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正式廢除裹腳?為什麼要廢除

2021-03-03 20:31:29 字數 4794 閱讀 3475

1樓:匿名使用者

正式廢止是在2023年中華**成立時,南京臨時**頒佈的法令和措施中社會生活方面就明確提出"禁止纏足"的要求.它的廢止是同舊社會及封建舊制度一同進行的,說明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覺醒,這與近代的兩次思想解放運動是分不開的

是誰正式廢除裹腳?為什麼要廢除?

2樓:15蟲蟲樂

正式廢除的時間是2023年3月13日中華**臨時大**孫中山釋出命令通飭全國勸禁纏足,不纏足運動更加轟轟烈烈地在全國。至此,「纏足」在法令上得到禁止,中國的纏足風俗開始從沿海大城市消失,並逐漸影響到內陸地區。

原因:傷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單從身體上來說,纏足會折斷腳指,影響足弓的發育,使得行走不便,腳部無法承受身體的重量,無法從事一些體力活動,嚴重扭曲女性的心靈。

3樓:手機使用者

裹腳,又稱裹足,粵語俗稱紥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對女子自幼兒期時以布緊纏雙足,使足骨變形足形尖小,行路只能以足跟勉強行走的做法。古時以女子小腳為美,但自清朝末期起,民眾開始普遍認為是對婦女的一種壓制手段,此習俗逐漸消失。 纏足的起源 纏足的起始年代說法很多,一說始於南齊,一說始於南唐李煜編了金蓮舞的舞碼,舞者窅娘纏足獻舞,舞態婀娜多姿,宮女紛紛仿效。

但這些早期的記載,大多很難確定僅僅是對腳小女性的讚譽、或者描寫足部的裝飾。一直要到宋代,才開始有較明確的記載,纏足被認為最初先在妓女之間開始流行,之後逐漸影響到中上階層的婦女。 纏足風俗的興盛 到明清時代,則逐漸普及一般階層婦女,漢族各地婦女幾乎都有纏足的風俗,但也有少數例外,例如客家人因婦女有采茶的傳統,所以不實行纏足。

部分少數民族也受漢族風氣影響而纏足。清朝建立後,朝廷多次下令不準民間纏足,尤其禁止滿族人纏足,但是由於這一習俗的影響頗深,成效不大。 纏足的方式 一般而言,女孩子在5-8歲左右,便要開始纏足。

纏足的工作,多由母親或熟習纏足方式的女性僕人實行。纏足時,除拇指外,其餘四指下屈,並用長布包裹,用針線縫住。 纏足風俗的社會文化背景 纏足這樣一個對女性身體殘害的習俗,卻能在中國延續近千年之久,有許多社會文化上的因素,包括:

審美的理由:當時人不論男性或女性,都認為足小為美,尤其對男性來說,小腳具有性的吸引力。例如「三寸金蓮」一詞代表掀美女性腳美的名詞。

關於對小腳的審美,最著名的小腳審美著作,是清代李漁的《香蓮品藻》,把女性的小腳,從形狀、尺寸、裝飾、氣味等角度來作分類品評。 道德的理由:纏足的習俗,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良家婦女的表帥,因此不纏足的女性在婚嫁上常有困難。

纏足作為標識女性特點的重要一環,以纏足來強化男女有別的傳統規範。纏足也使得女性因行走的困難而不易自行活動外出,即使外出也多需要乘車或乘轎,強化了當時男外女內的空間區劃。 民族意識的原因:

清人入關以後,對漢族男性及女性的身體都想加以控制,男性要剃髮,女性要禁止纏足,前者在清**的強力推行下達成成功,但禁纏足卻未能奏效,因此在清代,纏足常被認為是對抗滿人意識的一種表現。 反纏足運動及纏足風俗的結束 清朝中後期的太平天國,首先開始推行反纏足,但最後未能成功。到了清朝末期,纏足被當時的知識分子們,視為中國社會落後的象徵之一,並認為纏足造成中國婦女的柔弱,進而影響到整個民族及國家的力量,因此開始推行反纏足運動,成立許多天足會。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纏足風俗開始從沿海大城市消失,並逐漸影響到內陸地區,纏足風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則要到2023年代甚至2023年代以後

4樓:匿名使用者

挺好的腳為什麼要裹腳?你歧視女性麼?這種制度不廢除還能叫新社會麼?發明裹腳的一定是個畜生,心理**。

5樓:匿名使用者

裹腳肯定要廢除拉,好好的雙腳給裹成小腳,這種sb玩意都不是知道是哪個sb發明的

古代女人裹腳是被誰廢除的?

