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鄭和遠航的課文中,凶險具體指的是什麼

2021-03-04 09:23:17 字數 5140 閱讀 9040

1樓:暖暖炊煙裊裊

指的是:險惡的風浪、海盜的襲擊。

《鄭和遠航》課文重點介紹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並點明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一課鄭和遠航講了一件什麼事

2樓:小白貓公主

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兩段。

第一段(第1至5自然段):主要寫鄭和率領船隊第一次遠航的情況,是分三層來介紹的。

第一層(第1至3自然段):寫2023年7月11日,在蘇州府劉家港碼頭,鄭和受命第一次率船隊準備主要講了出使西洋時的壯觀場面。

第二層(第四自然段):寫鄭和與所到國家的人民進行有好交往。

第三層(第5自然段):寫鄭和在航行途中多次戰勝狂風巨浪和海盜襲擊等凶險。

第二段(第6至7自然段):簡要介紹鄭和從2023年到2023年有過七次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

3樓:匿名使用者

簡而言之就是,鄭和第一次遠航下西洋的過程

分開來說的話,

先講鄭和遠航前的船隊以及人數的介紹,即規模之大然後就是介紹遠航與達其他國家的友好交往

再就是介紹遠航行程中的凶險,包括狂風巨浪以及海盜等最後就是鄭和遠航的總結性的評價和意義,即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等

如果需要課文的話,請追問下,謝謝~

希望能幫到你~

11.鄭和遠航課文主要內容是...?

4樓:柔骨魅兔

課文重點介紹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並點明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5樓:晶晶q漫

鄭和下西洋前,中國周邊的國際環境動盪,主要表現在東南亞地區各國相互猜疑,互相爭奪.當時東南亞兩個最大的國家爪哇、暹羅對外擴張,欺壓周邊一些國家,威脅滿剌加、蘇門答臘、占城、真臘,甚至在三佛齊,還有殺害明朝使臣的,攔截向中國朝貢的使團;再一個海盜猖獗,橫行東南亞、南亞海上,十分囂張,海上交通線得不到安全保障.這些不穩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響中國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極大影響了明朝的國際形象,不利於明朝的穩定和發展.

在這種形勢下,明朝皇帝採取了「內安華夏,外撫四夷,一視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通過各種手段,調解和緩和各國之間矛盾,維護海上交通安全,從而把中國的穩定與發展同周邊聯絡起來,試圖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國際環境,提高明王朝的國際威望.所以從明朝派遣鄭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實現和平的使命.

鄭和下西洋調解矛盾,平息衝突,消除隔閡,有利於周邊的穩定,維護了東南亞、南亞地區穩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聲望.所以,可以看出鄭和的船隊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不是用於侵略擴張,而是用於實現和平目的.在當時國際環境條件下,陳祖義幾千人,阿烈苦奈兒上萬人,沒有強大軍事實力做後盾,是難以實現和平的.

如果嫌多的話,可以刪去一部分

以下是這課的資料

需要的話:請看

中國古代航海家——鄭和

鄭和出生於明洪武四年(2023年),原名:馬三寶。洪武十三年2023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

馬三保10歲,被擄入明營,被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難之變中,馬三保在河北鄭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2023年)明成祖朱棣認為馬姓不能登三寶殿,因此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三保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

宣德六年(2023年)欽封鄭和為三保太監。

2023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兩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鄭和下西洋路線圖系。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202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裡時,在船上因病過逝。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2023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2023年10月2日)回國。第一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800人。

鄭和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2023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2023年)回國。第二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000人。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2023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永樂九年六月十六(2023年7月6日)回國。

鄭和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202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2023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第四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670人。

鄭和第五次下西

永樂十五年五月(2023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2023年8月8日)回國。

鄭和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2023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2023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

寶船從龍江關出水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2023年1月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202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202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550人。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編制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很多外國學者稱鄭和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和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歷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人數眾多,組織嚴密鄭和下西洋船隊,是根據海上航行和擔負的任務,採用軍事組織形式組建的.

