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學思想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哪些

2021-03-04 01:28:27 字數 5491 閱讀 6949

1樓:匿名使用者

1、中國哲學具有很強烈的務實的傾向,很多是政治哲學.但西方哲學派別較廣.而且西方哲學理論化、體系化程度高,在笛卡爾革命之後注重邏輯的嚴密性.

中國的哲學在理論推導方面差,講究體會、感悟.相同點是都有對形而上學(此處形而上學不是老馬說的,而是指道學,即「形而上學謂之道」)的研究.

2、先秦哲學偏應用,其哲學更像是政治哲學.古希臘哲學主要是對世界本源的研究,是形而上學.

1.中西方哲學思想主要異同有哪些?這使得比較中西方哲學思想有什麼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哲學 **於古希臘哲學。

而東方哲學 主要來自於諸子百家,並沒有統一的說法,而哲學這一概念本身也來自於西方,是愛智慧的別意。

而古希臘的哲學:最主要是探求事物的本源。而東方哲學都是一種解釋,並引向人類社會的和諧 。

直覺理解。

3樓:

1、中國哲學具有很強烈的務實的傾向,很多是政治哲學。但西方哲學派別較廣。而且西方哲學理論化、體系化程度高,在笛卡爾革命之後注重邏輯的嚴密性。

中國的哲學在理論推導方面差,講究體會、感悟。相同點是都有對形而上學(此處形而上學不是老馬說的,而是指道學,即「形而上學謂之道」)的研究。

2、先秦哲學偏應用,其哲學更像是政治哲學。古希臘哲學主要是對世界本源的研究,是形而上學。

4樓:貝海拾滄

我發現希臘的哲學好多都和我們的相同呢。。。比如自然派哲學家也相信世界是運動的,變化的。。。有善必有惡。。。。

中西方文化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5樓:水瓶蕭兮

一、中西方文化的思維方式不同

中國人的思維是螺旋的,西方的思維是直線型的,在語言表達上,中國人的表達方式是比較委婉的,而西方人因文化不同,西方人與人交際表達是比較直接的,比較直白。

二、中西方文化的烹飪方式不同

中國因為地廣物博,也是四大文明古國,在對食物的烹飪上,中國的烹飪技巧比較多,大部分中國食物的烹飪都是進行明火進行烹飪,在食材的處理上講究色香味俱全。

西方的烹飪一般是不使用明火烹飪的,在西方,他們是使用其它方式加熱食物,且西方比較注重食物的影響,牛排就是很重要標誌性食物。

三、中西方文化道德觀念差異

西方人注重個體,而中國注重團體,西方出現了個人英雄主義,中國出現了團結力量大,西方比較強調私有財產,西方比較重視契約精神,中國比較重視人情,中國重視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且中國家庭觀念較重,如中國的新年和中秋節。

6樓:匿名使用者

時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喜歡西方的文化和事物,其熱度已形成了一股浪潮,大有愈演愈趔的趨勢。

中國的文化思想說到底,關鍵在於一句孔子的「謙、恭、信、敏、慧」而西方的文化,正好相反,在於一個「爭」字,在處理人事方面以己為先。

中西文化上的差異的形成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重要的時期:

公元前221年,通過「商鞅變法」而強大的秦國最終統一了中國大地~至此,長達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制度拉開了序幕。這次統一,不僅為統一的華夏文化的形成墓定了基礎,也標誌著中華民族的開始行成。而此時的西方各國(這裡主要指的是歐洲各國)還僅僅是奴隸制的邦城國家。

此後的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佔據了主導地位,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都希望有一個相對安寧的生產環境以維持農耕經濟的發展。因此,主張「非攻、尚賢」的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的統治思想,因此,中國的文化裡多了些「和諧」,少了些「爭鬥」。而西方各國,隨著莊園經濟的發展,遊牧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遊牧經濟的擴張性也越來越突顯出來。

在這種生產方式下,「爭」也就不可避免的成為其文化中的關鍵。至此,中西文化開始「分道揚鑣」了。

中西文化差異繼續擴大是在16、17世紀,此時的西方各國,特別是西歐各國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思想上的變革。

思想方面,「文藝復興」這場思想解放運動對西方後來的文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人文主義」思潮的傳播一方面將人的思想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它也使得自我私慾過度的膨脹,更加深了西方文化的「爭」。在政治方面,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使資本主義體系開始形成。資本主義的侵略性以及血腥的資本的原始積累也使得其文化中「爭」的日益突出。