6樓:蘇納金

孫中山。

其實,清朝統治者一直想廢除裹腳這個陋習,他們從順治二年(1645)開始,就不斷下令禁纏足,孝莊太后也曾下諭旨:「有以纏足女子入宮者,斬!」而且,這一諭旨被懸掛在清宮的神武門內。

但一直到清末,成效都甚微,除了滿人和大多數的少數民族(雲南部分少數民族也效仿裹腳),大部分漢人還是一直保持裹腳的陋習。

真正逐漸被廢除的,還是**時期。**初期,孫中山就任中華**臨時大**後,進一步推行禁纏足政策。

孫中山**於2023年3月11日釋出《大**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勸禁纏足文」。

2023年內務部又頒《內務部通諮各省勸禁婦女纏足文》;

2023年5月,南京****批准由內政部頒發《禁止婦女纏足條例》;

2023年國民**又釋出放足佈告,並派專員落實。

終於,陋習這個惡習才逐漸被廢除,被歷史淘汰。

7樓:夢在仰望

古代女人裹腳最後是孫中山廢除的。

順治時提出廢除裹腳,自從清兵入關之後,便多次下令廢止民間纏足之風,不過纏足的習俗由來已久,所以成效不大。滿族人幾乎是人人都能騎馬拉弓的,因此認為女子纏足不利於身體,這是一種陋習,在順治元年(1644),根據孝莊太后手諭,凡纏足女子均不得入宮,違者皆處死。

順治二年(1645)後,民間女子皆禁止纏足。後來又**。直到**孫中山**廢除裹腳。

直到**時,孫中山**於2023年3月11日釋出《大**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勸禁纏足文」。直到這時纏足之風才逐漸停止。

古代女性為何喜歡纏足

雲南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少數民族婦女並無纏足的習慣,居住在山地的漢族婦女由於在山路行走的不便,也很少纏足,為什麼在這樣的地區放足又這樣困難呢?傳之久遠的陳風舊習固然是一原因,傳統的華夷之辨也起了重要作用。在民族雜居的地方素來講究夷夏之分,小腳為漢族的崇尚,有些地方的漢人「娶媳婦時要先問是否小腳,如果是大腳,便以為是猓玀之流。

」或被視為下等人,致使有些少數民族的居民為了表示與漢族並無二致,特意效法漢人,讓婦女纏足,這無異宣揚了以纏足為榮的心理,更加重了放足的阻力,由此可見陳舊的文化觀念實為纏足陋習的主要支柱。

如果說雲南是一特例的話,山西纏足的反覆在內地就很有代表性。山西省**早在19 16年就已實施嚴禁纏足的條例。各縣都成立天足會,各級**都為當然會員。

2023年成立《全省學生不娶纏足婦女會》,規定會員未婚者不得娶纏足女子;已娶纏足者,一律放足;違約者罰以重金,家長為幼女纏足者罰金加重10倍。

2023年又將禁止幼女纏足作為村規,經常鳴鑼示眾,沿街張貼布告,如此興師動眾,不可不謂雷厲風行,成效也不可不謂不大,如在大同,「二十以下之女子率皆力趨新潮,城外鄉僻中容或有此十八世紀之美人,至城中則已如鳳毛麟角,不可多得矣。」

然而這只是在交通發達的城市,在那些偏僻的鄉村又是另一種景象,城鄉落差非常大。2023年纏足就有復甦的趨勢,據當時《****》的報道,山西省15歲以下的女孩纏足的還有32萬2千餘人,致使這惡習遲遲不能絕跡。

