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建築風格都有什麼特點,伊斯蘭建築有哪些特點?

2021-03-04 01:28:27 字數 5646 閱讀 1026

1樓:問問我平臺

伊斯蘭建築由於地區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異,覓其共性是比較困難的,可是下述各項是較為明顯的。

變化豐富的外觀:世界建築中外觀最富變化,設計手法最奇巧的當是伊斯蘭建築。歐洲古典式建築雖端莊方正但缺少變化的妙趣;哥特式建築雖峻峭雄健,但雅味不足。

印度建築只是表現了宗教的氣息。然而,伊斯蘭建築則奇想縱橫,莊重而富變化,雄健而不失雅緻。說其橫貫東西、縱貫古今在世界建築中而獨放異彩並不為過。

穹隆:伊斯蘭建築儘管散佈在世界各地,幾乎都必以穹隆而誇示。這和歐洲的穹隆相比,風貌、情趣完全不同。

歐洲建築的穹隆如同機器製品一樣,雖精緻但乏雅味。伊斯蘭建築中的穹隆往往看似粗漫但卻韻味十足。

開孔:所謂開孔即門和窗的形式,一般是尖拱、馬蹄拱或是多葉拱。亦有正半圓拱、圓弧拱,僅在不重要的部分罕用。

紋樣:伊斯蘭的紋樣堪稱世界之冠。建築及其它工藝中供欣賞用的紋樣,題材、構圖、描線、敷彩皆有匠心獨運之處。

動物紋樣雖是繼承了波斯的傳統,可脫胎換骨產生了嶄新的面目;植物紋樣,主要承襲了東羅馬的傳統,歷經千錘百煉終於整合了燦爛的伊斯蘭式紋樣。

說到幾何紋樣,那是斷然獨創的東西,由於無始無終的折線組合,轉瞬間即現出了無限變化,與幾何紋和花紋結合更構成了特殊的形態。並且以一個紋樣為單位,反覆連續使用即構成了著名的阿拉伯式花樣。

另外還有文字紋樣,即由阿拉伯文字圖案化而構成的裝飾性的紋樣,用在建築的某一部分上,多是古蘭經上的句節。

**於問問我建築綜合平臺

伊斯蘭建築有哪些特點?

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在開羅現代城區和穆卡塔姆山之間,是11~16世紀建造的古城區,這裡集中了大量伊斯蘭建築藝術財富,僅古蹟就約有400處。其中,有建於12世紀的著名的薩拉丁城堡、建於2023年的蘇丹·哈桑清真寺、建於2023年的裡法伊清真寺和艾哈邁德·伊本·圖隆清真寺。有1000多年曆史的艾資哈爾清真寺和大學也位於此區。

以艾資哈爾清真寺為起點的艾資哈爾大街的北面是獨具特色的東方市場。

公元645年,埃及人建造了伊斯蘭教歷史上第一座清真寺宣禮塔,這就是開羅的阿麥爾·印本阿斯大清真寺宣禮塔。宣禮塔用來呼喚穆斯林信徒按時來清真寺祈禱,也用來給沙漠中的駝隊指明方向。這種塔式建築自誕生以後,式樣不斷演變,但大多都結構嚴密,裝飾精巧,圖案多樣。

老城中心,王宮、清真寺,浴場、醫院等建築林立。著名的艾哈德·伊本·圖隆清真寺是埃及第二大清真寺。整個建築物為磚礎,平頂木粱。

外塗灰泥,是埃及儲存最完整的古代清真寺。

伊斯蘭建築相比其它建築風格有什麼特點?

