服、日常服、職業服、運動服、室內服、舞臺服等。

區別三:就業方向不同

服裝:高階方向:時裝設計師、禮服設計師、演出服裝設計師、面料設計師、設計教師、時尚造型師、時尚買手、設計部管理、自創品牌或成立服裝設計工作室等。

中低端方向:從事服裝設計與開發、服裝生產工藝設計、服裝打板、服裝推板、服裝生產工藝單編寫、樣衣製作、服裝生產管理等工作。另外還可以做:服裝陳列、服裝買手、服裝採購、服裝銷售等。

服飾:服飾搭配師屬服裝行業熱門人才,這一職業在國內前途廣闊。從單純的服飾搭配向綜合性、專業型、全能型、複合型轉變,從明星和秀場的專利邁向大眾。

對企業而言,服飾搭配師服務於品牌的代言人,通過創造性勞動展現出品牌內涵,抓住消費者的眼光。能夠培訓銷售員如何正確科學搭配,提高服飾搭配專業水平。可以作為品牌店、**的專業顧問,提供陳列、系統性服飾搭配方案,服飾搭配技巧培訓,提升品牌和店面形象。

能夠憑藉對廠商以及時尚潮流的把握,指導品牌選擇符合形象和氣質的商品進貨,是搭配的培訓師,風格的設計師,為顧客提供品牌導購、個人形象設計服務。

對個人而言,是服裝導購、個人形象設計、化妝造型、禮儀、形體培訓等方面的私人顧問。

3樓:匿名使用者

服飾指的是人用於裝飾自己的所有物品。可以是服裝、鞋子、帽子、襪子、手套、圍巾、領帶、提包、髮飾等等,所以說服飾包含服裝~~~

品牌服裝網網頁連結裡有更多關於服裝的小知識,等你來一一解鎖~~~

4樓:大愛詩爽

1、服飾,裝飾人體的物品總稱。包括服裝、鞋、帽、襪子、手套、圍巾、領帶、提包、陽傘、髮飾等。古人,則是用來遮羞,而今人對於新事物的認識不斷進步,服飾的材質,樣式也多種多樣。

2、服裝,泛指衣服鞋包玩具飾品等的總稱,多指衣服。服裝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就已出現,古代人把身邊能找到的各種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護身。人類最初的衣服是用獸皮製成的,包裹身體的最早「織物」用麻類纖維和草製成。

5樓:前店後廠服裝批發網

服裝是穿在身上的,服飾是配在服裝上的

6樓:耳聾助聽器

服飾是指,帽子,圍巾,手套,襪子,皮包,頭飾等等,

7樓:

服飾的概括很廣,包裹,服裝,飾品,包。。。。。等等。。。

服裝包括,男女衣服。

8樓:匿名使用者

服飾範圍更廣,服裝只指穿的!

9樓:匿名使用者

10樓:匿名使用者

服飾:衣著和裝飾

服裝:衣服鞋帽的總稱。多指衣服。

11樓:友情相邀服飾

服飾範圍大,服裝範圍小!!

12樓:鐘巢徑素烈藤輩

流瀉,仿若上天玉成,更乃凝眸於

中國歷史服飾的演變

服裝的文化意義

13樓:暮夏淺眠

我國素有「衣冠古國」的美譽。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璀璨的民族文化,服飾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著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和人們的精神價值追求及思想文化底蘊。

郭沫若說:「衣裳是文化的表徵,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我國傳統服飾經過歷代的積累和交融,不斷豐富和發展,融合不同時期人們的美學思想和審美情趣,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服飾文化系統。

民族服裝除了具備保護人類身體的自然屬性外,還具有表現某些象徵價值和文化意義的社會屬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少數民族服飾資料

14樓:河傳楊穎

1、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繡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繡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繡花掛包;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

2、保安族

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樑鞋。蓋頭還是回、東鄉、撒拉等族的女子頭飾,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綠色、婚後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襖、春夏為白襯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掛保安刀。

保安刀掛於腰左邊,刀把疊嵌「十樣景」圖案。十分惹人喜愛!

