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人的制約性的名詞解釋,社會教育的名詞解釋

2021-03-04 07:06:55 字數 5603 閱讀 2716

1樓:tpu薄膜專賣

教育的人道性:主要是指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愛護 學生的生命;學生幸福;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 使教育過程和教育目的充滿仁愛和人道精神。

名詞解釋:什麼叫「教育」。

2樓:zhun氏家族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名詞解釋

3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

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廣義的教育包含社會待人處事的方方面面,例如家教、禮儀等文明與社會的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直接向學生教授一系列課程,包括閱讀、寫作、數學、科學、歷史等。與之相對地,職業教育中只教授單一的職業技能。

除此之外,人們還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館、圖書館、網際網路,以及生活中的經驗。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漸出現。

迄今,受教育權已被認為是一項基本人權,2023年發表的《歐洲人權公約》和聯合國2023年發表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均承認此項權利。

詞源:中文裡的「教育」二字都是會意字,「教」字從攴(pū)從孝,攴是形部,孝是形部亦兼聲部。「攴」的篆體字形是用手持杖或執鞭。

「育」字在甲骨文字形裡像婦女生孩子。上為「母」字及頭上的裝飾,下為倒著的「子」字。從漢字造字之初就說明了,教育是一種強制性、引導性,使人們符合社會規範的作為。

歷史:中國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學經典遂成為中國教育的主要教授和學習方向。

古代中國任用經各種選拔制度後的受教育**管理帝國,而後世主要用來選拔**的科舉考試製度則建立於隋朝,歷經唐朝、五代十國到宋代後科舉制臻於完善。

宋朝教育發達,蘇軾在《謝範舍人啟》中說當時「釋耒耜而執筆硯者,十室而九」。直到清朝末期的2023年正式廢除,並以西方教育方式取代之。

4樓:匿名使用者

新華詞典的解釋:①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的正規教育,也包括社會上一切含有教育因素的活動,如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②使明白道理

5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定義描述了「教育」的 「實踐性」、「交往性」、「動力性」、「社會性」。教育首先指的是某一型別的實踐活動。

作為一種實踐活動,「教育」必然有著它自己的明確目的。個性化的社會是指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把個體培養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態度、知識和技能結構的人;社會的個性化是指把社會的各種觀念、制度和行為方式內化到需要、興趣和素質各不相同的個體身上,從而形成他們獨特的個性心理結構。

6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的意思就是教導培育。

7樓:精彩俺一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8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的定義即教育的內涵或意義,給「教育」下定義是對教育現象理性認識的開始,也是教育認識活動科學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人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一個是社會的角度,另一個是個體的角度。前蘇聯及我國一般是從社會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而英美國家的教育學家一般是從個體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

從社會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可以把「教育」定義區分為不同的層次:(1)廣義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2)狹義的,主要指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3)更狹義的,有時指思想教育活動。這種定義方式強調社會因素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把「教育」看成是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分配著或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從個體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於個體的學習或發展過程。

教育最本質性的理解,就是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知識灌輸和行為指導;一,教育的物件是人;二,內容必須是良性的有意義的。

社會教育的名詞解釋

9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教育的基本涵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識地培養人、有益於人的身心發展的各種社會活動;狹義的社會教育,是指學校和家庭以外的社會文化機構以及有關的社會團體或組織,對社會成員所進行的教育。

廣義的社會教育指一切社會生活影響於個人身心發展的教育;狹義的則指學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設施對青少年、兒童和**進行的各種教育活動。現代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或政權,實施不同性質的社會教育。

國外廣義的社會教育和我們所說的廣義的教育在涵義上幾乎無異。事實上,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職能就是通過社會教育來實現的。在原始社會,家庭尚未形成之前,年輕一代的教育是在全氏族成員的共同勞動中,在日常社會生活中,由氏族公社的成員通過互相的言傳身教,或由有經驗的年長者向年輕一代傳授一些簡單的生產和生活的經驗的方式進行的。

