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傳統祭祀方法有哪些,宗教的傳統祭祀方法有哪些

2021-03-11 22:49:24 字數 6130 閱讀 4543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祭祀的儀規

關注人世,依俗而行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中國傳統宗教也悠久綿遠。在中國傳統宗教的活動中,其核心內容就是祭祀,它是伴隨著神靈觀念的產生而產生的,是人們希望各種神靈在支配自身運動時能有利於氏族的生存和發展,因而將最好的禮品奉獻給神靈,以期實現這種願望,天長日久就形成了祭祀的習俗。從本質上說,祭祀活動就是古人把人與人之間的求索酬報關係推廣到人與神之間而產生的活動。

所以祭祀的具體表現就是用禮物向神靈祈禱或致敬。祭祀在中國人頭腦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而有「國之大事,唯祀與戌」的說法,並將其作為五經之要事,「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1),所以大凡天地萬物,日月星辰,風雨雷雲、山川五祀、四靈人鬼等都是人們祭祀的物件。這些宗教祭祀習俗作為一種文化、一種民眾心理長期流傳,在佛教的寺院生活中也滲透著這種俗世的習俗。

寺院的祭祀活動,在早期的佛教典籍中並沒有記載,即便到了唐代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百丈清規》時,也沒有提及祭祀活動和祭祀之禮。從寺院清規條例中,能夠見到祭祀活動的記載是元釋德輝禪師的《敕修百丈清規》。在《敕修百丈清規》中,與祭祀活動有關的活動是祝聖、國忌(帝王、皇后忌日)、祈禱、達摩忌、百丈忌以及各寺歷代諸祖忌。

自此以後,寺院就將中國傳統的祭祀活動與自己的佛事活動互相聯絡起來,不僅每年在諸佛、菩薩的忌日大作道場,舉行帶有佛教特色的祭祀儀式,而且把中國傳統祭祀中經常舉行的、影響長遠的祭灶活動,也列入寺院的活動之中,由此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祭祀風俗。

我們上面已經說明,寺院的祭禮活動十分頻繁,因此,不可能將其一一敘述,這裡,我們僅僅選擇與中國傳統祭祀活動密切關聯的祭祖與祭灶進行敘述,以便通過這種兩祭祀活動,瞭解佛教是怎樣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並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構成的。

祭灶灶就是用土或石砌起來可以燒火飲食的人造物,在今天的農村中還普遍使用。灶的性質與少數民族的火塘相似,據此可以推想,灶神的前身就是原始人的火塘神,灶神就是火神的轉變。據考古和民俗材料印證,這種信仰當起源於母系氏族階段。

火神觀念產生後,隨後便產生了相應的祭祀儀式,早在《周禮》中,就有「天子祭五祀」的記載。祭社神就是其中之一。《後漢書·陰識傳》載:

陰子方為人至孝,臘日晨炊,忽見灶神現形,子方再拜,以家中黃羊禮之。從此以後,竟成鉅富。陰氏子孫便世世代代在臘日用黃羊祀灶。

人間之所以對灶神如此敬重,是由於人們認為爐灶中的火是上帝派駐人間的全權監察,是各戶的主要家神,它不僅掌飲食,並主宰全家的生死禍福。而且,灶神與全家成員的生活最接近,明察男女老幼的一言一行,它可以直接返天向上帝報告人間的善惡,西漢時就有了「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2) 的傳說。魏晉以後至唐宋,更盛傳灶神夜間或選日上天白人罪狀,並演變出許多民間傳說。

正因為人間相信灶神決定一家的貧富之命,記人善惡,上報天堂,所以祭灶時必須恭敬,由此而生出許多忌諱。如切不可對灶吟詠嬉笑,穢語惡言,也不可燒不淨柴,不可用灶火燒香等,在敦煌伯二六六一背《諸雜略要得抄子》卷中,更明確指出了忌凶、吉利,其文為:

灶當戶舍,令人失火,凶。

故灶處安床,令人子孫不利。

井灶相當,令人數有口舌,不利。

灶與天窗並,令人燒死不利。

灶前浴小兒,令隆殘不利。

凡作灶磚土,勿著人旁,令人家衰耗;

宜著宅外丙丁地,如離宅,分灰。

凡作灶餘泥,凡灶中灰,隨多少去之,

勿出著前,令人家不利。

立春日取富家地中土塗灶,令人富貴。

這種灶神信仰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並在固定的日期(從宋代就已基本確定)或臘月二十四,或二十三日舉行祭灶神活動。

