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正統法律思想有何歷史侷限性,闡述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並結合現代社會中的一些現象,談談其對現代中國社會積極和消

2021-03-04 02:13:29 字數 4698 閱讀 3497

1樓:超級幻想無極限

以經過改造的先秦儒家學說為指導原理和中心內容、在中國封建社會中佔統治地位的法律思想.它和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發展相適應,逐步形成自己的體系,對中國封建法律及其發展,一直髮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影響.它是中國古代法律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構成中華法系諸特點的決定性因素.

秦漢以後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在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長期指導和支配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立法、司法活動,而且對後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法制也有很大影響.

一、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形成 中國封建正統法律思想是指秦漢以後以儒家法律思想為主,結合法家以及其它各家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的法律思想而形成,在中國封建社會佔居主導地位的官方法律思想.它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比較複雜和曲折的過程. 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在法家思想的指導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集權制的君主**國家,並以法家思想作為秦王朝的統治思想.

在立法上,秦王朝採用「以刑去刑」,「以殺止殺」的嚴刑峻法政策,在司法上,「專任獄吏」,並實行文化**,「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由於秦王朝將法家的「法治」思想推向極端,終因「舉措皆暴」而遭二世之亡. 秦亡漢興.

漢初統治者一方面沿用秦朝的**集權**制度,承襲秦朝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也吸取秦朝重刑暴虐而驟亡的教訓,認識到僅靠法家思想不足以維繫其統治,轉而採用儒、道、法相結合的黃老思想為指導,主張清靜無為、約法省禁、與民休息、尊主安民.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漢初的社會經濟有了較好的恢復並有所發展,社會也日益安定.但黃老思想過於消極,以至於在社會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的同時,各種不利於**集權統治的流弊也日趨嚴重.

如在意識形態上出現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的現象,在法律制度方面出現「上無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的局面.這種困局遠非消極的黃老思想所能解決.為鞏固大一統的**集權制,加強封建皇權的統治,統治階級迫切需要新的政治法律思想作為指導.

中國封建正統法律思想,是在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並且經歷了秦代和西漢初期80年統治之後的漢武帝(公元前141~前87在位)時期開始並逐步形成的. 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意識形態,它是為中國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維護和加強封建的經濟剝削、政治統治和文化**的重要工具.從根本上說,它是適應維護和加強封建大一統的需要而產生的.

作為封建正統法律思想指導原理和中心內容的儒學,基本上不同於先秦的儒學.一方面,它把先秦儒學的內容作了神聖化、神祕化的加工和改造:把儒家經典和宗教神學結合起來,把地上君權和天上神權結合起來,把社會人事和自然現象結合起來,把原來只是表達一種政治社會思想的先秦儒者的一家之言,通過政權的力量,使之成為政治、社會以至家庭生活的最高準則,使之變成了符合「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的「永恆真理」.

另一方面,它以這種儒學為主,汲取其他各家、特別是法家學說中有利於當時統治的內容作為補充;魏、晉以後,儒、佛、道合流,更汲取了佛、道兩家的某些思想作為補充,使之成為適應性很強的精神**和統治工具.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可以概括如下: 則天順時,法自君出 起源於夏、商、西周時期的神權政治理論,到了封建社會,由董仲舒結合陰陽五行學說,發展而為天人感應的神祕主義的官方思想.

它公開鼓吹天子是上天之子,人間的君主是上天的代表.君主「受命於天」,承天意以從事,法律上對犯罪的懲罰,是君主順天行誅、「天討有罪」的結果,從而進一步肯定了法自君出的觀念.所謂「君者,出令者也」.

皇帝一言而為天下法,是「三尺法」的最高主宰.任何事都得由皇帝釋出和批准.他可以任意「欽定」法律,也可以任意破壞法律;可以法外施恩,也可以法外加刑,而臣下則「專以人主意指為獄」.

