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繪畫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中國傳統美術元素在當前藝術設計中的運用?

2021-03-03 22:35:36 字數 4294 閱讀 1857

1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藝術講究形式美、內容性和製作技術,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再到新古典主義,傳統的形式與技法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印象派把畫家帶到了室外,開始追求外光的色彩,但他們仍沒有擺脫客觀對他們的束縛,直到後印象的產生,畫家的主觀意識從畫面中被強調出來。

後印象作為現代主義的開端對傳統置疑並反叛,後來的立體主義、野獸派、抽象表現主義則來得更為尖銳。而後現代則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叛,這其中出現了從波譜藝術到概念藝術的諸多流派,這些流派的共性就是反對形式主義的審美觀,反對現代主義向純粹抽象藝術的演變。

現代主義反叛了傳統,後現代又反叛了現代主義,傳統與後現代則成為了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關係,那是不是後現代迴歸了傳統了呢?顯然不是,後現代有表面上的迴歸,但實際上它離傳統更遠了。現代主義在形式審美和內容上擯棄了傳統,但並沒有離開傳統的藝術媒介。

而後現代則在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藝術形式。

以波譜藝術為例,藝術家們徹底放棄了傳統的架上繪畫和雕塑,他們直接將一些現成品如工業產品、攝影、印刷品作為他們的表現形式。這實際上早在達達運動中就已初露端倪,達達領袖杜尚就曾用一個簽了名的小便池作為他的作品。這些都被稱作現成品藝術。

與達達不同,波譜帶有濃郁的後工業色彩,這源於二戰後人們對於工業文明的懷疑。波譜藝術最易令人心生疑竇的一個方面在於它表現所呈現出來的冷漠,一種對它所試圖表現的主體物件的毫無立場的態度,這樣它的被解讀空間也就變大了,它有著後現代的普遍特徵——「現實即為表現的」,它否定了傳統意義上的提煉生活從而達到藝術創作的追求,而是直接利用以有的元素進行組合和再加工。另外,波譜(pop)即通俗藝術(popular art),它描寫的消費者所處的外部環境及其心理狀態,一切大眾的藝術都是他們取材的範圍,流行的海報、流行**、電視、漫畫等等。

在這種流行文化下必然會伴隨著一種低俗、拙劣。而從這個角度說傳統藝術則保持著較為嚴謹的學院派作風,也可以說是「精緻藝術」,這是為貴族階層觀眾所發展出的精英般的藝術形式,需要有教育的背景才足以瞭解。

傳統藝術的高雅形式在後現代時期被徹底擯棄,但傳統的很多精神在現代主義裡得到延續併成了中產階級文化的主流,但現代主義的理想化藝術、純粹的藝術使得它與商業隔離,難以銷售。相反的,通俗文化是由商業上的成敗來界定。

而傳統與後現代的抗爭在上世紀上半葉達到高潮,到現在已漸漸演變為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的鬥爭了,但與其說是鬥爭不如說是和解,它們之間的界限漸漸模糊不清了,就像一首喬治·戈什溫的歌曲,一部沃爾特·迪斯尼的動畫片,一張諾曼·羅克威爾的油畫,一場百老匯的**劇,一部查理·卓別林的電影,每個人都喜歡。

中國傳統美術元素在當前藝術設計中的運用?

2樓:匿名使用者

不告訴你,你長的太老了 我寫的也是這篇** 告訴你一點吧 中國傳統美術元素在當前藝術中的運用很多比如說服飾 建築 鈔票 等等 太多太多了 想知道的話 請我吃飯我幫你寫

中國傳統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3樓:kyoya彌

這些文化中所構成美的因素是中華民族的國寶。現代設計無論怎樣的發展都無法脫離傳統文化對它的深刻影響,這些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會性和歷史性的傳統文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現代設計運動。設計師應該繼承並發展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

自入行設計以來,就一直對「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句話深有感觸。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發展史,形成了一個多元一體的民族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五十六個民族共生共榮,共同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美的輝煌。

我們民族的美是我國獨有的,但美是沒有國界的,所以我們民族的美也是世界的美。設計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不僅能充分表達出我們神祕的東方色彩,也能更好的起到國際傳播及交流作用。在當今世界上,文化能一脈相承並始終不曾中斷的也只有經歷了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也正是基於這一點,中國人民對傳統文化、對民間美學更情有獨鍾。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之下,我們都應該以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為己任,為榮耀。而這個文化體系所蘊藏著的中國文化的傳統精髓,從思想到行為上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所以,在設計中,若能融入這些讓我們引以為豪的文化,這又是怎樣的一種民族自豪感!

現引用著名民藝家張授一先生對傳統的解釋,他認為:「『傳』即傳佈和流傳,『統』即一脈相承的系統」。

總的說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由歷史沿傳下來的思想、道德、人倫、風格、藝術、制度等,概括起來主要是表現在文化方面。而有學者又將文化定義成:「在人類社會的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是人類為了以一定的方式來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

那究竟什麼是美?首先,勞動創造著美,美產生於以勞動為中心的多方面的生活實踐,生產情景中。多樣的不同性質的事物,不同情形的場景經整體協調融和而產生出美,亦即快樂、融洽的美。

孔子倡導的「和」的美學思想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很多藝術家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都是以這個「和」字為核心的。和五味以適口,和五色以悅目,和六律以快耳,和天地人三才以自適娛心,都是為了美的創造。而且除美學的理論形式之外,在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大量工藝產品之中,也體現出了豐富的美學思想和頗高的藝術造詣。

從先輩能工巧匠的高度技巧之中仍然表現出了他們美的藝術構思,正如馬克思所說:「他們是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的。」其次,與西方文化的美相比,西方文化從柏拉圖開始突出的特點是「以個體為美」,強調形象性、生動性、新穎性。

