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余的簡介餘字的來歷,要一個介紹,少一點,用自己的話

2021-03-06 11:22:52 字數 4586 閱讀 7265

1樓:匿名使用者

由余,一作繇餘,罕之第三十七世孫。(軒轅黃帝之五世孫夏禹的三子少康氏,又名罕,封於無餘;為無餘王,餘氏即由此始),春秋時天水人。由余的祖先原為晉國人,因避亂才逃到西戎。

後來,由余奉命出使秦國。他見秦穆公賢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國,秦穆公元年(前659年)投入秦國,被秦穆公任為上卿(即宰相),為秦穆公出謀劃策,幫助秦國攻伐西戎,一舉攻伐錦諸戎、緄戎、翟戎、義渠等十二個戎國,遂稱霸西戎,使秦位列春秋五霸。由余的子孫遂以他的名字以姓氏,稱為由氏和餘氏。

公元前623年1月2日,由余病歿,秦穆公悲痛萬分,輟朝一日以示哀悼,又為他建造墳墓4座:陝西雍州、武功郡丁山、西安等3座,江南淮安府武功山等。

由余的功績

他的事蹟,在史記-秦本紀中有記載,首先來說他對秦國的貢獻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秦國在春秋中期的意識形態的發展,秦文化有一個特徵就是「拿來主義」,春秋初期的秦國文化是比較落後的,商鞅變法之前的秦國文化所奉行的倫理價值觀基本上都是周人的禮制,所以秦國在穆公時代,基本上所認為比較珍貴的東西,還是典型的農耕民族所崇奉的宮室,財貨,由余第一次出使秦國,秦穆公向他展示秦國的宮殿珍玩,由余說:「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

」秦穆公感到比較奇怪,說中原華夏國家治理,靠的是詩書禮樂法度,即使這樣,還是不能救世於混亂,戎夷沒有這些,要治理好豈不是更加困難?由余說:恰是中原華夏有詩書禮樂法度所以才那麼難以治理,自上古聖人黃帝創造了禮樂法度,並親自帶頭貫徹執行,也只是實現了小的太平。

到了後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驕奢淫逸。依仗著法律制度的威嚴來要求和監督民眾,民眾感到疲憊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實行仁義。

上下互相怨恨,篡奪**,甚至滅絕家族,都是由於禮樂法度這些東西啊。而戎族卻不是這樣。在上位者懷著淳厚的仁德來對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滿懷忠信來侍奉君上,整個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體一樣,無須瞭解什麼治理的方法,這才真正是聖人治理國家的方法。

從這方面來看,由余自戎使秦,與穆公的這段對話,反映了秦在春秋時代一方面積極吸收周文化成果來建立制度文化層的同時,還在不斷在與戎族的交往鬥爭中,拿來了戎族的功利主義,這一點給後來秦國能夠徹底的實行商鞅變法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心態基礎,秦穆公認識到由余是個人才,如果讓他在戎,則會成為秦國的禍患,於是設計讓由余歸順了秦國,秦穆公三十七年,秦採納由余的策略,轉變進攻方向,全力攻伐西戎,滅掉十二個西戎小國,史稱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因為西周亡於西戎,所以秦穆公的對戎戰爭雖然沒有像齊桓,晉文一樣取得中原霸主地位,但是周天子還是一樣派遣召公向秦穆公致伯,承認秦的西方霸主地位,大大提高了秦國在諸侯中的影響和地位,在左傳等史書中,秦國的歷史自秦文公開始見於《春秋》,但多不書國君事蹟,而自穆公稱霸,「秦伯」之號開始頻繁出現,這也可以算得上是由余對秦的功績,最關鍵的是,穆公向西擴張,給尚處在發展階段的秦國一個比較廣闊的戰略縱深和發展空間,為400年後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余及"仁義"學說

學術界一般認為,"仁義"一詞出現於孔子之後。然而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由余(即餘氏始祖)就提出了這一治國論說,早於孔子、孟子。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

戎王使由余於秦。由余,其先晉人也,亡入戎,能晉言。聞繆公(穆公)賢,故使由余觀秦。

秦繆公示以宮室、積聚。由余曰:"使鬼為之,則勞神矣。

使人為之,亦苦民矣。"繆公怪之,問曰:"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然尚時亂,今戎夷無此,何以為治,不亦難乎?

