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戰中段落的體會有什麼

2021-03-03 22:09:03 字數 6063 閱讀 4469

1樓:課文你來說

第五自然段中,介紹地道的出口有四種形式:開在隱蔽的地方,用荊棘掩護;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 寫出了地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作用。

8冀中的地道戰中寫一個段落的體會有什麼? 20

2樓:課文你來說

比如: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鬥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

體會: 「創造」說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創造」說明地道是當年冀中人民設計發明的。「創造」說明地道是冀中人民最早挖掘的。

8冀中的地道戰中寫一個段落的體會有什麼?? 10

3樓:課文你來說

比如: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鬥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

體會: 「創造」說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創造」說明地道是當年冀中人民設計發明的。「創造」說明地道是冀中人民最早挖掘的。

八冀中的地道戰。地道中的動有四個特點什麼什麼什麼什麼

4樓:課文你來說

冀中地道中的「洞」有五個特點(不是四個特點):洞頂牢、容量大、裝置全、數量多、用途廣。

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許多妙法,粉碎了敵人的破壞。

冀中的地道戰 5

5樓:戀火的情

瞭解抗日戰爭中,我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和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進而體會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2.理解課文內容,分清課文的段落、層次。

3.學習生字、新詞。練習用「如果……就……」「不但……還……」造句,並體會分號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抗日戰爭中,我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和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進而體會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冀中的地理位置及戰爭背景。

(二)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三)初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冀東的地理位置及戰爭背景。

(二)初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學過程

(一)解題並介紹時代背景

1.板書課題後提問。

哪位同學來解釋「冀中」?在預習中你是怎樣理解的。

(經過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簡稱。「冀中」是河北中部平原。)當你看到「地道戰」三個字時,你想的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我想的很多,主要是為什麼要開展「地道戰」?「地道」是什麼樣的?怎樣「戰」呢?戰的結果又如何呢?)

2.介紹冀中地道戰的時代背景。

在抗日戰爭時期,具體一點說就是2023年到2023年,日本帝國主義調集了幾十萬軍隊對我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實行野蠻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他們在鐵路和大道的兩旁挖了很深的封鎖溝,挖出的泥土就用來築成封鎖牆,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封鎖政策。為了粉碎敵人的「大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鬥爭方式,狠狠地打擊了敵人。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帶有分號的句子,學習分號的用法。

(二)理解「如果………就………」和「不但……還……」的句式,然後造句。

(三)練習背誦第4自然段。

(四)鞏固練習。

二、教學重點

畫出帶有分號的句子,學習分號的用法。

三、教學過程

(一)放配樂朗讀課文的錄音磁帶,請同學邊聽邊畫出帶有分號的句子。

以「敵人來了,我們就鑽到地道里去,讓他們撲個空;敵人走了,我們就從地道里出來,照常種地過日子,有時候還要打擊敵人。」為例組織同學們討論分號的用法。

首先從字面來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後再分析它們的關係,由此體會分號的作用和用法。

這句話前後兩部分分別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是對地道作用的說明。前半句說明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地道起著保護自己,消滅敵人的作用。後半句話說明地道起到了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生產和打擊敵人的作用。)

這兩個句子是什麼關係呢?

(它們是並列的關係。)

並列關係的句子有個特定的標點「;」叫做分號。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一找還有哪句話是用分號隔開的,想一想它們是不是並列的關係。

引導同學在課文中找出來帶有分號的句子說一說,體會並列關係。如果學生有興趣也可以在已學過的課文中找,讓學生自己分析,充分理解。

(二)理解關聯詞的用法,並造句。

一個句子的前後兩部分都是有一定關係的,而且都有相應的關聯詞相連。教師可以出示幾個句子,讓同學們體會、理解以上的說法。投影、小黑板或直接板書均可。

「如果敵人放毒氣,就把吊板放下來擋住,不讓毒氣往裡跑。」

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個句子「如果敵人放毒氣,」是已經放了,還是沒有放,哪個詞說明了這一點。

(「如果」這個詞告訴我們「毒氣」還沒有放,這只是一個假設,有這種情況出現,「就把吊板放下來,不讓毒氣往裡透。」後面的內容就是前面發生情況的結果。)

同學們理解得對。「如果……就……」的句型前後是一種假設關係,句子的前一部分假設一種情況,後一部分是假設的情況實現後的結果。表示假設關係的詞語還有:

「即使……也……」,「哪怕……也……」。

教師再舉出幾個例句或讓同學在課文中找出假設關係的句子,指導學生理解,然後結合生活實際造句。

如果得了病不及時**,就會越來越嚴重。

如果明天下大雨,運動會就必須延期舉行。

再出示一句話,請同學分析理解。「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但堅持了生產,還有力地打擊了敵人。」

這句話前後兩句表達了什麼意思?它們是什麼關係?