因此,中國封建法律對於任何侵犯皇權和統治階級利益的言行,都視為違反「天常」或「天理」的大逆不道的罪行而規定最嚴厲的處罰.宋**學出現以後,朱熹在董仲舒「道之大原出於天」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而為「天理化育流行」之說.於是「存天理,滅人慾」就成了當時政治法律的指導原理,作為「天理」實質內容的封建綱常名教,進一步成了立法和司法的最高準則.

這種「則天順時」的思想,還被用來解釋天時與刑德之間的關係,並據以規定法律具體執行中必須遵循的若干準則.它認為,天地間的陽和陰,分別代表著春夏和秋冬4個季節.春夏是萬物發生、成長的季節,只能施行仁德;秋冬是萎縮、收斂的季節,這時才能執行刑罰.

其理由就是董仲舒所說的:「陰陽,理人之法也;陰,刑氣也;陽,德氣也.陰始於秋,陽始於春……是故春喜、夏樂、秋憂、冬悲,悲死而樂生」.

禮律結合,法有差等 禮在封建社會受到重視,是由於儒學受到重視,認為「致王道」之本是「為政先禮」.禮和法的關係,即「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董仲舒要求「爵祿以養其德,刑罰以威其惡」,使「民曉於禮誼而恥犯其上」,關鍵就在於禮和法的結合.

綜上所述,封建正統法律思想張顯皇權威嚴和保護封建政權的思想.

闡述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並結合現代社會中的一些現象,談談其對現代中國社會積極和消

2樓:匿名使用者

一、主要內容與歷史地位

(一)法自君出

既皇權至上的封建立法的基本原則。

法律賦予君主「順天行誅」,皇帝一言而天下法,君為「三尺法」的最高主宰。「詔」「令」「敕」「格」「式」「例」皆由「欽定」,君主對法律可更、可補、可締(」罪加一等「「大赦天下」「功過相抵」.....),而法律對於侵犯皇權的任何言行,都被視為是違反「天常」的第一重罪。

這種思想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所繼承。

(二)禮律結合

禮治與法治相融合。

「法治」主體是君主**官僚政體(春秋戰國以來),講究」以力治人「、以」成文法「治人。 禮治則以家族宗法行為規範及倫理觀念為主體,講究」以德服人「,以「判例法」治人。兩者會產生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統治方針矛盾與執行策略矛盾,但「禮治」「法治」皆為自然經濟與宗法社會的產物,儒家從維護宗法社會到維護封建自然經濟,法家則從維護封建自然經濟到維護宗法社會,兩者以「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達成分工各異而目的相同的絕妙統一。

(例:《唐律》「十惡」:維護宗法家族秩序與維護集權**政體共佔」九惡「,且平均分配,僅」一惡「為民)。

這種二元的法律價值觀使人不僅成為人,還須履行家族宗法和國家賦予的雙重義務,而封建法官卻不得不在禮法和國法之間尋求平衡。這種混合法不僅構成了封建法系的重要特徵,還是體現了中華法系的優越性。

(三)三綱為本,法有差等

三綱是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理論基礎及精神支柱,是封建法律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則。

三綱要求確立並遵循的貴賤、親疏、尊卑、上下、長幼的嚴格等級次序,並被認作關係「王道」得失的不可逆的社會關係基礎。(《白虎通義·禮義》:朝廷之禮,貴不讓賤,所以明尊卑也;鄉黨之禮,長不讓幼,所以明有年也;家廟之禮,親不讓疏,所以明有親也。

此三者行,然後王道得焉」。)

在獄訟中,家族法規被視為國家法律的一部分,而等級關係則成為首要考慮要素。首要保障皇權神聖不可侵犯。其次,一方面嚴懲罪犯,另一方面賦予「尊者」法律特權,強調 「嚴君臣之分,明尊卑之序」,或 「正父子之倫,定男女之別」,維護封建特權,造成法律不平等。

(四)德主刑輔,先教後刑

這是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德刑關係原則。

孔子到董仲舒都強調道德教化而後重視刑罰,主張以德服人,先教後刑,同時強調 「德政」。

(五)應經合義 原心定罪

據儒家經**釋律法。僅是對於立法和法律註釋的要求,也是對於司法實踐的要求。同時要求在法律規定之外,引據儒家經義決獄。

重點審判犯罪者動機是否合乎儒家道德,如不合必須嚴懲;如合乎,雖犯法亦可從輕論處。

封建正統法律思想是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影響了漢武帝以後整個封建時代的法律理論及實踐指導核心 , 對封建社會的立法和司法活動起著支配作用。