以後隨著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出現,直至學校教育的產生,廣義的社會教育開始逐步地分化為三種獨立的教育形態,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狹義的社會教育。

西方有些教育學者認為,狹義的社會教育大約產生在16-18世紀。法國社會教育學者第穆認為,法國社會教育在2023年前後開始;美國教育學者諾威斯認為,美國的社會教育2023年以後開始醞釀;英國牛津大學的皮尼斯認為,英國的社會教育萌芽於2023年前後;日本的新堀通也在其主編的《社會教育學》一書中認為,日本的社會教育始於明治二年(1868)其實,這些說法都是指的近代社會教育形態。而實際上社會教育的歷史遠比這些年代久遠得多,就其廣義的社會教育不說,僅就狹義的社會教育形態來說,遠在學校教育出現以後就一直沒有中斷過。

學校教育形態產生以後就被社會統治階級所獨佔,廣大勞動人民及其子女接受的仍然是社會教育,即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至於說近代社會教育,這不是社會教育形態的開始,而只不過是社會教育形態的新發展而已。

世界各國社會教育形態雖然都早已存在,但在本世紀以前,發展卻是非常緩慢的。只是在本世紀初,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開始了迅速發展

國內在中國,相傳有巢氏教民穴處巢居,燧人氏教民鑽木取火,伏羲氏教民漁獵,神農氏教民稼穡。這可以看作是中國原始的社會教育。約在戰國時代的《周禮·地官》記載有「聚民讀法」的規定,由大司徒、州長、黨正等**於每年正月、七月、十一月的初一日,集合所轄人民,誦讀邦法,進行政治教育;在春秋社祭日,行飲酒鄉射之禮,尊敬長老,表彰有德,以進行道德教育;還以所謂「鄉三物」,即:

「知、仁、聖、義、中、和"六德,「孝、 友、睦、 姻、任、恤」六行,「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教育人民。其後,宋、明的「鄉約制度」,明、清初期頒佈的「聖訓六諭」、「聖諭十六訓」等,都屬社會教育。

清**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頒佈了《簡易識字學塾計劃》。宣統元年(1909)正式設立簡易學堂,各地進行勸善興利的宣講,還興辦了一些工人半日學堂、農民耕餘補習班、 商業補習夜館、 女工傳習所及閱報處、閱覽處等近代社會教育事業。

2023年辛亥革命以後,中華**教育部設社會教育司。2023年「五四」運動以前,中國的社會教育以通俗教育和識字教育為主要內容。2023年,晏陽初提倡平民教育,仍然以識字、學文化為主要內容。

2023年和 2023年,中華****召開第

一、二次全國教育會議後,創設社會教育實驗區,推行失學民眾補習教育,頒佈《國民體育法》、《圖書館規程》及《民眾教育館暫行規程》等。抗日戰爭開始後,針對抗戰需要,轉向戰時社會教育工作。

1927~202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為適應革命事業需要,一貫執行教育為革命戰爭服務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

2023年12月29日,《解放**》刊載陝甘寧邊區**釋出的《戰時教育方案》指出:①在戰時必須提高社會教育的作用,以便發動廣大的成年青年直接或間接地參加戰爭。②無論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都要大大加強時事教育,以提高群眾的政治積極性。

③應以戰時各種生動的範例作為活的教材去教育廣大群眾。關於組織形式,應注意利用讀報工作,並組織和教育民間藝人深入農村進行宣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人民**教育部設社會教育司主管社會教育工作。社會教育的任務是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群眾性的文藝、體育活動,以提高廣大青少年和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科學文化水平。實施機構有文化館(宮)、少年宮、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電影院、劇院、廣播電臺、電視臺、業餘體校等。

自2023年 6月**人民**政務院釋出《關於開展職工業餘教育的指示》以來,社會教育取得巨大成就。2023年全國僅有 896個文化館,55個公共圖書館、21個博物館。至2023年,全國已有2946個文化館、2038個公共圖書館、 467個博物館。