(前面的句子講了那裡的人民堅持了生產,後面的句子是說在生產的基礎上又打擊了敵人。後面的句子比前面的句子深入了一步。)

說得好。後面的句子的確比前面的句子更深入,程度上更強一些。這樣的句子我們稱為遞進關係的句子。

這種句子的關係,一般是後面的句子比前面的句子有更深一層的意思。表示遞進關係的詞語還有:「不但……而且……」,「不光……還……」,「不僅……也……」等。

教師再舉出幾個表示遞進關係的句子或請同學在課文中找一找同樣關係的句子,然後請同學結合生活實際用「不但……還……」造幾個句子。

張華不但自己學習好,還經常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在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後,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已不是難點,但是教學時一定要提示同學講究方法,尤其是背誦。

第4自然段是以任丘地道為例,介紹了地道的總體結構,按「地道」、「洞」、「氣孔」的順序,有條理地作了具體的介紹。背誦的時候也應該抓住寫作上的特點,分幾部分有條理地進行背誦。

首先教師按照寫作的條理幫助同學將第4自然段分成幾部分,然後由同學自己標出各部分的特徵或主要的詞語,以這些詞語為點帶動全段文字,以便深刻記憶。

在反覆背誦的基礎上,集體背誦結束這一課。

6樓:青蠍

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中部清苑縣冉莊民兵挖築地道對日偽軍進行的作戰。

2023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鬥爭進入困難階段,日偽軍"掃蕩"日益殘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裝為了儲存自己的力量,長期堅持平原游擊戰爭,開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對日偽軍進行鬥爭。冬初,清苑縣冉莊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單口隱蔽洞(俗稱**蹲),很快遭到日偽軍的破壞。

民兵把單口隱蔽洞改造成能進能出的雙口隱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進行戰鬥,多數地道又遭到破壞。

2023年夏季反"掃蕩"開始後,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地道的構造不斷改進和完善,初步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轉移,又便於依託作戰的地道網路,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鬥爭的堅強地下堡壘。冉莊的地道也有較大的發展,共有4條主要幹線、24條支線,村內戶戶相通,向外可通往孫莊、姜莊、隋家墳、河坡等村,全長30餘華里。地道一般寬1米、高1.

5米、頂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內設有了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便於進行對敵鬥爭。

冉莊民兵依託地道,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在多次戰鬥中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2023年1月7日,30名日偽軍進村搶掠,冉莊民兵利用地道進行作戰,斃傷其4人。

2023年4月1日,日偽軍500餘人向冉莊發動進攻,冉莊民兵20餘人利用地道進行作戰,斃傷日偽軍13人,迫其撤退。6月20日,駐保定日軍率偽軍第14團千餘人向冉莊進犯,冉莊民兵30餘人先在村邊進行阻擊,爾後迅速轉入地道,通過了望孔觀察到一群偽軍衝到村東企圖破壞地堡工事,當即拉響地雷,炸死偽軍數人。與此同時,村北老母廟、南口地平堡、東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兵,也紛紛從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偽軍射擊,經數小時激戰,斃傷其29人,日偽軍被迫撤退。

23日,日偽軍又調集2000餘人的兵力,再次進犯冉莊,先用迫擊炮向村內猛烈轟擊,隨後,步兵迅速向村內衝擊,當其進至村口時,踏響了民兵用水壺、鐵桶等就便器材製造的地雷,日軍數名被炸死。日偽軍進村後,見四處空無一人,便東衝西撞,盲目射擊。一群偽軍剛進至東街,其中一名偽團長就被小廟工事裡的民兵擊斃,1名偽軍去拖曳屍體,又被擊斃。

當大批日偽軍進入村北佈雷區時,守候在暗室裡的5名民兵立即拉響11顆地雷,炸死日偽軍多人。接著,民兵又用步槍斃其10餘人,日偽軍亂作一團,分頭潰逃。數十分鐘後,20餘名偽軍前來收屍,民兵再次拉響地雷,又炸死其5人。