3樓:漫閱科技

伊斯蘭建築的風格,清真寺既不像希臘或埃及的神廟,也不像**教堂。它很像教友會的聚會所,教友會的會堂。房龍說,伊斯蘭教徒住帳篷,坐在地上,不用椅凳,所以集會時,要求也很簡單。

只要有個屋頂,有四面牆,在牆上有個壁龕,指明麥加的地理位置,使教徒每日祈禱時,知道朝那個方向匍匐在地,也就足夠了。此外,有個講壇,智者在那裡每禮拜五誦經時,講解真主的使者的教導,這是和**教教堂的儀式有點類似的惟一地方。各穆斯林清真寺有一個特點,不同於猶太教會堂、佛教的寺院或**教教堂,那就是清真寺有個噴泉,穆斯林在進入大廳時,須先沐浴。

只有住過沙漠的人,才能體會水——清涼而流動的水——對阿拉伯人多麼重要。水就是生命。這是這個字的最現實的含義。

世界上很少有什麼東西像清真寺和穆斯林宮殿裡的噴泉令人想起來就感到心曠神怡。其實,水在西方宗教中也有特殊的意義,**教中的洗禮就具有這種意義。洗禮形式表達了雙重誕生(twice—born)的神祕性。

約瑟夫·坎貝爾也說,洗禮象徵著人的「第二次誕生」,這是**教的基礎。「除非一個人在水與聖靈中誕生,不然他是不能進入上帝的天國的」。而噴泉,雖然在西方建築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如凡爾賽宮的噴泉,但是卻沒有伊斯蘭教建築中那麼神聖性了。

伊斯蘭教建築特點介紹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中國寺院的完整佈局。中國清真寺絕大多數採用中國傳統的四合院並且往往是一連串四合院制度。其特點是沿一條中軸線有次序、有節奏地佈置若干進四合院,形成一組完整的空間序列:

每一進院落都有自己獨具的功能要求和藝術特色,而又循序漸進,層層引深,共同表達著一個完整的建築藝術風格。

第二,中國化的建築型別。內地清真寺的結構體系和建築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國的特點。這些特點突出表現在大門、邦克樓和禮拜大殿等主要建築上。

甘肅及西南迤西一帶清真寺,一般也多用三五開間的大門,大式大木結構。大門上起樓,多為三數層木塔式建築。大門前時常利用前簷柱作為木牌坊三門,帶八字牆及斗栱等。

這種大門既是清真寺的標誌和出入口,又可以起到邦克樓的作用,一物三用。

中國大木起脊式的禮拜大殿。內地清真寺的禮拜大殿及主要配殿,通常都是大木起脊式建築,用斗栱。大殿一般由前捲棚、大殿殿身、後窯殿三部分組成。

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屋頂,上面用勾連搭的形式連在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統一而又起伏靈活的大殿建築。大殿的平面型制多樣化,有矩形、十字形、凸字形、工字形等。後窯殿一般不採用磚砌圓拱的早期做法,而是亦木亦磚,搭配使用。

後窯殿的式樣更是百花齊放,有單簷、重簷、三重簷的十字脊或各種亭式脊,變化甚多,不勝列舉。

第三,中西合璧的建築裝飾。豐富多彩的建築裝飾,是中國清真寺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清真寺建築的鮮明特點之一。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將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建築裝飾手法融會貫通,把握住建築群的色彩基調,突出伊斯蘭教的宗教內容,充分利用中國傳統裝飾手段取得富有伊斯蘭教特點的裝飾效果。

第四,富有中國情趣的庭園處理。中國清真寺大多具有濃厚生活情趣的庭園風格,反映出中國穆斯林不避世厭俗、注重現實的生活態度。他們在寺院內遍植花草樹木,設定香爐、魚缸,立碑懸匾,堆石疊翠,掘地架橋,大有「小橋流水」的園林風味。

試想,人們在完成嚴肅的宗教功課之餘,漫步庭院,觀賞那嫋嫋香菸、吐芳花木,站在小橋聽流水潺潺、賞金魚遊嬉,內心該是何等欣慰。

第五,中國清真寺的伊斯蘭教特點。無論其如何花樣繁多,也無論其如何大量吸收中國傳統建築手法,中國清真寺都必須嚴格遵循伊斯蘭教建築的一些基本原則,具備伊斯蘭教建築的某些特點。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宗教性建築

建築活動是人類的基本社會實踐之一,也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伊斯蘭教作為一種宗教信仰,影響著中國各族穆斯林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及生活等各個方面,因此也必然對清真寺、教經堂、道堂、穆斯林陵園等各種宗教建築的發展給予深刻的影響,使之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點和藝術規律。

