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所謂雕版印刷術是指將文字、影象反向雕刻於木板上,再在印版上刷墨、鋪紙、施壓,使印版上的**轉印於紙張的工藝技術,在古代,又稱為「版刻」、「梓行」、「雕印」等。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降低了書籍生產成本,加速了知識的傳播,推進了社會文明的發展,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那麼,雕版印刷術究竟是什麼年代發明的?
學術界存在各種說法,至今仍沒有定論。綜合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1)漢代說一些學者主張,早在漢代就出現了雕版印族穗模刷術。據《後漢書•張檢傳》載,東漢桓帝延熹八年(西元165年),山陽高平縣人張儉得罪了宦官侯覽,四處逃亡,朝廷遂「刊章討捕」。
元代學者王幼學釋「刊章」為「印行之文,如今板榜」,即印刷追捕令。清代不少學者贊同這種觀點。但當代很多學者認為此說並不可靠,認為《後漢書》所提到的「刊章」是指印章刊在封泥、帛或紙上之意,刊章技術並不代表雕版印刷術。
而且東漢時還並不具備印刷業產生的條件。除此之外,如果東漢時已經出現了雕版印刷術,那麼為什麼在之後的四五百年裡又悄無聲息了呢?
隋朝說一些學者認為,雕版印刷術始於隋朝。據隋朝費長房《歷代三寶紀》載,開皇十三年(西元593年)十二月八日,隋文帝下令崇佛,詔書中有族念「敕廢像遺經,悉令雕撰」語。由此,明學者陸深首次提出隋朝為「印書之始」。
明代學者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一書中指出「雕本肇自隋時,行於唐世,擴於五代,而精於宋人。」學者孫毓修在《中國雕版源流考》指出「按費長房《歷代三寶記》亦謂隋代已有雕本,是我國雕版託始於隋。」羅振玉的《鳴沙石室秘錄》中記載,宋初曾翻雕隋朝時所刻的《大隋求陀羅尼》。
隋朝時具備了印刷術產生的各項條件,在唐初的遺物中還保留著許多印製的佛經,這些佛教很可能是隋朝印刷的。此外,《隋書》、《北史》等文獻中也提供了相關的佐證。但是有些學者對此提出反駁,認為《大隋求陀羅尼》實際上是《大隨求陀羅尼》,「大隨求」為佛教術語,是「大自在」之義,根本與隋朝沒有半點關係。
3)唐代說大多數學者贊同唐代說。據明代《弘簡錄》記載,唐太宗皇后長孫氏曾兆緩著《女則》,長孫皇后死後,唐太宗將其「令梓行之」。在日本神戶還儲存著唐睿宗延和元年(西元712年)日本皇室雕印的《陀羅尼經》,據考究,這是引進中國的雕版印刷術而印刷的,由此可推斷印刷術始於唐代。
2樓:別緻又健壯丶彩虹
雕版印刷配餘是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印刷形式。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器是868年的《金剛經》(現存大英博物館),不過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約2000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中國國內唯一儲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橘改護,2006年5月20日,該印刷技藝經***批圓賣判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揚州市的陳義時為該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
雕版印刷術是刻板印刷術嗎?
3樓:金蟾居士
雕版橡禪培即刻書,一襲滲作刻版。
把**刻在梁唯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統稱為刻板印刷術。
雕版印刷的具體過程是什麼?