對於這種帶有宗教色彩的中國傳統習俗,或許出於同質(同為宗教),或許為了吸引民眾,在中國求得發展,或許其他什麼原因,佛教也將祭灶習俗吸收進來,將之作為寺院的禮俗之一。

佛教的祭祀禮俗,始於元代。關於寺院灶神的來歷,在佛教大有一段近乎神話的傳說。據《河南府志》說,元代至正(一三四一 —— 一三六八)初年,少林寺有位行者,蓬頭裸背跣足,手中常提著一根燒火棍,在廚房做雜務,盡職盡責,十分勤勞。

由於地位低賤,寺中竟然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和法號。至正十年(一三五○),劉福通等領導的紅巾軍突然圍攻少林寺,由於事發突然,寺中僧眾皆不知所措,在這危急關頭,這位乾燒火雜務的行者手提燒火棍,衝出山門,身體忽然長高數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緊那羅王也」,紅巾軍見此情狀驚恐萬分,到處逃邃,少林寺因此免遭大難,但這住行者也隨即倒地而亡。至此,少林寺僧眾才知道這位行者就是緊那羅王的化身。

為了紀念這位行者的護寺之功,少林寺僧眾在寺院中為他塑了像,供於廚上,並讓他坐上伽藍之位,供奉他為「監齋使者」,使他成了寺院的灶神,專管飲食之事。這種傳說傳出後,天下寺院都紛紛效法,普遍在寺中塑起了「監齋使者」像,年年祭祀,從而形成了佛寺的祭灶習俗。

寺院祭祀灶神時間也與民間一樣,定於臘月二十四日,這大概是為了與民間協調一致吧。不過,僧俗畢竟有所差異,民間的祭灶一般在晚上,而佛教寺院中的祭灶都是早晨。這是因為佛教教規中有「過午不食」之清規,「監齋使者」是諸天神之一,諸天神只能在早上進食,所以祭灶也只能在早上進行。

不過,這只是佛教剛開始祭灶時的情形,民間晚上祭灶的習俗影響深遠,佛教白天祭灶之俗終究勢單力薄,不得不被民間習俗所同化,而改在晚上舉行。這樣一來,就使後來寺院中不少僧人,只知道有個灶神,卻不知「監齋使者」,甚至還誤把民間的灶神當作寺院灶神,真可謂是數典忘祖,愧對先祖了。

在祭灶日,寺院在僧眾早粥後,知客便會掛上晚間「祭灶」牌,齋堂的香燈師到灶神位前擺好香案,籌辦十各種供品。晚上,祭灶時刻一到,知客就鳴鼓三聲,召集全寺僧眾進入齋堂,舉行祭灶活動。住持拈香禮拜,維那誦經。

誦經之後,監院開始上供品,供品包括水果、素食等,另外,還要敬獻香茶。獻完供品,維那來到灶神像前拈香三拜,祝願灶神多加保佑,其他眾僧則行問訊禮,整個祭灶活動便告結束。

在寺院的祭灶活動中,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本來寺院的祭灶習俗是因中國民間祭灶之俗而來,也就是說,是民間習俗影響著佛教禮俗,同時,佛教祭灶禮俗的一些作法又反過來影響民間,最典型的莫過於為供奉祭品上的變化。按照漢化佛教規定,僧人是柰止吃肉 (3), 因而,所**全為素食。

但在明代以前,民間祭灶全用葷食,這從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中就可以說明這一點,其詩曰:

古傳臘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

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

豆沙甘鬆粉餌圓。

男兒酌獻女兒避,

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

貓犬觸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

杓長杓短勿復雲。

乞取利市歸來分。

在這裡,作者以詼諧的語言將宋代祭灶風俗描繪得生動無比,維妙維肖。但這首詩中出現的爛熟的豬頭、新鮮的雙魚、美酒等,都是寺中僧眾遵守清規而必須拒絕的葷菜。但寺院的祭灶素食之俗,又來影響民間,使之將供奉祭品由葷食全部改為素食,如明劉侗《帝京景物略》中就說:

「十二月二十四日,以糖制餅、黍糕、棗、粟、胡桃、沙豆奉灶君。」這裡就再也沒有宋代祭灶時所出現的豬肉、鮮魚、美酒了。直至近代乃至今天,民間祭灶也大多都用素食供奉,如北京民間祭灶,「惟用南糖、關東糖、糖餅及清水草豆而已」(4),天津地區祭灶「供水糖餅,糖瓜、黏糕、胡桃等品,又備草料,涼水,謂用以秣灶君之馬」(5)。

《中華全國風俗志》所紀河南比源縣的祭灶風俗也是如此,其文曰:

