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名俗的含義及其基本特徵,簡述漢代文學的基本特徵?

2021-03-03 20:45:32 字數 4709 閱讀 3953

1樓:最愛

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其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共同的喜好、習尚和禁忌,它表現在飲食、服飾、居住、婚姻、生育、喪葬、節慶、娛樂、禮節和生產等諸方面。自然環境、生產力水平、生產方式、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都是影響民族風俗習慣形成的因素。

民族風俗習慣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穩定性。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生產力水平下的產物,具有深刻的社會、歷史和自然根源,因此只要民族存在,民族風俗習慣就會長期存在。民族風俗習慣一旦形成,就蘊藏著該民族群眾的共同心理感情。

民族風俗習慣的變遷往往落後於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

二是民族性。民族風俗習慣反映著民族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歷史和文化傳統、心理素質和感情境界,是民族特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另一個民族的重要標誌之一,因而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三是敏感性。風俗習慣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一個民族往往會把其他民族對本民族風俗習慣的態度看作是對本民族的態度。因而風俗習慣具有非常敏感的特點。

四是群眾性。民族風俗習慣世代相傳,滲透到民族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影響著民族的每個成員,因此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五是地域性。中國幅員遼闊,各民族居住地區的地理、氣候等自然條件和經濟狀況有很大差異。這種情況影響到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不同地區之間在風俗習慣上也不盡相同。

簡述漢代文學的基本特徵?

2樓:酷涵

漢代文學成就最高的是散文,上繼先秦,與戰國的散文一道共同構成了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它和唐宋的詩歌、元代的戲劇、明清的**,分別雄踞於各個時期的文壇.漢代散文中一類是敘事文,代表是《史記》和《漢書》;另一類是論說文,主要是指名臣的奏議和文人的哲學、政治學專著如《鹽鐵論》《論衡》《潛夫論》《政論》等.

簡述民俗的特徵。

3樓:熱心網友

1、民俗文化活動的集體性: 任何一種民俗無疑是一種文化,稱之為民俗文化。民俗是伴隨著人類群體的產生而產生的。

因此,民俗培育了社會的一致性,增強了民族的認同,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

2、民俗文化活動的傳承性 :  民俗是習得知識,需要在一代一代中傳遞,具有時間傳衍的連續性,民俗是時間的連續體。是一個地方區域內長期人文積澱的一種客觀反映,它是一個地方文化的象徵,是古老文化的傳承,所以傳承民俗文化,就是延續古老的文明和人文精神,也是一種文化信仰。

3、民俗文化活動的地方性  :民俗文化活動的傳承是以人世代相傳,除了中華民族文化大傳統之外,如春節活動等具有全國性特點。各個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環境形成了服務地方的文化小傳統,同一種民俗事象在各地會出現不同形態,不同時代,不同的地區都會有自己的特點。

4、民俗文化活動的變異性 :民俗文化因其傳承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人相襲,代相傳,具有相對穩定的特性。但民俗作為一種基礎文化,它在傳承與傳播過程中並非一成不變。

相反,它隨著時空的變化不斷地發生變異,形成了與穩定性相聯絡的變異性特徵。變異性是中國民俗的顯明特徵之一。

5、民俗文化活動的豐富性 :  中國自立國之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形成今天56個民族共處的狀態。同一種民俗,在中華各民族的不斷融合中,各民族習俗被接納到中華文化體系之中,但都保留著各自的民族特性,從而豐富了中國的民俗文化活動。

6、民俗文化活動的實用性 :開展民俗文化活動的只有一個,即服務於人們的生活需要,實用性是中國民俗最本質的特點,民俗文化服務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人民依賴民俗開展生產,繁衍後代,尋求精神愉快。

4樓:大學微積分

中國飲食民俗的特點,一般來說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飲食事項本身內在的屬性所顯示出來的;一是飲食事項在時間、空間及發展過程中所顯示出來。綜而言之,它一般具有人類共通性、民族性、階級性、歷史性、地方性、傳承性、變異性、集中性等特點。

是飲食是維持人的生命的基本前提,是人們恢復體力、補充營養、增進健康的生理需要。不論時代——採集經濟時代、漁獵經濟時代、畜牧經濟時代、農耕經濟時代或是大機器工業生產時代;不論年齡段——從出生到死亡,任何人都必須飲食,都是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飲食的。

各民族文化交流與傳播過程中,一些民族化的飲食習俗逐漸為他民族所接受並被轉化為國際化的習俗,成為人類共有的民俗事項。如漢朝時對遊牧民族「羌煮貊炙」食法的接受;如分餐制逐漸以其科學性而取代集餐制;如牛奶因其營養性而逐漸得到了我國各族人民的認可。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國民俗具有獨特的民族氣質

。中國民俗文化特徵主要有以下表現:

一、民俗文化活動的集體性

任何一種民俗無疑是一種文化,稱之為民俗文化。民俗是伴隨著人類群體的產生而產生的。因此,民俗培育了社會的一致性,增強了民族的認同,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

沒有人類群體就沒有民俗文化,所以說民俗文化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民俗的集體性可理解為:首先,任何一種民俗,都產生於特定的群體,如某個特定地域或某個民族。

其次,一種民俗一旦形成,就會成為集體的行為習慣,流傳於一代又一代的集體中。再次,在流傳中由集體不斷補充、加工、完善。也就是說,民俗文化不是個人行為,一個人創造或倡導的一種民俗形式,沒有公眾的認可或積極推行,它決不會長久地延續下去,即使勉強地生存下來,也不會有其廣泛性。

生活在某個民俗文化圈內的每個人都是民俗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也是民俗文化的被教化與薰陶者。