4樓:北京創典文化
雕版印刷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將書稿的清樣寫好後,使有字的一面貼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將木版上的反體字墨跡刻成凸起的陽文。
同時將木版上其餘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約凸出版面一兩公釐。用熱水沖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過程就完成了。
印刷時,用圓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勻刷於板面上,再小心把紙覆蓋在板面上,用刷子輕輕刷紙,紙上便印出文字或圖畫的正像。將紙從印版上揭起,陰乾,印製過程就完成了。
乙個印工一天可印1500至2000張,一塊印版可連印萬次。
刻板的過程有點像刻印章的過程,只不過刻的字多了。印的過程與印章相反。印章是印在上,紙在下。
雕版印刷的印刷過程,有點像拓印,但是雕版上的字是陽文反字,而一般碑石的字是陰文正字。
此外,拓印的墨施在紙上,雕版印刷的墨施在版上。由此可見,雕版印刷既繼承了印章、拓印、印染等的技術,又有創新技術。
雕版印刷的發展,為活字排版印刷的出現打下了良好基礎,此時,活字排版印刷已經是呼之欲出了。
雕版印刷術的特點是什麼
5樓:哲哥聊歷史
雕版印刷在印伏攔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揚州拆侍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旅廳吵是中國國內唯一儲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
相對於活字印刷來講的優點有:
1、版面平整,著墨好,印刷較為清晰;
2、中國的傳統印刷不單單只是印刷,往往都跟藝術相關聯,手寫的雕版書法,版式各不相,特別是宋版,明版,清三代的雕版都被當作藝術品來收藏。
相對於活字印刷來講的缺點有:
1、製版速度慢;
2、雕錯修改很難,需挖補。
雕版印刷術的特點是什麼
6樓:哲哥聊歷史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銷枝"活化石"之稱,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中國國內唯罩鬥虛一儲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
相對於活字印刷來講的優點有:
1、版面平整,著墨好,印刷較為清晰;
2、中國的傳統印刷不單單物燃只是印刷,往往都跟藝術相關聯,手寫的雕版書法,版式各不相,特別是宋版,明版,清三代的雕版都被當作藝術品來收藏。
相對於活字印刷來講的缺點有:
1、製版速度慢;
2、雕錯修改很難,需挖補。
雕版印刷術的製作過程
7樓:惠企百科
雕版印刷術是一種傳統的印刷技術,起源於中國。在雕版印刷術中,木板或金屬板上刻有圖案或文字。其表面被塗上墨水,然後用壓力將圖案或文字轉移到紙張或其他材料上。
這種印刷技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20年左右,它一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雕版印刷術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需要許多步驟。首先,必須選擇適合印刷的木板或金屬板。然後,藝術家在板上繪製或刻畫圖案或文字。
這個過程需要精湛的雹帆技藝和備段耐心,因為任何小的錯誤都可能影響最終的印刷品質。
一旦圖案或文字被刻在板上,下一步是塗上墨水。這通常是用乙個滾筒來完成的,滾筒被浸入墨水中,然後滾動在板的表面上。源滾雹墨水填充刻痕,但不會留在板的表面,以便於印刷。
現在,板已經準備好進行印刷了。此時,需要將紙張或其他材料放在板上,然後用壓力將圖案或文字轉移到材料上。這通常是通過乙個壓力機或類似的裝置完成的,可以在整個板的表面上均勻施加壓力。
一旦印刷完成,需要對印刷品進行處理。這可能包括剪裁,摺疊和裝訂。這是確保最終的印刷品質量高和外觀整潔的重要步驟。
雕版印刷術是一種值得珍惜的傳統技術,雖然現在更先進的印刷技術已經取代了它的地位,但是仍有很多人繼續學習和使用這種技術。它仍然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許多人的興趣和愛好。
雕版印刷術產生於什麼時期
8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唯褲亮普遍使用。純猜到了十一世指寬紀中葉(宋仁宗慶曆年間),中國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活字印刷術在宋朝從來沒有普遍使用。
雕版印刷術是中國古人的重要發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引徑行印刷的技術,它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幾個階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選用紋質細密堅實的木材,如棗木、梨木等。
雕版印刷術幾世紀
9樓:哲哥聊歷史
西元7世紀前期的唐朝,唐朝發明雕版印刷術,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早期印刷活動主要在民間進行,多用拍氏於印刷神像、經咒、發願文以及曆書等。1966年在襲核散西氏搏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機械廠發現雕版梵文陀羅尼經咒單頁,刻印於704—751年之間,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區別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分別是什麼時期的?
1 作用不同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雕版印刷術是中國古人的重要發明,是在版料上雕刻 引徑行印刷的技術,它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
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區別
一 發明時間不同 1 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2 活字印刷術 北宋慶曆間 1041年 1048年 發明。二 工作原理不同 1 雕版印刷術 將書稿的寫樣寫好後,使有字的一面貼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將木版上的反體字墨跡刻成凸起的陽文,同時將木版上其餘...
雕版印刷術的先驅,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印章是雕版印刷書最早的先驅,之後發展到了墨拓石碑,最後再到雕版印刷術。所以說,印章和墨拓石碑都是雕版印刷書的先驅。印章在戰國時期便開始使用了。漢朝時印章的使用已經很普遍。刻了一方印章,只要塗上印泥,可以無數次的使用,很方便。但印章一般都很小,只能刻幾個字。墨拓石碑是事將紙鋪在石碑上面,然後輕輕拍打紙...