舊曆臘月二十三,俗謂小年節, 是晚各村各戶,無不祀灶神者,名曰祭灶。祭時秀香五根,黃表三張,小蠟一對,燒餅二塊,名曰灶火燒。牙飴(麥芽糖)一塊,名曰灶糖。

雄雞一隻,名曰灶馬,芋草少許,糧食五種,清水一盂,謂之馬草,用以飼灶馬者。預買新灶神一張,張貼寸許,亦名之曰灶馬。一張黏在灶神額上,意謂迎灶神回宮之馬,於元旦(正月初一)黎明時焚火。

其他一張,即於當日隨香表焚化,意謂送社神**之馬。………………祭畢晚參,食時豆腐湯為不可少之物,並食祭神時之灶火燒,謂之過小年節。

上述祭灶的供品中,沒有一樣葷食,祭灶風氣的發展、演變以及由葷食變為素食的習俗的變化,典型而具體地反映著寺院禮俗與民間習俗的互動影響,相得益彰,各得其所。這對於民俗文化的研究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現象。

祭祖祭祖是由於祖先崇拜而產生的一種儀式。祖先崇拜是鬼神崇拜的發展,也是鬼神崇拜的一種形式。祖先崇拜和一般的鬼神崇拜不同的是它有長期固定的崇拜物件,並且與崇拜者有血緣關係。

人們尊崇祖先的亡靈,定期舉行祭祀,認為祖先的亡靈會保佑子孫後代, 賜予他們幸福。 後來人們又用這種民間信仰來維護宗法制度,因此,中國古代特別重視祖先崇拜。從商周開始,喪葬、 祭祀便成為重要的禮儀系統。

重喪,所以盡哀;重祭,所以致敬。中國古時的祭祖活動都是在宗廟裡舉行的,祭祀時所用的器具、擺設、祭者的服飾、儀仗與祭祀的程式,都依主祭人的身分等級及祭祀名目的不同而有著詳細、嚴格的規定。祭祖成了維持統治秩序與道德關係的一種倫理手段,其目的在於增加整個社會的凝聚力,所謂「報本反始,民德歸原也」。

因而,祭祖以及由此而形戶的一系列宗廟制度,就成了中國倫理文化的中心。

佛教作為一種外來宗教,在中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也逐漸接受並採納中國傳統的祭祖習俗,而形成佛教寺院的祭祖特色。不過,佛教所祭祀之祖,與俗世不同,它們所祭祀的先祖不是與參加祭祀的僧眾有直接血緣關係的同姓祖先,而是自己的祖師。

佛教禪院中,大都設有祖師堂。祖師堂中塑有各個宗派祖師的雕像。在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中,每個宗派都尊奉一位祖師,將之作為本宗派的開山祖。

如天台宗奉龍樹為祖師,禪宗奉達摩為祖師,律宗奉曇無德為祖師,吉藏為三論宗祖師,玄奘為慈恩宗祖師,華嚴完追認杜順為初祖等,由於各個宗派祖師不同,因而每個宗派都只祭祀屬於自己本宗的祖師,而不是普遍皆祭。佛教寺院的祖師堂一般位於佛殿或法堂(講堂,為演說佛法皈戒集會之處)之西,所供祖師一般為三位,一位是本宗創始人,一位是對本宗的創立建有重大功德的僧人,如懷海禪師等,還有一位就是本寺院的建立者。今日我們所見一般佛寺的祖堂,以達摩、慧能為禪宗之祖,馬祖創林,百丈立清規,故多立達摩祖像於中,慧能或馬祖為左,百丈位右,三像並坐。

禪院的祭祀儀式多在祖師堂進行。祭祀達摩之日定在每年的十月初五。這是因為據說此日為達摩祖師之忌日,相傳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傳法時,在南京見到南朝武帝,梁武帝篤信佛教,即位後大量建造佛寺,塑造佛像,書寫佛經和度僧出家。

他非常自負地對達摩說:「我做了這些事,有多少功德?」達摩說:

「沒有功德。」梁武帝聽後十分不服,問道:「為什麼沒有功德?

