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服裝特色關於清朝服飾的特點及文化

2021-03-04 09:31:45 字數 4948 閱讀 5677

1樓:遊子逸

清代**,漢、滿族發展情況不一。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

旗人衣裝或短裝有琵琶襟、大襟和對襟等幾種不同形式。與其相配的裙或褲,以滿地印花、繡花和襉等工藝手段作裝飾。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繡等為飾,史書記載「……鑲滾之費更甚,有所謂白旗邊,金白鬼子欄干、牡丹帶、盤金滿繡等各色,一衫一裙……鑲滾之弗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鑲條居十之四,衣只有六分綾綢,新時離奇,變色以後很難拆改。

又有將羊皮做襖反穿,皮上亦加鑲滾,更有排鬚雲肩,冬夏各衣,均可加工……」清初滿族婦女與男人的裝扮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辮。滿女不纏足不著裙,衣外坎肩與衫齊平,長衫之內有小衣,相當於漢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稱「烏龍」。旗裝在清代,除具有上述共同特點外,不同時期的組合特徵仍比較鮮明。

2樓:匿名使用者

清代服飾清代男子服裝主要有袍服、褂、襖、衫、褲等。當時的馬蹄袖是遊牧民族最顯著的特徵.

清代婦女服飾,分為滿漢二式。初期還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後在相互影響之下,都有明顯的變化,漢族婦女服飾,初期還是明末之舊。經過不斷的演變,終於形成一代特色。

凡后妃命婦,用鳳冠、霞帔。普通婦女除婚嫁及入殮時「借穿」一下這種服飾外,其它場合以披風、襖裙作為禮服。而滿族婦女的主要裝束為袍衫(旗袍),不過滿族**一般是窄而瘦長的,大多穿時要在外面加件坎肩。

3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乾隆帝亦屬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識到,是承襲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論,而不必是外觀形式,方能傳國長久。乾隆朝制定詳細的冠服制度,並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永守勿愆」。

  清代的衣服長袍馬褂,早先是富貴人家才穿的服飾,到後來普遍了,變成全國的一般服飾,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顏色是外面黑,裡面紅。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們的鞋子也很特別,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

至於漢族婦女的服飾,則和明代差不多。   男服服飾:   禮服外褂:

因紋飾不同而分別官階   袞服:為皇帝穿著。   龍褂:

為皇子所照。   補服:依紋飾不同而分別官階。

  朝服:最隆重的大禮服。   吉服:

清代的禮服,次於朝服是為吉服,用於吉慶典禮時穿著。   常服:清代之服裝制度,唯對常服,規定甚小。

  女服服飾:   朝服:皇后的朝服則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為一整體。

  吉服:由外褂與袍組成。   長袍馬褂是清朝男子常穿的服飾。

馬褂是穿在長袍外面的短褂子,長度只到腰際,本來是北方人在騎馬時穿的,滿人統一中國後,不乘馬的人也穿起馬褂,漸漸流行起來。

4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是滿族政權,滿族裡面比較尊貴的是旗人。清朝的服裝叫做旗裝,就是後來旗袍的前身。

女人一般根據地位帶不同的旗頭,穿著及腳踝的旗袍,鞋子則是厚底的繡花鞋。男人是辮子頭,長袍,和靴子。

5樓:zh小貓毛毛

嗯……你看一下珠鎖宮連吧~

關於清朝服飾的特點及文化

6樓:奔跑的小花

1、幾千年來世代相傳的傳統服裝制度,由於八旗兵的進關,而遭到破壞,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異族服裝。

清代在中國服裝史上是一個較為特殊的歷史時期,它以滿族的服飾裝束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遊牧民族特色,這是清王朝統治者用暴力和禁令強制人們改冠易服的結果,致使中國古代服裝在最後一個封建朝代發生了重大的變異。

2、歷時數千年的寬袍大袖,拖裙盛冠,瀟灑生動,纖弱柔美的的漢族傳統遭到破壞和變革。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衣袖短窄,素樸肅穆的滿族旗裝取得了統治地位。旗裝以用料節省、製作簡便、穿著便利為其特點。

