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成語及解釋,《三國演義》中出現的成語(帶解釋) 俗語 歇後語,越多越好

2021-03-21 13:42:05 字數 3317 閱讀 8131

1樓:

1、抱恨終天

拼音是bào hèn zhōng tiān,意思是懷著極大的遺憾,一直到死。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今老母已喪,抱恨終天。」

譯文:如今父母已經去世,會一輩子感到悲痛。

2、謀事在人

拼音是móu shì zài rén,意思是計劃安排事情是屬於人的能力範圍之內的。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十回:「孔明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譯文:孔明(諸葛亮)感嘆道:「謀劃事情在於人,但能不能還要看時運啊,不可強求!」

3、等閒之輩

拼音是děng xián zhī bèi,意思是無足輕重的尋常人。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五回 :「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

譯文:魏國有鄧艾,他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

4、初出茅廬

讀音是chū chū máo lú,意思是初次出來做事,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談笑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譯文:兩軍對戰的時候選擇了火攻,談笑風聲中指揮著戰爭,說其指揮若定,嚇破了曹操的膽,這是出山的第一次勝戰。

5、寶刀未老

讀音是bǎo dāo wèi lǎo,比喻雖然年齡大了,但精神、體力或本領仍不減當年。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張郃出馬,見了黃忠,笑曰:『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出陣耶?』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譯文:兩軍對峙,張郃便笑黃忠這麼老了還出來打。黃忠怒道:「小子欺負我年老,但我手中的寶刀可不老。」

《三國演義》中出現的成語(帶解釋)、俗語、歇後語,越多越好

三國演義裡的成語

2樓:匿名使用者

1、三足鼎立

成語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成語解釋: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成語出處:南朝 宋 范曄《後漢書 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2、七擒七縱

成語拼音:qī qín qī zòng

成語解釋: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

3、三顧茅廬

成語拼音:sān gù máo lú

成語解釋:指誠心誠意地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4、得隴望蜀

成語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語解釋:隴:古代地名;相當於今甘肅東部;蜀:古代地名;相當於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隴地後;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貪心不足。

成語出處:《東觀漢記 隗囂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5、舌戰群儒

成語拼音:shé zhàn qún rú

成語解釋:舌戰:激烈辯論。儒:儒生,舊指讀書人。原指與眾多的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3樓:我是大角度

三國演義裡的成語有:

1、七步成詩[ qī bù chéng shī ]稱人才思敏捷。

出 處:世說新語文學篇: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做詩,不成者行**。

2、三顧茅廬[ sān gù máo lú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 處:元·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3、下筆成章 [ xià bǐ chéng zhāng ]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出 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4、不出所料 [ bù chū suǒ liào ]事由變化,在預料之中。形容原先預料的準確。

出 處:清·曾樸《孽海花》:「我從昨夜與密斯談天之後;一直防著你;剛剛走到你那邊;見你不在;我就猜著到這裡來了;所以一直趕來;果然不出所料。」

5、不由分說 [ bù yóu fēn shuō ]由:聽從,順便;分說:辯白,解說。不容人分辯解釋。

出 處:元·武漢臣《生金閣》:「怎麼~;便將我飛拳走踢只是打?」

6、不知所云 [ bù zhī suǒ yún ]雲:說。不知道說得是些麼。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出 處: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7、一舉兩得[ yī jǔ liǎng dé ]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出 處:《晉書·束皙傳》:「賜其十年炎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8、乘虛而入 [ chéng xū ér rù ]乘:趁。趁著虛弱疏漏的地方進入。

出 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籤》一二○:「將至所居;自後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

9、五內如焚 [ wǔ nèi rú fén ]五內:五臟;俱:都;焚:燒。五臟都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像火燒的一樣。比喻非常焦急。

出 處:清·李汝珍《鏡花緣》:「蹉跎日久;良策毫無;每念主上;不覺五內如焚。」

10、人生如寄[ rén shēng rú jì ]寄:寓居,暫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暫時寄居在人世間一樣。

出 處: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三國演義》中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4樓:夕攸能曼衍

三顧茅廬

樂不思蜀

望梅止渴

過五關斬六將

舌戰群儒

草船借箭

大意失荊州

七擒七縱

三國演義中的成語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

6樓:匿名使用者

1、三足鼎立

2、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3、三顧茅廬

4、樂不思蜀

5、初出茅廬

7樓:匿名使用者

既生瑜,何生亮

刮骨療毒

草船借箭

千里走單騎

三國演義的俗語及典故,三國演義的俗語

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劉備摔孩子 刁買人心 七禽孟獲 三國中期,蜀國佔據西蜀一帶,這時南方孟獲作亂。諸葛亮出征南蠻孟獲,為了收買人心,七次俘獲孟獲而又其次將其釋放。第七次釋放孟獲的時候,孟獲終於歸順蜀國,諸葛亮平定了南方。空城計三國中後期,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由於要地街亭失手,導致滿盤皆輸。諸葛亮...

三國演義的介紹,三國演義簡介

這裡很詳細 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 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 全名為 三國志通俗演義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 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 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 三國演義 整頓回目 修正文辭 改換詩文。三國演義 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

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的成語,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的四字成語

1 描寫人物外貌的成語 膀大腰園 披頭散髮 虎背熊腰 衣冠楚楚 相貌堂堂 2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呆若木雞 目瞪口呆 神采奕奕 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 3 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 忐忑不安 心急如焚 七上八下 六神無主 心神不定 4 描寫人物品質的成語 捨己為人 大公無私 兩袖清風 助人為樂 拾金不昧 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