3、朝鮮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稱。女子穿傳統的襦裙套裝,上襦稱則高利,為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稱契瑪,是高腰長裙,少女為統裙式,婚後纏裙式;配穿鞋頭尖翹的船形鞋。男子穿無鈕釦上衣、深色背心、燈籠褲(稱佩吉),戴漆紗圍簷圓頂高帽。

4、傣族

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德巨集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繡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男子一般為小袖短衫、長褲,白或青布包頭,冷天習慣披毛毯。

5、德昂族

女子上為對襟短衣,下著飾橫條圖案的長統裙,並裝飾藤腰箍。男子穿圓領大襟衣和肥短褲,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頭、男子還飾絨球。

15樓:々沁園冬雪

維吾爾族服飾

維吾爾人熱情奔放、性格豪邁,其服飾特點是:式樣寬鬆、灑脫,色彩對比強烈。婦女愛穿寬袖輕盈的連衣裙,衣料一般選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綢」。

男袍稱「袷袢」。右衽斜領,無鈕釦,用長方巾扎腰。過去女子多在寬袖的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今多穿西式短上裝和裙子。

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戴繡有各種花紋的多帕(花帽)。女子喜戴耳環、手鐲、項鍊等裝飾物。過去少女都梳十多條髮辮,以長髮為美。

婚後一般改為兩條,辮梢散開,頭上別產月形梳子作裝飾,也有將雙辮盤成髮髻者。

哈薩克族服飾

哈薩克牧民無論男女都穿長統皮靴,冬天穿用氈子縫製的長襪,套在靴內可以保暖。衣服多皮毛製成,寬大,衣袖較長。不同地區有一定差異。冬季男子普遍穿冬羊皮大氅,一般不掛布面。

男有一種用駱駝毛絮作裡的大衣,稱「庫普」,腰束鑲金屬花紋裝飾的皮帶,右側佩小刀。褲子多皮縫製。

婦女穿連衣裙,喜紅色,天冷時外罩對襟棉大衣。年輕姑娘穿布料繡花套褲,以銀元及銀製品裝飾,動時鏗鏘有聲。

高山族服飾

多用麻布和棉布作料。式樣各地有異。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包頭巾,裹腿布。

有的地區用藤皮和椰樹皮製成背心。婦女著有袖或無袖短上衣及自肩向腋下斜披的偏衫,帶圍裙,著褲子或裙子。婦女長於染織各種彩色麻布,在衣襟、衣袖、頭巾、圍裙上飾精美刺繡。

還有貝殼、獸骨等磨製各種裝飾品。

回族服飾

回族男子一般頭戴黑、白兩色號帽(俗稱「回民帽」),身穿白土布對襟上衣(土稱「尕汗搭」)。扎腰帶,前腰和下穗處繡牡丹花,多結婚時用,平時扎一般粗布。外著青布黑夾夾(黑坎肩)、黑色或藍色長褲,穿白土布襪子(襪頭及後跟處納花)、黑布鞋或用白線勾的線幫鞋。

號帽顏色因年齡而異,婚姻後青年及老年均戴黑色,未婚青年戴白色或紫紅色,小孩戴白色,也有的戴黑色或用白線勾成的號帽。

傣族服飾

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用色彩鮮豔的條紋布做長筒裙。

上衣色彩較淡,以大襟或對襟居多,圓領窄袖口。內衣緊身束體,衣襟上鑲各式花邊。地域不同亦有差異。

德巨集一帶少女穿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一小圍腰;已婚婦女穿對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筒裙。

西雙版納女子著白色、緋色或天藍色緊身內衣,大襟或對襟圓領窄袖衫,花色長筒裙。男子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深色長管褲,用白、水紅、藍布或綵綢包頭。

漢朝服飾與明朝服飾有什麼不同,漢朝服飾跟明朝的有區別嗎

漢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 襜褕 直身的單衣 襦 短衣 裙。漢代因為織繡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 粗布做的短衣 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

明朝服飾和宋朝是一樣的嗎,明朝服飾和宋朝服飾的區別

不一樣。區別如下 1 上衣不同 明代 上衣是三領窄袖,身長三尺有餘,露裙 二 三寸,即所謂 花冠裙襖,大袖圓領 當時揚州流行一種新式樣 女衫長二尺八寸,袖子寬一尺二寸,外護袖鑲錦繡,冬季鑲貂狐皮。宋代褙子樣式,為對襟 窄袖,領 袖口 衣襟下襬都鑲有緣飾。衣襟部分時常敞開,兩邊不用鈕釦或繩帶系連,任其...

關於明朝服飾的一些問題,明朝服飾的主要特點

第一,公服 應該是叫 朝服 也可以叫 官服 是代表 的身份,是在官方場合的情況下穿,如上朝和接見外國使者,常服 即是正常的普通服裝,在非官方場合下穿的,比較隨意,比如朋友間見面之類的場合。第二,古代以 龍 為尊,而 蛇 與 龍 在古代被認為是 近親 非常相似,龍蛇混雜 據說蛇可以通過進化而先頭頂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