二、對現代社會的消極影響

(一)影響公民的民主精神覺醒

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人治、特權、尊卑及懼法厭訟等觀念仍然具有強勁的歷史慣性,以各種途徑和形式得以儲存和延續。平等、自由的觀念在今天的老百姓心目中仍然難以接受,權大於法的特權意識根深蒂固。

(二)影響個體利益的社會重視及保障

構架於儒家哲學基礎之上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注重以道德教化平息紛爭。為了息事寧人,往往忽視是非曲直。過分強調秩序與穩定,必然妨礙自由、平等及個體利益的保障。

對現代中國人文仍有著持續的影響,個體利益的式微至今改觀不大,在應該出現公民意識的地方,法律對個體的保障任重道遠。

(三)影響現代法律、法制及法學思維邏輯。

現代法治與傳統法治思維方式交織扭曲。經學思維模式仍在影響現代法學、法制與法治。壓抑了中國法學的繁榮發展(缺乏思想創新,缺乏學術流派,缺乏學術個性)。

派生性思維大於創造性思維。人情先於法律的觀念至今仍無法克服(「人情案」、「關係案」、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等)。

三、積極影響

(一)讓中國優秀傳統價值觀傳承至今

「德主刑輔、明德慎罰」,提醒國家」以德治」,法德並用,講究人情更講究倫理道德,以道德規範及約束自己,是現代社會的一大進步

(二)讓現代法律更加人性化

現行立法借鑑了「人倫思想」的合理成分,維護家庭和睦及穩定成為人們的一項基本的道德義務。在法律實施過程中,對社會倫理道德的重視,對遵循公序良俗的考量,可以讓法律更加人性化

(三)對現代法治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我國的社會轉型充斥各種利益矛盾與衝突,大量犯罪現象時有發生。面對犯罪率不斷上升的社會現象,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核心目的——「防患於未然」,儒家文化的「以史為鑑」,都在提醒及指導現代社會應加強道德教育,減少法律實施的壓力和困難。

(四)讓中國社會治理更趨穩定

中國傳統道德(相當一部分)至今仍作為上層建築的核心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設),對規範國人行為,維護穩定有著積極的作用。

1、「明德慎罰」: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人定國、抑制**、撫卹於民的作用。

2、「禮法合治」:強調犯罪綜合治理,既將犯罪預防與犯罪控制統為一體。通過發展經濟、教化改造等一系列措施來預防犯罪。

問題過於龐大,未盡之處,可共**之

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中國的封建正統思想提倡的是儒家思想,提倡君權神授 江山一統 三綱五常等,儒家思想有利於國家統一,穩固皇權,也可以教導百姓謙讓不爭 忠孝兩全 寬恕忍耐 知足求穩之類的性格,有利於統治階層的統治。比如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 夫為妻綱等等就直接體現出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等級森嚴,被領導者必...

正統思想的解釋?什麼是正統思想?

佛儒思想,這是思想領域的,作為正統,自然就是比其他思想地位更高,而在古代可以成為正統思想的主要因素就是受皇家的支援,說白了就是有後臺,思想的中心內容符合當政者的利益要求,就中國古代情況來說主要是在不傷害皇族利益的前提下,符合地主階層的要求,地主階層才是古代左右思想發展的主力。比如什麼士人,名士,讀書...

常見的數學思想有哪些,數學思想有哪些

1 符號化思想 在數學教學中,各種量的關係 量的變化以及在量與量之間進行推導和演算,都是以符號形式 包括字母 數字 圖形與圖表以及各種特定的符號 來表示,即執行著一套形式化的數學語言。2 分類思想 以比較為基礎,按照事物間性質的異同,將相同性質的物件歸入一類,不同性質的物件歸入不同類別 這就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