回過頭來看中國,長期的封建**日益完善和加強,統治階級滿足於現狀,仍然做著「**」的美夢。不屑也不想去了解世界,更不用說去「爭」了。再者,由於封建思想、自然經濟的自閉性,人們也安於現狀,並不,也不敢去「思變」。

中西文化的差異還集中體現在宗教信仰上。在中國,不論是外來的佛教還是土生土長的道教,講究的是逆來順受、講究的是來生。而西方的教義,雖然也強調來生,講究受難,但不論**教還是伊斯蘭教,也都很講究個反抗異族壓迫,反抗異教徒等,如《聖經》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描繪尤太人的反抗和戰爭。

這種在宗教上的差異的形成也與其形成時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佛教、道教的傳入和產生是在東漢時期,當時的中國,封建**已經形成,統治者急需一種能夠安撫人心,利於安定的宗教以束縛人們思想,進而維護其統治。

而西方各國,大多是鬆散的邦城,各國的統治者都希望通過戰爭獲得土地和人口。因此,建立統一的國家成為他們迫切的希望,而宗教的信徒,為了發展本教,打擊異教,於是與統治階級相「勾結」,根據統治者的侵略慾望,對教義進行適當改動後成為了其統治工具,同時也使其教得到了發展。例如歐洲「宗教改革」。

再者,中西文化的差異也體現在對「愛」的詮釋上,在中國文化裡,對「愛」,強調的是「大愛」,是對芸芸眾生的大愛。而在西方社會裡,人們更加突出自我,更加註重自我的感受,因此,在西方文化裡的「愛」主要是對自己,對家人或是某個個體的「小愛」

形成這樣的差異其實與文化形成時期的社會歷史背景息息相關。眾所周知,華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都是處在封建社會的形成與發展時期,因此,華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而在封建社會中,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更好的統治人民,往往通過各種途徑向人們灌輸諸如「譜度眾生」、「因果迴圈 」之類的思想。

因此,人們為了能夠來世「成仙」就今世行善,於是就有了對芸芸眾生的「大愛」。

而縱觀西方文化歷史,其開始形成如今的資本主義文化是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在這場文化運動中,人們宣揚「人文主義」,肯定人的價值、尊重人的權利、重視人的力量。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會帶有其「人文主義」的特徵。因此,也就形成了西方社會的「小愛」。

其實,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其產生及發展的社會背景及時代的不同。任何文化都帶有其產生的時代烙印,即時代特徵。文化是一定區域的人們長期融合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質,因此,文化既然已經形成,就沒有優劣之分。

這也是我們在研究文化問題時必須緊記的東西。

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哪些方面相同

7樓:天風海雨樓主

曾經有人說:「黑格爾哲學同中國哲學有相同之處」.在這個世界上,不論是什麼觀點,只要有人說,也就會有人信.

於是乎也就有人引經據典地談論起來,將中國古典哲學與黑格爾哲學相比較.那麼,中國的古典哲學是否與黑格爾的哲學有相同之處呢?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

在政治、經濟、文化呈現全球性相互交流、相互激盪、相互借鑑、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今天,研究並搞清楚這個問題是重要的,它有助於我們在借鑑外來文化之中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有一個正確的自覺性.只是,中國在真正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上,是做得很不夠的.這也並不奇怪,因為在哲學方面,中國人對西方哲學的瞭解是遠遠勝於對中國自己古典哲學的瞭解的.

在這方面,我們做得不如西方人.

中國的傳統哲學,不僅與黑格爾哲學不同,而且,與整個西方哲學傳統,在其主要特點上是根本不同的.因為本書的寫作並非專門進行中西哲學有系統的對比研究,所以,在這一小節中,只舉例略談以下幾點:

(一)同性相斥,異性相引與「矛盾」說的區別

中國古典哲學,本於伏犧之道,亦即《易》道之學.這一哲學思想理論體系首先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呈現陰陽相對的,是一種廣義的相對理論.並認為,凡事物之中,陰性與陽性事物之間,所存在的是異性相互感應、相互吸引、相互滲透、相互交流、互相依存、互為己根、相對平衡的關係.

唯其陰陽分殊為異,其異性之間才有感應、吸引、互動、互滲而達交流的現象存在,這便是事物中普遍存在著的相反相成、相依為生、相依為命、互以對方為自己存在的根本性前提.如男與女,晝與夜、寒與暖、上與下、重與輕、正與負、買與賣、動與靜等等,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會存在.故,中國在哲學理論上就強調「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設陰陽相交之卦,命之曰《泰》.