"由余笑曰:"此乃中國所以亂也。夫自上聖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僅以小治。

及其後世,日以驕淫。阻法度之威,以責督於下,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於上,上下交爭怨而相篡弒,至於滅宗,皆以此類也。夫戎夷不然。

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聖人之治也。"

於是繆公退而問內史廖曰:"孤聞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賢,寡人之害,將奈之何?

"內史廖曰:"戎王處辟匿,未聞中國之聲。君試遺其女樂,以奪其志;為由余請,以疏其閒;留而莫遣,以失其期。

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閒,乃可虜也。且戎王好樂,必怠於政。

"繆公曰:"善。"因與由余曲席而坐,傳器而食,問其地形與其兵勢盡縱,而後令內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

戎王受而說之,終年不還。於是秦乃歸由余。由余數諫不聽,繆公又數使人閒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

繆公以客禮禮之,問伐戎之形。

此文,由余建議秦穆公以把上古帝王黃帝作為榜樣,提倡"聖人"之治,要以仁義禮樂治天下。他認為中原變亂的原因是不施仁政,導致"上下交爭怨而相篡弒"。戎夷雖然沒有"禮樂法度",卻能做到"在上者淳樸,在下者忠信",整個國家非常團結。

這番話說得讓秦穆公佩服得五體投地,也讓他感到憂慮:戎夷擁有這樣的賢才對他來說是個巨大的威脅。於是,穆公與內史廖緊急商量,決心用美人計敗壞戎王心志,並用離間計挖走了由余,為他成就春秋霸業奠定了基礎。

雖說,若以《史記》所載由余的話就斷定仁義概念出於秦穆公時代,則未必是史實,但由余確實對秦國成就霸業起到很大的作用。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春秋**餚山之戰後,秦國的東進基本沒有可能。而由余獻策後,秦穆公開始向西開拓,"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天子使召公過,賀穆公以金鼓。"秦國才逐漸由一個偏處西隅、被稱為夷戎的落後邦國發展成為吞併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王朝的大帝國,併成為世界古代史上東方民族中的佼佼者。

2樓:月餅曲奇

由余的祖先是晉國人,後來他去了西戎,他的事蹟,在史記-秦本紀中有記載,首先來說他對秦國的貢獻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秦國在春秋中期的意識形態的發展,秦文化有一個特徵就是「拿來主義」,春秋初期的秦國文化是比較落後的,商鞅變法之前的秦國文化所奉行的倫理價值觀基本上都是周人的禮制,所以秦國在穆公時代,基本上所認為比較珍貴的東西,還是典型的農耕民族所崇奉的宮室,財貨,由余第一次出使秦國,秦穆公向他展示秦國的宮殿珍玩,由余說:「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

」秦穆公感到比較奇怪,說中原華夏國家治理,靠的是詩書禮樂法度,即使這樣,還是不能救世於混亂,戎夷沒有這些,要治理好豈不是更加困難?由余說:恰是中原華夏有詩書禮樂法度所以才那麼難以治理,自上古聖人黃帝創造了禮樂法度,並親自帶頭貫徹執行,也只是實現了小的太平。

到了後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驕奢淫逸。依仗著法律制度的威嚴來要求和監督民眾,民眾感到疲憊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實行仁義。

上下互相怨恨,篡奪**,甚至滅絕家族,都是由於禮樂法度這些東西啊。而戎族卻不是這樣。在上位者懷著淳厚的仁德來對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滿懷忠信來侍奉君上,整個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體一樣,無須瞭解什麼治理的方法,這才真正是聖人治理國家的方法。

