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的九鼎是怎麼消失的?最早周天子就有九鼎

2021-03-03 22:13:25 字數 5824 閱讀 6991

1樓:匿名使用者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左傳記載為大禹之子啟)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這樣,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固有「得九鼎者得天下」之說!

夏亡,九鼎為商朝所得。600年後,商紂王時,周武王聯合諸侯國伐商,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九鼎旋成為周的鎮國之寶。

春秋時,諸侯國勢力不斷強大,周朝統治日漸衰落。齊、晉、秦、楚、宋五霸先後稱雄,皆有意圖九鼎以代周室。之後大秦一統天下,九鼎卻不知所蹤,說法不一~

周天子鑄九鼎這個故事是怎麼回事?

2樓:匿名使用者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左傳記載為大禹之子啟)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這樣,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固有「得九鼎者得天下」之說!

夏亡,九鼎為商朝所得。600年後,商紂王時,周武王聯合諸侯國伐商,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九鼎旋成為周的鎮國之寶。

春秋時,諸侯國勢力不斷強大,周朝統治日漸衰落。齊、晉、秦、楚、宋五霸先後稱雄,皆有意圖九鼎以代周室。之後大秦一統天下,九鼎卻不知所蹤,說法不一。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國的代表拿著盛牛耳朵的盤子,故稱主盟國為執牛耳,執牛耳原本是一種儀式,後來泛指在某方面居於領導地位之人。

3樓:匿名使用者

九鼎代表天子的像徵,誰擁有這九鼎誰就是天子

請問周天子鑄九鼎這個故事是怎麼回事?

4樓:百度使用者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左傳記載為大禹之子啟)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這樣,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固有「得九鼎者得天下」之說!

夏亡,九鼎為商朝所得。600年後,商紂王時,周武王聯合諸侯國伐商,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九鼎旋成為周的鎮國之寶。

春秋時,諸侯國勢力不斷強大,周朝統治日漸衰落。齊、晉、秦、楚、宋五霸先後稱雄,皆有意圖九鼎以代周室。之後大秦一統天下,九鼎卻不知所蹤,說法不一。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國的代表拿著盛牛耳朵的盤子,故稱主盟國為執牛耳,執牛耳原本是一種儀式,後來泛指在某方面居於領導地位之人。

九鼎是怎樣遷於周?

5樓:匿名使用者

九鼎,據傳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銅鑄成九鼎,鼎象徵九州。商代時,對錶示王室貴族身份的鼎,曾有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

因此,『鼎』很自然地成為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墨子·耕注》: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夏後、殷、周之相受也。

商湯逐走夏桀後,將九鼎遷至其都。盤庚定都於殷後,九鼎遷移至此。

周武王滅商後,曾公開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洛邑,將九鼎遷至該城,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2] 史記周本紀載:

成在豐,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築,居九鼎焉。

6樓:哈爾濱海東

鼎是青銅器的最重要器種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祕的禮器。

一般來說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又可分有蓋的和無蓋的兩種。

有一種成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為一列,稱為列鼎,列鼎的數目在周朝時是代表著不同的身份等級的。列鼎通常為單數。據文獻及考古發現九鼎應為諸侯之制,

七、五鼎為卿大夫,

三、一鼎為士級。但天子之製為十二鼎,是雙數,但至今未見周天子之陵墓,故這個記載是否正確還有待證實。當然列鼎中的九鼎並非代表**政權的九鼎。

關於「鼎」的來歷及作用: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於現在的鍋,用以燉煮和盛放魚肉。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

「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燒製的陶鼎,後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

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b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hào)京。

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

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這種禮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響。為慶賀聯合國50華誕,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23年10月21日在聯合國總部,向聯合國贈送一尊青銅巨鼎——世紀寶鼎。

**和平解放50週年慶典之際,****向**自治區贈送「民族團結寶鼎」,矗立於拉薩人民會堂廣場,象徵民族團結和**各項事業鼎盛發展。此舉意義深遠,文化內涵豐厚。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從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長方、四足,高133釐米,重875公斤,是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鼎腹內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都是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

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後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文物。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祕,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

發展歷程

最初的鼎是由遠古時期陶製的食具演變而來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條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燒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從青銅鼎出現後,它又多了一項功能,成為祭祀神靈的一種重要禮器。

青銅鼎多為圓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處有兩耳。對銅鼎的擁有和使用,是奴隸主身份等級差別的標誌之一。

在周代,就有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數量的規定。隨著這種等級、身份、地位標誌的逐漸演化,鼎逐漸成為了王權的象徵、國家的重寶。統治者往往以舉國之力,來鑄造大鼎。

秦代以後,鼎的王權象徵意義逐漸失去。以後,伴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續。後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廟大殿前,既是裝飾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鼎與古代青銅器】