置陰陽不交之卦,名之為《否》;論治國之道,強調必須進行上下之間的意見交流,曰:「上下交,而其志通也」①,「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②;中醫治病應用哲理,就講究調和人體之內的陰陽平衡,防止陰陽不調現象的出現,並指出:「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為內格.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③而論之以治病,則強調辨證虛實,調理陰陽,使之平和.

曰:「陰平陽祕,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④.

中國古典哲學理論認為,在陰性與陰性、陽性與陽性事物

————————————

① 見《周易·泰·彖》.

② 《周易·否·彖》.

③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④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之間所存在著的,則是相互排斥、競爭、互滅、和合之規律.如同性爭配偶、相同電波互擾、同行業市場競爭、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爭奪、國與國之間的領土、資源爭奪等等.而同性相斥,並不一定就都會形成「你死我活」的決鬥,而可以在平等條件下和平競爭,如體育競技、商品市場競爭等,但一切競爭都要有一個規則.

自然物生存競爭,是遵守自然法則;人類社會的一切競爭,都要有相應的規則,這個規則就是依自然法則而制定的法律性條款.所以,同性相斥之間,並不一定都是互滅,甚至可以達到互利,或和而不同,和平共處;或合二為一,爭強實力,以適應更激烈的競爭形勢.因之,就有了「和為貴」哲學觀點的提出.

只有在互滅性的鬥爭中,才產生此消彼長,沿著量變引起質變的極反規律,最終達到一個吃掉一個的結果.

事物的陰陽異性相感、相引、相交、互依、平衡規律是孕育、生化、繁衍、發展萬物的主要規律.而同性相斥、競爭、和合等,則是促進萬物進化、完善、提高、推動社會產生變革、推動萬物由低階向高階的方向發展方面的重要規律.如物種之間的競爭,由優勝劣汰造成物種不斷向高階的方向發展;同行業市場競爭,可以提高產品質量,管理水平,技術能力,以及促進裝置的更新換代;企業合並可以極大地提高其市場競爭與生存發展能力.

天地萬物,上下古今,一切事物都是在陰陽異性相引、同性相斥兩種自然法則互動作用之中發展的.同性相斥與異性相引,也同樣是一個對立統一的辨證關係.天地萬物之中陰陽相對,是一種普遍存在著的客觀規律.

西方哲學與中國古典哲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不分事物的陰陽之性,因而也就沒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引兩大類事物變化規律在性質上根本不同的正確區分,認為事物的不同就是「矛盾」,有「矛盾」就存在著相「矛盾」事物之間的「鬥爭」,正是不同事物之間存在著的「矛盾」和「鬥爭」促使事物產生變化.而「變」(德文:werdernung;英文change)就是一種事物性質的「轉換」.

「轉換」(德文:abwechseinung ; 英文:aiteration)則體現為「創造」和「消滅」.

至少,黑格爾哲學就是如此.按著這種西方哲學的事物有「矛盾」就有「鬥爭」的邏輯推理,這種哲學也就被稱之為「鬥爭哲學」.因此,這種西方哲學首先就存在以下兩個不科學之處:

中西方文化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中西文化的相同點有哪些?相同點喔!!

一 中西方文化的思維方式不同 中國人的思維是螺旋的,西方的思維是直線型的,在語言表達上,中國人的表達方式是比較委婉的,而西方人因文化不同,西方人與人交際表達是比較直接的,比較直白。二 中西方文化的烹飪方式不同 中國因為地廣物博,也是四大文明古國,在對食物的烹飪上,中國的烹飪技巧比較多,大部分中國食物...

圓柱表面積和體積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求法都不一樣,你問我有啥相同點?圓柱表面積用的是底面圓的周長 圓柱體積用的是底面圓的面積 圓柱和稜柱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相同點 它們都有兩個互相平行的底面。不同點 1 圓柱的底面是圓形,內稜柱的側面是四容邊形。2 圓柱有母線而且側面與地面垂直 稜柱的側面不一定與底面垂直。3 稜柱有頂點,圓柱沒有...

詳細概括出朗誦和演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演講講究氣勢 和分度,朗誦要求情感合適,要求有感情的讀,而演講要求是說服力,是壓倒對方的氣勢 演講的本質 什麼是演講?是以宣傳鼓動為目的,帶藝術性的嚴肅的社會實踐活動。要求演講者面對聽眾,以有聲語言為主要表達形式,以態勢語言為輔助形式,系統 鮮明的闡明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演講與朗誦的範疇不同,演講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