在這裡,我們無須重複第二章關於中國清真寺的建築風格及其特點。需要強調的是,數以萬計的清真寺,包括其他種類伊斯蘭教建築,各類伊斯蘭教建築,無論其風格如何,都是千百年來中國各族穆斯林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它們在建築設計、構圖原則、工程技術、裝飾藝術等各方面的輝煌成就,都是各族穆斯林的偉大歷史創造,也是各族穆斯林與其他兄弟民族(特別是漢族)人民互相學習、共同勞動的結果。中國伊斯蘭教建築,以其獨具的伊斯蘭風格和特色,豐富了中國建築文化寶庫,對中國傳統建築曾發生過一定的影響,促進了中國木結構建築及砧石建築的發展。

同時,中國的伊斯蘭教建築,又以其鮮明的中國風格和特色,與阿拉伯及其他國家的伊斯蘭教建築有著很大區別,形成中國伊斯蘭教建築的特有風貌。中國的穆斯林沒有簡單地搬用阿拉伯或中國的建築文化概念,而是將這兩種不同的文化融匯貫通,使之成為互相補充的因素,創造聘座座全新的中國伊斯蘭教建築,從而對世界伊斯蘭建築寶庫,對整個人類文化,提供了富有創造性智慧的貢獻。

(二)亦黑迭兒丁與元大都

北京,不僅是中國的首都,也是東方第一座歷史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的文明正是在北京房山中國猿人的火堆中冉冉升起的。

北京,是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古代稱薊,春秋、戰國時代為燕的都城;遼代建為陪都,稱燕京;金滅遼後,正式在此建都,稱中都;元、明、清三朝乃至**(1911-1949)初期,相繼在此建都,先後稱之為大都、京師、北京。

然而,今日的北京,即非燕國薊城的模樣,也無遼、金都城的舊姿,而是在元代大都的基礎上逐步發行和發展起來的。宋嘉定八年(1215),蒙古人攻克金中都,焚宮室,掠妃嬪,一把火燒了一個月,把中都燒成一片瓦礫。至元四年(1267),穆斯林建築學家亦黑失兒丁,以金中都東北鏡子外大寧宮為中心,重新規劃建築了新的都城。

亦黑迭兒丁,又譯作「也黑迭兒」,西域人。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八月,任茶迭兒局諸色人匠總管府達魯花赤兼領監宮殿。茶迭兒蒙語「廬帳」之意,是元代管理宮殿和城市建設的專門機構。

據歐陽玄《圭齋集》卷9《馬哈馬沙碑》記載,當時「屬以大業甫定,國勢方張,宮室城邑,非巨麗巨集深元以雄視八表」。國力強大、威震四方的元朝,為顯示自己的力量和威望,需要一個規模巨集偉、莊重華麗的首都。顯然,蒙古傳統支架廬帳的辦法,無法完成這項任務。

因此,亦黑迭兒丁決定採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制度,建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大都市。於是,他「受任勞貰,夙夜還遑,心講目算,脂受肱麾,鹹有成畫」,為大都建築設計嘔盡了心血。

正式建城之前,亦黑迭兒丁及其同事們一起進行了測量地形的工作,按地形的傾斜走向,鋪設下水道,裝置排水裝置。然後根據中國傳統習慣,結合歷史發展的條件和地理特點,制定了一個全城的總體規劃。為充分體現元代封建統治者的威嚴,亦黑迭兒丁將皇宮擺在全城最突出、最重要的地位,使之處於全城的中心點,同時,他又採取一種非凡的藝術手法,將莊嚴雄偉的宮殿建築與嫵媚多姿的自然景物緊密結合,聯為一體,取得一種人工美與自然美相互輝映的效果。