自從發現了青銅材質,人類文化從原始社會躍入一個新的文明階段,青銅遂成為一個時代鮮明的標誌。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有一半是由羽羽生輝的青銅器鑄造出來的。從公元前二千年之前,由黃河流域中原二里頭文化(即十三朝古都洛陽東郊)和其上游齊家文化為代表的最早面世的青銅器來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成為延續二千多年的青銅器時代,在中華文明史冊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在青銅器早期為新石器時代,散見的只有陶器製品,而青銅器時代後期,則被瓷器和鐵器製品所代替。

所以在二千多年的青銅器歷史長河中,其製品五光十色,其工藝流光異彩。既有權力象徵的各種銅鼎重器,也有尊、壺、鬲、觥、觚、鍾、燈、爐等各種宮廷禮器、祭器、酒器、盛器和生活用品、陳設品、工藝品,其造型也遍及龍、虎、牛、馬、羊、鹿、象、人、鳥等各種形態和飾物,僅紋飾就有獸面紋、乳行紋、蚊紋、風紋雷紋、龍形紋、龜魚紋、曲折紋、雲雷紋、蟠螭紋、幾何紋、竹節紋、菱形紋、直紋、斜紋、六山紋、葉紋等幾十種。從生活用品到樂器,從飾品到戰爭**。

可以說如繁星滿天,品種之多,不勝列舉,充分記錄了中華文明史的輝煌時代,也是歷代王室、宮廷、候門、伯爵們生前陳設豪華璀璨耀目,死後追求不朽,陪葬昂貴富麗和考究的佐證。

世界各文明古國都經歷過青銅時代,唯有古代中國賦予青銅器以重要的社會意義、深厚的精神內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藝術形式。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夏、商、週三個朝代,前後延續了2,000多年。近代以來,青銅器大量出土,使長久處於朦朧的中國古代史面貌逐漸清晰起來。

中國從夏代開始進入階級社會,而象徵國家政治權勢和軍權、神權的青銅製造業,完全為貴族所壟斷,這些青銅器的製造均是以貴族的意志、需要和審美意願為依歸。中國青銅器歷經20多個世紀的發展衍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發展時期

時間分野

初期 夏代

商代風格盛行期

商代遷都殷(今河南安陽)以後至西周前期,約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時期。

西周風格成熟期

西周後期至春秋前期

東周風格盛行期

春秋中期至戰國時期

青銅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時候極為普遍的烹飪器,其後實用意義逐漸減弱,成為權勢的象徵物。夏鑄九鼎的傳說,表明了青銅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發生於春秋時代的「問鼎中原」事件,是這種觀念的延續。

而現今已發現的中國古代體量最大的青銅器——商代司母戊鼎,則可讓我們感受到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鼎文化介紹】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直到現在,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

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旌表功績,記載盛況。

鼎被賦予神聖的色彩,起源於禹鑄九鼎的傳說。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於現在的鍋,用以燉煮和盛放魚肉。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

「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燒製的陶鼎,後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

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b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京。

歷史上有「問鼎」的典故,語出《左傳宣公三年》,大意是:楚莊王為討伐外族入侵者來到洛陽,在周天子境內檢閱軍隊。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藉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

王孫滿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周王朝定鼎中原,權力天賜。

鼎的輕重不當詢問。楚莊王問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結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孫滿的嚴詞斥責。後來就把圖謀篡奪王位叫做「問鼎」。

鼎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從 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長方、四足,高133釐米,重835公斤,是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

鼎腹內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都是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後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文物。

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祕,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

現代漢字中的「鼎」字雖然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多次變化,但仍然保留著「鼎」這一事物的風範和形體特點,其物其字幾乎融為一體,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周代的鼎分為三大類:

鑊鼎、升鼎、羞鼎。

鑊鼎形體巨大,多無蓋,用來煮白牲肉。

升鼎也稱正鼎,是盛放從鑊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

羞鼎則是盛放佐料的肉羹,與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

在春秋時期九鼎的真正含義是什麼,九鼎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這樣,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 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九鼎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鼎 青銅禮器 初為煮或盛魚肉用之炊器 多為圓腹 兩耳 三足,也有四足之方形者。九鼎為夏禹所鑄。大禹治理好氾濫的洪水以後,劃神州大地為冀 兗 青 徐 揚 荊 豫 樑 雍...

一言九鼎的鼎有幾畫,鼎字共幾畫,筆畫怎麼寫

漢字 鼎 讀音 d ng 部首 鼎 筆畫數 12 筆畫名稱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折撇 豎折折 橫 撇 豎 橫 豎 橫折 鼎字共幾畫,筆畫怎麼寫 鼎字筆順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折折 橫 撇 豎 橫 豎 橫折。筆畫數 12。漢字 鼎 拼音為d ng,結構為上下結構,筆順為 豎 橫折 橫 橫 橫 ...

一言九鼎這個典故中涉及的歷史人物是

一言九鼎 y y n ji d ng 解釋 九鼎 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出處 史記 平原君列傳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示例 你若是專家或者要人,那自當別論。朱自清 很好 毛遂戰國時,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