」達摩說:「你做這些事不過是積福,將來可以往生天上,但不能因此得到解脫,不是實在的功德。」梁武帝聽罷很不高興,馬上放下臉來。

達摩見話不投機,便折葦化舟,渡江北去,來到了北魏統治的區域,後來,又到嵩山少林寺,在此面壁九年,默坐冥思,修習禪定,時人稱之為「壁觀波羅門」。當時魏地佛法盛興,寺宇隆盛,但全都敗給達摩。於是有的人妒火如焚,便在飲食中下毒藥謀害達摩。

前五次都被達摩識破,但到了第六次時,達摩由於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傳人,就安然服食,端居而逝。達摩遇害之日據說為西魏文帝大統二年(五三六)十月初五,因而佛教便將此日定為達摩忌日(6)。

由於達摩忌日***初五日,因此,在忌日的前一天,即十月初四時,知客便會在齋堂中掛出告示牌,上面寫著:「明日恭逢達摩老祖宗寂良辰,是晚、明早課畢,聞鐘聲,齊詣祖師堂禮祖,午前上供。」在達摩祭祀之日,是祖師堂堂主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

在祭祀開始前,祖師堂堂立要在祖師堂中間設起祭筵,供奉 香爐、水瓶、香案,上間擺放禪椅、拂子、架、法衣,下間設椅子、經案、香、燭、經卷等等,這些都要在祭祀的頭一天準備好,到該天晚課結束後,鐘頭撞響大鐘,繚亮的鐘聲接連三響,這時,眾僧齊集祖師堂,首先由住持向祖師上香、行禮、供茶,接著眾僧向祖師行三跪拜禮,並跟著維那唸誦,做迴向文。這樣第一遍祭祖就算結束了。第二遍祭祖在暮鐘鳴響之後舉行,其主要內容就是到祖師堂誦經做法事,全寺僧眾及僕役一齊到達摩像前參拜。

第三遍祭祖是在第二天早課後,即十月初五日,鐘頭再次鳴響大鐘三聲,僧眾再齊集祖師堂,先由住持上香、上湯、上粥、上茶,維那則反覆唸誦三次「奈麻香雲蓋菩薩摩訶薩」,眾僧齊和三次。然後一齊唱誦《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再接著唱誦《變食咒》,反反覆覆,總共十四遍。唱完之後還要將《甘露咒》、《普供咒》各唱誦三遍。

最後由維那將達摩祖師創立本宗的偉大業績向全寺僧眾敘說一遍,全寺僧眾在聽完維那的敘說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向祖師三拜,整個祭祖儀式即告結束。到第二年的十月初

四、初五日,又是如此一番。

除祭祀達摩外,禪院還要對百丈懷海禪師祭祀一番。這主要是由於懷海禪師別立禪院,而且制定了禪宗的第一部清規 —— 《禪門規式》,即後來人們所說的《百丈清規》。這部清規還是漢化寺院第一部系統化的清規。

懷海禪師的忌日為正月十九日,所以,禪院就在每年的這一天為其設祭,以此紀念懷海禪師。祭祀的儀式也像祭祀達摩祖師一樣。畢竟地位不一樣,因此,懷海禪師的祭祀規格要遜達摩祖師一籌,祭祀時,僧眾所誦之經也有所不同。

至於祭祀本寺開山祖師,規格又比懷海禪師次了一籌,對其創立本寺的功德也不再由維那敘說。由此看來,佛教的祭祖儀式雖然比較簡單,無非就是燒香、跪拜、供茶、誦經等,但其中所體現出來的等級差別也是十分明顯的,這大概是俗世的等級觀念在佛門中的反映吧,但這是否有違佛門宣稱的眾生平等呢?

我國有哪些宗教派別,我國的主要宗教有哪些

中國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 道教 伊斯蘭教 天主教和 教。雲南麗江納西族的東巴教,大小涼山地區彝族的畢摩教,東北赫哲族的薩滿教等等很多,國內外的多數人類學家也都普遍承認它們屬於宗教範疇 我國佛教派別主要有小乘和大乘兩大派,小乘在雲南一帶,受到東南亞佛教的影響。大乘又分為顯宗和密宗。顯宗可根據具體修行...

道教是中國傳統宗教嗎,道教是中國的宗教嗎

我的回答很簡單,道教 是我國的本土教,其核心教義 清淨無為。古代道教信徒 練氣士或者道士或者練丹士 想通過身心與天地融合,感應宇宙的奧祕,拋去假我,尋的真我 修真的解釋 以求達到聖人的境界,不以少而論多,不以大而論小,清淨無為,一視同仁,以萬物為芻狗。道教是中國的宗教嗎 道作為宇宙本體論的高度的地位...

宗教對藝術的影響有哪些,宗教對藝術的積極影響有哪些?

宗教對藝術的積極影響,表現在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宗教題材和創作主題。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看,各民族文學的最初源頭都可以追溯到那些在宗教文化背景中所產生的神話故事。宗教對於藝術有什麼作用 宗教本身屬於一種文化,藝術也是種文化,宗教會有自身的宗教藝術,同時對其他種類的文化也可能產生影響。簡答題 1.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