大都城的具體佈局:以太液池及瓊華島(今中南海和北海)為中心,沿太液池兩岸建三組宮殿。東岸屬於皇帝的一組宮殿,叫大內,即如今紫禁城的前身。

西岸分為南北兩部分,北有興聖宮,南有隆福宮。分別屬於太子和太后。連線東西兩岸的,是一座大木橋,即今北海大橋的前身。

大內北面,即今景山公園一帶,是廣大的綠化帶,有一橋樑將綠化帶與其西側瓊華島相連,這裡名為「靈囿」,是當時的皇家動物園,飼養著一些珍禽異獸。三組宮殿群、太液池、瓊華島、靈囿,構成一個相互聯絡的整體,成為整個大都的核心。環繞此核心,築起一道城牆,稱蕭牆,是為皇城。

皇城外又有三組建築物,具有佈局上的特殊意義:皇城東面,即今東四附近,有帝王祭祀祖先的場所大廟;皇城西面,今西四附近,有帝王祭祀土地和五穀之神的場所社稷壇;皇城北面;今什剎海北岸,有鐘樓(中心閣)和彭樓(齊正樓),是全城報時中心,也是城內最大的商業市場和**中心。以鐘樓為中心,在東西南北四面建大城,其中東、西、南三面大城,每面皆設三座城門,唯北面設二門,共十一座城門。

相對的城門之前,有寬廣平直的通衢大道,可通馬車,城內街巷分四種:大街、小街、大巷、衚衕。「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三百六十四大巷,二千九衚衕」。

縱橫相間的大街,將全城分為50個坊,每坊各有名稱,是居民的居住單位。

顯然這是一種規模巨大,規劃性很強的帝都設計。中國古代關於帝都建築的理想是這樣

的:正方形的大城,四面各三座城門,城內有筆直的通衢;大城的中心,前為朝廷宮闕,後為商業市場,左為祖廟,右為社稷壇,形成「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體制。亦黑迭兒丁設計的元大都,正體現了這種理想。

它雖非絕對正方形,但對這種中國古都建築體制絕無任何損害。鐘鼓樓的安排,似乎與清真寺大殿後面建望月樓相一致;南北城門故意安排不同,也與阿拉伯風格清真寺故意不對稱的格局相同。據此,我們有理由提出,亦黑迭兒丁設計大都時是否從阿拉伯地區清真寺建築中受到一些啟發?

這種推測無論是否符合設計師的本意,有一點則是可以肯定的:亦黑迭兒丁這位穆斯林建築設計大師,對中國傳統的建築體制沒有生搬硬套和機械模仿,而是在繼承中有發展,採納中有創新,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古代城市建築藝術。

當代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教授(1901-1972)指出:北京是「歷史留下來的傑

作」,「它是封建社會的精華,它完整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是一個巨大的博物館。」今天,當我們徜徉在這座巨大的博物館中,欣賞著歷史留下的這份傑作時,能不緬懷它最早的建築設計者亦黑迭兒丁麼?

伊斯蘭教建築特點的清真寺伊斯蘭教建築特點的清真寺

早期清真寺的建築簡樸無華,如麥地那先知寺主要由圍牆圈成院落供禮拜,房頂供喚拜,再設一簡單講臺供宣教即可。其後隨著穆斯林建築藝術的發展,結構嚴整 雄偉壯麗和帶有裝飾藝術的建築群相繼出現。清真寺的主體建築是禮拜大殿,方向朝向麥加克爾白。大殿正面牆中ib有凹壁 米哈拉布 左前方有階梯形講壇 敏白爾 較大的...

這是什麼建築風格,這是什麼建築風格?

白紅灰,單看色調有些類似英倫風,但是建築整體土建卻是一般最常見的簡約風,只能說是個結合體,談不上明確的那種特色風格 這是什麼建築風格,什麼意義 一 米蘭大教堂為哥特式知名建築 風格。哥特式建築 英語 gothic architecture 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

明清建築的時代特點,明清時期建築風格特點

明清時期,官式建築已完全定型化 標準化,在清朝 頒佈了 工部工程作法則例 另有 營造法式 園冶 由於制磚技術的提高,此時期用磚建的房屋猛然增多,且城牆基本都以磚包砌,大式建築也出現了磚建的 無樑殿 的由於各地區建築的發展,使區域特色開始明顯。在園林藝術方面,清代的園林有較高的成就。明清建築突出了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