經13小時激戰,冉莊民兵僅以輕傷1人的代價斃傷日偽軍33人,打退了日偽軍的進攻。從2023年至抗日戰爭勝利,冉莊民兵共進行地道戰11次,斃傷日偽軍96人,並繳獲許多**、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

冉莊地道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平原抗日軍民的一個創造,是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一種有效的作戰形式。

7樓:匿名使用者

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還修築了封鎖溝和封鎖牆,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們的人民武裝。

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鬥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

說起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蹟。在廣闊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計其數的地道,橫的,豎的,直的,彎的,家家相連,村村相通。敵人來了,我們就鑽到地道里去,讓他們撲個空;敵人走了,我們就從地道里出來,照常種地過日子,有時候還要打擊敵人。

靠著地道這種堅強的堡壘,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堅持了敵後游擊戰爭。

地道的式樣有一百多種。就拿任丘的來說吧,村裡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別村相通的地道挖在莊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個兒高的人彎著腰可以通過;地道的頂離地面三四尺,不妨礙上面種莊稼。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大洞,洞頂用木料撐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許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擱東西,有的做廁所。一個大洞容得下一百來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洞裡經常準備著開水、乾糧、被子、燈火,在裡面住上個三五天,不成問題。洞裡有通到地面的氣孔,從氣孔裡還能漏下光線來。氣孔的口子都開在隱蔽的地方,敵人很難發現。

人藏在洞裡,既不氣悶,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紡車也搬進來,還嗡嗡嗡地紡線呢。

地道的出口也開在隱蔽的地方,外面堆滿荊棘。有的還在旁邊挖一個陷坑,坑裡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虛蓋著,板上鋪些草,敵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裡送了命。在地道里,離出口不遠的地方挖幾個特別堅固的洞,民兵拿著**在洞裡警戒;拐彎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敵人萬一進來了,分不清哪條是死道,哪條是活道。

進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兒等著他們;就算進了活道,他們也過不了關口。原來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個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個人爬過去。只要一個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敵人嚐到了地道的厲害,想方設法來破壞,什麼火攻呀,水攻呀,毒氣攻呀,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許多妙法來防備。洞口準備著土和沙,可以用來滅火。

「孑口」上裝著吊板,如果敵人放毒氣,就把吊板放下來擋住,不讓毒氣往裡透。對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溝連線起來,敵人放水的時候,水從洞口進來,就流到枯井暗溝裡去了。任敵人想出什麼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為各個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轉移到旁的村子去。

人在地道里怎麼能瞭解地面上的情況呢?民兵的指揮部派出一些人分佈在各處,發現了敵情就吆喝起來,一個接一個,一直傳到指揮部裡。老百姓管這種吆喝叫「無線電」。

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線電」了,一根鐵絲牽住一個小銅鈴,這兒一拉,那兒就響,拉幾下表示什麼意思是早就約好了的。為了打擊敵人,什麼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有了地道戰這個鬥爭方式,敵人毒辣透頂的「掃蕩」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堅持了生產,還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蹟。

什麼是地道戰,地道戰的定義是什麼?

地道戰就是依託地道工事開展對敵鬥爭的作戰方法。利用地道作戰在古代早版已出現。中國抗日 權戰爭時期,華北平原抗日根據地軍民在堅持游擊戰中發展了地道戰這種有效戰法。裝置完善的地道內設有生活 防毒 防水 戰鬥等設施,出入口和射孔的開設以及偽裝都很巧妙,有些地道與地面上的暗堡和高房上的戰鬥工事相連,還有些地...

冉莊地道戰遺址的結構,冉莊地道戰,這篇短文用的什麼結構方式,急急急急急!!!!!

冉莊地道以十字街為中心,有東西南北主要幹線4條,長25千米。南北支線13條,東西支線11條。還有西通東孫莊,東北通姜莊的連村地道 有向東南通隋家墳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全長16千米,形成了村村相連,家家相通,能進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網。地道的出入口設計十分巧妙,有的修在屋內牆根壁上,有的修在靠牆根的...

作文地道戰的紅色回憶

作文 地道戰的紅色回憶 地道戰的紅色回憶 車在飛奔,心在飛奔,我們正在前往令我向往已久的地方 冉莊地道戰遺址,作文 地道戰的紅色回憶。雖然路邊的景色很美,但我那狂跳不止的心,早已飛向了冉莊,飛向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車,緩緩停下來,原來那抗日的戰場,現如今已建起了一座巨集偉的紀念館,所以我們決定先去冉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