二、民俗文化活動的傳承性

民俗是習得知識,需要在一代一代中傳遞,具有時間傳衍的連續性,民俗是時間的連續體。是一個地方區域內長期人文積澱的一種客觀反映,它是一個地方文化的象徵,是古老文化的傳承,所以傳承民俗文化,就是延續古老的文明和人文精神,也是一種文化信仰。民俗文化的傳承性就是教化和規範民眾,使民眾立足於當代,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民俗文化傳承著我國優秀的民間文化,延續傳統文化精神,增強廣大群眾的民族認同感的生動和富於人性的社會化。這是一種自覺的傳承,且具有原生態的特性,因此更具親和力。

三、民俗文化活動的地方性

民俗文化活動的傳承是以人世代相傳,除了中華民族文化大傳統之外,如春節活動等具有全國性特點。各個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環境形成了服務地方的文化小傳統,同一種民俗事象在各地會出現不同形態,不同時代,不同的地區都會有自己的特點。鄉民的生活文化具有明顯的地方性,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還有一種說法是「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這是較概略的區分。

總之,民俗文化的發生、發展、演變是在一定地域空間下進行的,它受地理環境、人們謀生方式與歷史傳統的影響和制約,因此民俗文化顯現出濃烈的地方特色。

四、民俗文化活動的變異性

民俗文化因其傳承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人相襲,代相傳,具有相對穩定的特性。但民俗作為一種基礎文化,它在傳承與傳播過程中並非一成不變。相反,它隨著時空的變化不斷地發生變異,形成了與穩定性相聯絡的變異性特徵。

變異性是中國民俗的顯明特徵之一。民俗在傳承中變異,在變異中傳承。民俗的變異性從總的方面看,與歷史性、地方性相關聯,同類民俗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都會有各自的特點。

民俗的變異性,一般說來有3種情況:一種是民俗表現形式的變化;一種是民俗性質的變異;再一種是舊俗的消亡。民俗的變異性特徵為移風易俗提供了學理的依據,人們可以依據民俗變異的規律,「化民易俗」,刪繁就簡,推陳出新,為建設民族的新文化服務。

五、民俗文化活動的豐富性

中國自立國之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形成今天56個民族共處的狀態。同一種民俗,在中華各民族的不斷融合中,各民族習俗被接納到中華文化體系之中,但都保留著各自的民族特性,從而豐富了中國的民俗文化活動。在各地區會出現不同的形態。

中華文化以包容著四方的氣象著稱於世,其中民俗涵化之功甚偉。自古到今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俗文化層面的接納,民俗文化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極度深遠。漢族民俗中複合了不少少數民族習俗,可以說從來就沒有純粹意義的漢民俗,只有民俗複合時間的早晚而已。

同樣,現存的各少數民族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漢民俗影響。因此,中國民俗文化活動形式極為豐富。

六、民俗文化活動的實用性

開展民俗文化活動的只有一個,即服務於人們的生活需要,實用性是中國民俗最本質的特點,民俗文化服務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人民依賴民俗開展生產,繁衍後代,尋求精神愉快。民眾創造了民俗,民俗服務了民眾。民俗信仰的直接功利性是它區別於一般宗教信仰的根本特徵之一。

當然,中國民俗的實用性,不僅僅表現在信仰心裡方面,更重要的是許多民俗文化活動在民眾實際生活中發揮著效用。

6樓:若問清羽

(一)歷 史 性

(二)地 方 性

(三)傳 承 性

(四)變 異 性

中華民俗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統一國家。它的文化也是個複合整體。其中有為文人學者所闡釋的歷史文化大傳統,也有諸多為各地各民族民眾傳承和踐行的文化小傳統。

中國歷史文化大傳統和民俗文化小傳統在幾千年裡密切互動和互補,形成一個多元一體,內容豐富的動態平衡體系,民俗就是這一體系中的一部分,到底怎樣全面認識民俗?

任何發達的或發展中的民族或群體,都毫無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一個民族或群體的民俗,雖然表現為不同的形態(物質的或精神的),但實際上是指該民族或該群體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民俗的最本質特點,是在群體的傳承中逐漸積澱而成,即顧頡剛先生所說的由「壘層的」方式所造成,而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出現或突然消失的。

歷史上也曾發生過某一民族或群體的民俗突然改變或突然消失的事件,這種情況的發生,要麼是因為民族邦國戰爭,某一民族或群體突然被滅亡,戰勝者強迫戰敗者改變自己的民俗或信仰;要麼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使某個民族或群體驟然消亡,該民族或群體的民俗也就因此湮沒無聞了。一些古代「失落了的文明」,如南方創造了良渚文化、北方創造了紅山文化的民族或群體,可能就是這樣的情況。

7樓:我的兒子叫鑫澤

民俗文化具有集體性:任何一種民俗無疑是一種文化,稱之為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活動具有傳承性。民俗文化具有地方性。

簡述運輸活動應具有的基本特徵

運輸是實現人bai和物空間位置du變化的活動zhi 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dao 相關。專因此,可以說運輸的歷史和屬人類的歷史同樣悠久。它把人 財 物由一個地方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的過程,又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的根本。運輸的主要工具有自行車 板車 三輪車 摩托車 汽車 火車 飛機 輪船 宇宙飛船和火箭等等。...

資產的定義,簡述資產的定義和基本特徵?

資產 assets 資產是企業 自然人 國家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來計量收支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收入 債權和其他。資產是會計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與負債 所有者權益共同的構成的會計等式,成為財務會計的基礎。資產分類 分類按照不同的標準,資產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按耗用期限的長短,可分為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 ...

法的含義和基本特徵,法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徵?

首先,簡單的 含義 法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法是指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認可 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範的總和。狹義的法是指具體的法律規範,包括憲法 法令 法律 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 行政規章 判例 習慣法等各種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基本特徵 一 法是調控人的行為 社會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