現代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知識總量的激增,勞動就業結構的突出變化,從而使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職業要求不斷髮展,對成年人來說,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己不能適應社會要求,於是社會教育便迅速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勞動就業結構的變化,對學校教育也是一個衝擊。

現代學校教育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青少年一代的成長也迫切需要社會教育密切配合。社會要求青少年擴大社會交往,充分發展其興趣、愛好和個性,廣泛培養其特殊才能,因此,社會教育對廣大青少年的成長來說,也其有了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由於現代資訊傳播手段的發展,教育技術的不斷完善,也為社會教育的廣泛發展提供了現代化的物質條件。

所以,在當今世界,社會教育己普遍獲得了蓬勃發展,社會發展趨勢日益表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社會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就業結構的進一步變化,以及人們閒暇時間的增多,社會教育還會獲得更大發展,顯現出更新的活力。

作用社會教育日益發展,儘管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還處於輔助和補償地位,但越來越顯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良好的社會教育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於學生增長知識、發展能力,有得於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有得於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青少年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些興趣和愛好若能及早得到培養,就能形成特長,表現出某一方面的才能。這無疑會加速學生的和諧發展。學校的教育,很難適應同一班級中不同興趣愛好和發展水平學生的個別需要,社會教育可以彌補這些方面的不足。

老師根據學生的愛好,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參加校外教育機構的專門活動,如電腦維修、琴棋書畫,使學生在自己愛好的活動中施展才華、發展特長、增長聰明才智,進而獨立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合許多學生接受更多社會教育,成為運動員、演員、電腦高手,為學生全方位發展提供了一條新路。

社會教育是一種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豐富性、獨立性、形象性遠非學校教育可比。協調社會教育力量可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能將分散的、自發的社會影響納入正軌。社會教育的好壞依賴於國家法律法規的建設程度和整個社會教育大氣候的形成,這需要全社會較長時間的努力。

現代的社會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態不可比擬的特殊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下述各個方面:

第一,社會教育直接面向全社會,又以社會政治經濟為背景,它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廣闊的活動餘地,影響面更為廣泛,更能有效地對整個社會發生積極作用

第二,社會教育不僅面對學校,面對青少年,更面對社會的**勞動者。這不僅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滿足成年人繼續學習的要求,有效促進經濟發展,還可以通過政治、道德教育,促進社會安定與進步。

第三,社會教育形式靈活多樣,沒有制度化教育的嚴格約束性。它很少受階級、地位、年齡資歷限制,能很好體現教育的民主性。

第四,現代人的成長已不完全侷限於學校,必須同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社會教育更有利於人的社會化。

綜上所述,社會教育在現代社會裡其意義愈加重要,是現代社會教育體系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功能性衝突名詞解釋,名詞解釋 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

功能性衝突 是組織存在和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並非一切衝突都是破壞性的,回適度的非關係衝答突在一定的機制下將有利於變革組織的停滯,是組織創新的催化劑,在營銷渠道中也是如此,所以為了提高渠道效率我們有必要在渠道成員中間保持一定適度非關係衝突的水平,非關係的適度衝突在一定的途徑下下即可轉變為功能性衝突。...

名詞解釋 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名詞解釋 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

含義 分類 橫向社 會流動功能 縱向社會流動功能 關於上述部分,之前的回答者已給出來詳細的闡述,故此處不贅述 以下為補充內容 歷史發展規律 由政經力量決定,發展為由教育決定 如我國古代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制度,由單純地看門第和階級,發展到後來的科舉制 意義 成為社會成員進入社會的基礎及主要途徑 社會成...

保險名詞解釋,社會保險的名詞解釋

保險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 o xi n,英文是insurance或insuraunce,本意是穩妥可靠保障 後延伸成一種保障機制,是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的支柱。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