鄭和七下西洋所經過的國家和地區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出使過的城市和國家共有36個: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裡、滿剌加、勃泥、蘇門答刺、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裡、蘇祿、加異勒、阿丹、南巫裡、甘巴里、蘭山、彭亨、急蘭丹、忽魯謨斯、溜山、孫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兒、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兒、沙裡灣尼(今印度半島南端)、不刺哇(今索馬利亞境內)。

6樓:就沒回家幹活

我是誰我問問我問問五千萬別人家裡面對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是三保太監,他被明朝王帝派遣七下西洋

11課鄭和遠航讀後感100字

8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令出如山,振臂一呼,船隊浩浩蕩蕩的出發了,一路上絡繹餘途,海上不僅驚濤駭浪,而且船員水火不服,到其他國,人們講和通好。

觀風問俗人們紛紛把珍奇異寶互通有無使五洲四海的人們心悅誠服。

9樓:路戍人

《鄭和遠航》這一篇課文重點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況,並點明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何為「遠航」?課文的最後一段文字做了很好的說明.「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文中從「像脫疆的野馬」「咆哮」「彷彿要把船隻撕裂」等描寫,表現了大自然的「凶險」;以及當時橫行在海洋上的一支勢力雄厚,足有五千多人,十分猖獗的海盜,說明這是充滿了凶險的遠航!

從鄭和說的「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於海.一旦他國之君奪得海洋,華夏危矣.」可以看出古人已經知道擁有海域主權的重要性,這次遠航,還是一次友好和平的遠航,既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也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看了《鄭和遠航》,讓我們再一次走向歷史,品味了遠航的辛酸,鄭和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也將深深刻入我的心裡.

10樓:歲月就這麼說

鄭和七下西洋,長駛遠駕,「示中國富強」.如此盛大的遠航,卻突如其來,悄然而去.它在經濟上揮霍民生財富,在政治上揮霍**理想.

在鄭和的偉大遠航中,有人看到輝煌,有人看到輝煌中的荒唐,甚至還有悲涼.

中國曾經擁有絕對的海上優勢,鄭和遠航將這種優勢推向瞬間的高峰,然後就突然停止了.實際上,在西方擴張勢力進入亞洲海域之前,中國就已經自己消滅了自己的海上力量.鄭和七下西洋,是一個偉大時代的結束.

而此時,西方的海上擴張已經開始,而且一發而不可收拾.

公元15世紀是全球歷史上關鍵的一個世紀,前半葉,中國勢力淡出海洋;後半葉,西方開始向世界擴張.決定未來命運的、雙方不可避免的遭遇與衝突,即將開始.歷史的意義不是重溫往昔的輝煌,而是反思曾經的輝煌是如何消失的,那些災難性的轉機在**..

誰控制海洋,誰贏得世界;失去海洋的民族,最終也失去家鄉.紀念鄭和下西洋,重要的是在世界歷史語境中,反思現代國家競逐富強的經驗與教訓.

鄭和七下西洋,早已不是一個歷史事件,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寄託著中國人的回憶與想象、失望與希望,寄託著國人的某種自我形象,也寄託著人們關於國際新秩序的某種想象與期望.在世界現代化歷史大敘事中討論鄭和七下西洋,有兩種意義:一是鄭和遠航如何發生,二是鄭和遠航為什麼結束.

第一重意義上感受的驕傲是短暫的,在第二重意義上感到的悔恨,卻刻骨銘心.

或者簡單點的

鄭和,這個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鄭和是明朝時候的三寶太監,受明太祖的派遣,到各個國家贈送禮品.準備的工作很到位,擁有兩百多艘船,其中,有六十幾臺是寶船,長150米,高60米,等於我們學校的教育大廈,我不禁倒抽一口氣,我繼續往下讀:陪同寶船的還有許多的戰船、糧船、水船.

我想,明朝的航海業這麼發達,一定匯聚著老百姓的心血與勞動,我的腦海裡不禁出現了老百姓在烈日的暴晒下辛辛苦苦的工作著,一滴一滴的汗水溼潤了腰背.這麼好的船怎麼不是這樣一塊板,一個釘子得做成的呢?

我往下讀:鄭和每到一個國家都要有禮貌的贈送禮品,希望我國和這個國家能友好的來往.鄭和的態度十分友好,絲毫沒有逼人家的感覺.

鄭和遠航課文中詳細描寫了哪個特點

簡單點 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點明瞭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詳細點 鄭和下西洋前,中國周邊的國際環境動盪,主要表現在東南亞地區各國相互猜疑,互相爭奪.當時東南亞兩個最大的國家爪哇 暹羅對外擴張,欺壓周邊一些國家,威脅滿剌加 蘇門答...

鄭和遠航,中第五自然段,這段話中的凶險具體指的是什麼

然而來,這次航行也充滿了凶 自險。在大海上,bai船隊好幾次遇上 du險惡的風浪。狂風zhi呼嘯著,海dao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彷彿要把船隻撕裂。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在歸途中還遇到過海盜的襲擊。鄭和根據事先得到的訊息,...

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鄭和遠航一文按揚帆啟航 友好交好 戰勝凶險的順序具體描述了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過。這篇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並點明瞭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鄭和遠航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述的 鄭和遠航 一文按 揚帆啟航 友好交往 戰勝凶險 的順序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