3、清代服裝儘管在外觀形式上拼棄了許多傳統的基本形制,但它內在的東西卻沒有改變,其精神實質與整個中華民族服裝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它既體現了本民族的習俗特徵,又保留了數千年遺留下來的等級制內容,然而其條文的龐雜、章規的繁縟,卻超過了歷代。

4、清代服裝是中國古代服裝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其程序隨著封建末代王朝的覆滅而告終止。中國古代服裝雖然結束了它的歷程,然而它所顯示的意義卻遠遠超出了其本身。

擴充套件資料

服飾的基本特點:

唐代是我國政治、經濟高度發展,文化藝術繁榮昌盛的時代,是封建文化燦爛光輝的時代。唐代統一了魏晉南北朝和隋的混亂**狀態,建立了統一強盛的國家,對外貿交易發達,生產力極大發展,較長時間國泰民安。

尤其當盛唐成為亞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的時期,更是我國文化史上最光輝的一頁。這個時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並融入我國文化之中,從壁畫、石刻、雕刻、書、畫、絹繡、陶俑及服飾之中,充分體現出來那時的強盛。

時至隋唐,中國服飾最明顯的特點是雙軌制。在大的祭祀場面,穿漢服。在平時,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鮮卑裝)系統。

1、慢束羅裙半露胸

慢束羅裙半露胸,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開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悅於統治階級,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許半裸胸的。當時,唐朝半露胸的裙裝有點類似於現代西方的夜禮服,只是不準露出肩膀和後背。

2、襦裙半臂穿戴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這種服飾早在初唐即已出現;不僅在中原地區流行,西北地區的婦女也同樣喜歡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從短襦延邊出來的一種服飾,一般都用對襟,穿在胸前結帶。也有少數用「套衫」式的,穿時從上套下,領口寬大,呈坦胸狀。

7樓:雪雨霏涵

1、大多采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鬆,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2、在清末女子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

3、色彩上,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豔複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王宮旗裝用色明朗、強烈、豔麗,平民則以灰暗顏色為習俗。

4、盤滾設計上,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豔花邊或彩色牙子。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

5、圖案上,清代旗裝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旗裝的工藝繁複。盤金滿繡在歷史服裝中可稱之為"最"。為表現顯赫的地位和富貴的身價,一般旗裝繡花圖案面積可佔70%,工藝之重超乎尋常。

宮廷旗裝按官品等級選擇高檔華貴面料,如緞、綃、綢、紗及剪絨織物。

擴充套件資料

清代服裝主要包括袍、褂、襖、衫、褲。官民服飾涇渭分明。

1、清代**

清代男性著裝以滿族樣式和風格為主,主要是長袍和馬褂。袍為外衣,立領直身,偏大襟,長至膝下,又稱作長袍。主要分官、民兩類。

官袍:官袍中,龍袍最為尊貴,只有皇帝才能穿十二章龍袍。蟒袍,又稱花衣,為王公貴族所用。

皇子蟒袍金黃色,領袖石青色織錦緞鑲邊,繡九條蟒。親王、親王世子、郡王與皇子同制,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通飾四爪蟒九條,不得用金黃色,餘色隨選。常服袍和行袍多為**貴族平常所穿。

褂也是外衣,罩在袍外,有單、夾、棉等不同做法。其形制有兩種。一種是長褂,通長為寬袖,袖端方平,圓領、對襟,下長至膝,是清代職官所穿的一種禮服。

另一種是短褂,又稱作馬褂,長僅於臍,衣袖長者可至腕部,短者僅至肘間,為北京居民的普通衣服。

民袍:普通居民穿在袍服裡面的衣服有馬甲和襯衫。馬甲為無袖短衣,也稱「背心」或「坎肩」。襯衫與長衫相似,可不用二袖,其作用一是掩蓋開衩處**的外露,二是防止貴重毛皮袍的磨損。

