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怎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021-03-04 01:01:32 字數 5686 閱讀 2189

1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徵文三等獎

《語文課程標準》(2023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麼,如何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呢?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樸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

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

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

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汙,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高尚品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準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

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準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紮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裡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

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紮紮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紮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

再結合下面一節,反覆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字裡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

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薰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裡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於一體的自主創造的思維過程。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創造性勞動,體現了學生的自我個性和內在真實的感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讚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醜,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有機滲透道德教育。如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快結束了,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老師說,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給自己的任課老師寫一封信。習作時,啟發學生回顧六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誨,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典型的場景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4、課外延伸,德育延續。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

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穫。

切實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推動學生德育行動。語文課外活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且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薰陶。課外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道德品質、積極進取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

通過開展排演小話劇《負荊請罪》、「紅領巾小記者」調查身邊的環境汙染、名人成功故事會、「我選我」演講、製作「我的成長冊」等活動,我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三、認真研究學生,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理解、體驗和感悟,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學生主動接受。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根據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徵、學習階段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加深理解和體驗,去感悟和思考,讓他們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

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在課後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發揮表率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樓:匿名使用者

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如《大海的歌》一文中,有這麼三句話:

1、展現在我眼前的是藍天、白雲,碧綠的大海,正從東方升起的朝陽。 2、船頭飛濺起來的浪花唱著歡樂的歌。

3、咱們自己的石油鑽探船,我彷彿聽見大海正在唱著一曲新歌。

第一句話描寫了四樣景物,藍、白、綠、紅構成了一幅色彩鮮豔而又美麗的風景畫,可見作者的心情是多麼的愉快,所以在朗讀時要指導學生用優美的語調讀出作者的愉悅之情;第二句是寫浪花在唱歌。浪花怎麼會唱歌呢?其實是作者看到海港繁榮的景象後,自己心裡高興地唱著歌。

這裡可以指導學生用歡快的語調來讀,高興得就像自己在心裡唱歌一樣;第三句中的「咱們」指的是我們中國,說以前我國沒有石油鑽探船,現在我們國家可以自己製造了。這句話就是借大海的歌來表達作者的喜悅之情,來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這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激昂的語調來讀,把自己的自豪之情表達出來。

因此,通過讀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欣賞優美的語句,另一方面又自覺地接受思想教育。 (三)聯絡學生實際,深化思想教育

在語文課上,教師要憑藉教材,堅持正面啟發、誘導,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在領悟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從而進一步受到課文思想的薰陶和感染。如《我的弟弟「小蘿蔔頭」》一課,教師可以在課上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與「小蘿蔔頭」進行比較。「小蘿蔔頭吃的是殘羹冷飯,住的是陰暗潮溼的監獄,穿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寫字用的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筆頭,那麼你呢?

」讓學生想想自己和小蘿蔔頭一樣大的時候生活是怎麼樣的,從而對「小蘿蔔頭」小小年紀在監獄裡的非人生活充滿同情,激起學生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痛恨,受到要胸懷遠大理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學習的教育,並逐漸轉為自己的行動。

二、在作文教學中,把握最佳時機,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一」。作文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讚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醜,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

所以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握每個有利時機,自覺地、有意識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書,這對於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是至關重要的。

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機滲透道德教育。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把握。 (一)審題中,明確寫作目的,體現德育要求

審題是作文的關鍵。學生能否正確地審題,決定作文的成敗。審題正確,寫出來的文章就扣題,就能達到這篇作文預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審題有誤,寫出來是文章就會離題,就失去了這篇作文的意義。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小,社會經驗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所以看待問題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如果教師不在審題的過程中加以指導的話,學生的思維往往會出現片面性和膚淺性。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分析,適當加以討論,幫助學生明確寫作目的:

或是讚揚某種精神,或是說明某種道理,或是吸取某個教訓,或是給人某種啟迪。如果這第一步做好了,那麼想通過作文育人的目的就已經成功一半了。例如語文教材中有一個作文訓練「寫家鄉一處你喜愛的景物,要抓住景物特點細緻描寫」,如果讓學生拿到題目就寫,也許大部分學生只會僅僅描寫某種景物,顯得比較單調。

古人云:「文以意為主,文為意而發,意在文之中。」我覺得在這三點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為什麼寫。

所以,在這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要求學生不僅要說出寫哪一處景物,那處景物有什麼特點,而且一定要說出為什麼喜愛這處景物。之後,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有了教師的指導,學生就緊扣中心,自然而然地在作文教學中悟出了「道」,正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二)選材中,選擇真實材料,把握德育契機

如果說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那麼,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如何才能讓小學生寫出有靈魂、有血肉的文章呢?這就要求學生在審題立意的基礎上學會選材。

葉聖陶老先生一再強調作文要用自己的話來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小學生也是社會上的人,他們難免會受社會上各種思潮的影響,思想難免會被其左右。作文無疑是教師瞭解學生心理的一個視窗。

如果學生在作文中敢於說真話、寫真事,這就等於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內心世界,為教師瞭解他們思想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教師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機」。比如讓學生寫《我做過的一件錯事》,事先教師要宣告不會秋後算帳,鼓勵學生選擇自己親耳所聞、親眼所見甚至是自己親身經歷的真實材料來寫。這既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批評、正確評價自己的極好機會,又讓教師發現學生在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即使把握德育「契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把育人和作文逐漸統一起來。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說真的,愛國大家都愛,但是大家不喜歡強迫的愛,所謂 我能罵千遍萬遍,不許別人罵一遍 出國後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態度真的能夠很激發愛國情。告訴學生我們國家還不完美,也有不足,但是這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我們就要保護它不受侵害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滲透愛國主義精神教育 一 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實施愛國主...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理念

人是自然生命 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的統一體,缺乏關愛生命終極意義的教育,無疑只能讓生命停留於生物的層次。加強生命教育,強化生命意識已成為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語文的人文性賦予了它生命教育的深刻內涵。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完整的 人文的生命意識的培養,引導個體認識生命的意義,追求生命的價值,活出生...

怎樣上好小學思想品德課,如何上好小學思想品德課

河北省邯鄲市實驗小學 陳曉峰 摘要 在小學階段開展思想品德課,是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門典型的育人課程,對引導學生從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起著奠基作用。然而,由於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論教育,對於小學生來講,內容顯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對小學生進行合理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