從這方面來看,由余自戎使秦,與穆公的這段對話,反映了秦在春秋時代一方面積極吸收周文化成果來建立制度文化層的同時,還在不斷在與戎族的交往鬥爭中,拿來了戎族的功利主義,這一點給後來秦國能夠徹底的實行商鞅變法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心態基礎,秦穆公認識到由余是個人才,如果讓他在戎,則會成為秦國的禍患,於是設計讓由余歸順了秦國,秦穆公三十七年,秦採納由余的策略,轉變進攻方向,全力攻伐西戎,滅掉十二個西戎小國,史稱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因為西周亡於西戎,所以秦穆公的對戎戰爭雖然沒有像齊桓,晉文一樣取得中原霸主地位,但是周天子還是一樣派遣召公向秦穆公致伯,承認秦的西方霸主地位,大大提高了秦國在諸侯中的影響和地位,在左傳等史書中,秦國的歷史自秦文公開始見於《春秋》,但多不書國君事蹟,而自穆公稱霸,「秦伯」之號開始頻繁出現,這也可以算得上是由余對秦的功績,最關鍵的是,穆公向西擴張,給尚處在發展階段的秦國一個比較廣闊的戰略縱深和發展空間,為400年後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餘字的來歷,要一個介紹,少一點,用自己的話

3樓:匿名使用者

餘字之來歷

餘名宇豐,字無殷。庚午馬年生,至於今幾近二十哉。《疏專》雲:

「始生三屬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餘向來不事古,崇洋媚外,多為大方之家所笑。今念餘近出仕之年,方幡然醒悟。

憾父母遠行,故自做主張,自字為無殷。

老子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餘名中有宇,宇,宇宙也,宇宙,無窮也,此乃無大於有,無生萬物也,故自字一為「無」。

又予所喜之動漫人物之神無恰名「無」,且予所寄**之人物吳孫蒲恰姓「吳」,吳,無也。實屬巧合,於大喜,故取此字。

《廣雅》有言:「殷,大也,眾也。」眾也,多也,豐也。

「無殷」乃無大也,無大,大象無形也,宇宙也。二字合一即為餘名。友人銀熊尊餘,曾以吟風為號呼之,此再屬巧合,故餘又大喜,取其字。

4樓:

餘名宇豐copy,字無殷。庚午

bai馬年生,至於今du幾近二十哉。《疏》zhi

雲:「始生三月而始加名dao,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儀禮·士冠禮》: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餘向來不事古,崇洋媚外,多為大方之家所笑。

今念餘近出仕之年,方幡然醒悟。憾父母遠行,故自做主張,自字為無殷。

5樓:雀雀

余姓由來bai

餘、佘二姓的誼屬du兄弟,應該是**不離十的,zhi那麼,

dao餘氏的始祖,也專應該就是佘氏的始祖,余姓又是從屬何而來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姓纂》上的考據是「秦由余之後,代居歙州」。這位為後來統一天下的秦國奠定富強基礎的由余,正是後世余姓以及佘姓的始祖。

6樓:匿名使用者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漢字部首之一。本義:物體燃燒所發的光、焰和熱

是火字的來歷

介紹我國的民族,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100字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 玉米 穀子 小麥 棉花 烤煙 油菜 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苗族在歷史上多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 苗年 四月八 龍船 節等。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100字 穿青族 也叫青族 川青族 是一個主要分佈...

漢字的來歷,要有故事的一個漢字的來歷,要有故事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農民種的莊稼由於受到鼠害的影響,收成很少。後獲悉有一動物 狸 也就是我們現在稱呼的野貓,善抓老鼠。故農民就開始養 狸 來保護莊稼,為了區別家養和野生的差異,根據其工作是保護莊稼的緣故,後古人就造了一個字 犭 苗 就是現在的貓,而其叫聲稱呼為 喵 從中可以看到農業文明對中國文字的影響。...

「為求字,思量十餘次」是誰寫的,「為求一個字,思量十餘次」是誰寫的?

出自中國大理當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潘正偉 執著人生 一文中。出自當代中國著名現實主義偉大詩人大理潘正偉先生經典作品 執著人生 執著人生 為求一個字,思量十餘次。琢磨復琢磨,不知日頭落。手拙不停寫,百思始得解。眉頭並心頭,上下同解愁。附 注 為著一個曾經的信念,每日鍵盤敲打不停,為了使自己的文章不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