男褲為高腰,穿時將褲腰所掖,用帶繫縛。褲腿肥闊,用扁闊帶子扎住褲口,天冷時,還可能穿一種套褲,套在**之外,用絲綢交叉繫於腰間。

2、清代**

清代**,大體可分二類。一類是滿族婦女著「旗裝」,另一類是漢族婦女服裝。

皇袍:皇族和命婦等上層社會女子服裝,其式樣與男子官服類似,只是冠飾和紋飾有所不同。普通滿族女性日常主要是長袍,袖口平而較大,較長的袍可掩足。

長袍往往加罩一件坎肩,也稱作馬甲、背心,長短皆有。具有中國古典特色的「旗袍」,主要由清代皇室女服演變而來。

漢族婦女服裝:

按「十從十不從」規矩,第一條就是男從女不從。因此,清代男子一律著滿服,而女子則可沿襲明朝習慣,以上身著襖、衫,下身束裙為主。

乾隆以後,服裝款式吸收了滿族女服的一些特點,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上雲肩,花樣不斷翻新。同時,滿族婦女的服飾也受到漢族的影響,體現民族文化的融合。

這種八旗服制沿用至清代中晚期。直至2023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代表著封建等級的服飾制度也隨之被捐棄。

8樓:阿狸玩穿越

清代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多民族的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

展,而封建制度衰落。從中國古代服裝發展的歷史來看,清代服裝制度發生了重大的改

變。幾千年來世代相傳的傳統服裝制度,由於八旗兵的進關,而遭到破壞,取而代之的

是陌生的異族服裝。清代在中國服裝史上是一個較為特殊的歷史時期,它以滿族的服飾

裝束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遊牧民族特色,這是清王朝統治者用暴力和禁令強制人們改

冠易服的結果,致使中國古代服裝在最後一個封建朝代發生了重大的變異。歷時數千年

的寬袍大袖,拖裙盛冠,瀟灑生動,纖弱柔美的的漢族傳統遭到破壞和變革。而與之形

成鮮明對比的衣袖短窄,素樸肅穆的滿族旗裝取得了統治地位。旗裝以用料節省、製作

簡便、穿著便利為其特點。

清代服裝儘管在外觀形式上拼棄了許多傳統的基本形制,但它內在的東西卻沒有改

變,其精神實質與整個中華民族服裝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它既體現了本民族的習俗特徵

,又保留了數千年遺留下來的等級制內容,然而其條文的龐雜、章規的繁縟,卻超過了

歷代。清代服裝是中國古代服裝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其程序隨著封建末代王朝的覆滅而

告終止。中國古代服裝雖然結束了它的歷程,然而它所顯示的意義卻遠遠超出了其本身.

希望樓主採納!!

關於明朝服飾的一些問題,明朝服飾的主要特點

第一,公服 應該是叫 朝服 也可以叫 官服 是代表 的身份,是在官方場合的情況下穿,如上朝和接見外國使者,常服 即是正常的普通服裝,在非官方場合下穿的,比較隨意,比如朋友間見面之類的場合。第二,古代以 龍 為尊,而 蛇 與 龍 在古代被認為是 近親 非常相似,龍蛇混雜 據說蛇可以通過進化而先頭頂長角...

元朝服飾的特點,元朝服飾歷史悠久,它們都有什麼特點?

宮中服制長期延用宋式,直到1321年元英宗時期才參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連下裳 上緊下短,並在腰間加襞積,肩背掛大珠的 質孫服 制,漢人稱 一色衣 或 質孫服 這是承襲漢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點的服制。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 罟罟冠 她們穿的袍子,寬...

清朝皇帝服裝有什麼顏色清朝朝服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清朝皇帝的服飾多以明黃色為主,祭圜丘 祈谷用藍色,朝日用紅色,夕月用月白色,即淺色藍。清帝的服飾分吉服 常服 禮服 含袞服 朝服 袞服是石青色,朝服龍袍雨衣雨裳是明黃色,禮服,康熙定顏色 黃色 秋香色 藍色,雍正定顏色為石青 明黃 大紅 月白。皇帝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袞服,色用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