而中國美學的起點是從老子美學開始的,中國傳統美學強調的是統一的美——「整體意識」,認為萬事萬物都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都遵循同一個本質規律,因而中國古代的藝術家始終致力於「以整體為美」的創作,把人的情感賦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形寫意」,「形神兼備」。

由於這種「天人合一」的整體世界觀與「物我同一」的審美觀念,中國的藝術表現形式不重「寫實」而重「傳神」,注重表現整體造型的氣勢,而不是對客觀物件事無鉅細的全盤描繪,這與西方的審美是很不相同的。

中國古代審美要求「內斂」,即所謂含蓄的美,而西方審美觀中張揚的是唯美主義、片斷性思維。再次,傳統美學中的審美追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設計思想,而設計思想反過來又會影響著民族的審美觀念。在我們中華民族看來,美不是別的什麼,也不是什麼神祕而不能及的,美就是使人快樂的融和體,所謂「非和弗美」。

正如莊子所說:「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因此,可以說,美出於和,也就是快樂之美。

任何人都存在著對美好事物追求的這一心理,但各個人的欣賞能力、水平不同,這畢竟是和每個人的文化修養、受教育程度、偏好度及很多其它因素有關,但美――真正的美是雅俗共賞的。

讓我們再來研究一下傳統民族文化價值的多重性。首先是原創性,審美文化必須是體現一定的審美意識而又能給人以美感享受的文化,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詩、樂、舞等藝術和人體裝飾、韻律美、和諧美,都是來自民間的,都是各族人民群眾創造。中國曆代著名的詩人、畫家、戲劇家、書法家等所留下的詩文理論、繪畫理論、戲劇理論、書法理論、**理論中,也包含有豐富的美學思想,通常還是美學思想中的精品。

設計師應該充分學習這些寶貴的知識。其次是蘊藏性,傳統美學活在民間,新美學誕生在民間,因而民族民間美學這個寶庫的蘊藏量特別豐富。所以設計師從中獲取的設計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

藝術需要創新,藝術本身又存在延續性。但這種創新不是一味的否定前文化,這種否定應該是肯定的否定,確切的說應該是揚棄。古人說的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這就指導我們用優秀的民間文化去設計出優秀的作品來。

在當今的資訊時代,現代藝術與現代科技對現代設計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但無論怎樣的發展,它都無法脫離傳統文化、民間美學對它的深刻影響。也就是說,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會性和歷史性的傳統文化,不但無時不刻地影響著現代藝術運動,而且也直接影響著現代設計運動。在藝術與設計領域,中華文化對世界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現代主義設計發展的高峰——包豪斯,就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包豪斯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對中國的老莊學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還把老莊哲學,應用到教學和設計實踐中去。有一個曾經在包豪斯的歷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他就是瑞士畫家約翰·伊頓(johannes

itten)。他對東方哲學,尤其對中國的老子、莊子的哲學思想頗有研究,他在教學中還引導學生從東方的、中世紀的藝術中學習古代藝術的精神趣味,甚至讓學生練氣功。中華文化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藝術的作品表面中,而是在某些方面已成為藝術作品的靈魂。

很多世界優秀的服裝品牌,在它們的某些設計中,多多少少都可以看到一些中華文化的影子。有時,當你在街頭巷尾看到黃頭髮,藍眼睛的外國友人穿著我們的唐裝時,你不禁也會驚歎這不同的風韻,不禁也能感觸到這美果真是不分國界的。所以傳統民間文化的巨大魅力,以及它的廣博性都應是我們所繼承、發展並傳播的。

數千年以來,大量的哲學家、美學家、藝術家不斷在這一領域進行探索,從而形成了獨樹一幟,博大精深的中國美學體系。這個體系所蘊藏的傳統文化的精髓一直在影響、制約和調節著我們的審美觀,而這種審美觀是由這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習俗、制度、倫理道德、審美習慣等一系列因素決定的。所以,要成功的運用民族民間中美的因素,就首先要求設計者深深的愛著這個民族,理解這個民族,熟悉這個民族。

這樣才能夠帶給我們豐富的美學思想、多元的傳統文化和對工藝、設計、美的規律的進一步認識,並能夠使我們從中提取許多有用的資料和新的啟發。

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命運的困境分析

你知道,為了使中國走向富強,仿照文藝復興進行思想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主張反孔孟思想 主張西學東進,反八股,反中國傳統文化,文言運用等,使人們慢慢接受了新事物,對舊事物有了空前的牴觸 後解放後,摧殘傳統文化,到了心痛的地步,改革開放後,利益金錢,使人民大眾不能靜心學習文化,追求利益,快餐文化,後,隨...

論中國傳統建築美學特徵,1 中國傳統建築的主要結構型別有哪些?論述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的美學特徵

環境條件 作為最普遍的實用的建築型別 民居建築,它的造型美學及其附加藝術的美學與通用產品 器物的造型美學應該是共通的,但是它也表現出自己特有的規律。如下 一 歷史性 建築是一項最古老的產品,人們從穴居巢開始一直不斷地努力改善營造自己的家園住居,也產生了許多美好的 1.中國傳統建築的主要結構型別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今世界的處境,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今中國的地位和作用

二十世紀中國與傳統中國相比,一個根本性的不同就在於 中國傳統文化在百年間受到西方文化體系的全面衝擊。總體上說,西方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起碼三次重大文化轉型,即從古希臘的兩希 古希臘與希伯萊 精神,到文藝復興以後的理性精神,再到二十世紀的反理性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精神。而中國卻延續了二千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