直到20世紀90年代,一篇報告文學《中國後的小腳部落》揭示,雲南通海縣的六一村,至今還生活著300多位纏足的老太太,她們大多經歷纏纏放放,放放纏纏,有的2023年纏,1 954年放;有的2023年纏,2023年放,2023年再纏,直到2023年才解纏。現今70歲的老人差不多到共和國成立前後才放足,稱為「解放腳」。

到了放足和禁纏時,又有許多時興口號:「不與小腳女人結婚。」「不準臭小腳上炕。

」「小腳沒人要,臭腳真糟糕,大足多文明,走路多逍遙。」「小腳休上坡,做活做不多,怕苦又怕累,不好見公婆。」同時有了新歇後語:

「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纏足的起源,目前有四種常見的說法:

1、始於傳說時代。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確有此痕跡。傳說大禹治水時,曾娶塗山氏女為後,生子啟。而塗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說殷末紂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狸精變的,或說是雉精變的,但是她的腳沒有變好,就用布帛裹了起來。

由於妲己受寵,宮中女子便紛紛學她,把腳裹起來。當然,這些僅僅是民間神話傳說,含有較多的演義附會成份,不足以成為當時女子纏足的憑證。

2、始於隋說

纏足始於隋代,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遊江都時,徵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縴。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

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製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儘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

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

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又說是為了不入宮),便紛紛裹起腳來。

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3、始於五代說

纏足始於五代之說,源自南唐李後主的嬪妃窅娘,美麗多才,能歌善舞,李後主專門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窅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臺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

4、始於北宋說

現代學者研究指出,中國古代女子纏足興起於北宋,五代以前中國女子是不纏足的。宋代詩人蘇東坡曾專門做《菩薩蠻》一詞,詠歎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

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這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一首詞。

應該看到,纏足詩的寫作是以纏足習俗的出現為依存條件的,這說明,宋代確已出現纏足習俗。到南宋時,婦女纏足已比較多見,甚至南宋末年時,「小腳」已成為婦女的通稱。但在南宋時代,婦女纏足還並不普及,纏足者主要限於上層社會,在社會觀念上纏足尚未達到人人接受的地步。

同時,纏足的風俗是由北方傳到南方的,大約是在宋室南遷之時。

宋代的纏足與後世的三寸金蓮有所區別。據史籍記載,宋代的纏足是把腳裹得「纖直」但不弓彎,當時稱為「快上馬」。所用鞋子被稱為「錯到底」,其鞋底尖銳,由二色合成。

這種纏足鞋的實物已在考古中有所發現。從考古發現的實物推測,穿這種鞋所纏裹出來的小腳要比後來的大。

日本為什麼一直沒有廢除漢字,看看韓國廢除

根本就廢除不了,廢了漢字,韓國日本的文字也就徹底廢了 因為日本bai在宋代滅亡之後自視du為中國,你覺得zhi他們會廢除漢字dao嗎?他們回認為他們才是中華文明答的純正傳承者 明朝滅王之後,更加堅定了這種信念 再加上明朝末期有跟多貴族階級,知識分子都逃亡到了日本,等東南亞國家 可以說日本的社會文明就...

為什麼不廢除應試教育,中國什麼時候廢除應試教育

因為現在的考試還是比較簡單有效 相對公平的選拔人才方式。如果廢除,就無法實現公平了 你說的簡單,應試教育不好嗎?你說廢除那麼理由呢?你有更好的想法嗎廢除了之後你想一個更好的方法解決中國人的文化文題?應試教育其實就是社會激烈競爭的結果,好的工作崗位誰都想去,但是崗位少,有數的,要誰好呢?考加減法誰都可...

女子纏足的規定是誰廢除的,有誰知道纏足是誰廢除的

纏足是封建時代摧殘婦女身心健康的一種陋習.女子從小用布帛緊束雙足.壓縮肌肉.使足骨變形.成為弓形.相傳南唐李後主令宮嬪以帛繞腳.使之纖小成新月狀.於是婦女效法.清代康熙三年詔令禁止裹足.七年公元1668年.又取消此禁令.太平天國曾禁止纏足.辛亥革命以後.纏足惡習逐漸廢絕.當然是孫中山啦!小學三年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